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省级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培育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探索与研究*
2022-07-27郭墨涵李玉龙牛晓艳王占勇马铭均刘笑含
郭墨涵 李玉龙 牛晓艳 王占勇 马铭均 刘笑含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00)
工匠精神的突出是指技能与道德素质并存,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的专业人才,这本身也是专业技能人才的一种具体的行为体现和价值取向的展现。探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工艺美术的载体之一铁板浮雕艺术,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工作,也要探究新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融合传承路径。发挥铁板浮雕艺术在高校中内在价值,也通过手工艺人敬业、专注、精益求精、尊师重道创新等重要品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另一方面通过与思政课相结合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较早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工匠精神和敬业精神内涵让学生融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成为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乡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一、国内研究现状及政策引领
现代社会中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社会建设所需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而针对各行各业不同类型的工作进行实践与学习都要通过职业精神、职业品德的形成来保障各行各业工作人员参与社会建设的顺利性。2016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召开的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提出:“要弘扬‘工匠’精神。”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企业培育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要求。2019 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这意味着工匠精神的培育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社会经济的发展,制造业的转型需要更具有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工匠精神教育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历史重任。
二、高职院校铁板浮雕艺术下工匠精神培育现状分析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是具有冶金历史文化特色的院校,长期以来,注重挖掘“铸魂琢匠、钢工铁院”核心文化理念,以传承铁板浮雕技艺为途径,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为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学校将工匠精神渗透在教育教学体系当中,开展沁润式教学法。学校以建立大师工作室,引进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能工巧匠等形式,形成具有生动鲜活的文化育人教学机制,让学生们在校园内与大师同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让学生汲取榜样的力量。学生们可通过大师讲座、到操作间体验、和大师交流等,感受工匠大师数十年如一日创造出工艺上的奇迹,让更多的青年人得到心灵上的洗礼和震撼,勇于肩负起历史的使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现代社会,虽然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但是具有“工匠精神”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优秀工人在生产中的创造力和能动性依然举足轻重,因此在学校的教育环境下,可以通过技艺传承将创新精神,爱岗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教学实践当中。
三、挖掘铁板浮雕艺术“工匠精神”培养的诉求
从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而言,其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专业工作能力的同时也要从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理念出发,以院校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的探索与研究来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不断优化与持续完善,工匠精神从其内涵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释,可以从职业道德的角度对于人员的工作要求、工作能力进行规范,同时也可以从思想态度文化氛围的角度对于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要求。高职院校对于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场合端正工作态度,以良好职业道德素质职业观念的养成来推动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建设,更好地投入本职工作,回报社会。
中国的金属加工制造工艺源远流长,它是随玉石器、骨角器等加工技术演化而来距今錾刻工艺已流传的3000多年,商周时期创造了辉煌的"青铜时代",把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推到了一个灿烂的顶点。而且,在之后的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予以了极大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非遗金属錾刻工艺铁板浮雕艺术的视角,铁板浮雕艺术,在2013年6月被列入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铁板浮雕艺术工序繁多每一件作品都是在金属上精雕细琢,千锤百炼而成,其中蕴含着精神力量,与丰富的艺术价值。探究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路径。一方面,有助于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铁板浮雕中蕴含的精神力量,为其他院校非遗文化的探索提供借鉴和参考;另一方面,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标准。对高校《非遗金属錾刻工艺铁板浮雕艺术》的教学实践也具有很强的实践参考价值,进一步将非遗文化融入校园走进课堂,丰富了教学资源。对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同时在搭建课程实践教学基地的过程中,在实践环节不断组织思政教育,通过思想政治课程与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之间联系的搭建,使学生形成对于职业技能技术的敬畏心,建立技术报国的爱国心。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以思想教育主阵地为突破口,在教学实践环节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等基本的教学内容。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育人功能研究,挖掘传统文化对政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道德教育的作用。探索高职院校传统文化与工匠精神融合培养模式,可以使工匠精神与传统文化作为振兴民族文化自信提供教育支撑。
四、高职院校铁板浮雕艺术下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分析
1.基于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润式教学模式”传递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校园范围内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校园也是铁板浮雕艺术引导活动开展的主要载体。为了加快工匠精神的渗透,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建立“郭海博铁板浮雕艺术馆”“郭墨涵铁板浮雕艺术工作室”“大学生研学室”。观:学生通过到技能大师工作室“铁板浮雕艺术馆实训基地”的参观,逐渐加深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技艺具有工匠精神的铁板浮雕艺术技艺的了解认识,同时通过积极地参与,学生也能真实的传承铁板浮雕艺术的制作技艺与工艺流程。听:我校还聘请了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省级铁板浮雕非遗传承人郭海博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的客座教授,省级铁板浮雕艺术传承人郭墨涵为讲师共同在铁板浮雕艺术馆向学生传授讲解,学生在传承人老师亲自传授技艺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下传授了知识,传递了工匠精神,做:学生在技能大师工作室进行铁板浮雕艺术制作,认真细致的完成每一个操作步骤的工作,通过对于专业知识的培养和引导,提升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铁板浮雕艺术与学校特色相契合又能以活灵活现的方式呈现工匠精神,与技艺传承的双重任务。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在非遗创新中对传承工匠精神的优良实践。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乏味已经不适合新时代下素质教育的推行,唯有创新,赋予课堂新的元素,工匠精神才得以延续,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进行“润式教学模式”,使古老的“錾刻”中国传统手工艺得到传承并培育具有工匠精神技能人才起到显著成效。
2.基于课程建设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铁板浮雕人才培养工作要把握非物质文化一般特性,而针对铁板浮雕文化遗产,传承、学习困难的教学实际,通过实践工作对于学生开展培育的方式可以以社会力量与学校教育工作的结合来保障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近两年,学校将铁板浮雕艺术与教育教学内容充分融合,开设了“工美匠心——铁板浮雕”“非遗说铁板浮雕艺术”等公开课与选修课,以相应配套教材《郭氏铁板浮雕制作技法》书保障开放课程的教育质量,今后将开展线上教学资源以扩大教学范围与途径,让更多的学生们能够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亲身体验铁板浮雕的传统工艺魅力,让传统文化走进课堂。同时通过师徒制的技艺传承方式使学生在实践环节不断地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术技能,掌握基本的制作能力,也通过实践环节的设计、创新来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效果。
3.基于传统文化铁板浮雕艺术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传播工匠精神
学校与铁板浮雕艺术校园文化为突破口,通过在校园文化宣传的过程中,加入工匠精神内涵,让铁板浮雕艺术的工匠精神时时刻刻的处于学生学习的各个角落。例如学校建立“非遗联盟社团”、展了“走进铁板浮雕”团日主题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月”“铁板浮雕主题班会”、文化专栏等多种渠道对工匠精神进行相关的宣传和表述。同时结合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学校也可以通过校园网站的构建,利用校园网站内部环境、学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多方渠道对铁板浮雕工匠精神内涵进行报道。这样能够让学生加深对于工匠精神的认识,让学生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增进对于工匠精神的渗透,以高质量的工作成果回馈社会。另外也可以通过职业技能大赛的培养,帮助学生实现工匠精神的培养,锻炼个人的职业素养,满足实际的铁板浮雕艺术引导要求。除此之外,学校也邀请国家级工美行业艺术大师省级非遗项目铁板浮雕传承人郭海博、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郭墨涵,结合自身的工作情况对工匠精神提出自己的认识举办讲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自身的学习质量。铁板浮雕大师工作室的创设主要是为了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效果,而工匠精神的培育除了单个技能知识的学习之外,也要从多个角度出发,使学生有效了解该项传统文化。学校可以通过校内外艺术交流展示平台与窗口的搭建,充分对于传承项目的建设成果进行展示,同时也通过对于学生代表性作品的展示来提高学生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与理解,以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的紧密结合,通过艺术展览的形式使师生对于当前的学校教育成果、传统文化建设成果进行充分的认知。
4.基于“工学一体化”构建具有工匠精神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体系
建立铁板浮雕非遗助学工坊,与企业相结合实现“工学一体化”通过技艺培养技能型工匠应用型人才。产品研发和推广等方式获得工匠精神路径,推进学校与优秀传统文化工匠精神深入融合通过大师工作室、非遗工作站等多种形式建立相关传承项目的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和学员培训场所以名师先辈的言传身教教学法,让传统技艺与工匠精神在大学里薪火相传。
通过校企合作、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人才培养。对接企业规章制度,夯实校企办学格局,充分利用校企资源,培育“工匠精神”。在校园范围内建立学生“非遗助学工坊”,开拓实践平台,在校园范围内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宣传工作展示学校的人才培养效果,也使学生更多的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学校通过校内外艺术交流展示平台与窗口的搭建,充分对于传承项目的建设成果进行展示,同时也通过对于学生代表性作品的展示来提高学生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与理解,以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的紧密结合,通过艺术展览的形式使师生对于当前的学校教育成果、传统文化建设成果进行充分的认知。搭建出学校的特色品牌,而铁板浮雕工作室对于学生加以指导,积极进行学校文化传承氛围构建的工匠精神培育方式可以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进一步落实,通过思想认识上的提高重视来推动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创新。
5.基于建立爱国主义阵地开展“工匠精神大思政+非遗”融合新天地
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除了学校的教育实践工作要主动对学生专业技能职业素养进行培育之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下教师也要通过思政政治理论课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相结合的教育实践形态,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用铁板浮雕非遗作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青年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升民族文化自信。铁板浮雕艺术和中国共产党精神品质有契合之处,创作者在面对坚硬的材质的同时,要有这种对于困难勇于面对的精神。铁板浮雕艺术作品很多都是红色主题,精神文化资源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绝佳素材,比如《遵义会议》《雄关漫道》《百团大战》《红色百年铁血风采——钢铁战士系列》等作品,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加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而课程思政的教师实践可以在铁板浮雕艺术馆爱国主义基地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将工匠精神和敬业精神内涵让学生融入振兴中华为己任、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感中,这是铁板浮雕艺术给青年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匠精神的实践探索可培养具有专业知识、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开展教育实践时,工匠精神的培育存在着认识上不足,学生对于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不够的教学困境。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主要方向,工匠精神的培育要正确认识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现实困境,把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在研究价值目标确立、研究路径目标确立、研究实践目标确立的基础上,深化工匠精神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学习的结合,在实践教学路径优化多个环节,对于学生实现系统的工匠精神培育。
结语
当前我国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近年来高职院校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时,也要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培养现代社会建设所需的专业技能型人才。铁板浮雕艺术为集吃苦耐劳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于一体的传统艺术,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对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可以从明确内涵、探索路径,能力训练三个角度出发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传承工作,通过思想认知的不断加深,以教学优化、活动创设等多种方式积极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传统文化、职业精神,在实践锻炼、加深认识的基础上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以铁板浮雕为育人路径取得显著成效推动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