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中劳动 在劳动中创造①
——设计制作活动的创造性劳动意蕴
2022-07-23邹立波
◎邹立波
学校劳动教育以培养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为旨归。辛勤劳动体现新时代劳动教育重要特征之一的“出力流汗”,与诚实劳动并列为劳动教育的基本层次与必达标准。创造性劳动则超越日常的模仿性劳动、简单劳动、重复劳动和机械劳动,要求在劳动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劳动工具与技术环节,生成富有创新性的劳动新产品。“在探究中劳动,在劳动中创造”,为新时代劳动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
设计制作活动与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职业体验并列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大活动方式之一,也是整合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的典型STEM项目。设计制作活动通过创意设计、动手制作、产品生成、成果展示等环节,将创意激发与表达、动手操作与实践、成果物化与展示有机结合,融实用、创新、审美于一体,是中小学广受欢迎的实践教育方式,蕴含丰富的劳动教育要素,创造性劳动贯通设计制作各环节。
一、设计制作:劳动课程任务群全链接
劳动课程内容包含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类,各类下设劳动任务群。设计制作活动与各任务群均可链接,具有高度的适配性。设计制作活动与劳动教育密不可分,需要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
(一)设计制作能力是劳动教育的目标之一
“发展初步的筹划思维,形成必备的劳动能力”是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目标。在设计制作中,形成设计的新概念、新图谱、新框架,制作中工具的采用、程序的递进、进程的监控、成果的标准等均需筹划思维充分参与,从而促进筹划思维发展;在设计制作中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正确使用常见劳动工具,增强体力、智力和创造力,具有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操作能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可见,设计制作能力是劳动教育的基础性能力和核心能力。
(二)设计制作活动是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
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包括讲解说明、淬炼操作、项目实践、反思交流、榜样激励五个环节。其中,淬炼操作和项目实践环节就包含丰富的设计制作活动,通过淬炼操作,熟练掌握设计与制作所需的基本技能,通过项目实践,围绕具体的劳动项目,开展设计,并制作出劳动产品。
(三)设计制作的产品是创生性劳动成果
设计制作活动中,无论是模仿性设计制作还是创造性设计制作,学生的劳动成果均具有个体性、独特性和差异性。这类“纯手工”产品出自于学生之手,历经亲手自作的过程,不同于工厂自动机械及模具加工的产品,均具有创生特质。
二、实施环节:创造性劳动融汇全过程
设计制作活动实施环节的完整性、联结性、均衡性是保证设计制作活动质量和水平的基础。在劳动教育中开展设计制作活动,包括定向设计、技能训练、动手制作、验证优化四个环节,创造性劳动融汇全过程之中。
(一)定向设计
定向设计是制作活动的开端,其主要任务是确定制作项目,培养创意设计能力,选择所需的材料与工具,确定制作流程和步骤,编写制作设计方案、图纸。活动流程主要为:呈现设计案例,了解设计要素——提出制作要求,设计方案图纸——展示设计方案,师生点评修订。
为了加强制作活动的计划性,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必须认真周密地制定设计制作活动方案。教师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设备和各方面的条件,根据设计制作活动特点,认真研究活动的总体安排和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制作活动的目标、制作活动的工具和材料、活动内容、活动安排、人员分工、预计困难等。绘制设计图要充分考虑作品的造型、原理、功能、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绘制作品设计图,可提高制作的成效,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有的放矢,有章可循。
定向设计环节的创造性劳动主要体现为创意的新颖性,独特性及价值性。主要源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进取性、批判性、求异性。学生能满怀热忱地发现、探寻以往同类产品的问题及局限,具有突破、改变、创生的心理意向,从而促进创意灵感的迸发,推动新的设计理念生成。
(二)技能训练
技能训练是完成制作的基本保证,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制作的需要,对所选用的工具进行正确的操作指导和训练,以形成技能,保证制作过程中工具使用的安全顺畅,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对各种材料的加工,形成半成品。活动的流程主要为:认识工具,明确要求——示范方法,讲解要领——尝试实践,交流体验——分组训练,掌握技能。
相关知识的掌握是技能训练走向熟练的基础。如,科技小制作与科学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科学知识,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制作。因此在指导学生时,不能只讲操作与制作方法,还要介绍有关原理。例如,在制作简易发电机的活动中,教师除了要介绍操作方法外,还要讲清楚关于电的产生的基本原理。只要这样,学生才能正确地进行操作,同时真正体会科学技术的魅力。
技能训练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示范,在示范中阐明动作技能的难点和关键点,演示典型技巧,引导学生模仿练习。如,进行科技小制作前,教师应该把操作中所用的仪器、工具的标准名称、用途、使用方法、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讲清楚,边讲边示范,为学生顺利地进行操作奠定基础。
技能训练环节的创造性劳动首先体现为在掌握基本动作技能的基础上,能形成变式技能,即在技能的表现性、连贯性、熟练性上有新的呈现,并能提高工作效率;其次体现为工具的改造,研发制作使用更便捷、可提升工作效率的新工具。
(三)动手制作
作品制作可检验设计方案的实用性、可行性、科学性,也是检验技能训练目标达成度高低的标准。其主要任务是依据设计方案,小组合作、动手实践完成作品制作。主要的流程为:明确实践制作要求——分组准备制作材料和工具——小组合作,动手制作——调试检测,形成作品。
动手制作环节的创造性劳动首先表现为遇到制作困难、问题、失败时具有坚持性、协商性的心理品质,不气馁、不放弃、不言败;其次,表现为良好的专注品质,持续关注制作进程,预防、监控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出现和意外发生;第三,表现为主动探究问题症结所在,积极寻找策略与方法,改进、优化制作过程,解决问题,完成制作任务。
(四)验证优化
作品验证与优化的主要任务是提升作品质量、定稿设计方案、图纸。通过对各组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培养科学严谨的处事态度。活动的主要流程为:作品展示——作品点评——作者回应——作品优化。
验证优化环节的创造性劳动主要表现为作品描述与展示方式的新颖性、个性化与多样性,以及对作品形态、特征、价值的准确概括与凝练;点评时的问题发现与解决问题处方的独特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回应阶段对各种不同意见、方案的综合处理与有效整理;作品优化时策略采用的准确性及改进重建的完成度。
三、评价标准:指向新时代劳动课程全素养
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以及劳动精神是劳动课程所要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设计制作活动如何全面培养学生的劳动核心素养,以体现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特征和要求,需要结合设计制作活动的特点,建构设计制作活动的评价标准,以度量设计制作活动的目标达成度。
(一)有机融入劳动观念与劳动精神教育
设计制作活动不能仅限于科技活动、操作活动,需要在设计制作活动中结合设计制作的项目,有机融入劳动观念与劳动精神教育。如,正确理解动脑与动手的关系;利用行业精英,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奋斗精神和创新精神;在设计制作活动中培养学生不怕失败、吃苦耐劳、追求极致与完美的工匠精神,提升学生设计制作的精度、美观度与完成度,达成新的价值体认。
(二)避免“纸上谈兵”,体现“出力流汗”
首先在设计制作项目的选择上,要结合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劳动任务群的差异,有所侧重设计、开展设计制作活动。如小学中低年段侧重日常生活类设计制作活动,初中、高中侧重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设计制作活动,特别要重视结合本土资源,开展传统工艺设计制作活动。所选项目要有探究与创新空间,要包含较丰富的劳动量。其次,设计制作活动要避免“纸上谈兵”,劳动活动仅限于相关知识讲解、学生资料查阅、设计图纸方案、分享设计理念,交流反思感悟等活动,而缺乏学生亲历实践的动手制作活动,可通过提升动手制作的复杂性、难度、数量以及制作竞赛等方式,达到“出力流汗”的劳动教育效果。
(三)体现作品审美性,强化审美教育
劳动中的美学无处不在,在设计制作活动中,体现审美性,是重要的评价标准,设计之美、技巧之美、作品之美等均要有充分呈现。当前,中小学开展的设计制作活动,偏重设计制作过程、强化作品完成,轻视作品美观性,忽视审美教育的现象较突出,要充分利用设计制作活动,有机融入开展审美教育。
(四)基于问题解决,激励学生创新
设计制作活动是基于问题发现而进行的改装设计、创新设计,对现有产品的问题探究是创意设计的基础。在设计制作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与探究能力,基于问题提出设计、解决方案,依据设计方案、图纸,制作产品模型或实物。在评价中,设计方案与作品的创新性应成为重要的评价标准,激励学生创新,在劳动中培养学生勇于创造、乐于创造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