有效开展劳动教育 培养特殊学生良好品格
2022-07-28林观兰
林观兰
摘要: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来说,劳动育人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掌握劳动知识,学会劳动技能,树立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生活习惯。特殊教育学校的勞动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家庭养育以及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具有育人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文章从劳动教育与特殊学生品格形成的关系、特殊学生劳动教育的品格培养目标、特殊教育学校劳动教育的途径与方式三方面,对有效开展劳动教育,培养特殊学生良好品格进行探讨。
关键词:劳动教育;特殊学校;品格;培养;劳动技能;劳动习惯
中图分类号:G76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2-0139-03
劳动教育是连接学生与社会生活的纽带和桥梁。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劳动课程的发展与特殊教育发展相一致,在特殊教育学校出现的同时,劳动课程就出现在特殊教育中。特殊学校的劳动教育应该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品格为核心。在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教师应考虑到他们的身心特点,努力为他们创设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让他们掌握劳动知识,学会劳动技能,树立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生活习惯。
一、劳动教育与特殊学生品格形成的关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特殊教育学校要重视劳动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高年级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就业能力。由此可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劳动教育的性质和价值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对特殊学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良好品格是一个人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与个人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有关。良好的品格能够助力人的发展,使人更出色地开展各项社会活动。长期以来,大多数学校对特殊学生良好品格培养采用的是谈话、说教、约束、立规矩等教育方式。这些传统的教育方式效果并不明显,不能有效培养特殊学生的良好品格。随着教育的发展,学生良好品格培养已成为特殊教育关注的重点。特殊学生良好品格培养有多种途径和方式,劳动教育突出实践性和体验性,教育效果显著。劳动教育能将特殊学生品格培养融入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对特殊学生成长意义重大。
二、特殊学生劳动教育的品格培养目标
1.道德情感目标
帮助特殊学生认识和了解劳动的意义,理解劳动的形式和价值,端正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劳动能力,这是特殊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道德情感总体目标。具体而言,劳动教育的道德情感目标有以下几方面。
(1)提高特殊学生对于劳动的认识,并结合劳动体验,丰富特殊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改变特殊学生因为生理、智力上的缺陷所引起的对于社会的远离、对于周围环境的冷漠、对于他人关注的胆怯等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推动特殊学生积极融入社会生活,形成正向的心理品质,形成向往社会生活的心理与愿望。
(2)让特殊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的情感,从而更加热爱国家、热爱社会、热爱集体、热爱生活、热爱劳动,走出原有的“舒适圈”,拥抱社会,增强生活的信心。
(3)使特殊学生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规范性的行为意识,明确生活和学习目标,增强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勇气,形成刚毅、坚韧的性格。
此外,教师还要让特殊学生通过劳动体验克服自卑心理,锻炼融入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学会利用团结协作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学会待人接物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劳动技术目标
(1)通过劳动教育,让特殊学生更加注重对于生活技能的学习,学会打理自己的生活,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掌握一些生活常识性的知识和技能,力所能及地处理一些事情,养成身残志坚、自强自立的品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主体意识。
(2)通过劳动教育,推动特殊学生参与劳动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学会使用一些社会生活中的常用工具,能够从事一些简单的生产劳动。
(3)通过劳动体验,让特殊学生初步形成从事简单劳动技术学习和简单劳动活动的能力,并在一定的劳动训练中,掌握劳动的基本技术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劳动精神和科学意识。
(4)进行劳动教育,弥补特殊学生在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缺陷,发展特殊学生的各项能力,促进特殊学生身体的协调灵活,建立他们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促使他们产生接触社会、融入社会、奉献社会的愿望。
三、特殊教育学校劳动教育的途径与方式
1.校内劳动教育课程
(1)听力障碍学生的劳动教育。第一,通过校内学科教学开展劳动教育。特殊学校针对听力障碍学生开设的各种课程,不仅是文化课程,还包括各类艺术、素质教育课程。除了专门开设的劳动教育课程之外,其他课程也蕴含着大量的劳动教育内容。文化课程的学习能够帮助听力障碍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劳动教育的理论知识,为他们良好品格的形成奠定基础。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劳动意识和良好品格的培养。第二,结合听力障碍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实施劳动教育。对于小学阶段的听力障碍学生,要以提高他们的自我服务能力为目标开展劳动教育。比如,可通过生活劳动教育,锻炼听障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交给他们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让听障学生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不依靠父母和老师,力所能及地处理自己的生活事务。对于初中阶段的听障学生,劳动教育要作为其职业的启蒙,在劳动教育课程中,渗透职业劳动技能。对于高中阶段的听障学生,劳动教育要融入实践操作,以职业劳动体验为方向开设相关的劳动教育课程,安排、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内容,进行职业指导,让他们了解和清楚未来的职业工作,增强融入社会的适应能力。
(2)视力障碍学生的劳动教育。视力障碍的学生缺乏视觉认识,在学习和生活中主要依靠听觉和触觉等感官认识事物。因此,劳动教育应加强听觉和触觉的训练,以补偿学生视觉的缺失。第一,借助校本课程选择合适的资源,精心设计教育内容。对于视力障碍学生的劳动教育,要根据其特点和发展目标,积极开发校本劳动教育课程。第二,适当安排校内劳动技能教育。劳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辅相成,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要重点把握劳动技能教育。1)重视动手操作训练。实践教学要坚持以动手操作为主,关注动作的规范要求,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在劳动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进行创新。2)补偿视觉缺陷。在劳动教育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方式补偿学生视觉缺陷,通过制作劳动工具、学具等让视力障碍学生多摸多练,让他们产生对于劳动工具、的具体形状和表象触觉的感受,促进学生对劳动操作过程和要求的理解。3)个别指导、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教育阶段的视力障碍学生,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做到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在同一阶段教育中会因课程和自身的原因存在不同的差距,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水平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组织不同的劳动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3)培智学生的劳动教育。第一,要依据智力发展差异选择适合的劳动教育内容。智力障碍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在开展劳动教育时,教师要先对他们进行个性化评估,这一评估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教师要根据评估结果,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劳动教育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智力发展相近的学生划分到同一小组,让学生通过组内合作完成一些劳动任务。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交流能力能得到锻炼和培养。第二,反复示范和练习。劳动技能教育倾向于生活化和实践性,在课堂内开展的劳动教育其本质也是一项教育活动。因此,教师要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进行设计,以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比如,可从穿衣服、洗衣服、捡垃圾等简单的劳动教育开始,再到种花、种菜、手工制作等较难的劳动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反复进行示范,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模仿和练习。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
2.课外校外劳动实践课程建设
(1)班级个人选修劳动课程。对于劳动课程的安排,学校在设计中可以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模式来进行,其中必修课是课堂内对于学生安排的必须要接受的劳动教育内容,而选修课可以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兴趣爱好等,以技术难度较大的专业为主,开展相应的劳动教育,以满足一些需求较高、能力较强的学生的需要。
(2)家校合作劳动实践课程。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开展劳动教育要在家校的相互配合协同下完成,以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积极配合教师,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家庭劳动教育工作。例如,在低年级视力障碍学生劳动教育中,教师布置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脱、穿衣服。家长要按照教师的要求观察孩子的操作是否正确,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在学习过程中,家长要多鼓勵孩子,尽量不动手帮忙,以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
(3)公益劳动服务实践课程。特殊学生的特殊性只是表现在生理和智力等方面的缺陷,在品格的形成中要正确看待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在享受社会服务的同时,也要服务于社会。因此,特殊学生的劳动教育应该增加社会公益劳动的内容。如春季的植树活动、清明节的公墓祭扫活动、公共设施的清理维护活动、社区慰问老弱病残活动等。
(4)基地校企劳动实践课程。特殊学校在劳动教育开展中,可以灵活利用劳动基地校企合作单位开展实践课程。如带领学生参观校企合作单位的工厂、农场等,让学生在参观中看到生产实践过程,看到工人们的劳动热情、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品格。
总之,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来说,劳动育人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掌握劳动知识,学会劳动技能,树立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特殊教育学校的劳动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家庭养育以及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具有育人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因此,特殊教育学校要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品格,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适应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为培智学生创造适合的劳动教育[J].现代特殊教育,2021(05).
[2]张婷,申仁洪.特殊教育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意义与构建实施[J].现代特殊教育,2021(13).
[3]李萍萍.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发挥的实践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21.
[4]叶华光.学校教育视域下劳动教育的内涵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3).
[5]陈冬芸.加强对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21(12).
[6]薛红.如何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对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J].教育界, 2019(09).
[7]黄利平.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劳动技术教育及残疾人就业的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7(18).
Effectively Carry out Labor Education to Cultivate Good Character of Special Students
Lin Guanlan
(Zhanjiang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 Guangdong Province, Zhanjiang 524000, China)
Abstract: For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the primary task of labor education is to let students master labor knowledge, learn labor skills, establish labor concept and develop good working and living habits through labor education. Labor education in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ents growth, family upbringing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t has educational value, social value and cultural valu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labor educ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special students good character from three aspe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bor educ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special students character, the character training objectives of special students labor education, and the ways and methods of labor education in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Key words: labor education; special schools; character; cultivation; labor skills; working hab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