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
2022-07-25邵莉莉
邵莉莉
(江苏开放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引言
自2001 年麻省理工学院启动对于教育方式和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的教学新模式的探索,即开放课件项目OCW(Open Course Ware),免费提供一定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开放教育资源”这个概念进入了广大教育者的视线[1-2]。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水平的进步,开放教育资源得到了拓展。开放教育的网络化、信息化现在已经比较成熟。但是,作为开放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实践教学资源还未得到充分利用,这是开放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具有真实情境、技能操作、现场实践等特点[3]。相比网络传播的理论教学资源,实践教学资源的共享需要加强。
目前,高校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的手段主要有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以及虚拟仿真实训等[4]。然而,这些技术手段或平台侧重于理论教学,开放教育的学员难以参加线上实验实训环节。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构建基于VR 技术的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模拟各类实训场景,实现跨区域线上实训,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交互性,是促进开放教育实践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的重要选择。
一、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高校作为开放教育资源的开发主体,在资源的建设与利用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经管类专业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专业,但其实践教学资源的质量和利用率需要提高。无论是高职教育的传统实训教学,还是开放教育的远程实训,都需要改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资源利用范围有限。目前,实训资源的使用范围一般为高职学生实训项目,使用对象是在校学生,实践教学资源主要应用于线下教学,难以进行开放共享。近年来,高职院校多次开展线上理论教学,线下实践教学课程难以同步进行,造成实训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二是实验室管理方式相对滞后。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实验室引入了视频监控、电子门禁技术,但未形成系统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实验室的使用,还是传统的借用登记制度,这虽然也能满足管理需求,但是难以归集、统计、分析实验室总体使用情况,难以直观反映各个实验室的使用效率,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实践教学资源信息化程度不高。当下实践教学资源主要是面向在校高职学生,开放教育同步转化相对滞后,只有少部分实训软件、模拟计算软件以下载的形式提供给开放教育的学员,其他丰富的实训资源难以网络化、虚拟化。四是实践教学资源更新速度较慢。实训项目一般是配套于专业课的理论教学,课程教学所需软件、模型在建成以后较长一段时间内难以进行更新换代。
与理工科相比,经管类专业往往偏重理论学习,受目前的技术水平等因素限制,现有的开放学习平台难以为学员呈现丰富的实训资源,难以满足学员全覆盖、多元化、个性化的动态学习需求。开放教育学员的所在地较为分散,存在工学矛盾[5]。他们侧重于在开放学习平台上进行理论学习,缺少对实训项目的操作,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如何在开放教育中为学员远程提供优质而高效的实践教学资源,是开放教育实训教学环节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笔者所在的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为例,学校紧跟信息技术发展步伐,2019年自主建成了具有开放教育特色的综合实践教学平台,为学校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逐步实现了实践教学与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该平台分为虚拟仿真实验管理系统、实体实验实训管理系统等多个模块,能够有效支撑线上和线下实践教学的开展。虚拟仿真实验管理系统用于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综合管理,包括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管理、项目展示、理论学习、在线实验、成绩获取、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批改、实验评价、查询与统计分析等模块,实现虚拟仿真实验的集中统一管理。实验实训管理系统用于线下实验实训项目的综合管理,包括实验实训项目维护、项目展示、理论学习、网上预约、预约审核、提交实验报告、批改实验报告、评定成绩、统计查询等模块,支持线下实验实训全过程管理。
二、共享平台构建的必要性、可行性与针对性
目前,开放教育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现有的资源利用率不高,即总体资源内容与形式缺乏,线下资源难以充分利用。各级开放大学应尽快构建开放教育实践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开发实践教学共享平台,以促进开放教育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发展。
(一) 平台构建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对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资源的需求加大,单一的线下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然而,高职院校对线下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基本与高职教育同步,无法满足开放教育学员的需求。因此,开放教育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实践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平台的建设迫在眉睫。开放共享平台的构建能够实现开放教育实践教学资源的多元化配置,特别是网络化配置。无论是专业计量软件、专业模拟软件的丰富与更新,或者是引入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进行虚拟实践资源的开发,需要多所高校合作完成,因此,共享平台的建设尤为重要,可以较好地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保障。
(二) 平台构建的可行性
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逐步多元化,对学校培养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开放教育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依靠一所学校难以满足需求,需要形成政府引导、高校主导、企业参与的共建主体。发展开放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教育主管部门对校企在开放教育中的合作给予大力支持,企业也要认识到高校人才培养目的与自身人才需求是一致的。平台的建设需要有力的技术支撑,包括网络通信技术、信息压缩技术、先进计算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6],这些技术资源很多分布于各个企业和机构。企业与学校形成合力,构建优质的共享平台,才能将优质的实践教学资源提供给更多的开放教育学员。构建共享平台,企业、学校、学员都可以从中受益。
(三) 平台构建的针对性
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共享平台的构建要以经管类专业特点为出发点,结合相关专业实践训练需求,统筹设置专业实训课程。平台的构建要满足经管类各个专业学员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另外,经管类实训课程应当采集或引用新的数据,保障实验实训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在平台上,企业各个经营环节的模拟操作也十分重要,学生分别扮演财务、采购、销售、物流、库存、人力资源等角色,模拟操作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项业务[7],打破专业壁垒,构建全专业、全流程、真实反应社会商业运行模式的经管类专业开放实践教学平台。
三、平台构建方案的设计
结合开放大学实际,立足社会需求,开放教育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要注重实用性、操作便捷性以及对第三方系统的兼容性。平台的构建主要包括六个模块:综合管理模块、课程资源开发模块、三方共享连接模块、教师模块、共享模块和数据库模块,如图1 所示。
图1 平台整体结构图
(一) 综合管理模块
综合管理模块是整个平台系统的中枢,在这个模块里,用于汇总、管理及可视化展示实践教学平台总体运行情况,集中处理各项数据信息。整个综合管理模块由自动智能运行机制及后台综合管理组成。
自动智能运行机制:对于一般数据库资源、实践教学资源、课程的申请及审批均是通过系统自动处理与反馈。
后台管理:管理员处理超过自动化运行机制权限和能力的信息。主要为后台信息统计,包括实训资源基本情况统计、使用效率统计、绩效核算、其他综合信息的汇总及报表生成。后台管理模块是整个系统的最高权限及最终管理平台,可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对功能模块进行授权,对实验室运行情况进行全面保障和管理。
(二) 课程资源开发模块
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是整个平台构建的前提,有共建才能促进共享,课程资源开发模块是目前各类共享平台常常忽略的部分。该模块分为三个部分:经管类专业课程的需求、技术支撑与开发、审核入库,如图2 所示。
图2 课程资源开发流程图
经管类专业课程需求:经管类专业包括电商、会计、物流、采购等多个细分专业,综合分析其专业实践课程需求,包括现代物流综合训练、集装箱港口物流实训、国际贸易专项技能实训、会计多功能综合实训等。
技术支持与开发:实践课程需求明确以后,就是线上线下资源的建设,这是整个环节中较难的部分,而且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政府政策支持、社会参与、校企合作,而且需要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开发、实时更新。以学习内容为主体,完善已经构建的线下实践教学资源,在社会资本和技术的支撑下进行信息化改造,形成可以网络空间模拟的实训资源,技术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机交互等。
审核入库:组建校企联合专家团队,形成专家库,对网络化的实践教学资源以及新开发的虚拟实训资源进行评估和课程实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实践课程库。
(三) 三方共享链接模块
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不能局限于经管类专业,更不能局限于高校本身,高校、企业、各类社会组织都是构建的主体。不同主体之间有不同的领域和侧重方向,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构建全社会的共享网络平台,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都可以成为社会网络平台的节点,实现社会资源的统筹管理,进行有偿使用,在完成社会责任的同时,提升平台的收益,保障开放教育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四) 教师模块
教师模块主要包括教师基本情况的管理及教学管理。
教师基本信息管理:教师基本信息的浏览、录入、修改,同时可以对之前的工作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查看模拟实践课程的开展情况[8]。
教学管理:教师可以通过此功能对教学所需的虚拟教室进行申请,明确教学目的、开设的实验实训项目、重点难点、教学要求以及实验实训学时数与具体实验实训所安排的具体时期等内容,完成教学大纲的设计。完成设计的课程通过平台发送到学员端口,进而完成教学任务。
(五) 共享模块
平台构建的最终目的为共享,共享模块设计为三个端口:企业共享端口、学员端口及社会开放端口。
企业共享端口:该端口主要连接的是参与共建的企业或者社会团体,共建即可共享,无偿使用平台的资源。另外,对实践教学平台有需求的其他社会团体与企业,通过集团购买模式,有偿接入平台,付费使用。
学员端口:端口以APP 的形式服务于全体开放学员,学员通过登录客户端APP 可以进入平台,主要功能为虚拟实验、作业提交、软件及学习资料的下载及问题上报等。
社会开放端口:该端口是面向全社会所有对资源有需求的个人,进行虚拟实践资源的申请及有偿使用。平台实践课程以课时计费,软件与数据资料以数量计费,学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有选择性的购买。
以上三个端口最终面向的对象均是开放教育学员,无论是企业集团用户或者是个体学员用户,都可以登录手机APP 进行实践课程学习。学员无论身处何地,当有学习需求的时候,都可以通过手机APP 进入平台进行课程申请。例如,以小组形式申请虚拟商务谈判实训室,身处不同位置的小组成员可以通过手机及VR 设备,一起进入同一个虚拟实训室,在模拟的各类商务谈判场景中进行面对面实践训练。
(六) 数据库模块
大量实时的经济、金融基础数据的采集、存储及更新需要构建平台本身数据库。数据库包括虚拟课程管理库、应用软件库、电子资料数据库。
虚拟课程管理库:平台主要的开发实践教学资源都是虚拟课程,大量的虚拟教室及课程需要建立虚拟课程管理库,供教学与实训进行调用。
应用软件库:经管类专业实践训练需要大量的计量软件及模拟软件配套。根据实践教学的需求,平台需购入大量的专业软件和实训模拟系统,将这些专业软件及工具软件建立一个软件库,除了在上课时供教师和学生使用,也可让学生、教师在局域网内下载使用,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
电子资料数据库:包括经济基础数据、文献资料、实训数据及报告。由于经管类专业实验实训要大量进行软件模拟实训和实证研究,会形成大量的实证研究数据及案例,对这些报告、案例等数据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归类,与教学资料、文献资料构成电子资料数据库,能更好地辅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数据库在建设完成之后,虚拟课程管理库要根据开放教学的要求实时更新与维护。应用软件须是当下企业实际运行中所使用的软件,且要求软件种类具有全面性,并根据社会的发展进行实时更新。电子数据资料里最重要的是经济基础数据,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的初衷是仿真,仿真就需要经济基础数据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学员通过客户端进入平台,进行课程训练、软件下载或者是学习数据报告时,都能得到真实的学习资源。
四、结语
实践教学是开放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实践教学资源能够充分利用,开放共享平台的建设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以高校和企业为主体建设的实践教学平台网络节点构成的社会网络开放共享平台,使开放教育实践教学进入全面信息化的新阶段,实现教育资源优化与统一,服务全社会,促进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