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编组区段站行车人员劳动生产率的思考
2022-07-27刘宝光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劳动和卫生部
刘宝光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劳动和卫生部
1 上海局编组区段站现状
截止2020 年末,上海局管内编组区段站21 个,其中编组站6 个,包括徐州北、阜阳北、芜湖东、南京东、南翔、乔司站等,区段站15 个,包括金华东、宁波北、蚌埠东、淮南西、青龙山、合肥东、海安、新沂西、云台山、绩溪县、长兴南、裕溪口、南京北、铜陵西、马鞍山站等。根据国铁集团公布的2019 年劳动生产率数据,对上海局16 个车务单位管辖的21 个编组区段站进行分析,有几个特点。
1.1 编组站运转人员劳动生产率普遍高于区段站
编组站运转人员劳动生产率普遍高于区段站,具体情况如表1:
表1 上海局编组区段站运转人员劳动生产率及排名
1.2 编组站调车人员劳动生产率普遍高于区段站
编组站调车人员劳动生产率普遍高于区段站,具体情况如表2:
表2 上海局编组区段站调车人员劳动生产率及排名
1.3 编组站有调中转辆数占比逐年下降
编组站有调中转辆数是衡量其工作量最重要的指标,随着班列类货运产品增加、货车编组质量提高、直通直达列车开行比例提高等因素,编组区段站有调中转工作量比例逐年下降。上海局6个主要编组站有调中转车占比情况如表3:
表3 上海局6个主要编组站2017年、2018年、2019年工作量统计
从表3 可以看出,上海局6 个主要编组站2017 年、2018年、2019年有调工作量占比大致呈下降趋势。
2 编组区段站行车人员劳效偏低原因分析
2.1 区段站拉低了编组、区段站整体劳效
部分区段站作用发挥不明显,工作量下降明显,拉低了编组、区段站整体劳效,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电力机车替换内燃机车,机车整备能力提高等因素,机车牵引区段持续延长,在部分区段站已经不需要更换机车和乘务员。二是部分区段站已取消技术作业,如新沂西、绩溪县、长兴南、裕溪口、铜陵西、马鞍山站等6个车站已经取消了货物列车技术作业;新沂西、云台山、绩溪县、长兴南、裕溪口、铜陵西、马鞍山站等7个车站取消了货检技术作业。三是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似的北京局、广州局进行对比,从普速线路营业里程、车站总数,以及其中的编组站、区段站在车站中的占比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上海局区段站在普速车站中的占比为2.90%,大幅高于北京局的1.84%和广州局的1.79%。如表4。
表4 上海局、北京局、广州局区段站在普速车站中的占比情况
2.2 设备设施升级改造缓慢
编组区段站通过设备设施升级改造,实现设备替代人工,精简人员配备,提高劳动生产率。近年来高铁的快速发展,技术、资金向高铁发展倾斜,编组区段站设备升级改造相对滞后。如提高编组站效率的综合自动化改造项目,自2014年开始陆续在徐州北、南京东、南翔、芜湖东、乔司等站实施改造,最早实施CIPS系统改造的徐州北站目前仅实现列车自控功能,调车自控功能尚未开通,其他车站的改造进度更加缓慢。其他兄弟局,如成都局的成都北站在2008年已经完成了编组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并实现了列车和调车自控功能。
2.3 传统的生产作业方式不适应当前运输市场需要
一是编组区段站生产组织方式相对固定,与当前复杂多变的运输市场不适应。如编组区段站按照能够满足运输作业高峰期的需要,配备相对固定的多台专用调机,这在工作量低谷期会造成浪费。以南翔编组站为例,2019 年配备6 台专用调机平均利用率仅64.5%,最低的一台调机利用率仅61.7%。
二是编组区段站固定劳动班制和岗位配置不适应工作量波动。当前运输市场变化多样,运输生产过程中工作量存在周期性高峰和低谷的波动,但编组区段站配备相对固定的班制和岗位,与之不相适应。如部分车站夜班的办理辆远超白班,但白班和夜班配备相同的岗位,导致了白班和夜班忙闲不均。
三是编组区段站内部岗位之间转化困难。编组区段站行车岗位多、分工细,一般分为接发列车、计划和调车三类,具体岗位又可以分为车站值班员、助理值班员、车站调度员、助理调度员、驼峰值班员、调车区长、调车长、连结员、车号员等。虽然职业标准、岗位标准对铁路运输业从业人员晋升、转岗有明确的要求,但随着近年来铁路发展不断提速,现有的规定已经难以适应,如接发列车、计划和调车人员之间的相互转化和晋升周期过长,这对优化人力资源配备提出了新的要求。
3 提高编组区段站行车人员劳动生产率的几点建议
根据对造成编组区段站劳动生产率不高的原因分析,建议从优化编组区段站设置、加快设备设施升级改造和优化生产和劳动组织等三方面入手,提高劳动生产率。
3.1 优化编组区段站设置
一是撤销作用发挥不明显的区段站。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与运输部、货运部研究,明确对新沂西、绩溪县、长兴南、裕溪口、铜陵西、马鞍山等6 个不进行列检和货检技术作业的区段站进行调整,将车站性质由区段站调整为中间站,结合后续列车运行图、列车编组计划调整进度,逐步优化行车人员配备。
二是进一步优化部分编组区段站技术作业流程。根据编组站、区段站在路网上的分工,通过延长机车交路、增加编组站货检作业保障距离,优化技术作业流程和岗位设置,如撤销南京北站货检相关作业人员。
3.2 加快实施设备升级改造
一是加快编组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对尚未进行改造的阜阳北站,加快前期研究和系统方案制定;对完成设备初期改造的南京东、南翔、芜湖东、乔司编组站,加快推行系统升级,争取早日实现列车自控功能;对已经实现列车自控功能的徐州北站、金华东站,加快推进系统升级到实现调车计划自动编制和调车自控功能。通过设备辅助替代人工,分阶段优化生产作业流程和人员岗位设置。
二是加快货检视频监控系统改造,推进货检作业方式转变,由传统的人检为主的作业方式,转化为到达作业机检为主、人检为辅,出发作业人检为主、人机结合的方式,结合电子运统1实施,发挥货检安全检测和视频监控设备作用,在确保检查质量的同时,精简到达场货检人员配备。
三是改善溜放制动系统。目前编组区段站编尾停车器作用尚未发挥,仍需要调车人员在编组场尾部进行铁鞋防溜辅助制动。建议根据各个编组区段站停车器防溜制动情况,配合电务系统进行调究,通过防溜测试,逐步对具备条件的车站撤除人工铁鞋防溜。对年久失修停车器的芜湖东站等需要修复;对没有尾部停车器,工作量较大的区段站,如蚌埠东、宁波北站建议增设尾部停车器。
3.3 优化生产和劳动组织
一是主动适应运输市场变化。根据“运输围绕市场转、生产围绕运输转、要素围绕生产转”的经营理念,以提供有效供给为核心,因地制宜组织柔性生产,合理安排运力和人力资源,均衡运输生产过程中工作量高峰和低谷的波动,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同时,实现更加高效的投入产出。比如,对编组区段站普遍存在白班和夜班车流不均衡的情况,在车流相对较少的白班可适当减少非单岗配员数,如排风、车号货检等岗位,并适时安排部分能力富余调机停轮,机班和调车人员间休。在车流集中的夜班,配足配强动力和作业岗位,确保安全畅通。此外,可扩大调机作业范围,兼顾周边临近中间站的调车需求。
二是实施兼职并岗。编组区段站场规模大、岗位多,涉及平行作业较多,对工作量不饱和、无法取消的岗位,可实行兼职并岗,优化设岗数,精简人员配备。目前已经实施了车号和货检外勤人员合并为车号货检员,尚有其他岗位存在平行作业,可以逐步实施兼职并岗。如到达场车辆排风作业和外勤货运检查员,列尾作业人员和外勤助理值班员,调车人员兼顾部分人工扳道岗位等。
三是优化人力资源配备。统筹安排人力资源调配,盘活存量、做好单位内部人员挖潜和调剂。根据现场生产需求,集团公司组织相关部门研究,针对编组站自动化改造等生产组织变化,打通接发列车和计划系统人员转化的壁垒,在前期拓宽车站值班员晋升渠道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车站调度员、调车区长、助理调度员等岗位的晋升转岗渠道。其次,在日常生产组织中,人员预备或储备尽可能考虑高职名人员,方便人员灵活安排,减少冗员。
四是完善激励考核。任何一项改革措施的落实都离不开配套的激励考核办法,构建导向投入产出和提质增效的考核指标和分配机制,激励站段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推进生产劳动组织创新,逐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结合当前集团公司运输生产和劳动组织改革重点工作,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项目作为改革成果予以奖励,对单位首创并可在系统内有效复制推广、创新改革成效显著的,可给予单位和负责人奖励。
4 取得成效
经过初步实施,截止2021 年9 月末,编组区段站行车人员劳效较2019年有了显著的提高,其中编组区段站运转人员劳效提高了14.2%,编组区段站调车人员劳效提高了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