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陇东窑洞文化
2018-07-23赵梦思
摘 要:陇东窑洞文化是我国传统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窑洞建筑是順应自然、文化环境而生的一种建筑形式。本文通过调研,总结了陇东窑洞的室内空间布局、室内装饰以及建筑布局的特征,希望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发展延伸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陇东;窑洞;空间特征;文化
1 陇东窑洞文化概述
陇东窑洞是一种黄土高原独有的住宅,窑洞建筑的形式不仅仅出现在民居中,还有学校、医院、办公室、养殖场、工厂等地方。在该地区,窑洞的建筑形式占到当地建筑总数的3/4。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陇东地区的特色自然环境也推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在政府倡导发展旅游业的背景下,酒店、民宿、餐饮等旅游经济兴起。
2 环境分析
2.1 自然资源
陇东地区的经济结构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因而经济的发展速度一直相对比较缓慢。另外,陇东地区的黄土沟壑纵横交错,再加之交通系统的不发达,也给陇东地区与外界的交流带来了一定的阻碍。这些都使得陇东地区一直处于贫困的境地,经济的欠发达反映在建筑上主要是材料的就地取材和节约性,而鲜少追求建筑的过度装饰性。建筑的主要材料以土为主,几乎很少出现其他的自然材料,石材和木材更是少之又少。由于当地缺乏燃料,砖也只能出现在建筑的装饰部分以及重要的建筑结构中。而窑洞就是在满足这些条件下就地取材而产生的一种适应当地经济状况的建筑形式。
2.2 文化资源
在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中,上至皇家建筑园林,下至平民百姓修建民居,几乎都离不开易经八卦选址以及测定方位。庆阳是周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陇东的窑洞便是在周易文化的指导下修挖而建的,这样,在当地就形成了尊崇周易文化的现象。此外,陇东窑洞也反映了自然与人统一的哲学思想,“天地与我同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陇东的人民头顶着天,脚踏着黄土地,与自然生态的泥土共呼吸,在自然平和的情绪中与窑洞、黄土共相处,蓝天、黄土地、窑洞、人融为一体,这也体现出传统民居的天人合一思想。陇东地区由于交通闭塞、地理位置偏远,形成了文化环境相对封闭,也产生了当地独有的民俗文化景观,包括剪纸、唱秦腔、唱陇东道情、唱眉户戏、皮影戏等。传统的陇东民俗文化是窑洞文化的产物。
3 陇东窑洞室内空间特征分析
3.1 室内空间布局
室内空间布局的基本特点是敞亮,以功能为前提,鲜少装饰的风格,室内平面布局的基本特点是前宽后窄,立面布局的特点是前高后低,这样形成的基本空间是外宽内窄,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室内的入光量,使室内尽量明亮。陇东窑洞券洞的主要形式是尖心拱,窑洞的室内布局整体较为简单,没有过度的装饰,一切以功能为前提。例如,窑洞进门右侧通常为火炕,火炕的北面是锅台,洞中的主要家具是方桌和凳子,正面对称摆放。窑内洞顶做了一个筒券,致使洞内空间扩大,因而空间整体较为敞亮。此外,洞内的顶部是一个弧形的圆顶,左右对称排列,反映了中国传统的美。这与窑洞庭院的中规之美融为一体,迎合了“天圆地方”的自然景观。
3.2 室内装饰
陇东窑洞内的装饰主要包括书画、剪纸、皮影、刺绣。书画作品起源于陇东书画之乡,洞内所挂字画的主题包括“富贵牡丹”“梅兰竹菊”“麻姑献寿”“八仙过海”等,多反映神话传说或者寓意吉祥,在传统的以土为主材料的窑洞建筑中,字画的装饰能够满足人们在贫瘠的土地上产生的愿望。陇东的窑洞与剪纸是很好的搭配组合,当黄土色的窑洞主体建筑遇到鲜艳的红色窗花,就像小姑娘穿上了红色的新衣服。窗花的装饰是窑洞住宅的重要组成部分。窗户主要分为天窗、斜窗和炕窗,木格门窗上贴上巧手剪纸,外看醒目、喜庆华丽,内瞧舒适明快。皮影是当地人用智慧从光影中创造的一种民间艺术,在后来的窑洞居住发展中,皮影在窑洞中被展示为民俗艺术。勤劳智慧的人们还将香包刺绣这些手工艺术品装饰在窑洞内,它们的色彩通常比较浓艳,这和土黄色的窑洞色彩形成强烈的对比,也突出了室内空间的多样性和民俗文化性。
3.3 建筑布局
陇东窑洞通常以“间”为单位,单孔窑是一间,窑洞的平面形状多为长方形,因而室内的整体空间进深较长,每一间窑洞之间相距3~4米,这样的距离能够保护相互之间的隐私以及安全性。如果相邻的两个窑洞为一户人家使用,窑洞中间可增加通行的过道,通常情况下,一户一窑、一户两窑,富裕的人家也会出现一户十窑的情况。
4 结语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总结陇东窑洞传统的建筑文化特点,包括建筑布局、室内布局、装饰特点,通过对建筑文化的研究,对陇东窑洞的建筑文化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广作用。
参考文献:
[1] 吕根槐.浅析陇东窑洞装饰美[J].陇东学院学报,2011(6):143-144.
[2] 徐浩艇.论陇东窑洞的文化艺术价值[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33.
作者简介:赵梦思(1990—),女,江苏淮安人,硕士,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