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讲解员的追梦岁月
2022-07-23詹汉英
文_王 忠 詹汉英
追梦路上
挂上湖北省博物馆001号金牌讲解员的胸牌,胡昇开始了他一天的讲解。
“胡老师,我们今天特地赶过来,想再次聆听您的讲解。”一大早,在湖北省博物馆一号展厅门口,一位操外地口音的年轻女游客热情地与胡昇打招呼。
“欢迎你来湖北省博物馆参观!你们是哪里的客人?今天游客太多,怕你们久等,可否并在这一起讲解?”胡昇内心有点愧疚,他在湖北省博物馆义务讲解数十年,接待的客人太多,很难记住所有来来往往的游客,但他仍不失礼貌地招呼这位女游客。
“当然可以,就怕打扰您的讲解工作咧。”女游客说道,“我们是从陕西过来的,这次来武汉参加培训。上次听您讲编钟文化,娓娓道来,从铸造工艺、音乐演奏到文化传承,让人记忆犹新,所以再次专程来听省博第五件镇馆之宝——胡老师您的讲解咧。”
“欢迎陕西的客人!我现在服务的这一批是山西的客人,山西和陕西一家亲,我尽量融合两地文化特色,给大家讲解一号展厅的藏品,希望大家喜欢。”听到热烈的掌声,胡昇报以微笑。
胡昇从1978年开始在湖北省博物馆进行义务讲解,2007年正式受聘为湖北省博物馆志愿讲解员。40多年来,他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场馆,致力于传播中华文化。
锻造初心
1970年7月,高中毕业下乡的胡昇是第一批招工回城的知青,在中国一冶机械厂从事锻造工。
进工厂后,他跟着师傅们同吃同劳动,很快融入锻造工艺氛围。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他和工友们参加大会战,与时间赛跑,24小时连轴转,用勤劳的汗水保证了工期节点。期间发生的互帮互助、先进典型、劳动竞赛等工作场景,被胡昇一点一滴记录下来。一篇篇极具现场感的新闻稿在厂广播站播出,不起眼的锻造车间一下子有了名气。
1982年9月,胡昇报名参加中央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白天上班打铁,晚上去电大上课,尽情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磨砺初成
1985年8月,胡昇电大毕业后,被调到厂办,从秘书到主任,一干就是10年,他不仅给领导当好参谋,还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和专业技能。
接待客户是胡昇工作之一。当外地客户提出想了解武汉的风土人情时,他建议去湖北省博物馆看看,并亲自担任解说员。
有一次,上海来的客户在省博参观了一半遇上闭馆,便坚持请胡昇第二天继续到省博讲解。当时,一些散客被胡晟的精彩讲解吸引,以为他是省博的讲解员,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客户开玩笑道:“看不出你这个儒雅的办公室主任,居然还是个‘文物专家’。”
1998年12月,胡昇办理了退休手续后,一头扎进文物故事的海洋,用心倾听湖北省博物馆讲解员对每一件文物的讲解。渐渐地,他感觉那些解说词与文物之间少了一些烟火气。于是,他经常客串讲解员,用历史文献、成语故事、唐诗宋词来丰富文物的内涵,将解说史料与中国现代史和党史结合,拉近了人与文物的距离。
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元青花四爱图梅瓶、郧县人头骨化石被誉为湖北省博物馆四大“镇馆之宝”。而日积月累的讲解与沉淀,让胡昇被游客热情地称作“第五大镇馆之宝”,还被湖北省博物馆授予001号金牌讲解员称号。
“要找我,不在博物馆,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胡昇说,他会一直坚持做志愿者。
成语爷爷
胡昇多年积累的心血之作《文物与成语》于2015年5月正式出版,书中的每则成语都以湖北省博物馆的文物进行图解,既让读者加深对成语的理解,也能了解到湖北省博物馆馆藏的文物知识。负责照看湖北省博物馆小商亭的义工刘家林说,《文物与成语》太火了,许多游客离馆时一般都会带上一本,很快就脱销了。
如今,在湖北省博物馆的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着这本书的部分内容。如“金声玉振”,配图选用编钟和编磬,一目了然;如“觥筹交错”,“觥”是酒器,“筹”是筹码。
胡昇常说:“热爱湖北,热爱文史,我什么也不图,只想用我的知识回报他人和社会。”
在青山钢都社区幼儿园附近,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妈妈在等孩子放学,看见胡昇散步,高兴地说:“胡老师,我带儿子到湖北省博物馆听过您的讲解后,他就迷上了成语故事,非常感谢您!”
胡昇礼貌言谢。年轻妈妈接着说:“您知道吗,我儿子五岁,听了您的讲解,他居然学会用‘一言九鼎’这个成语了。”
胡昇在路上经常被人认出来,是小区的一位文化名人。他时常给社区居民讲成语故事,通俗易懂,老少皆宜,孩子们都叫他“成语爷爷”。几十余年的积累与绽放,让他在传播中华文化的路上越走越自信。
使命担当
中国一冶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活动,邀请胡昇上台讲党课。他满怀激情,结合自己一家三代冶建人的经历,生动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义务担任社区“四点半学校”的指导老师,精心准备教案,为青少年上爱国主义教育课,并拿出自己购买的书籍送给孩子们,激励他们从小爱学习,爱祖国。
只问耕耘,自有收获。因执着于传播中华文化,胡昇先后被评为国家文化部优秀文化志愿者、中国博物馆志愿者之星、湖北省荆楚楷模、武汉市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在胡昇不断传播和传承中国文化的进程中,有很多人因此爱上博物馆,有很多人因此走上了文物志愿者、文博志愿者、文化志愿者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