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大革命时期红色建筑的空间叙事解读

2022-07-27谭喻菲赵泽茵谭睿浩

大众文艺 2022年13期
关键词:叙事学会议空间

谭喻菲 赵泽茵 谭睿浩 张 奕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 430070)

一直以来在对于红色传统建筑的保护上,都是以维复、改造为主,在改造后的展览馆里,运用照片、文字、物件、场景复原,对历史故事进行时间维度上的转述是最常见的处理模式,但是对于空间维度上的叙事却很少,即对于发生历史事件的建筑容器本身的探讨不足,便造成了叙事的不完整。而实际上空间场景具有特性,在阅读效果上给读者的印象却超越了时间,有些事件和空间之间甚至存在紧密的因果关系,足以见空间在叙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正是本文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一、空间叙事学理论

1.概念

叙事,即用讲故事的方式将事情叙述出来,主要研究如何将一个按时间顺序阐述的故事,组织成有逻辑的情节。叙事的内容包括叙事内容和叙事方法,叙事内容指具有时间、情节的故事,在武汉红色建筑的研究上对应历史故事;而叙事方法则多种多样,包括表述的语言和结构,在建筑研究上对应建筑空间语言和空间组织方式。

叙事学的研究有经典叙事学和后经典叙事学阶段,后经典叙事学强调“跨学科”,将与叙事文本有关的社会、历史、文化、读者等纳入研究范围,空间叙事学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后经典叙事学的一个分支。

2.研究内容

完整的叙事过程包含三大要素,即信息发送者、文本叙述者和信息接收者,在空间叙事中分别对应着建筑师、使用者与参观者。空间叙事就是建筑师通过建筑语言、采用一定的叙述顺序将故事传递给观众,在后来的发展历程中演变为一种空间设计的手法,在本文中不过多提及。

空间叙事的表达主要是通过物质载体、功能空间、使用活动等媒介来传递信息。根据已有的理论,空间作为媒介叙事的研究对象越来越丰富,既包含具象的物质符号如造型、色彩、肌理、空间结构,功能等,也包含抽象的光、电等。

本文涉及的空间叙事,是采用“讲故事”这一通俗的概念去解读红色历史建筑中的历史事件,旨在从空间维度上探究和解释历史事件与历史建筑中的关联,从而更好地理解、传播相关知识。在不同的语境下,建筑空间描述的内容与内涵与作者的本意可能大相径庭,尤其在1926—1927年间的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这种现象更是常见。陆邵明老师认为,解读也是一种创新,对空间的解读并不是刻板回到作者的创作意图上去,而是解释者的主观世界与作品提供的世界的融合。本文将基于空间叙事理论,对现存武汉红色历史建筑空间及相关历史进行整体化的梳理和探究。

图1 本文涉及的空间叙事(作者自绘)

二、武汉红色建筑遗产概况

1.总体概况

武汉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其重要的城市,从汉口开埠以来,承载了我国很长一段事件的革命史,在这期间保留下的建筑不计其数,类型众多。

武汉市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地理区位上主要集中于武汉三镇的武昌与汉口,走势上多沿江分布。这些建筑整体来看分布密集,时间上跨度大,功能类型众多,具有不可估量的研究价值。

根据实地调研发现,保留完好且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的建筑最主要集中在1926—1927年大革命时期的建筑,即革命中心向武汉转移期间,因此本文将选取这个时间段的建筑进行探究。

2.现状概况

对1926—1927年大革命时期国家级保护建筑进行实地调查和资料查阅后,发现大部分“修旧如旧”保存完好,以博物馆或纪念馆的形式对市民开放,少部分尚未修缮暂不开放。在对外开放的建筑中,为了更好地传播历史文化,各展馆采用了多种宣传方式进行历史文化的科普,经统计后主要有以下方式:

表1 大革命时期国家级红色建筑情况统计(作者自绘)

经过实地调查,当下武汉红色历史建筑宣传方式较为多样,对于历史故事的讲述已经相对完善,但是对于建筑本身的介绍仅有场景复原有少量的介绍,并没有完整的介绍。

3.宣传内容的质疑

即使宣传方式众多,仍是以文字和图片方式为主,这种方式虽然能高效的讲述时间维度的历史故事,却缺乏空间维度的介绍,观者更容易被展出的物品和展板吸引,难以关注到建筑本身其实就是当年历史的发生地。

三、空间叙事视角的武汉红色建筑的分析

在经过实地调研后,本文选取了大革命时期,即1926年至1927年间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且保存完好的两座建筑,将从空间叙事角度对这些建筑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建筑空间元素与历史事件的联系。

1.中共五大旧址

中共五大旧址建于1918年,建成后几经波折,于1926年改名为武昌第一小学。从风格来看属于清末学宫工式建筑群,内由7幢建筑组成,主入口位于东侧,内部功能分为南侧的宿舍区与北侧的教学区,主要建筑包含:南侧的教工宿舍,西侧的风雨操场及二层教工宿舍,东侧的教学办公楼,北侧的教室及庭院,是一座以教育活动为主的建筑。1922年,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潭秋来此处任教,并以教学为掩护,在此开展革命活动并发展党组织,此校曾成为湖北区革命运动的指挥机关。作者根据资料现场照片拼贴和资料记载,绘制了1927年前,该址作为学校时的场景以及人物活动(图2)。

图2 建筑概况(作者自绘)

1927年,革命中心逐渐向武汉转移,毛泽东也开始在湘鄂赣三省筹办农讲所,并在武昌农讲所任教。1927年春发生“四一二”政变后,中国革命形势每况愈下,在这存亡之际党中央决定在武汉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紧接着便是会议地点的选择。

从功能来看,武昌第一小学既有着会议需要的设施,如教工宿舍、较大的室内空间(风雨操场)、小礼堂等。从区位上看,此学校与毛泽东住地、武昌农讲所相隔甚近(约300米),处于较集中的革命活动范围内,附近党员人数众多,便于掩护,也相对安全。从使用人群来看,学校负责人是中共党员陈潭秋,校内居住皆是可信赖的教师,加之校内外进出人员繁杂,更不容易引起注意,对于当时“半公开”的五大会议也有着很好的保护作用。

据记载中共五大出席人员共约120人,经过面积对比和测算,风雨操场面积为380平方米,适合作为会场。在参会的人当中,有主席团共15人,代表及其他人员100多人,为了使用的便利,又对风雨操场进行了布置。在水平面上,风雨操场上本设有司令台,然而司令台的面积却无法容下主席团成员,因此台上只留下执行主席和记录员,台下新设置两排主席团座椅。同时,学生将特用于开会的长凳集中至风雨操场,供代表们使用,这样才形成了会场当时的平面布局。在垂直面上,为了烘托会议的气氛,会场的墙上也布置了相应的标语和旗帜。作者根据资料绘制了下列分析图(文末图3)。

图3 会场布置与会议场景(作者自绘)

表2 武昌第一小学主要空间概况

1927年4月27日,中共五大在此校的风雨操场开幕,后来因革命形势的变化,正式会议在黄陂会馆秘密召开。

通过这种方式讲述进行空间叙事可以解读出,对于中共五大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与该建筑的空间组织、功能组织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事件与建筑的相互成就,通过空间结合时间和事件的方式,将空间的魅力呈现在人们面前。

2.八七会议会址

八七会议会址位于当时俄租界内三教街公寓139号二层靠后的一个房间,该公寓始建于1918年,主入口位于建筑东南面,临近三教街(现鄱阳街),竖向功能布局上共三层,一层为商铺,二层三层为公寓。1927年时原是苏联顾问拉祖莫娃夫妇的住处。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首先召开了五大,会议批评了右倾错误,但在挽救革命的具体措施上,并未提出解决方案。而国民党在当时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在这样的紧急情况下召开八七会议。由于躲避蒋介石的追杀,要选一处安全的地方开会并不容易。

从区位上看,苏联顾问拉祖莫娃夫妇住所位于俄国租界内,该公寓及周边的巴公房子、珞珈山房子,皆是外籍各洋行职员和华人的居住公寓,因此片区内活动的大多是外国人和华人,加之一层商铺的隐匿作用,此地点相对安全。从房屋布局上看,会议地点选在二层靠后的卧室,私密性和隐蔽性都很强,对于会议的开展也有着很好的保护作用。会议当天有21名党员参与这次秘密会议,有些假扮成商人、农民从前门商铺进入,有些从房屋后门进入,有些是自己找来,有些由交通员带来,分批进入会议室,房主拉祖莫娃夫妇在门口望风。为了保障代表们的安全,开会会场更是门窗紧闭,密不透风。该公寓前后皆有疏散楼梯,后门楼梯通向的是无人的小巷,屋顶的阳台与邻居的阳台相连,便于紧急撤离。正是在这种极其紧急的情况下,八七会议的成功召开及时纠正了右倾错误,成为当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捩点。作者在此研究基础上,绘制了如下会议场景图(图4)。

图4 建筑基本概况及会议场景(作者自绘)

四、空间叙事方法在红色建筑叙事上的应用优势

空间叙事的核心是将空间与其承载的生活情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即在进行红色历史建筑空间解读时,不将空间与发生的历史事件分离,而是将两者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在观众面前。陆邵明教授认为,从古到今人们皆习惯于这种整体化的思考,这种特性来源于集体生活与个体生活中形成的生活方式、习惯、信仰、情感等,当人们感受到空间叙事场景中的情节和社会生活结构有了深切的互动时,便会引起共鸣,这无疑有助于历史故事、历史建筑知识的转述。

从《觉醒时代》等电视剧的成功来看,革命历史故事本身其实是有吸引人的魅力的,但一般的叙事方式皆是在时间维度上进行的,在经过空间叙事性研究后我们构建出了空间图景,即事件发生的场所,同时可以根据史料记载等塑造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更有利于衍生出视频、漫画甚至互动性比较强的游戏等,更加直观地还原历史。再者,相较于历史空间和故事割裂化的阐述,空间叙事方法的引入构造了更加生动立体的空间图景,也更能够适用于当代媒介的传播要求,从而更能吸引人们的目光,提高传播的效率。

猜你喜欢

叙事学会议空间
《八七会议》
欧洲理事会会议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主席团会议
外宣翻译研究——基于修辞叙事理论视角下的构想
目击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