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三姐与英美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塑造研究

2022-07-24钟伟轩雷炎炎李艳飞

今古文创 2022年26期
关键词:刘三姐英美文学塑造

钟伟轩 雷炎炎 李艳飞

【摘要】 20世纪60年代,通过电影艺术媒介的巨大影响力,影片《刘三姐》让社会大众了解刘三姐这位最具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女性艺术形象,所塑造的形象呈现出的勤劳善良、爱憎分明、聪明智慧以及追求爱情的优秀品质更加体现出刘三姐的勤劳多才、勇敢坚强、忠贞不渝。英美文学作品中对女性的塑造,主要经历了现代派和后现代派盛行的四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本文旨在对比研究刘三姐与早期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塑造的表现特征。

【关键词】 刘三姐;女性形象;女性意识;英美文学;塑造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26-000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6.002

基金项目:2020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英美文学对照下的刘三姐女性意识研究”(项目编号:20FWW001)。

20世纪60年代,一部影以少数民族民间传说为素材的电影《刘三姐》让观众通过感受到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世界的精彩,充分体会了独特的少数民族生活场景与风土习俗。这部电影引起了巨大反响与广泛好评,同时电影中描述的女性形象更是成为中华传统美德体系下的代表人物,有着很强的社会进步意义,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光辉女性艺术形象,在国内外均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在当时给人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影视人物印象。

自从20世纪开始,英美文学的热门话题不仅仅局限在两性之间,两性之间的冲突变成了重点的描写对象,这个主题就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尤其是在20世纪中叶以后,它推动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的发展和形成。女性形象的塑造与女性意识的兴起和发展联系十分紧密。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活动的目标是为妇女争取在诸多方面应得的权利,使她们的地位和男子一样平等,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和生活方式。

在中国古代,存在着男尊女卑现象。而在西方,在传统的社会制度下,男女不平等现象也比较突出。

随着时代进步,女性不断地追求平等、自由,这类女性意识越来越强烈的女性形象也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中。刘三姐形象的塑造与早期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在文学艺术作品上的体现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劉三姐形象塑造

(一)勤劳善良

正如电影中歌唱的情境:“拿起镰刀会割禾,拿起竹篾会织箩。如今遇上渔家妹,手攀渔网会穿梭。”聪明漂亮的刘三姐并非是传统文学艺术中习以为常的养尊处优的大家闺秀,也不是附庸风雅、五谷不分的儒学人士,刘三姐出生于底层社会家庭,她是劳动人民中的一名普通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养成吃苦耐劳的优良品德与喜欢学习的优秀精神,刘三姐勤劳朴实,成为一位干活的能手,能够从事所有女性的劳动生产活动,不仅踏实肯干,而且插秧、编筐织箩、织网撑船、砍樵采茶等样样精熟。通过电影情节的表现能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刘三姐这位少女人物形象热爱劳动,不惧辛劳,非常可贵,这也是一个优秀壮族女性形象的代表。壮族人民喜欢在歌唱声中劳动,刘三姐亦是如此。她在劳动时唱着优美的旋律,充分体现出她的音乐天赋,能够将艺术与生活进行紧密的关联。在辛苦劳动生活中,更有着生活的乐趣,尽管物质生活条件并不理想,但是精神生活却富足又快乐。在她的身上表现出对诗情画意美好生活的追求。刘三姐不仅温柔,而且很善良,对周围的人非常关心,特别是生活困苦的底层劳动群体,一心为他们着想,很有耐心地教他们学习唱歌技巧,对需要帮助的人无私奉献爱心,在劳动生活中也是体现出高贵的道德素养。

(二)爱憎分明

在电影中刘三姐表露心声“莫夸财主家豪富,财主心肠比蛇毒,塘边洗手鱼也死,路过青山树也枯”。通过这一句歌词,既能够体现出财主为富不仁的丑恶嘴脸、欺压百姓的卑劣行径。普通底层劳动人民只能为了生存而忍气吞声,但是刘三姐身上却有着让人钦佩的斗争思想,她毫不掩饰地表明出自身鲜明的阶级立场,始终站在劳动人民一方,用歌声作为抗争的力量,不断激励劳动群众不妥协于财主的阶级压迫,要与财主进行最为有力的斗争。刘三姐坚决不妥协与屈服,下定决心一定要与财主斗争到底,捍卫劳动人民的权利,这是在封建社会中显现出难能可贵的革命思想。在遭受到反动势力的疯狂压迫下,她并没有放弃与逃避,而是选择逆流而上,通过歌唱民族音乐的方式不断激励劳动人民,让大众紧密团结并奋起反抗。

“笑死人,劝你莫进圣人门,若还碰见孔夫子,留神板子打手心。”当刘三姐遇到凶恶地主与走狗管家以及无耻帮凶的文人们时,刘三姐用歌声嘲讽与怒骂,坚决不退让,借用儒圣之手“打击”对方,这是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式,鞭笞极道貌岸然且恬不知耻的统治者。刘三姐有着爱憎分明的性格、对底层劳动人民非常关心与同情、对地主恶霸特别深恶痛绝,在她身上可以看到光辉的女性英雄形象。

(三)聪明智慧

在电影中刘三姐用歌声唱出“别处财主要我死,这里财主要我活,平常只见锅煮饭,今天看见饭煮锅”。刘三姐非常机警聪明,这也是她的一个非常鲜明人物特征,地主莫怀仁巧舌如簧,试图用“糖衣炮弹”打败刘三姐,最终可以实现自己龌龊的想法。不过,当他遇到刘三姐后却“折戟沉沙”。刘三姐看透地主莫怀仁的不轨企图,她并未因此上当,而是基于地主莫怀仁的思路予以先发制人的回击,即告诉对方已经识破他的阴谋诡计,让其丑恶嘴脸完全暴露。既是让地主莫怀仁心思落空,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策略。“莫要再提圣贤书,怕你越读越糊涂,五谷杂粮都不种,饿死你这人之初”。这是刘三姐在对歌场中,看到一些自命不凡、酸腐愚钝的秀才频繁献丑,而且又是特别的虚伪。她选择即兴编唱的方式,用高超的音乐素养与嘹亮优雅的歌声,将这些反动封建文人进行体无完肤地批判,而且句句在理,让对方牙口无言,只能“哑巴吃黄连”。这是体现出刘三姐的才思敏捷、随机应变。而且,她唱的歌词非常有生活道理,对这些文人而言,既有很强的回击性,也是以“旁敲侧击”训诫他们,不要一心只读圣贤书,也是要关心劳动生产活动。

(四)追求爱情

电影中刘三姐人物形象最为精彩之处,正是体现在影片所描述的爱情故事情节,让观影群体心灵深深受到震撼,感人至深。刘三姐被塑造成一个追求自由恋爱并对爱情忠贞的少女形象。在传统儒家思想体系下的封建时代,这是以父權社会与夫权家庭为主要社会支撑体系,女性地位不高,而且是以包办婚姻的方式成家。女性对爱情没有任何期盼,只能被迫接受家庭的安排,更是不敢想象婚姻的幸福生活。而刘三姐具备较为明显的女性主义思想,敢冲破封建传统道德体系,为了向往的爱情而奋不顾身。影片中讲述刘三姐受到乡民的帮助,好事多磨的她最后逃出莫府,当她和阿牛哥乘舟于江上时,她认定此人是可以与之相守一生的理想伴侣。此时,她毫不犹豫地唱着“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见树缠藤,青藤若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刘三姐面对心上人敢于表白,对爱情的追求不遮掩,她的爱情观超越时代,炽热又动人。

二、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一)19世纪中叶的女性形象塑造

在1847年,作品《简·爱》中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是通过其女性意识体现的,即妇女地位低下,受到教育和参加社会活动等很多权利都被剥夺,只能是人们眼中的二等公民。1848年,在大西洋西海岸——美国纽约,伊丽莎白·卡迪·斯坦顿及安东妮等一些作家发起第一届争取妇女权利与地位的集会。在1847—1920年的这段时间里,广大妇女为代表为争取选举权,在大西洋两岸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为此,妇女都涌上了街头游行,用焚烧信箱,破坏政府大楼的建筑,砸碎玻璃等行为来宣告自己想要和男子一样拥有平等的地位。这些事件,直接导致英美文学越来越重视两性冲突这个主题。主张这个思想的男女作家们都在他们的作品之中大肆宣扬了这种思想。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主要有浪漫派诗人坦尼森的《埃德公主》及乔治·梅里狄思的《十字路口的狄安娜》等作品,所塑造的女性无不体现出此类的形象。

(二)20世纪初女性形象塑造

20世纪来临的初期,英美文学作品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涌现了大量的肯定并支持女性意识的代表性的作品。其中,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时间的故事》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小说中女主角名叫路易斯·玛拉德,她的丈夫在一次车祸中受伤,她的反应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悲伤,没有担心可能会丧夫守寡,而是高兴地想:“自由!身心都自由了!”还有诸如眼里难以掩饰的“狂热的胜利的光芒”,“她的一举一动宛如一位胜利女神”等描写。她却在她的丈夫平安回来的时候死去了。医学界认为,她的死因是见到丈夫脱险高兴过度。但作者犀利地说路易斯是因为无法得到自由极度失望而死。

20世纪初,女性意识思想在英美女作家的作品中宣扬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些妇女形象始终未能找到挣脱束缚、反抗压迫、寻求妇女自身解放的有效途径,梦想依旧是梦想,无法得到实现。

(三)20世纪30年代女性形象塑造

20世纪30年代之后,女性意识开始成为英美文学极为重要的流派之一。大部分女作家切实的为女性考虑,在这些女性作家的文学作品之中折射出如下主张:

1.主张男女婚姻关系平等,女子也有权利取消家庭。

2.反对将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别无限夸大,由此认定把女子是男子的玩物和附属品。

3.主张妇女能自由选择生活方式(包括生育小孩)。

4.反对不让妇女参加一切公共事务,主张妇女同男子一样具有社会地位。

在这一阶段,男性作家所描写的男子同之前那些作品中的男性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很多均是软弱无能、优柔寡断、娘娘腔,不存在同《简·爱》里的罗切斯特相媲美的资格。例如,艾略特作品中的普鲁弗洛克、乔伊斯作品中的纳撤尼尔、海明威作品中的杰克、韦斯特作品中的“孤心小姐”等均是这样的角色。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妇女地位的改善都是这些消极男子形象形成的原因。同时,现代派文学中的女性意识作家认为女性维权会有新的胜利出现,意味着这个世界不再以男人作为唯一的中心。弗吉尼亚·沃尔夫在其作品《自己的房间》中塑造的女性群体获得这种新的胜利,痛斥了英国传统大学拒绝妇女享受教育的权利,勇敢地讽刺了男子学院里的迂腐、保守的教育与僵化的生活方式。

安·佩特里采用纪实文学的体裁形式在她的小说《大街》中讲述,女主角黑人妇女罗蒂·约翰逊蜗居在纽约哈莱姆区,为了获得生存的权利,勇敢地同贫穷与犯罪展开搏斗,并且取得了胜利。

(四)20世纪40年代女性形象塑造

20世纪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兴起的关键阶段,引发女性意识第二次革命。在这方面,英美女性作家群体的作品的女性形象塑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1.塑造一些心理扭曲的女怪人形象

代表作有卡逊·麦卡勒斯的《伤心的咖啡店之歌》,弗莱纳瑞·奥康纳的短篇小说《乡下好人》(1957),这些作品侧重于塑造一种心理扭曲的女怪人形象。

2.揭露男性的固执与残忍

在这一时期,伊丽莎白·鲍恩的作品《魔鬼情人》具有代表性,这部作品着重描述了一个女人怎样逃避死去的情人的纠缠,然而却在失败中谢幕。《喜欢女儿的孩子》倾注了艾丽丝·沃克的心血,这部作品描述了丈夫的凶残与妻子愤怒扭曲的心理,丈夫把妻子致残,而妻子又将丈夫的女儿胸脯切成碎块。她们笔下的描述体现了男子的凶残与女子的弱势地位。

3.科幻小说形式表现对男人专制暴虐的愤怒之情与报复心理

女作家希望有一天男性会成为女性的虐待对象,改变自身的弱势地位。例如,在小詹姆斯·蒂普特里独具特色的作品《妈妈回家》中,整部小说围绕着一群外星女巨人入侵地球,诉说对男人专制的愤怒与报复心理。1975年,当时颇具影响力的女性作家乔伊娜·拉斯的《女男人》出世,这部小说主体围绕女人如何“玩弄”没有反抗意识的、受虐狂形象的男人。

不可否认,19世纪40年代以后的女性意识作家比以往的女性意识作家更加着重体现女性的地位,作品里处处都体现着女性地位的改善,作家们认为妇女应当摆脱家庭束缚,彻底地改变以男人为世界中心的世界观,获得生活乐趣。这些都还算是正常的手段,甚至有一些激进的女性意识作家还主张排斥一切男性,用这种激进的手法来体现男人专制暴虐的现象,为的就是充分体现自己的愤怒,并且对男性这样的行为进行猛烈的报复。

三、结语

来自于民间艺术领域中创造的人物形象,尽管有着艺术加工的成分,相關的艺术人物都是有着其相应的原型,通常也是表现出该民族的价值标准与审美意愿,存在民族的独特性与民族文化发展与传承的特征等,代表着民族的精神内涵,也是有人其生活奋斗的憧憬与美好的愿望,展现出文化风貌与历史沿袭,具备重要的文学探讨价值与历史研究意义。其中,壮族女性形象刘三姐已经成为少数民族人物艺术形象的杰出代表,在民族文化沃土中滋生,也是会充分展现出相关民族的文化价值理念。

在19世纪中期之后,在英美文学中体现的女性意识思想可以看出,英美女作家的著作均表达出实现男女平等的思想,然而,并不代表女性意识的争取都取得了成功,还有很多的因素局限性,如男女之间的婚姻关系。实现女性的意愿还是非常困难的,至少在当时的社会还存在着很多的制约,尤其是受到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传统观念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等一系列重要因素的影响。

刘三姐形象的塑造与早期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在文学艺术作品上的体现告诉人们,争取想要的权利和幸福,女性必须要有独立自主意识,必须依靠自己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覃春华.英美文学作品中悲剧女性人物的创作特点研究[J].芒种,2021,(07).

[2]梁昭.刘三姐[J].民族艺术,2018,(04).

[3]覃春华.壮族刘三姐女性主义意识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08).

[4]刘稳亮,林娜,钟伟轩.文化视角下的刘三姐女性意识与译介活动研究[J].河池学院学报,2021,(02).

[5]刘稳亮,钟伟轩.论刘三姐歌谣文化中生命美学的呈现[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16).

[6]孟翔珍.女权主义在翻译文学中的创造性叛逆[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5).

[7]罗婷.中英女权思想与女性文学之比较[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4).

作者简介:

钟伟轩,男,广西钟山人,本科,河池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雷炎炎,女,湖北十堰人,副教授,学士,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李艳飞,辽宁抚顺人,硕士,河池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影视文化、翻译与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刘三姐英美文学塑造
向往刘三姐的故乡
浅析学习英美文学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效率影响因素及对策探究
浅析《天堂电影院》中次要人物的成功塑造
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探析
经济新常态下中小房产企业竞争优势的塑造
英美文学作品译介的小众化和多元化的出版思考
刘三姐对歌
注目“刘三姐”的命运
“新”“老”刘三姐之争:歌仙哪能不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