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共情式”心法班会课的原理和实施方式
2022-07-23张玉石黄紫莹
◎张玉石 黄紫莹
“叙事共情式”心法班会课运用叙事德育的原理进行班会课的设计和实施。“叙事德育,是教育者通过叙述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或生活事件影响和促进学习者健康成长的一种教育方式,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习者品德发展的有效方法。”
长期以来,班会课求“创”重“新”,热衷于人无我有,为了博人眼球而刻意在形式上下功夫,忽视了对班会内容的研究、对授课学生的研究,缺失理论支撑,“迷恋”套路与模式,难以打动人心,教育效果了了。要改变这一现状,要求班会课必须从表面热闹走向深层引领。多年来,笔者从心理学角度科学分析学生心理状态和问题背后的深层动机,发现叙事共情是破解班会课低效难题的重要方式,是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是拨动“情弦”的教育智慧。叙事德育相比于传统的生硬说教、单向灌输等德育方式,更容易走心入脑,因为叙事德育过程的心理结构,即“感触—感动—感悟”的心路历程,与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感知—体验—明理—导行”内化规律完全吻合”。
一、“叙事共情式”心法班会课的设计原理
(一)以“心德育”为指导思想
“叙事共情式”心法班会课的设计以“心德育”为指导思想。所谓“心德育”,是指把心理教育的原理和技术运用到德育活动过程中,让德育具有价值导向和助人自助的双重功能。基于中小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建设性心路历程体验的原理,我们以主题班会课的主题、目标、内容、形式、过程等五大结构环节的实施为途径,积极引导、帮助、促进学生正向思想品德知、情、意、行等心理要素的内在生成、自我构建。
(二)遵循“叙事德育”的基本特点
1.以故事为内容。故事既可以是新闻热点事件、历史名人故事、寓言神话故事,也可以是学生、老师、身边人的真事,还可以是老师根据班会的主题和内容删减、改编、虚构的故事。故事贯穿班会始终,是班会的重要素材,必须能吸引学生兴趣、情感细腻、内容感人。
2.以叙述为途径。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具有开启和走进心灵的作用,以声传情、以情动人,这是其他说教形式难以达到的效果。另外也可借助视频、音频、文字、表演等方式“讲”故事,力求把故事讲得精彩、动人。具体采用哪种形式需要依故事内容而定。
3.以共情为特点。学生从最初听故事的“感触”,到最后明理的“感悟”,其中最重要的过程就是“共情”,即学生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到自己的影子,使其情绪感动、情感共鸣,进而感动和激励学生心灵,促进品德的自我建构。
4.以明理为目的。在班会课上叙述的故事有明确的价值导向,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乃至稳定的道德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生通过共情产生强烈的道德感,并进而明理导行,促进心理、品德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叙事共情式”心法班会课的设计要点
1.优化故事内容,以“事”动人
故事是“叙述共情式”心法班会课的灵魂,故事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班会课的效果。一方面,故事要有趣味性和情境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故事要有教育性和导向性,如果为激趣而激趣,为叙事而叙事,班会课就会变成纯属娱乐的故事会。因此,教师选择的故事要立足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必须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因而其素材必须经过优化,截取与主题相关、有教育意义且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部分。
2.变化叙述方式,以“叙”育人
语言心理学研究指出,说话效果=7%词句+38%有声语言+55%体态语言。故事的呈现除了要有好故事,还要有好的叙述形式,用有冲击力的词语、有感染力的语调、有亲和力的肢体语言铺垫情绪、煽动情感,把学生带到故事中来,沉浸其中。也可以运用视频、音频等形式代替教师的讲述。
以上均为教师“独白式”的叙述方式,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到叙述中来,通过对话、体验、表演、实验等方式,把故事讲得更生动形象,更容易与之共情。
3.细化叙事情节,以“情”感人
真实的故事最有力量,细腻的故事最能动人。情节是故事的“骨骼”,细节是故事的“血肉”,要把故事讲得有滋有味,人物有血有肉,讲好细节是关键。故事的情节倘若一带而过,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因此必须细化叙事情节,把故事最细腻最动人的部分详细地讲述出来。
比如,我在给学生讲任正非的励志故事时,不是概述他43岁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刻创立了华为,而是用情地读了任正非患抑郁症后写下的文字:“大约在2003年前的几年时间,我累坏了,身体就是那时累垮的。身体有多项疾病,动过两次癌症手术……我理解了,社会上那些承受不了的高管,为什么选择自杀。”很多学生听完后都很惊讶,对任正非也更钦佩了。学生知道了英雄也是血肉之躯,也有心理脆弱、苦苦挣扎想放弃的时候,要学习他战胜病魔的勇气和意志力。
4.深化叙事逻辑,以“理”导人
故事的选择要有学生视角,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采用学生能理解的、感兴趣的内容,切忌站在成人视角去审视和灌输。
给学生讲的故事,不仅要陈述故事的内容“是什么”,更要讲出“为什么”,培养学生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思维,学会从叙事中发现问题,调用已有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叙述《苦难英雄任正非》中,以“创业成果—成功背后的苦难—苦难之下的坚韧—坚韧背后的原因”为叙事逻辑,探寻成功的秘诀,以理性的思维有效引领学生成长。
二、“叙事共情式”心法班会课的实施方式
(一)实话实说的独白式叙事
“独白式”是操作最简单、使用最广泛的叙事方式,只需要教师把自己的或他人的故事用情地表达出来即可。这种形式最适合情感沟通类的班会。
【案例1】在寒假返校后的第一节班会课上,我采用实话实话的独白式叙事方式上了一节主题为“寒假你我他”的班会课。课上我深情地讲述了我的寒假生活:
虽然我在家里不爱做家务,睡懒觉到很晚,又特别爱挑食,但是妈妈一点也不嫌弃我。她每天变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很满足地看着我吃下去,我必须要狼吞虎咽全都吃下去她才满意,稍微少吃了一点,她都会觉察出来,急忙问道:“是不是不合口味呀?明天想吃啥?”我爱吃的她都熟记于心,而我却不记得她爱吃哪一道菜。她是个优秀的母亲,而我却不是一个合格的女儿。”
“临走前两天,老妈嘴角起了个泡,心情也不像前些天那么明朗。我知道,她是舍不得我。我走后,她便掰着手指数日子,望眼欲穿待我回家。想到这,我就觉得自己太残忍。临走前一天,我收拾行李,妈妈在一旁看着,叮嘱我:“想想看,还想带什么走?”我打趣道:“就想把你带走。”本是一句玩笑话,却惹得老妈湿了眼眶。她像一个被遗弃的小孩,低声哀叹:“就这个带不走。”小时候盼着挣脱妈妈的束缚,长大后盼着再被妈妈唠叨。
读到这里,很多学生湿了眼眶。这节课没有刻意雕琢,只是在每一页课件上放上照片配上一段文字,再用内心独白的方式讲述出来,却收到最好的效果。课后孩子们在班会课本上和我分享了他们的寒假生活以及真实感悟,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情。
(二)参与互动的情景式叙事
“情景式”叙事方式需要把故事素材改编成情景故事,在故事的关键转折处“暂停”,教师相机设问,比如:“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以此吸引学生参与到情景中来,大胆猜想故事的发展,然后再揭示真实的故事走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明理,在对话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价值观。
【案例2】高二是男女生交往过密现象的多发期,每年许多学生成绩因此一落千丈。笔者于是上了一节情景式叙事的班会课,借用高三师兄真实的爱情故事,引导学生理性控制交往尺度。
故事:高三前进行最后一次分班,学霸小智与成绩普通的小美分在同一个班,并坐在前后桌。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了解,小美写了封情书给小智。
师:如果你是小智,你会接受吗?
(学生众说纷纭)
故事:后来小智接受了小美,他们坠入了恋爱中。
师:如果你是心理老师,请分析一下他们为什么会在紧张的高中生活中谈恋爱呢?
引导:在分析原因过程中,因势利导,帮助他们从中找到其他有效的解决思路或方法来代替谈恋爱。
故事:小智接受了小美,小智和小美的恋爱被老师发现了。老师“约谈”二人。
师:现在你就是那个老师,你有什么话分别和小智和小美说?
引导:学会跳出框架,站在更高的角度,才能看清楚高中生恋爱的本质与利弊。
故事:小智和小美在被老师约谈后,转为“地下恋”。有一天小智趁父母不在家,邀请小美到家里来玩。
师:如果你是小美,你会不会去小智家里?
引导:理性控制自己的情感,把握交往的尺度,不给自己犯错误的时机。
故事:后来小美怀孕了,被迫退学。小智的成绩受到了很大影响,没考上本科,选择复读,最终遗憾地分手了!
引导:引导学生讨论恋爱的时间成本、情绪/情感成本、对成绩的影响、可能承受的身心影响和舆论风波等。引发学生对爱情、人生的思考:恋爱有风险,沉浸需谨慎。
(三)启人心智的说理式叙事
当学生的价值观出现偏差时,采用“说理式”叙事的方式会比较好。所选用的故事要有很明确的指向性和教育性,叙述完故事后教师要总结要点,进行价值观的引领。同时,最好有正反面的故事做对照,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案例3】班会“心中有戒尺不妄为,无人提醒仍自觉”的目标是树立学生的规则意识,让学生学会敬畏规则,遵守规则。我们采用说理式叙事方式,叙述了作家梁晓声讲过的一个故事:
周末,他侄儿跟着一华人,去澳大利亚雪梨海域捕鱼。每撒下一网,总有收获。
可每次网拉上来后,那华人总要挑拣一番,然后将其中大部分虾蟹扔回大海。
他侄儿不解:“好不容易打上来,为啥扔回去?”
华人回答:“符合规定尺寸的鱼虾才可以捕捞。”
他侄儿说:“远在公海,谁也管不着你呀?”
华人淡淡一笑:“不是什么都要别人来提醒、督促的!”
教师总结:无需提醒仍自觉,因为心中有对规则的敬畏。
然后又给学生讲了几个反面故事:
2017年1月,宁波雅戈尔动物园。为了逃票,翻动物园围墙,被老虎咬死。
2016年7月,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两夫妻吵架,无视规矩下车,一人被老虎咬死,一人重伤。
教师总结:逾越规则,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通过一个正面故事和四个反面故事的对照,让学生对规则意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接下来再联系实际讨论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动人心弦的体验式叙事
当学生对故事情节理解不透彻或不能设身处地为主人公着想时,可以尝试采用“体验式”叙事方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案例4】在班会“挫在左,折在右”中,我给学生讲述了失聪女孩江梦南成为清华博士的故事:
江梦南9个月大时,被诊断为极重度神经性耳聋……梦南的父母开始教她唇语。
讲到这里一个学生发问:“老师,什么是唇语?”
我解释道:“唇语就是看着别人说话时嘴唇的形状,来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这项技能非常难,需要大量的练习。有时候,一个字母就要学习上千遍,甚至上万遍。”
学生看起来好像懂什么是唇语了,但我能想到他们无法理解学习唇语的难度到底多大,那么也就难以想象江梦南学会说话需要多强的毅力。于是,我插入了一段体验式叙事:请A同学只张嘴说话但不发出声音,请B同学猜A说话的内容。结果可想而知,完全对不上。
继而我补充说:“我们是在已经掌握语言的情况下,尚且难以读懂唇语,而江梦南很小时就听不到外界的声音,在不知道对方表达的意思的情况下学习唇语,难度可想而知!”
体验过后,学生知道了学习唇语的难度,也就明白了江梦南身上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再听我讲后面的故事时眼中不禁多了几分敬佩。
“叙事共情式”心法班会课要上得精彩,要求教师既要有敏锐的情绪捕捉能力,在课堂上能随学生的情绪变化不断调整故事叙述的方式,更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多关注学生心理“晴雨表”,了解学生的心理“小气候”,读懂学生的内心世界,如此才能在班会课上感动、感染、感化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