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护理对EICU 呼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
2022-07-26李磊
李磊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0 引言
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以至于不能有效的进行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1-2]。呼吸衰竭是EICU 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其病因主要有气道阻塞、肺部疾病、心脏疾病、胸廓畸形或神经肌肉病变等。呼吸衰竭会导致患者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抑制心血管中枢或心肌,从而导致心脏骤停[3]。目前,有创机械通气是EICU 治疗呼吸衰竭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长时间有创机械通气可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如气道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肌萎缩等[4],导致呼吸衰竭患者无法顺利脱机,进一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及死亡风险增加[1]。因此,早期全方位护理干预,确保患者顺利脱机,避免并发症发生,是重症监护室呼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临床护理的重点和难点[7-10]。本研究主要探究全方位护理对于EICU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在我院EICU住院并明确诊断为呼吸衰竭患者52 例。纳入标准:(1)根据临床指南明确诊断呼吸衰竭;(2)18岁≤年龄≤60 岁;(3)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4)知情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它脏器功能衰竭者:如肾衰竭、肝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等;(2)伴有肋骨骨折或胸廓畸形者;(3)理解能力较差患者或者文盲;(4)合并肿瘤、免疫性疾病者;(5)合并精神病者。所有患者按照1:1 随机分成治疗组26 名,对照组26。治疗组男性15 例,
女性11 例,平均年龄为(44.2±11.5)岁,Ⅰ型呼吸衰竭者12 例,Ⅱ型呼吸衰竭14 例。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2 例,平均年龄为(45.3±13.2)岁,Ⅰ型呼吸衰竭者13 例,Ⅱ型呼吸衰竭13 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和呼吸衰竭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1)健康宣教:为患者讲解呼吸衰竭的原因、危害、护理和预防等知识,指导患者练习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法加强呼吸功能锻炼;(2)心理护理:加强患者的心理沟通,建立良好医患之间关系,鼓励和安慰患者,引导患者稳定自己的情绪,避免不良情绪导致应激状态,避免在重症监护室出现恐惧、担忧的心理负担;(3)排痰护理: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排痰,避免气道阻塞;指导患者正确的饮食,防止呛咳,导致吸入性肺炎。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方位护理,包括:(1)康复护理:在有创机械通气早期指导患者坐位训练指导,肢体进行被动、主动活动,2 次/天,每次20 分钟;根据患者体能耐受情况,可予轮椅上踩脚踏车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抬臀运动训练,50 次/天,一天2 次;最后再根据患者体能耐受情况,循序渐进的行坐-站-行锻炼;(2)加强排痰护理:在为患者进行机械辅助通气护理时,将床头抬高 30°,有助于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等发生;为患者拍背,每次15min,每日2 次,促进痰液排除。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后的住院临床指标:机械通气时间、EICU 入住时间及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护理后的肺功能指标:潮气量、肺活量和用力呼气量;(3)比较两组护理后的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2 录入、统计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护理后的住院临床指标
经过全方位护理,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为(3.23±1.42)天,对 照 组 的 机 械 通 气 时 间为(5.95±1.52)天,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 义(表1,P<0.05);治疗组EICU 入住时间为(6.52±1.33)天,显 著 低 于 对 照 组 的9.24±1.42 天(表1,P<0.05);治疗组总体住院时间为(13.23±3.16)天,显 著 低 于 对 照 组 的(16.23±3.23)(表1,P<0.05)。
表1 两组护理后的住院临床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护理后的住院临床指标的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
2.2 两组护理后的肺功能指标的比较
两组护理前的潮气量、肺活量和用力呼气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P>0.05);经过全方位护理后,治疗组的潮气量增加至(593.84±10.12)mL(表2,P<0.05),对照组的潮气量增加至(431.83±9.78)mL(表2,P<0.05),且治疗组护理后的潮气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表2,P<0.05);治疗组的肺活量增加至(3.93±0.54)L(表2,P<0.05),对照组的肺活量增加至(3.02±0.48)L(表2,P<0.05),且治疗组护理后的肺活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表2,P<0.05);治疗组的用力呼气量增加至(87.74±6.15)%(表2,P<0.05),对照组的用力呼气量增加至(65.15±5.72)%(表2,P<0.05),且治疗组护理后的用力呼气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表2,P<0.05)。
表2 两组护理后的肺功能指标的比较(±s)
表2 两组护理后的肺功能指标的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治疗组出现口咽干燥2 例、气道损伤1 例和腹胀2 例,对照组出现口咽干燥3 例、气道损伤1例和腹胀2 例,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P>0.05)。
表3 两组并发症的比较(例)
3 讨论
呼吸衰竭是急诊重症监护室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最终导致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有创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常常会出现气道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肌萎缩等并发症,导致患者不良预后[11-13]。因此,一个良好的护理模式的运用对于呼吸衰竭患者至关重要。
全方位护理模[14-15]式选择专业素质较强的护士组成的护理团队,队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通过实施切实可行的护理操作,通过临床护理实践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最终使得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护理操作规范化,有利于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全方位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为导向,通过各个环节持续改进,从而减少患者的并发症,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8]。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全方位护理,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治疗组EICU 入住时间和总体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潮气量、肺活量增和用力呼气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全方位护理有助减少重症监护室呼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治疗组EICU入住时间和总体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其生理机制可能是:早期的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机体的血液循环,增强肌力的恢复,避免呼吸肌萎缩、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进而改善患者整体机能和呼吸功能,加快患者的恢复,从而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治疗组EICU 入住时间和总体住院时间[16-18]。同时,体位和排痰加强护理,有助于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饮食呛咳,从而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吸入性肺炎等的发生[9,19-21],降低整体住院时间。既往研究结果显示,早期全方位护理能降低患者住院的并发症[9,17,22,23],但本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本研究纳入研究例数较少相关。
综上所述,全方位护理有助于减少重症监护室呼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治疗组EICU 入住时间和总体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