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现胃息肉,必须切除吗

2022-07-23庞军豪

工友 2022年7期
关键词:胃窦癌变腺瘤

文_庞军豪

门诊就医时,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的胃镜报告——胃息肉。很多患者为此焦虑不安,担心它与肿瘤相关,积极要求医院给予切除。那么,是否所有的胃息肉都有癌变风险?是否都需要手术切除呢?

诱发因素:长期饮酒、爱吃烧烤

胃息肉是一种在胃部黏膜表面出现隆起的良性病变,可以单个出现,也可以多发。它的发病原因目前临床并不十分明确。

一般认为,有家族史的人群或长期服用大量非甾体抗炎药的老人,是胃息肉的高发人群。另外,经常性地食用过冷或过热的食物、长期饮酒、爱吃烧烤、工作压力大、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等因素,都可能诱发胃息肉。

90%的胃息肉患者无任何症状,一般都是在胃肠钡餐造影、胃镜检查或其他原因手术时偶然发现的。当合并胃炎等其他疾病时,则可能表现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合并糜烂或溃疡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粪潜血试验阳性或黑便,呕血少见。

手术标准:直径>2厘米

应手术切除胃息肉主要分为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三类。

胃底腺息肉多数情况下是由于长期口服PPI(质子泵抑制剂)所导致的胃底腺增生,虽然数目相对较多,但不会恶变,不需要特殊处理。

增生性息肉多位于胃窦部及胃体下部,大部分胃息肉属于这一种,癌变率较低,仅0.3%-0.6%。

腺瘤性胃息肉约占胃息肉的10%-25%,多发于胃窦部,颜色往往较周围黏膜红,癌变率可达50%。其中,尤其以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尤其是大于2厘米的情况下。

另外,临床上还有几种特殊的胃息肉,但比较少见。比如错构瘤性息肉,多发于胃窦,常为单发,无恶变倾向;异位性息肉,多为良性;家族性息肉病,约5%为腺瘤性,约50%-90%的患者存在于十二指肠腺瘤和壶腹部腺瘤,多为恶性。

有些患者发现,自己属于增生性息肉,恶变风险较低,医生却也建议切除,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息肉大小也是一个考量因素。一般情况下,直径不足1厘米的有蒂息肉,其癌变率小于1%;直径为1-2厘米的息肉,癌变率在10%左右;直径大于2厘米,癌变率通常为50%。临床建议,不管胃息肉的类型和数量多少,只要直径>2厘米,均应手术切除。

猜你喜欢

胃窦癌变腺瘤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对胃窦收缩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
下咽癌的区域癌变现象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姜兆俊治疗甲状腺腺瘤经验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探讨X线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在胃窦变形中的应用
Eag1 在大鼠口腔舌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
《癌变·畸变·突变》2014年第26卷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