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2022-07-28张丽娜
张丽娜
(陇东学院体育学院 甘肃庆阳 745000)
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实行“双选”制度,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竞争。从当前社会需求来看,对应聘者的文凭虽有一定考虑,但更为注重应聘者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近年来,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制约,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大学生实践能力普遍匮乏,致使在就业过程中出现无法胜任的尴尬局面和就业困难的现状。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已成为高等学校面临的一个难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主要包
括体育教学能力、运动训练能力、体育社会活动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掌握工具能力、体育保健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从陇东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看,首先,学生的实际教学、实践能力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其次,学生在就业、择业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达不到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加强陇东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持续探索。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讨论法等研究方法,参考近10 年陇东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方案及实施状况,并对20 位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就当前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交流座谈和问题分析。剖析出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和突出矛盾,指出了适合陇东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路和对策。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因素
2.1.1 生源因素
陇东学院在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大部分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系统训练。学生只能掌握几项考试项目,没有自己的特长,缺少全面系统的基础训练,学生基本素质较差。有的学生甚至没有体育方面的爱好,为了考学被迫选择体育专业,导致学生术科学习效果不佳。现在学院大部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身体素质差、不愿意学习、不能准确地掌握技术要点等,影响教学效果。此外,由于学生入校之前几乎未接触过体育专业项目,导致学生很难对专项技术知识有完整的把握。这些都影响着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1.2 学生学习态度因素
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学习态度。陇东学院大部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入学时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但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体育技术课学习枯燥、辛苦。为了满足个人爱好,过度注重自我休闲与娱乐,学习得过且过,对知识技术一知半解,缺乏进取心。而一些入学时并不十分优秀的学生,能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反而学习态度端正,对体育专业十分热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刻苦钻研,最终能有较大的提高和收获。
2.1.3 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因素
目前,高校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轻课外”现象,这是当前学生实践能力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影响着高校教师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师中心地位,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实践意识不强,没有较好地带动学生发挥实践能力。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改变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师要有较高的实践能力,要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对待实践部分,指导和挖掘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把实践作为“第二课堂”。
2.1.4 课程设置因素
分析当前陇东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不论是理论课,还是技术课,实践部分课时均低于总课时的16.7%。由此可见,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明显不足,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采取教师示范讲解和学生自主练习的方法,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的机会和次数难以保证。
2.1.5 实践能力评价体系因素
在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考察时,教师经常凭上课经验以及对学生印象给予评价,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更高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例如,目前的裁判等级评价,普遍偏向理论考核,对学生现场执裁能力有所忽视,从而出现部分学生精通理论,却不会执裁的情况。如何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实践能力评价体系,已成为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3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策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依据培养目标、规格、要求及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科学、复杂的工程,内容包罗万象、结构异常繁杂,既包括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又与教学内容、质量评估相联系。因此,该研究认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策主要有以下6项。
3.1 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充实教学内容
倡导高校教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人才为本”的现代化教学理念,推进应试教育向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转变,强化满足国家需求的“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培养。培养学生既要学深悟透专业基础知识,也要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实践能力方面下功夫。不但要强调学习,而且还要强调实践。教师在教授大纲规定基本内容的同时,也应注重学生运动训练能力、体育社会活动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体育保健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延伸教育,注重培养实践能力。
3.2 改革课程设置,优化教学设计
在课程设置时,要处理好3个关系,即要处理好选修与必修、理论与实践、专业与公选的关系。同时,还要处理好时间安排、课时安排、实施要领、实现条件、资源配置、评价标准等内容。在编写教学计划过程中,应该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使其占到该课程的16.69%,甚至占到20.11%,有效解决学生除了教育实习外实践环节不足的问题。
3.3 加强课堂教学实践环节
教师应改变“灌输式”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课堂的开始部分,利用20min 的时间让学生整队及开展热身活动,学生在领做时,课堂组织及节奏快慢由学生掌握;领做结束后,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教师最后总结,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语言表达等能力。同时,教师要向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或实践课题,学生通过练习或搜集有关资料、信息,进行独立思考、归纳总结,提出观点与见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实践能力。
3.4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考核评价
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考核评价机制和体系,是对实践教学质量的监督、检验及评价,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对改善教学能够起到积极作用,有助于持续优化实践教学。首先,通过试卷进行测试,测试学生对教学理论的掌握理解能力和现场应用水平。其次,教师布置任务,分小组合作,测试学生熟练运用技能,开展专业实践的能力和水平。再次,学科等级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有效实施,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最后,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参与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活动,能够有效指导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向现实需求靠拢,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满足企事业单位的现实需求,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评价,能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3.5 开展课外活动
开展以学院、班级为单位的各种比赛,如知识竞赛、基本功比赛等,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锻炼自己的机会。整个比赛都由学生自行组织,在组织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比赛还能促进学生更多地参与练习,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对基本技术的掌握,为更好地发展实践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3.6 加强教育实习工作,确保实习质量
创建相对固定的实践场所,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适当延长学生的实习时间,创新实习组织形式,由原先集中定点的实习,优化为“定点+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大二、大三学生外出见习或实习,大四学生集中组织实习。在见习过程中,组织学生观摩优秀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让学生加深对教学的理解。同时,要求学生做好实习的总结工作,保证实习质量。
4 结语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和能力的重要表现,影响到学生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人才、能否很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实践能力的培养路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特点,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机制,不断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达到提升办学效率和适应社会需求的目的。总之,要建立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满足学生需求为服务理念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