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服务标准化导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2-07-24陈晓黎
陈晓黎
[摘 要]服务业是当代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可以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上,服务标准化应运而生。服务标准化可以有效地规范服务业市场,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而服务标准化的发展又需要培养标准化人才,特别是培养服务业标准化管理人才,高校成了向社会、行业、企业输送这方面专业人才的基地。文章围绕服务标准化导论课程教学,分析了课程的性质与特点、课程教学开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当前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体系改革的对策和建议,以达到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服务业标准化专业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服务标准化导论;课程改革;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5-0210-03
2005年12月17日,由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组织的“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专项企业试点验收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意味着中国服务业的“标准化时代”已经来临。“标准化时代”就是服务业高水平发展的时代,这对全国服务性行业的发展都有标志性意义。实践证明,服务标准化是规范服务业市场、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技术支撑,有利于形成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利于增强我国应对国际服务贸易竞争的能力[1]。
服务标准化导论是广东理工学院(简称“我校”)标准化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这门新课程在理论研究、教材、教学实践、人才培养等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服务标准化导论这门课程后仍无法真正搭建起服务标准化的知识框架,无法掌握能够运用于实际标准体系构建的能力。这样的课程教学效果无法满足社会、行业市场、企业对服务业标准化人才知识背景、理论基础及实践能力等的需要。我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坚持积极探索面向社会行业需求、专业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通过持续的教学改革优化本科教学形式与方法来不断优化教学,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与质量。本文在研究这门课程性质和特点的基础上,对当前我校这门课程的教学开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这门课程在课程体系建設和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并提出改进的对策建议。
一、服务标准化导论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标准化工程专业是我国高校2010年增设的一个新型专业,现在国内开设标准化工程专业的高校仍然不多,我校的标准化工程专业于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始面向全国招生。该专业自创办以来,一直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强化质量意识,重视素质教育,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全国的标准化工程专业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讨[2]。例如,标准化专业口径还不够宽,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标准化提出的综合性需求;标准化专业课程建设思路不够明确,部分核心课程设置较为随意,专业基础课程和交叉应用型课程设置偏少;不少标准化专业教学方法落后,影响标准化专业学生的培养效果等等。为了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标准化本科人才,标准化工程专业在建设之初就有必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面集中政府、企业和学校的力量,积极摸索并构建三方协同的应用型、复合型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3]。
服务标准化导论是我校标准化工程专业方向导论性质的课程,涉及的内容量大面广,几乎涵盖了整个服务业的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从课程开设以来,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和能力并且能够将这些知识和能力运用于社会生产实践当中是本课程的教学难点。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任务是理解服务标准化的基本理论体系、服务标准的编写方法、我国服务业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我国服务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外国开展服务标准化的经验和启示,以及我国典型服务行业开展服务标准化的经验做法等等,在此基础上掌握能够运用于工作实践的方法,为学生将来从事服务标准化相关领域的工作、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我校服务标准化导论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及主要问题
我校标准化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目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专业实训室需进一步建设,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需进一步加强。基于整个标准化工程专业存在的问题,服务标准化导论这门课程不可避免会存在相应的问题。通过对课程授课结果进行跟踪并根据部分学生的反馈,我们发现目前我校服务标准化导论课程教学的开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课程课时不够,教材有限
服务标准化导论的课时设置远远无法满足课程内容的教学需要。服务业标准化管理涉及的知识点极其丰富,当前的32学时完全无法满足学生对课程知识学习的需要。因受课时少限制的授课模式导致学生的服务业标准化管理知识面窄,教材各章节的内容也无法具体展开、深入讲授。与此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服务标准化导论课程教材相对有限,目前只有柳城洋的《服务标准化导论》。这部教材以概念性、理论性的知识点为主,而服务业标准化作为新兴的、正在蓬勃发展的学科,其理论与方法在不断地快速地更新与丰富当中,传统的以单一教材为主的课程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知识面较窄、知识结构不完善。
(二)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现象
课程教学虽然要求理论课与实训课相统一,但是服务标准化导论课程目前仍以单向式的、灌输式的理论教学为主,导致学生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较为欠缺。而教学与实际、实践的脱节,使得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较低,学生难以真正意识到服务业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
(三)课程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单一
现在这门课程仍旧是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也就是把书本知识照本宣科地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长久下去只会造成学生缺乏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4]。
(四)相关实验室建设滞后
当前没有建成满足教学要求的供学生使用的服务业标准化实训教室,学生不能在实验室中很好地进行服务业标准化的学习体验。
(五)课程考核模式仍旧较为传统与单一
我校的服务标准化导论课程目前是作为考查课进行排课的,其考核方式仍然是期末考核成绩占70%、平时考核成绩占30%。而不管这种期末考核是以试卷方式还是以论文方式进行都不能很好地考查学生能否灵活掌握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当前必须进行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改变课程考核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全方位、透彻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并且具有分析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服务标准化导论课程体系改革建议
要想优化课程教学效果,必须解决影响教学效果提升的问题,因此,我们针对服务标准化导论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一)优化教材和增加课时
课程教材方面以主要教材+论文的方式进行优化。教师在严格挑选课程主要教材的基础上,为提高学生对参考书目学习的主动性与质量,建立课程学习QQ群、微信群,共享课程资源,组建学习小组,各小组以读书分享会、读书笔记、读书报告等途径体现学习进度与成果。此外,由于服务业标准化属于新兴学科,其实践及理论仍在发展、更新中,而书本由于受出版周期影响,从编写到出版、上架,持续的时间较长,其时效性较差。为弥补教材、专业论著在新实践、新理论方面的不足,需要教师与学生主动查询相关论文,并且将重要论文作为课堂教学材料、学生学习材料。课堂上也可以将学生的阶段性课程论文进行分享,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对论文进行解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新理论、新实践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资讯挖掘、资料收集、热点分析等能力。课时方面,该门课程目前属于专业基础课程,根据服务业在当今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可以将其改为专业核心课程。而32学时的课时量肯定不能满足该课程的教学需要,学生也不可能通过32学时掌握该课程的重点内容。所以应当将其课时量增加到64学时,理论学时与实训学时各一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掌握该门课程的重点内容。
(二)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
目前的课程教学主要以理论通识讲解为主,辅助的案例教学也大都以简单信息摘取、理论代入为主,而且案例分析的主力仍是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走进服务标准化实验室,在实验室中以小组的方式运用已有实验设施完成情景模拟的演练,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学校还应当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企业实践基地,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实践周期可以设定为1学期3次,每次用4课时开展实训教学,总共用12课时。课程实践可以是学生到企业观摩学習也可以是学校邀请企业具有管理实战经验的专家来校开讲座或以授课的方式进行。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接触社会、增长管理经验的平台,使学生在实践中拓展思维以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开展引导式教学
采用引导式教学方式,改变现有的教师单向授课、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第一,由教师在章节教学正式开始前,布置相应的关键词、基础知识理论等简单任务开始,逐渐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习惯。第二,按照自愿原则,选定部分学生担任助理教师,在任课教师的指导、帮助及监督下,负责理论基础知识部分章节内容的课堂讲授,让学生开展体验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锻炼语言组织、沟通表达等能力,提高综合素养。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改变原有的“教师讲、学生记”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鼓励开展开放式讨论[5],将社会上、企业中的一些热点话题拿到课堂上引导学生结合书本相关章节进行课堂讨论,也可以采取辩论的方式进行,从而培养学生的开放式、创新式思维。
(四)加大实验室建设的力度
学校应该加大推进标准化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力度,合理配置实验室的资源。因为服务业标准化课程体系中有一个重要的模块就是物流服务标准化,所以可以合理利用物流实验室的已有资源,与建设中的新实验室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建成为学生所用的综合性实训基地。实训教学应该安排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并且应当在实训教学开始前就布置好实训课题,使学生可以在多次实训过程中懂得选取服务业中的共性问题,找出重点和难点,比如服务业组织、服务特征、服务业组织间的联系以及服务过程中的标准化问题等,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在实训教学中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为其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以“期中宣讲+情境模拟”助力教学
服务业标准化实践涉及多个环节,期中的宣讲课是整个实训课程的核心,由学生分小组选取发言人进行宣讲。教师根据学生的宣讲和演绎进行评分,观摩的学生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对宣讲、演绎小组进行提问,教师再根据宣讲、演绎及课堂互动的情况对该小组进行评分并按照一定比例计入其期末成绩中。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取部分章节设定情境任务,抽签选取部分学习小组进行情境模拟,由学生负责准备情境发生地、情境人物、情境对话等,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必要的点评、情节补充、实践关键点阐释等,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职业感知。
(六)改革课程的考核方式,增加多元化考核指标
在服务标准化导论课程的考核指标中,应当体现理论学时与实训学时相结合。在整个学期的案例教学实验课中,要设置一两次考核性质的实训课,并使其考核与期末考试占有同等重要的比例。这样做可以体现实训课程的重要性,并起到督促学生认真、主动、积极学习的作用,也可以转变学生不认真对待实训课程的消极态度。
四、结语
为了积极回应企事业单位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用人需求,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相关城市发展的服务行业人才需求,需要及时调整服务标准化导论课程的教学模式。本文以应用型本科服务标准化导论课程为研究对象,探索如何有效改进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提出改传统的单向授课式教学为双向共建型教学;改单向式、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为双向式、启发式、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把课程教学时间从现在的32学时延长至64学时,并且在实训课程环节实行“学生走出去与企业引进来”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训学习中拓展知识面以及优化其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并加以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把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培养更多具有更高素质的服务于社会、市场、企业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顾兴全.标准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标准化+服务”为例[J].中国标准化,2016(14):130-133.
[2] 刘欣.标准化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食品标准化专业方向为例[J].中国标准化,2017(13):127-130.
[3] 何丽君.政校企合作模式下标准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初探[J].中国储运,2017(11) :97-100.
[4] 颜鹰.服务标准化专业方向课堂与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以《服务标准化导论》为例[J].中国标准化,2018(11):68-71.
[5] 胡玉华,博琳琳,刘欣,等.标准化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探讨:以《标准化技术与方法》课程为例[J]. 中国标准化,2019(9):51-56.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