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培育劳动价值观的策略探析
——以“美好生活哪里来”单元为例

2022-11-01夏华娟

中小学德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劳动者劳动生活

◎夏华娟

劳动教育一直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新课标)立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进一步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这要求我们要深入理解新课标精神,指向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育,优化劳动教育教学创新。基于此,我们在“美好生活哪里来”(统编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中展开了新的尝试。

一、开发基于真实生活的任务,拓展劳动价值体验

新课标强调要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感悟与建构,从而促进知行合一,落实素养养成。正如杜威所指出的:“脱离了学生自己的生活世界,即使学习内容也来自‘生活’,但是这种生活不是学生自己真正观察、感受、体验的生活……对于学生来说,只能是一些符号、事件。”劳动教育主题学习必须基于学生已有的劳动认知经验,才能激发其参与体验的主动性。

“美好生活哪里来”单元安排了“我们的衣食之源”“这些东西哪里来”“生活离不开他们”三课内容,引领学生了解工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认识和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及其劳动,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认识到劳动是美好生活的源泉。但是,今天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鲜有参与劳作的机会。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基于学情开发学习任务,为学生提供体验劳动价值的平台。

例如,在“我们的衣食之源”课前,我们进行了小调查“我会耕种劳动吗”。结果显示,樟塘小学学生虽生活在农村,但对于“盘中餐、身上衣”等生活用品的来源知之甚少,参加过农耕劳作的更是寥寥无几。为此,教师创设了“漫游开心农场”活动情境,立足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了“猜一猜”“画一画”“演一演”游戏闯关任务,引领学生走进工农业生产,通过切身劳动体验获取劳动奖章。“猜一猜”模拟参观农产品博览会,以猜谜语、猜图片等直观、形象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认识各类农产品,进而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各种食物、衣物,让学生猜一猜这些食物、衣物由什么农产品制成,进一步了解农作物及其特征,初步了解“吃穿哪里来”;“画一画”依托教材呈现图片“大米哪里来”,在初步了解水稻生产过程基础上,请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玉米、土豆等农产品,小组合作画出其生产流程图,如“大豆旅行记”“玉米哪里来”等,深化劳动生产过程的认知体验;在完成前面两个任务后,通过“演一演”农耕劳作模拟体验,引导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生产知识,尝试用塑料秧苗体验插秧。

所有好的学习都是有游戏精神的,所有好的游戏都是有学习的成分在其中的,劳动也如此。“漫游开心农场”任务设计采用小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方式,激发了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闯关任务设置及获得“劳动小能手”奖章的过程,成为学生调动已有知识、技能、品质解决问题的劳动体验过程。学生不仅获得了对农产品的认知,更获得了生动的劳动价值体验,不少学生高兴地说“看到自己亲手种的秧苗,很有成就感,下次我要和爷爷去田里体验真实的插秧”。学生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对参加真实的劳动充满向往。

二、引领问题导向的故事叙说,深化劳动价值辨析

道德与法治是义务教育阶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根本在于铸魂育人,凸显价值引领作用,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新时代的学生身处复杂的社会生活之中,难免受到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影响。因此,新课标强调增强内容的真实性和现实性,突出问题导向,注重引导学生提升道德理解力和判断力。这要求劳动教育主题教学注重面向现实问题,强化劳动价值辨析。

浙江省2019年中小学劳动教育调研报告显示,47.18%的学生将“劳动不辛苦”作为评价好工作的特征;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见“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进工厂打工、做清洁工、当农民”等训诫。受社会不良风气及家庭教育不当的影响,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劳动已然分了贵贱,这是劳动教育面临的真实问题。基于此,我们在教学中立足教材栏目设计,采用故事叙说的方式,引领学生通过讲述劳动和劳动者的故事,展开劳动价值辨析,从而自觉纠正错误观念,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例如,“生活离不开他们”一课教材在“他们都是劳动者”话题中设置了丰富的栏目,“阅读角”讲述《妈妈也是劳动者》的故事,让学生懂得父母也是劳动者,他们的工作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进而用“交流园”辨析相关错误观念,最后用“阅读角”引用泥瓦匠王承福的话,引导学生对劳动和劳动者建立正确认知。我们整合三个栏目内容,设计了“最美中国劳动者故事会”活动。课前,教师让学生搜集最美劳动者的事迹,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素材。课堂上,请学生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先在小组内交流某位劳动者的故事,并阐述评选其“最美”的理由,之后进行全班分享交流。于是,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爷爷、有“城市美容师”之称的环卫工人、在烈日下指挥交通的交警叔叔、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生护士,一个个鲜活的劳动者形象走进了学生心中。

故事的叙说正是学生表达对劳动和劳动者认知的过程,也是学生反思自身劳动价值认知、辨析错误观念的过程。在这样的生动叙说中,学生自然感悟到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并无贵贱之分,只有劳动分工的不同,从而达成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值得尊重”的共识。

三、创生融入时代生活的项目,提升劳动价值创新

新时代需要有新劳动教育,《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劳动教育要注重培育“创新思维、探索精神”,提升劳动创新能力,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要与学生发展的需求,助力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们将项目式学习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引领学生走进生动的时代生活,发挥创意,展开劳动实践。

“美好生活哪里来”单元教材在“探访物品身世”“小调查”“我的设想”等栏目设置了多处留白,为创设项目化学习预留了空间。例如,我们在“这些东西哪里来”一课设计了“我的奇思妙想”项目化学习,引领学生经历调查、计划、创作、展示的学习过程。教学通过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项目任务“你觉得哪些生活用品需要改进”。基于真实生活的问题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创造热情,有学生讲述了因鞋子防滑功能不佳导致摔倒的经历;有学生留意到洗衣机、电饭锅等家用电器不够智能的问题;有学生提出想要发明一款可伸缩的黑板擦,解决低年级同学擦不到黑板高处的难题……教师趁势鼓励学生自主组建小组展开调查。

例如,有小组关注洗衣机的问题,通过采访家人了解到洗衣机给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减轻了家务负担,但希望改进现有洗衣机的单一洗衣功能,增加自动烘干、自动折叠、给衣物熏香等功用。于是,学生产生了发明一款多功能自动洗衣机的奇思妙想,并由此展开了创新实践。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讨论,明确要解决的洗衣机问题,一起制定计划,准备后续环节需要使用的资料等。学生分头展开“创作”,制定解决方案,进而通过小组讨论,选定大家公认的好方案;之后,小组合作一起绘制图纸、搭建模型……在展示环节,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有的展示集体制作的图纸、模型,有的借助电脑进行动画演示,许多小组都制作了实物,并逐一解说“新产品”的发明动机、新功能和工作原理。

学生脑洞大开的“发明”可能并不科学,但闪耀着创意思维的火花,展现了学生的劳动创新能力,饱含着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期待和热情。这样的项目化学习面向真实生活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自觉经历“为什么要改进”“如何改进”“改进得怎么样”的劳动实践过程,在动手动脑中主动思考探究,一起合作创新,劳动创造精神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自然得以提升。

四、创新贯穿学习过程的评价,落实劳动价值践行

劳动价值观的养成显然不能局限于课堂和校园生活,而应注重引领学生的日常劳动实践,并通过及时评价进行激励反馈等。新课标注重促进本课程学习的知行合一,在评价建议中特别指出,“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评价主体或角色的作用,形成多方共同激励的机制,从各个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全面观察和收集学生在各种场景中的日常品行表现。”这为劳动教育主题学习评价提供了指引,基于此,我们注重开发家庭和社区资源,开发贯穿劳动学习过程的多元评价,共同促进学生的日常劳动践行,深化劳动价值观的体认,促进素养养成。

立足校园、家庭和社区不同生活场域,我们开发了校园劳动争章、家庭劳动打卡、社区劳动兑奖等丰富的评价方式。其中,家庭劳动打卡强调多主体参与,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家庭劳动岗位,如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的学生可选择扫地、擦桌子、倒垃圾等相对简单的家务活,而生活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选择洗衣服、整理卧室、烹饪等难度较高的岗位。劳动成果采用图文或视频等形式在班级群打卡展示,打卡设置为“所有人可见”,老师、同学、家长皆可为打卡内容点赞,并根据学生收获的点赞数评选每周“家务小能手”、每月“十佳小当家”。“打卡”浓缩展示了学生的劳动场景,“多主体”点赞实现了劳动的即时激励,并扭转了家长对劳动的不当认识,更多的家长认识到劳动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乐于和学校一起培养学生爱劳动的好习惯。

校园劳动争章注重凸显多维度激励。每学期初,学生可参与“班级岗位招聘”,包括值日劳动、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等,还可根据自身兴趣自主申报图书管理、出墙报、路队带领等岗位。教师鼓励学生积极申报,鼓励多岗位兼职、多劳“多得”。我们根据不同岗位特性设计了“健雅七星奖章”体系,明确岗位名称、工作职责等,学生完成某项岗位工作后,可对照职责指标进行自评和互评,之后,教师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各类奖章的审核、发放。如负责管理教室电脑、空调等电子设备的学生可申领“科技章”,负责垃圾分类、值日卫生的学生可申领“劳动章”,负责图书管理和午间阅读的学生则能申领“阅读章”等。

社区劳动“兑奖”注重强化社会实践。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社区劳动以公益性服务劳动为主,如卫生打扫、绿化种植、陪伴老人等。社区整洁的街道、美丽的花木、欢笑的老人,都让学生获得了劳动成就感,切身体悟到劳动是美好生活的源泉。学生参与不同的社区服务将获得不同数额的“劳动币”,并可到社区超市兑换等值奖品,如铅笔、橡皮、练习本等学习用品,还可兑换拍摄一张全家福、当一日社区小主任等奖励。以此更好地激励学生对劳动价值的认同和创新践行,实现知行合一,自觉做新时代的劳动者。

猜你喜欢

劳动者劳动生活
致敬劳动者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致敬最美劳动者
向劳动致敬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