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高职扩招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

2022-07-25蔡济众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工科建设工程高职

蔡济众

(武威职业学院 建筑工程系,甘肃 武威 733000)

关键字:新工科;高职扩招;建设工程管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新工科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1]。“中国创造”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多学科交叉且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新工科创新人才。为适应中国创造对新工科人才的新需求,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等文件,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2],以应对新一轮科技、产业、能源的转型发展,主动服务国家工科创业驱动战略。新工科不仅涉及专业的创建和升级,而且也影响着工科基础课程、动手实践课的重组和整合,为了提高新工科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创新建设,需要将人才培训创新模式与国际专业主流技术、产业需求相衔接,更新其实践教学,逐步开展创新研究。为贯彻落实“职教20 条”,完善我国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大力优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结构,加快推动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满足“中国创造”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要,2019 年4 月,国家提出了高职扩招实施方案[3],以确保国家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稳定和扩大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4]。各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国家高职扩招政策,高质量推进高职扩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高职扩招工科类专业学生是推动“中国创造”和产业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科技创新人才。在新工科背景下,探索研究高职扩招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以期有效解决高职扩招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提高高职扩招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职扩招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生源特殊、经费投入不足

高职扩招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扩招生源群体中,大部分学生在建筑类企业就职,承担繁重的岗位工作,同时由于大部分扩招生都已成年,需要承担各自的社会责任、生活责任,为此需要对其学习主观能动性进行刺激,教育资源投入成为刺激其学习主观能动性的首要因素,但高职院校扩招后,教育经费、师资力量、实训设施等条件并未得到改善[5]。高职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扩招以来,上级下拨的教育经费呈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严重小于扩招招生增长速度,教育资源投入与扩招规模之间的矛盾凸显,教学资源、实训设备、师资力量等质量和数量始终跟不上扩招学生增长的速度,导致学校无法按照企业行业标准对扩招学生进行高质量的岗位、工种培训和素质教育的培养。

(二)学生工作与学习矛盾突出

高职扩招以来,各高职院校针对特殊的生源特点积极探索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体制机制改革,采取适合非传统生源的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承担高职百万扩招任务的学校,绝大部分都是全日制高职院校,这些学校擅长培养和管理普通高考生[6],对非传统生源人才的培养都在尝试阶段。高职扩招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招生的对象主要是退伍军人、失业人员、新型农业工人、工地民工等,与传统生源相比,他们的学习压力较大,日常学习时间得不到有效保证,只能利用工作闲暇时间完成学业,工作与学习矛盾比较突出。

(三)学生能力与产业和社会需求不相符

目前,我国正面临产业转型升级与高速发展的机遇期和转折期,产业对“新劳动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新工科对产业提出了交叉发展、相融发展的要求,不仅要求“新劳动力”具有高技能,而且要求“新劳动力”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大数据、云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冲击着技能人才的工作模式,实际工作过程不再需要高度的分工。在管理过程中,人才架构逐渐扁平化,但企业对于人才的技能要求更高,更注重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7]。具有简单技能或无技能、经过简单培训就上岗的劳动力将逐步被淘汰。在新工科背景下,产业的发展将需要具备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技能型新劳动力,新劳动力还需具备管理、经营、创新、科研等能力,这些能力对高职扩招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培养模式难以与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先进技术对接,难以适应新工科下建筑产业发展的步伐,难以缓解产业升级发展造成的劳动力短缺等问题。

职业教育旨在培养企业一线所需的应用技能型人才,高职扩招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主要对目前新型生源类型在建筑工业化生产、拓宽建筑就业渠道、促进再就业和创新创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目前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劳动力供给矛盾突出,高职扩招专业教育定位不准确、校企合作推进难度大,在一定程度上都制约着高职扩招学生向职业人、社会人的转变。在新工科背景下,面对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市场对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8]。如何解决扩招“学校热、企业冷”,校企合作培养积极性不强、校企相关政策难以落地生根等现实问题,不断提高扩招专业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形成积极互动发展的良好格局[9],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缓解劳动力供给结构性矛盾和压力。

二、实施“全程四维一体五阶螺旋递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高职扩招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学校要紧密结合高职扩招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及师资、实训等实际情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科研、竞赛、实践”四维为一体,将创新创业贯穿在人文素养、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专业创新、专业创业等五个阶段中,螺旋递进地培养和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人文素养阶段,通过通识课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在专业基础阶段,通过“专业理论课+创业课”教育使学生在具备创新创业意识的基础上掌握创新创业相关知识;在专业技能阶段,通过建筑专业技能教育,使学生在丰富创新创业意识和知识的基础上提升专业能力;在专业创新阶段,通过“专业+ 创新+X”教育,提升学生在建筑领域内的创新实践能力;在专业创业阶段,通过“专业+ 创新+创业+X”教育,进一步提升学生专业创新创业能力。通过构建“全程四维一体五阶螺旋递进”的高职扩招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水平[10]。

图1 “全程四维一体五阶螺旋递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三、高职扩招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

为了提高新工科背景下高职扩招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积极主动应对扩招给学校带来的冲击与挑战,应科学地针对高职扩招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专业师资、实验实训、学生现状、校企合作等现实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有针对性地解决高职扩招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现实问题。

(一)创新专业课程四维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制度化的具体要求,是课程内容设计、过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重要依据[11],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在高职扩招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确立“知识+ 技能+ 情感+ 创新创业知识、意识、能力”的创新专业课程四维目标(见图2),从而实现理论知识教育、技术技能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紧密结合和融合,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创新创业能力[8],提升学生未来职业竞争力、双创能力和岗位胜任能力,适应、胜任并引领社会经济发展新需求。

图2 专业课程四维目标

(二)构建“三三制”课程体系

现代高校课程体系具有鲜明的知识专业性、学科规范性、育人职业性等特质[12]。针对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需要具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现实情况,紧密结合高职扩招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及师资、实训等的实际情况,在高职扩招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依托三平台(创新训练、创新大赛、创业实践),开设好三模块(创新创业基础知识、专业拓展、实践能力)课程(见图3),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双创能力。

图3 “三三制”课程体系

(三)实行“教—学—练—赛—创”一体教学方式

为了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扩招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在实际课程教学中,通过线上线下针对性地讲授与学生具有弹性并且具备高效学习的能力相结合,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专业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进行训练,师生积极参加省、市、院各类、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生寻求机会,大胆尝试创业,使教师教得有水平、学生练得有效果,赛出高水平、创业有激情,最终使高职扩招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敢于尝试、勇于拼搏,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

(四)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在全球互通互联的背景下,高职扩招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资料、教学素材、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发展。由于扩招学生在校时间极其有限,学习时间不规律,经常存在周末加班及出差情况,工学矛盾十分突出,需要科学有效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超星、华夏联盟、大学慕课等平台的线上教学资源,打破传统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工作闲余时间,结合自身兴趣爱好、特点进行线上学习,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尽可能地利用周末或节假日时间,集中进行线下学习,对于集中在某一企业的学生,教师可以到企业对学生进行线下教学。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线上线下学习修完全部的课程,即可正常毕业。

(五)实施全程、多元、动态科学评价体系

对学生全面科学评价体系原则上应包括协议保障、课程评价、教师评价、学生学业评价和创业情况评价等多方面内容[9]。在高职扩招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专业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学生反馈及社会需求等情况,不断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方案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学校、学生、教师、家长、政府、第三方机构、用人单位等组成的多元主体,全程参与多方点评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测跟踪评价新体系。邀请教师、家长、政府、第三方机构、用人单位、学生等主体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量化评价(学校占比10%、家长占比10%、政府占比10%、第三方机构占比20%、用人单位占比20%、学生占比20%、教师占比10%),“线下—线上”交互综合考评方式,实施学分银行,落实学分转换、以证代考、以赛代考政策,以创新创业类竞赛获奖代替创新创业类课程,以职业资格证代替专业课程,以技能经历代替实训课程等。多元主体从政策、教学、机制、实效等方面,全程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监测跟踪评价,不断动态反馈校正培养评价体系,从而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六)“六维一体系”人才培养保障体制

在高职扩招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为了有效推动“全程四维一体五阶螺旋递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创新构建分层次目标体系、全面化制度体系、递进式课程体系、“三三制”师资体系、立体化实践体系、全程化服务体系的“六维一体系”人才培养的有效保障体制(见图4)。分层次目标体系是根据人才培养五阶段模式,在不同阶段设置符合阶段发展的具有个性的目标;全面化制度体系是指在“教学、科研、竞赛、实践”一体的人才培养中,全面加强有关学分制度、导师制度、学籍制度、教学制度建设;递进式课程体系是指依据扩招学生认知能力,依次有步骤地开展创新创业类课程建设,递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知识,结合专业拓展内涵,提升实践能力;“三三制”师资培训体系是指通过校内外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创业”水平,同时借助国培等项目增强专业理论教师、技能实训教师、创新创业导师等三支队伍的业务能力,以强化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立体化实践体系是指建立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实践中心、实践月等突破时间、空间的立体化实践体系;全程服务化体系是指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对双创训练、竞赛、实践的全程全方位服务。通过“六维一体系”人才培养保障体系,促进高职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全程四维一体五阶螺旋递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图4 “六维一体系”人才培养保障体制

(七)全方位协同人才培养运行机制

在高职扩招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动态调整,逐步健全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协作平台、经费投入等机制,全方位协同有效保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建立并不断完善高职扩招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有关创新创业竞赛制度,成立部门“一把手”牵头的校企合作高职扩招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领导小组和学术指导委员会,制定相关教学管理规则制度,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调研和反馈协同平台,加大建筑类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投入及师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孵化奖励,促使教师积极动、学生会动能动、企业有效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积极教、学生积极动、企业积极参与,最终形成学生想动会动能动,教师、企业想动会动主动的良好局面。

在新工科背景下高职扩招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新创业人才培养中,本文客观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高职扩招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目前面临的困难和矛盾,针对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科学创新构建并实施“全程四维一体五阶螺旋递进”高职扩招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采取行之有效,有针对性的对策,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质量高职扩招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

猜你喜欢

工科建设工程高职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BIM技术在现代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电网建设工程通用造价管理模式探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