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病危险因素meta 分析

2022-07-26李小东白峰凡李莉胡方钦曹锡莹徐艺萌李欣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25期
关键词:危险因素

李小东,白峰凡,李莉,胡方钦,曹锡莹,徐艺萌,李欣

(1.武警内蒙古自治区总队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41;2.内蒙古自治区综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31)

0 引言

布鲁氏菌病( 以下简称布病)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其传染源主要是病畜,人由于接触患病的牲畜及其生产的产品以及其污染物而感染布病,传播途径主要是经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接触传播[1]。全球估计每年大约新增50 万病例,分布于170 多个国家,给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和影响[2]。目前,接羔,宰杀牲畜,接触牲畜流产物,与动物接触,没有进行个人防护等因素,被认为是布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但研究结果之间的差异性较大,故本研究采取meta 分析的方法,对接触牲畜,宰杀牲畜,性别,职业等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影响我国布病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性评价分析,发现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能为我国卫生政策制定和研究提出合理化依据,为今后防疫控制提出合理化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通过筛选文献,关于布病的队列研究较少,不能很好的进行meta 分析,因此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相关文献。

1.1.2 研究对象已经通过“金标准”确诊的布病患者,和与病例组住在同一社区,同一医院患其他疾病具有等可比性,与其相匹配的对照人群。

1.1.3 研究因素人口学特征(性别、职业)、接羔,宰杀牲畜、与动物接触、接触牲畜流产物、接触布病患者、接触或者食用生肉等方面。

1.1.4 排除标准(1)文献已经被重复发表多次;(2)文献中的相关信息有缺失,不完整,不准确;(3)不是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文献;(4)所需要的原始数据不清楚,不能被提取,利用的文献。

1.2 检索策略

计算机网络检索数据库中国知网( CNKI) 、万方数据库( Wanfang) 、维普期刊(VIP)、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CBM),搜集各个学者有关引起布病发生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检索的时间跨度为从开始建库到2021 年1 月15 日。采用布病等主题词、危险因素或影响因素等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词包含多个,例如,布氏菌病,波状热,危险因素,多因素等。

1.3 文献筛选、资料提取

从CNKI、VIP、CBM 和 WanFang Data 的数据库中筛选有关人畜间布氏菌病的相关文献、提取有关影响因素或者危险因素的相关数据,计算后获得相应资料信息,核对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避免信息录入不全,以及信息录入结果错误等情况出现,防止对后续的分析过程造成不利的影响。采用根据meta 分析需要提取的相关数据,制作提取表提取有用的数据资料,提取内容包括:①meta 分析中要求说明的纳入研究的文献所具有的基本信息,包括文献的作者、文献的发表时间、文献采用的研究类型等;②选择纳入的研究对象的基本:③所要研究的影响因素,接羔、宰杀牲畜、与动物接触、接触牲畜流产物、接触布病患者、接触或者食用生肉等。

1.4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由本人采用NOS 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对提取引起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定量偏倚风险的评价。NOS 是就本身的布病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本身而言的,尽可能从客观的角度上评价研究中所选取的病例和对照是否有代表性,并不是所谓的金标准,但也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评价的内容为以下3 部分:①病例组、对照组的选择,病例的来源是否可靠,病例的诊断是否准确,病例是否具有代表性;对照与病例是否匹配,对照的选择是否科学,是否能代表源人群;②病例组、对照组的可比性,病例和对照应在除研究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保持一致;③暴露和结果的确定性,确诊布病的方法是否可靠,是否具有权威性的“金标准”。

1.5 统计分析

1.5.1 仔细阅读选出的10 篇病例对照研究的相关文献,找准相关数据。根据meta 分析要求整理OR 值和或95%CL 等有价值的数据数据,并核对相关数据的准确性。

1.5.2 按meta 分析的程序化要求对OR 值和95%CL 等数据进行转换,如果这些文章中只提供OR 值或95%CI 值时,那么效应量ES=LnOR=β,效应量的标准误SE=(LnORU-LnORL)/3.92;若文章中只提供OR 值或β 和精确的P值,就找相应的正态分布表,根据P值查出相对应的Z 值,根据公式SE=LnOR/ZP=β/ZP,计算出SE。

1.5.3 运用 RevMan 5.3 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合并相同的影响因素,计算出合并后的P值,I2, OR(95%CL) 等数值。所有检验中P<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4 根据计算出的I2定量判断异质性的大小。若I2<50%,P≥0.05 表明研究间的异质性可以接受,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若I ≥50%,P<0.05 表明研究间的异质性较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

1.5.5 运用敏感性分析,通过剔除研究后观察结果的差异,分析结果是否具有稳定性:①随机效应模型与固定效应模型结果的比较;②纳入文献数≥ 3 时,排除漏斗图中明显偏离95% 的点后进行meta 分析,得出的结论再与选取的全部文献中的结论进行比较。

1.5.6 通过失安全系数(fail-safe number,Nfs)说明了meta 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得出数值越大,就表明结果的稳定性越高,得出的结论越有可能不被推翻,双侧检测显著性水平为 0.05 时,失安全系数计算公式为:Nfs,0.05=(∑Z/1.645)2-k,式中k 为研究个数,Z 为各独立研究的Z 值。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初次筛选出相关文献共计2163 篇,经过剔重,阅读文献和摘要初筛,排除:非人群,非危险因素,其它疾病,摘要,综述,meta 分析等;阅读全文复筛,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数据不全,无主要结局指标后,最终将10 篇文献纳入本次meta 分析研究当中。文献筛选流程具体内容及结果见图 1。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与偏倚风险评价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及偏倚风险评估结论见表1。通过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显示10 个病例对照研究质量较好,分析的价值较高。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及偏倚风险评价

2.3 meta 分析结果

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接羔或宰杀牲畜、与动物接触、农牧民、接触牲畜流产物、个人防护、接触布病患者、接触或者食用生肉等与布病发生关系的研究一致性较好,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研究结果进行合并;性别、接触牲畜有外伤与布病发生关系的研究存在异质性(P<0.0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研究结果进行合并。结果显示,接羔或宰杀牲畜,与动物接触、接触牲畜流产物、接触牲畜时有外伤、接触布病患者、农牧民、接触或者食用生肉是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具体见表2、表3。

表2 布病的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合并分析结果

表3 异质性检验结果不同质的因素剔除分析前后固定与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比较

3 讨论

布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人因直接接触病畜、病畜产品及病畜分泌物、排泄物或吸人污染空气、尘埃等而被感染[13]。经此次meta 分析发现:接触牲畜,接触流产物,以及不采取保护措施是布氏菌病发生的高危因素。在本次研究中发现,接触牲畜是布病的一个重大危险因素,在接触牲畜者当中,接触牲畜流产物者患布病人群占的比例较大。在本次研究分析中还发现,在接触牲畜的人群中,采取个人防护的人群患病的风险低于不采取个人防护的人群,个人防护是患布病的保护因素[OR=0.54(0.42~0.68)], 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4-15]。因此应要针对性的对高危人群进行布病防治健康教育,传播布病的防控相关知识,提高群众对布病防护意识,尽量避免与牲畜直接的密切接触行为,避免食用不熟的肉类。在处理流产物、剥病畜的皮、喂养家畜和接羔等过程中要做好个人防护,比如穿防护衣、胶靴和戴帽子、口罩、手套,完成工作后对环境进行消毒,杀灭残留的布鲁氏杆菌,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综上所述,为了能从根本上,从源头避免布病的发生,卫生机构应该加大有关布病知识的宣传力度,让人们能普遍了解布病,特别是那些与牲畜接触密切的相关职业人员,主动的,自发地采取相关的防护措施,降低发病风险,一旦出现临床症状,立刻就医。同时也要在做好疾病疫情监查、检测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对于布病诊断方法和报告方法的相关知识培训,尽可能的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对布病诊断的意识,防止漏诊,误诊的现象[16],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轻布病给患者造成精神上和经济上沉重的负担。

猜你喜欢

危险因素
急性胸痛恶性事件危险因素的早期识别及治疗策略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联的临床研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