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十四五”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发展的思考

2022-07-23张尧榛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2年8期
关键词:十四五财务人员行政

张尧榛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作为我国会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直为国家行政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发展提供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伴随政府会计改革全面推进,创新性的建立起一套“双功能、双核算、双报告”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由原本采用单一预算会计反映财政资金运动过程转变为采用财务会计、预算会计同步反映单位财务状况与资金收支情况的新模式。随着《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颁布,在不断深化政府会计改革的进程下,也指明了更高的要求,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一、《规划纲要》提出新目标、新挑战

(一)深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

探索创新型预算管理的新模式,寻求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的新途径。推动行政事业单位深化政府会计改革,充分发挥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的互补作用,进一步完善“预决算与政府财务报告的契合程度。扎实推进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全面有效实施,更好地为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等工作奠定基础。

(二)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全面推动会计审计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传统财务软件、企业资源计划(ERP)等初步信息化产物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应用场景变化。积极推动会计审计业融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信息化支撑会计职能拓展为主线,以标准化为基础,以数字化为突破口,加快我国财务数字化转型升级,为我国会计审计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培养造就高水平会计人才队伍

会计事业发展依靠会计人才,会计人才培养在推进会计改革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仍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产业转型升级进程日新月异,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革新,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传统单一型财务人才在应对变化快、综合性高的经济业务时已变得应接不暇,难以应付。为进一步推进业财融合、推动会计智能化发展,培养造就一批既精通专业又熟悉信息技术,既具备战略思维又富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会计人才,便是促进会计行业发展改革的重中之重。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受重视程度不足

1.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特殊的资金收付模式,财政拨款的性资和预算管理的要求,财务核算工作相对于企业财务工作一直存在核算简易、管理简单的刻板印象。同时因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规范性、安全性程度较高,导致财务人员发挥管理职能的范围有限,使得管理层对于财务管理的需求程度低。财务人员长期局限于使用既定目标的财政资金、按规章制度执行资金收付管理、完成政府赋予的工作任务和职能三点一线的工作僵局中,难有突破性作为,导致财务工作一直不受重视。

2.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更加注重单位发展,缺乏对财务工作的认知与了解,从而忽视财务工作对单位发展的辅助作用,造成对财务工作“小事看不上,大事听不懂”的沟通困境。更有甚者,由于缺乏对财经法规的认知与把握,导致管理层凌驾于内控之上的风险时有发生,财务管理工作受到限制,都从不同程度上造成对财务工作重视程度不足的影响。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繁杂,难以转型

1.日常核算工作庞杂,造成效率低。行政单位的财务核算工作主要有日常经济业务核算、部门预算、决算编报、年度财务报告、资产报表等一系列工作。看似简单,但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不仅需要额外耗费时间对报销人员进行制度讲解,同业务部门协调沟通预算项目支出计划、项目考评绩效目标,同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账实核对,与单位其他部门了解单位业务发展方向等,且由于制度、权责等原因还经常面临紧张的人际关系;由于财政政策的变动、上下级政策理解的偏差造成对同一事项的反复修改;由于银行网银业务的局限性造成处理事件需多次往返营业网点;电算化改革的不彻底导致凭证整理、装订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这些无疑都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导致财务人员无暇他顾,更让人产生财务人员工作效率低下的错觉。

2.外延工作占用大部分时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所涵盖信息不仅反映单位财务状况、收支结余,更反映了单位人员信息、资产情况、财政资金投资进展等,造成很多统计任务都或多或少必须由财务人员参与填报。这类任务通常具有临时性、偶发性、紧急性的特点,填报口径各不相同,不对具体事项有深入全面的了解难以把握填报尺度。这些外延工作大量占用财务人员的工作时间,增加了财务工作量。

3.现有财务信息化系统存在局限性,造成工作阻滞。目前各行政地区多以地方财政部门为主导,通过开发使用信息化应用系统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但由于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和软件功能规范标准工作尚处于建设阶段,信息化应用仍存在不同的标准和不同程度的缺陷。例如:1、由于应用系统的更新换代过于频繁,系统设计者与使用者侧重方向不同。系统设计者更加注重权责分离,施加更严密的监管与控制体系,虽然可以有效的实施风险管控,但却增加了使用者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2 信息系统应用多,集成低,与操作系统的不适配性、控件之间的相互冲突,应用间难以互联共通,造成大量的重复工作以及信息化应用的奔溃,造成工作阻滞。

(三)财务人员素质参差,学习主动性不足

1.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人员结构老龄化。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制度、对人才引进专业的偏好等,都造成难有年轻化、专业化人才充实进现有行政事业单位财会队伍。很多单位都存在财会人员配备不足的现象,由其他岗位人员临时转岗的情况仍具有普遍性。财会专业能力大多都是“现学现卖、半路出家”状态,较难有机会获得系统性培训,应对一般的账务处理依葫芦画瓢尚能解决,但涉及较为复杂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职业判断时便暴露弊端。

2.培训系统不完善、培训内容不符合实际。当前,我国财会专业教育、培训内容多以工业企业为主体,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主体的财会教育、培训甚少涉及。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培训主要依靠地方财政机构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进行组织规划,培训内容更多针对某一特定的业务进行实操培训,在内容上以解决当前工作问题为主,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内容割裂和短视化现象。针对培训的考核也存在形式简单、考核内容“放水”的情况。这些,都不同程度的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难以有效提升专业胜任能力。

3.晋升渠道闭塞,缺乏学习主动性。根据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晋升的有关规定,行政单位工作人员的晋升是通过职务和职级来实现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通过专业技术和管理岗位晋升。当前大多数行业主管部门都拥有对其管理的专业进行评定的职权,对本行业职称的评审可以提供更多更专业化的指导,相比其他专业的职称晋级,会计职称的晋级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即便获得更高级别的职称水平,受制于单位岗位设置、单位对于专业人才培养偏好,造成财会人员晋升空间闭塞。从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主动学习钻研财务知识,接受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的积极性不高,知识结构老化。

三、应对新时期、新挑战、新要求的建议

(一)深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增强财务管理能力

1.完善预算管理机制。预算制度作为我国现行财政政策的核心,完善预算机制是深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必由之路。通过预算机制,落实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目标与国家目标的相一致,并将侧重点从预算编报向预算管理转变,形成一个完善的全过程预算管理机制,更加具体、有针对性的开展财务管理活动,使其达到预算目标。将从严把控“三公经费”支出范围扩展至从严把控机关运行经费支出范围,强化底线思维,统筹谋划,突出重点,精打细算,贯彻“保民生、保刚性、保重点”原则,持之以恒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开展内部核算,建立起行政事业单位成本费用核算监督管理机制,提高财政资金利用率,提升预算编报科学性,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与分析,充分发挥预算对提升财务管理质量的积极作用。

2.建立健全决算体系。决算制度是预算管理成效的最终体现。健全决算编报体系,严格决算编审内容。从日常会计凭证、账簿与报表到最终形成的决算报表,由点及面,及时清理核实全年预算收入、支出数和往来款项,严把决算数据对账关,做到决算各项数据以经核实的会计数据为准。强化分析利用,扩展决算数据应用范围,开展专题调研分析,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充分发挥决算服务决策、促进管理的职能。建立决算结果考核制度,将决算审核与日常监管结合起来。硬化预算约束,如实反映单位预算计划偏差率,压减一般性支出等工作成效,查找预决算收支差异原因,并纳入公开内容范围,根据决算考核发现的问题等情况调整以后年度部门预算安排。从而保证决算报表的完整性、真实性、有效性,有用性,进一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

3.完善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制度。压实编审责任,明确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负有的按照政府会计准则编报财务报告,使其公允反映,维护内部控制制度,杜绝基础性错误,真实、完整、准确的反映部门财务状况和运行情况的主体责任。强化基础性工作,严格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细化核算内容,扎实做好对股权投资、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保障性住房、文物文化资产等涉及公众利益且核算固有风险较高的会计核算工作,全面清理往来事项,按规定定期清查资产负债,及时处置财务挂账,防控财务风险,真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家底”。建立政府财务报告适用的分析标准,探索形成新的分析视角和模式,通过财务分析发现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提出改进建议,发挥政府部门财务报告逆向反馈和促进管理的作用。通过建立健全预决算、政府财务报告管理体制,将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职能相融合,推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科学性、精准性与必要性,以此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固有价值与社会地位的相匹配,实现以财辅政的目标。

(二)推动综合性财务信息化建设

1.转变思维,融入财务信息化发展浪潮。在信息化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首先要认清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变革,意识到财务信息化建设对于单位财务管理、行业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意义,摒弃传统的工作观念,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升级原有的财务思维,一方面需要积极的认清财务信息化应用系统的意义,学习当前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内容和流程,一方面更应主动地参与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为信息化应用的设计和改进提供意见建议。

2.统一财务信息化标准,构建综合财务信息系统。借助信息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构建基础性财务信息系统,实现原有记账、报账、结算、报表生成等基础性功能,将制度和流程统一化。并将基础性财务信息系统作为底层平台,增添应用模块,扩大为全盘管理的系统平台,进一步实现网上报销、银企直连、预算编制、资产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等功能。将原本分散化的系统应用进行整合统一,利用数据实时监督把控风险,更好的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促进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的提升。

3.普及财务电子档案管理。随着电算化、电子发票、网上报销审批的施行,越来越多的数据以电子媒介进行存储,普及财务电子档案,摒弃原本纸质化财务档案,可以实现现代化的档案收集、档案管理、档案查询及档案利用等多个功能,为各种会计信息的查询、检索提供便捷的途径,也将有效的降低由于打印、装订、归档、借阅造册、销毁带来的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消耗,形成高效的档案管理模式。

(三)增强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提升

1.培养学习观念,提高学习积极性。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法律政策、会计准则、财经法规也频繁进行修订更新,财会人员要用动态的眼光看待财务工作,积极主动地更新财务知识,这不仅是从事财务工作的实际需要,更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2.畅通晋升途经,提高学习主动性。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应该充分认识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财务人员的成长机制。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激励,将财务工作业绩作为职称评审、干部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对财务人员的岗位设置应结合实际,鼓励财务人员参加专业技术的职称考试,对取得资格的人员,应按规定给予相应的岗位晋升,从而激发财务人员自觉学习专业技术的热情。推动财会专业技术人员纳入政府津贴专家的评选范围,并给予固定指标的特殊倾斜,提高财务人员学习的主动性。

3.完善培训机制,提高培训效果。财务培训应着眼于对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拓深会计业务能力,拓宽财务管理能力,实现财务人员更新知识、拓展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能力素质。丰富现有财会培训的内容,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财务管理内容的比重,并针对不同行政职能,不同行政区划,开展相应的能力培训。创新培训考核方式,让培训目标从量向质进行转变,将培训结果真正落到实处,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行政事业单位改革持续推进,财务管理模式不断创新的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更应该走在社会最前端,推动新时期财务工作的转型升级,更好的实现财务工作发挥监督、督促与管理的作用,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水平,为国家行政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发展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十四五财务人员行政
关注《行政与法》方式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心理契约在企业财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具体运用探讨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论行政和解中的行政优先权行使
新形势下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从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谈行政行为
好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