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的创新实践
2022-07-25闫玉玺
闫玉玺
摘 要:当今社会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公众对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也有着较高的关注度,这对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以中央电视台(以下简称央视)对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为例,结合央视创新突发事件报道的背景,从报道理念、内容、形式上来分析央视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的创新点,并总结其创新成效,希望能给其他媒体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突发事件;央视新闻;新闻报道;创新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2)03-0004-04
突发事件本身具有突发性、复杂性、破坏性等特点,其发生的不可预测性也意味着媒体对其新闻报道的责任更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宣传是否善于创新,是否能够做到常做常新,是其发展壮大、保持强大生命力的关键。央视新闻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打造的新闻品牌,深耕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不断进行新闻报道的创新,能够为公众呈现更真实的突发新闻。从媒体融合元年(2014年)至今,央视在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中积累了丰富的报道经验,其通过对报道理念、内容、形式等进行创新,力求满足公众对于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关注需求,值得广大媒体参考借鉴。
一、央视创新突发事件报道的背景
(一)社会风险增加的现实环境
突发事件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甚至会影响社会的正常秩序,引发社会恐慌,破坏社会的稳定。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指出,生产力在现代化进程中呈指数式增长,使风险和潜在自我威胁的释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风险社会的轮廓正处于文明的火山之上[1]。基于社会风险的增加,社会大众对突发事件信息获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央视新闻这类主流媒体在突发新闻报道的时效及呈现方式上等都有了更高的期望。
(二)突发事件报道的社会需要
由于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能集中反映新闻的各种特性,帮助公众了解事实真相,产生深刻的社会影响,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因此,受众对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也具有较高的兴趣和关注度。在河南特大暴雨发生后,由于其突发性,事件各方面的信息没有及时整合与发布,导致事件初期出现了许多不实报道,比如“郑州市政府宣布即刻进入特大自然灾害一级战备状态”等误导民众的消息,引发了民众心理恐慌,影响了社会稳定。所以,为了减少社会风险带来的损失,实现大众对媒体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上的更多期许,对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进行创新是很有必要的。央视在创新突发新闻报道的这一过程中,作为创新的风向标,通过转变理念、融合全媒体的技术手段来更有效地发布真实准确的信息,保证了突发事件新闻信息的权威性与即时性,以社会大众为接受群体,使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方式更易于满足受众的实际需要。
二、央视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创新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随着形势的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2]。所以,央视新闻紧随党的新闻政策,在突发事件的报道理念、内容和形式上均做出了一些创新。
(一)报道理念的创新
1.深度连续报道
突发事件的突发性导致与其他新闻报道存在显著差异。大部分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时,更多报道的是突发事件本身;央视新闻作为主流媒体,并未满足于只报道新闻事实的层面,而是更加注重有深度、有价值的突发新闻报道。最为典型的创新是在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央视新闻新媒体从2020年1月27日8时起在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频以及微博头条、快手、抖音、B站等多平台开启24小时不间断直播《共同战“疫”》,并在旗下栏目《焦点访谈》《新闻1+1》《面对面》等节目中对话钟南山等权威专家,对此次疫情进行了深度的連续解读报道,央视新闻还将采访片段制作成短视频在网络中进行传播,引导正确的舆论。
2.注重人文关怀
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时往往以新闻的真实性为重点,但其实报道的真实性与感性化并不矛盾,人文关怀也是央视新闻转变报道理念的重要体现。例如,央视新闻在报道此次郑州突发的特大暴雨时,将关注点置于人物身上,进行了“暴雨中11个最美逆行者接力搭起生命通道”以及《焦点访谈》栏目中“水困卫辉八方支援”的报道,这些救援瞬间让人动容。央视新闻将报道的重点放在了普通人的身上,展现了对个体命运的深切关注,能够让受众产生情感共鸣,将真实性和感性化结合起来,充分彰显了央视新闻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二)报道内容的创新
在突发事件的新闻生产中,用户从被动的新闻消费者向新闻生产者转变的现象尤为明显,身处现场的目击者和当事人担负起了记者的角色,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第一时间传递消息,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激增的信息需求,也让民众的表达诉求与参与积极性得到极大释放[3]。央视新闻依托强大的媒体资源和专业的新闻素养延展了报道内容,为突发事件的报道注入了新的活力源泉。央视新闻的《新闻周刊》栏目报道了河南暴雨中的诸多细节,也借助用户所上传的网络视频来更清楚地向受众报道河南暴雨受灾的严重程度,比如此前因积水淹没而备受关注的京广路隧道的视频来源正是郑州市民所拍摄。用户生产内容在互联网中并不鲜见,相对于专业的新闻媒体,主题内容庞杂的用户创作视频只有很小一部分可以辅助延展新闻报道,而在面对重大的灾难事件、持续性的社会运动以及涉及公共利益的复杂议题时,用户生产内容便发挥着较为关键性的作用。例如,央视新闻关于郑州地铁五号线的报道就是通过对现场被困群众的视频和口述进行整合而成的,这部分的用户视频是央视新闻无法在第一现场捕捉到的信息,并且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为央视新闻的突发报道提供了新闻素材。
在央视新闻对此次河南特大暴雨的相关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网络改变了受众与记者的对话位置,新闻生产变成了一种集体协作。当然,央视新闻的协同报道并不是简单结合新媒体技术手段的报道,而是将用户力量纳入突发新闻生产的过程,依托央视新闻的媒体资源和专业性来延展对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
(三)报道形式的创新
“媒介的交叉和混合,如同分裂或融合一样,能释放出巨大能量”[4]。2021年作为我国媒介融合战略推进的第八年,在全面融合的现实环境下,央视新闻在报道突发事件时,做到了多触点、多渠道传播信息。
1.“央视新闻移动网”的创新打造
央视新闻在2017年倾力打造的移动融媒体“央视新闻移动网”,使用户直击突发新闻现场,这是央视新闻推进突发事件报道融合的重要成果。“央视新闻移动网”的上线,是央视把握新的发展机遇,以移动端交互直播为把手,带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一次全面进化。在新的平台上,移动直播有了一个全新的称谓:“正直播”,在以往对突发事件移动直播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多屏联动、互动分享、社交化的功能,力求形成“看新闻直播,就在央视新闻移动网”的传播影响力,使中央电视台获得更具权威性的媒体地位、在突发事件中具有更强的舆论引导力。央视新闻在对2020年长江流域特大洪灾的报道中采用了新闻直播的报道形式,生动的展示了抗洪一线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并且在直播的基础上通过《新闻1+1》《面对面》详细解读了民众关注的重点,让人民放心。
突发事件发生后,其新闻价值往往体现在时效性和真实性上,在融媒体发展日趋成熟的今天,做好对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往往是衡量媒体的专业能力指标之一。同时,受众对突发事件的兴趣和程度也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新闻,人们总是希望媒体能够第一时间发布最真实有效的新闻,而“央视新闻移动网”的移动直播报道创新应用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央视新闻移动网”的特色创新可以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基于突发现场的位置信息,找到新闻现场的当事人,经过认证授权后,用户可以参与央视新闻的直播,大大增强了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可信度。其中的矩阵版块,吸引了全国省级平台入驻,极大地改变了突发事件消息不互通的现状。在移动端的地图模式中,可以选择界面放大或缩小来浏览国内外的突发事件,“黄色”圆点代表有突发事件,而新闻列表区可以寻找突发事件现场的新闻当事人。选择精选版块头条位置一般为重大突发、热点事件或正在移动直播的新闻,选择突发版块按钮可以以直播的形式报道突发事件,并且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国内外的重大突发事件。例如,2019年内蒙古大兴安岭原始林区两起火灾的突发报道就是通过“央视新闻移动网”第一时间发出的,最大程度地通过移动端的视频呈现了火势大小与救援现场的具体情况,在向受众呈现突发事件进展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用户寻求事实的心理。“央视新闻移动网”将移动端与突发新闻报道进行融合呈现,拓宽和延展了突发事件报道的节奏与功能,其呈现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是其他报道方式不可比拟的。
2.数据可视化创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传播的更新迭代,数据的跟踪、共享与开放使得突发事件的相关数据成为智媒時代新闻报道中的重要的真实性、现场性与结构性信息元素[5]。近年来,央视新闻对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数据可视化速度也在不断创新。例如,2021年7月,郑州出现了罕见持续性强降水天气,在很多媒体的新闻报道中,不乏用“40年以来最大暴雨”“单日降雨量破60年记录”,甚至“千年一遇”等字眼来描绘这场暴雨。而央视新闻在其微博平台上发布了#数据可视化看河南暴雨有多大#的微博话题,利用国家级气象观测站逐小时的降雨量数据来源,制作了从2021年7月17日—21日的全国降水量动态进度条视频,该视频用数据直击河南特大暴雨的事实,在技巧性的调用国家气象台数据的基础上,跟进河南特大暴雨的新闻报道,助力了此次河南特大暴雨中的数据公开,以帮助新闻用户敏锐捕捉到此次河南暴雨的关键信息,是此次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的重要创新手段。
在数据的创新应用下,央视新闻对河南突发特大暴雨的新闻报道不仅呈现了暴雨的强度,更是实现了从传播新闻到传播知识的转变,从新闻作品向互联网产品的升级,可以看出央视新闻对突发新闻的数据可视化创新,力图通过技术力量直观地展现最完整、最通俗易懂的突发新闻报道,给受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央视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创新成效
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舆论环境、信息传播、媒体格局传播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央视新闻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在报道理念、内容、方式上不断进行创新和突破,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并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这跟央视新闻对突发新闻报道的重视是分不开的。
(一)传播内容深度化,用户认可度高
央视新闻为了满足受众对突发新闻报道的需求,在报道内容上作出了许多改变,不再是碎片化的拼接突发事件信息,而是更加注重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深度,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认可。央视新闻在报道“湖北十堰燃气爆炸突发事故”时,用精确到分的时间线完整串联起燃气爆炸的发生始末,并且不断更新爆炸的后续情况,该报道在央视新闻客户端的阅读量达到了百万以上,并发布了独家视频。最出彩的是除了对该突发事件基本事实的报道,还有央视记者和专家针对此次突发事件的全方位剖析,有关此次“十堰燃气爆炸”事件在央视新闻客户端的报道数量达到了30条。2018年11月20日,在成都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传媒年会上,央视被评为“年度十大创新新媒体机构”。由此可见,央视新闻通过深度报道突发事件,充分体现了主流媒体的能力,获得了用户的高度认可。
(二)突发新闻差异化传播,传播效果良好
央视新闻探索突发事件报道的方式,已初步形成了传播框架,根据突发事件的特点,采取多平台分发、数据可视化等丰富突发事件报道的传播形式向人们传递突发事件信息。例如,央视新闻对“无锡高架桥侧翻事故”的报道,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新闻客户端对侧翻事故都有差异化的精准传播。目前“央视新闻”在微博的粉丝量高达1.21亿,其在微博平台注重突发事件的即时性传播,发布短小精悍的突发新闻;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注重突发事件的深度报道,利用“热评”“调查”“现场”等栏目,独家报道解析突发事件;通过“央视新闻”手机客户端留言功能与用户互动,也为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全时段的报道平台,传播效果显著,扩大了央视新闻的影响力。
四、央视在突发事件报道创新中的启示
(一)平衡速度和深度,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
在多数媒体传统的报道理念中,突发新闻的报道速度是重点,认为报道的即时性才是媒体间竞争的核心。而央视新闻抓住了媒体对突发事件报道缺失的关键点作出突破,以整合突发事件的新闻事实为基础,在报道事实的基础上注重人文关怀和深度连续报道,提高了突发事件报道的可读性与关注度,延伸了报道的意义与价值。有时突发事件会暴露出许多隐藏的社会问题,所以其他媒体在对突发事件进行新闻报道时可借鉴央视新闻对突发事件的解读,根据突发事件的社会影响、受众关注度等因素完成对突发事件的深度报道。对与受众生活关联度高的突发事件要重点解读报道,不能浅尝辄止地单次报道,要平衡报道的深度与速度,并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才能缓解公众恐慌的情绪,尽量避免此类突发事件的发生。
(二)重视多形式传播,打造传播矩阵
传统突发新闻的报道形式大多以电视媒体为传播媒介,擅于运用电视新闻直播来对话突发新闻现场,以主持人播报和文字、图片滚动的形式来报道突发事件。但在媒介融合时代,电视新闻直播现场和文字、图片的形式不再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央视新闻从2014年开始就积极拓展突发事件的报道方式,“央视新闻移动网”的创新打造和数据的可视化呈现也都获得了用户的认可,创新价值较高。广大媒体也可以借鑒央视新闻在突发新闻报道上的创新形式,重视突发事件的多形式传播,打造传播矩阵,扩大媒体竞争力。当然,央视在突发新闻报道上的创新是央视强大的技术手段以及高水平的新闻人才共同达成的;其他媒体要想在突发新闻报道上有所创新,必须根据自身媒体的发展情况,探索符合实际的突发新闻报道体系,形成独特的传播格局,以便从容应对突发事件。
五、结 语
总而言之,央视新闻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上的创新是具有较高借鉴价值的,是整个社会科技手段进步、广大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提升共同推动的结果,符合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在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和创新目标。其他媒体也应该主动跟上央视新闻创新的步伐,充分考虑社会大众的需求,转变新闻报道理念,创新新闻报道形式,为受众呈现新颖而有效的新闻报道方式。
参考文献:
[1] 雷英英,徐鑫鑫.风险社会视阈下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引导研究[J].新闻爱好者,2021(3):43-45.
[2] 蒋文戈.突发事件报道中新媒体创新探索与思考[J].中国报业,2020(21):72-73.
[3] 唐怡.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用户协同内容生产与机制建立[J].电视研究.2020(4):12-15.
[4] 马歇尔·麦克卢汉.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89.
[5] 徐星星.技术赋能下数据新闻的新发展与困境探析[J].中国编辑,2020(1):36-41.
[责任编辑:武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