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电工电子技术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22-07-24陈越超毕倡源王佳敏
陈越超 毕倡源 王佳敏
[摘 要]“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理念和新模式。长春师范大学为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要求充分挖掘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文章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分析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三位一体教学目标,从提升教师德育素养、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考核方案和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探讨,构建“课程思政”理念下电工电子技术五位一体教学模式。
[关键词]课程思政;电工电子技术;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5-0039-04
一直以来,党中央都在强调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重点开发利用各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2016年年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2017年年底,教育部党组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强调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2]。
“课程思政”是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深度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从战略高度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课程的教学活动来完成,使“课程思政”理念贯穿于所有课程的实践活动以及育人理念中,即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使学生在科学精神、人文素养、价值取向、逻辑判断、创新精神、团队合作、国际视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使命担当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3-6]。
一、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本科高等院校的非电类理工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电工电子技术通常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电工学和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应用。在当今社会,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愈发广泛,技术不断突破,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也不断融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对简单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了解简单的电参量的测量方法,熟悉掌握基本电子元器件的选择与使用方法,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典型的工科课程,相比其他课程,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复杂的体系结构、宽泛的知识内容等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工科教育提倡严谨的理论知识、精确的实验数据和科技创新能力等,课堂教学理论性较强,难以融入思政教学内容;二是随着“新工科”建设的推进,一些高校更加注重工科领域的突破,而专业课的思政教育被部分教师所忽略;三是“课程思政”教育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准备素材,一些教师精力不足,难以兼顾[7]。以上三方面原因导致部分教师更愿意在短短一个多小时的课堂上着重讲解与科学技术相关的内容,而忽略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
因此,为培养符合新时代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就必须充分认识到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课程思政”强调全员育人和全课程育人[8],“课程思政”改革需要所有教师共同发挥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一切课程的育人功能。改革方法不可一概而论,我们要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及其自身建设规律制定改革措施,然后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完成价值引导[9]。
二、三位一体教学目标的确定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改革主要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位一体教学目标,以课程教学为基础,融入适当的德育内容,通过“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在培养人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知识目标
其主要包括四个模块:掌握电路理论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掌握电机及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掌握模拟电路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掌握数字电路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
(二)能力目标
其主要包括分析和计算电阻电路的能力、分析和计算正弦交流电路的能力、分析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的能力、分析和计算基本放大电路的能力、分析和计算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能力、分析和计算组合逻辑电路的能力、分析和计算时序逻辑电路的能力。启发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三)情感目标
其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中突出道德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其自觉维护国家荣誉、民族团结和国家利益。
三、五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
“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一种新尝试,不同专业课程具有不同的特色,也具有不同的“课程思政”资源,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改革围绕三位一体教学目标,主动适应新形势,在教师德育素养、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案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层层推进、持续改革、不断提升,达到理想的立德树人效果。
(一)提升教师德育素养
教育者先受教育,如何引导教师把教书与育人、言传和身教、学术研究和服务社会相统一,真正做到以德施教,这是“课程思政”的关键点。在“课程思政”的实施過程中,教师不仅要掌握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还要熟悉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不断通过教学向学生进行渗透,将德育知识充分、恰当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不断优化课程,让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教师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养,扩展知识面,做到以身作则严格践行“课程思政”的理念,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接受“课程思政”潜移默化的教育,成为真正“德”与“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为提升教师德育素养,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增强自身素养:一是加强业务和政治学习,坚定“四个自信”,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意识;二是组织课程组教师通过视频和讲座等形式,学习其他高校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例如参加全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等;三是组建教师工作组,工作组由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组成,教师间通过交流、借鉴、融合,提高教师的思政意识。工作组几位教师共同努力,充分挖掘课程中的德育元素,不断优化课程建设,真正发挥专业课的育人功能,实现电工电子技术三位一体教学目标。
(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为中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讲授电工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积极发掘课程中的“隐性”思政教育资源,加快思政资源库建设。在知识拓展中,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深度学习,引领学生了解国内外电子科技现状以及中国领先于世界的工程,从而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民族自豪感,通过网络课程教学进一步实践“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
(三)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课程思政”实现的核心,电工电子技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深入探索课程里所蕴含的育人功能,找出德育教育点,为了将课程的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有机融合,课程中加入了一些教学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专题引入式、随机渗透式、实践体验式和潜移默化式四种教学方式,四种方法应用的教学资源各不相同,但可以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专业课思政教育。
1.专题引入式。指讲到特定知识点时,引出与其相关的德育专题,可以是知名人物、关键技术或热点话题等,教师通过简单讲解,引导学生进行现场讨论。
如在讲到输配电线路时,可以引入我国的特高压技术内容,以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为例,介绍这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工程;作为专题案例介绍±660千伏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上带点检修的世界第一人——王进。通过展示并与学生进行讨论,使他们对中国“电力人”产生敬佩,以他们为榜样,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产生自豪感,弘扬中国精神。
又如在讲到磁路和变压器的时候,介绍电流的单位安培、电阻的单位欧姆、电感的单位亨利和电容的单位法拉等,其代表的不仅仅是单一的单位符号,更代表了安德烈·玛丽·安培、乔治·西蒙·欧姆、约瑟夫·亨利和迈克尔·法拉第等一批优秀物理学家的精神;介绍科学家们探索理论的艰辛历程,在课上以颤抖的青蛙腿——福特发明电池的故事为例,抛砖引玉,给学生布置课下任务:挖掘物理单位背后的故事,每组介绍一个物理单位及相关的物理学家,引导学生树立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再如在讲到安全用电的时候,通过向学生讲解日常生活中的用电规则,让学生了解电气事故的发生原因以及应对措施,了解触电方式、安全标志、电气保护措施和生活中的用电规则,使学生掌握触电急救法和心肺复苏法。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人在灾难面前的渺小,使学生认识到安全用电的必要性,并掌握必要的急救方法。
如在讲到集成电路的时候,通过相关视频简单介绍集成芯片的制作,介绍2018年美国制裁中兴事件,让学生了解到集成电路的复杂性和先进性,意识到欧美国家的技术垄断和技术霸权;通过师生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关键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中国科技振兴任重道远,必须艰苦奋斗,从而培养学生居安思危的意识、勇于承担振兴科技的责任。
又如在讲到电路反馈的时候,通过讲解反馈的基本概念、负反馈的类型和负反馈对放大电路工作性能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到负反馈虽然损失了放大倍数,但获得了提高放大电路的稳定性和改善波形失真等优点,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一个人总会有优点,也会存在不足,在生活中要学会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
2.随机渗透式。指在课堂上利用碎片时间,通过手机搜索观看中国制造、中国快速发展和国外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等相关视频,在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同时,增强学生对祖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学生也会在领略世界先进技术的同时开阔视野,树立鸿鹄之志。
例如通过小视频展示中国崛起的世界第一、不该被遗忘的中国无名英雄、中国最牛基建、了不起的中国制造等专题,包括空中造楼机、物流分拣机器人、福建南龙火车站改造、胶州湾大桥、港珠澳大桥、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洋山深水港、天眼之父南仁东、布鞋院士李小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还可以观看网络中宣传中国造桥(如北盘江大桥、港珠澳大桥等)、隧道建设(如胡麻岭隧道)等体现中国技术和中国工匠精神的短视频。这些视频展现的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可以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3.实践体验式。指通过实验的预习报告和实际操作等,一方面使学生懂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在之前的实验中,个别学生安全意识淡薄,不遵守实验相关制度及操作规程;个别学生实验后不收拾工作台或随意移动实验设备,导致工作台杂乱无序,严重影响后续实验进行;个别学生损坏仪器设备或工具后,隐瞒情况不向教师报告。这些行为都会给后续的实验教学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验室要推行企业“6S”管理理论,强调整理、清扫、素养和安全。在学生连接完电路后,不急于通电实验,而要先做到“一对照,三检查”。一对照指对照实验指导书或实验电路,三检查指学生自查、同组实验者互查、实验教师检查,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降低实验风险。实验结束后,要强调原物归位,实验仪器设备摆放整齐,实验环境整洁卫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工作态度、良好的习惯和规范的职业素养。
4.潜移默化式。即教师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兢兢业业,认真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严格要求课堂质量与课堂纪律,关心爱护学生,在各个方面帮助学生,做好学生的指路灯。教师在生活中应积极乐观、热爱生活、做好學生的模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孜孜教诲,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与态度,激发学生拼搏向上、追求先进的力量。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使“课程思政”真正体现其内涵。教师要把学问做好,把科研做好,把育人育德的教育做好,同时在教学与科研中要努力实现各类知识的相互转化,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多与学生交谈,通过深入的思想教育,传达“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好教学者对学生言传身教的作用。
(四)完善课程考核方案
将“课程思政”模块纳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考核方案。通过考核检验学生在课程中对思政教育的接受程度,以此检验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要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进行考核具体量化。此前电工电子技术的成绩包括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完善后降低了期末考试成绩的权重(从原来的70%降至50%),增加了“课程思政”模块考核成绩的权重(20%)。“课程思政”考核模块包括学生职业道德意识、法律法规和小组的自评、互评等部分,通过小组讨论、试题测验、论文写作等形式进行,在考核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检验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五)增强实践教学
把“课程思政”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要求每个学生亲身体验了解社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仅凭借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学生是无法深刻体会教学的实践意义的。课内实验学时毕竟有限,应该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包括开放实验室活動、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在实践中提高个人道德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教育和提高社会生存能力,培养其意志力、探索性、自主性、爱国爱校的精神,树立尊重他人、为他人服务、与他人合作的品质。
四、总结
“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是长春师范大学党委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部署。长春师范大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工作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围绕三位一体教学目标,主动适应新形势,构建了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在教师德育素养、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案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层层推进、持续改革、不断提升,达到了立德树人的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
[2]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2017-12-07)[2020-06-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3] 邱伟光.论课程思政的内在规定与实施重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8(8):62-65.
[4] 邱仁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阐释[J].思想教育研究,2018(4):109-113.
[5] 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5):60-64.
[6] 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7] 効迎春,王国伟,宿忠娥,等.电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0):82-84.
[8] 韩宪洲.深化“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着力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2):1-6,15.
[9] 王海威,王伯承.论高校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4):32-34.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