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课程育人方式变革探略
——来自新西兰中小学社会研究课程实施的启示

2022-07-23马早明

中小学德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正义新西兰概念

◎李 睿 赵 芮 马早明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凝练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明确提出课程建设要凸显实践的育人逻辑,这意味着新课标实施的重点在于育人方式的转变。鉴于新西兰公民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社会研究课程的实施,而这一课程领域内容与我国道德与法治课程有诸多相通之处。本研究将以新西兰社会研究课程为切入点,作一探讨。

2007年,新西兰教育部颁布的《新西兰课程》包括英语、艺术、健康和体育、语言、数学和统计学、科学、技术及社会科学八个学习领域,将其核心素养(包括思维素养、自我管理的素养、与人互动的素养、使用语言、符号和文本的素养、参与和贡献的素养)作为与学习领域并列的新维度列入国家课程框架,并着力协调核心素养与不同学习领域具体学科内容的内在关系。其中,公民教育主要通过社会科学学习领域来实施,特别是社会研究(Social Studies)课程自1944年创立以来就一直是提供公民教育的主要工具。新西兰社会研究课程主要从核心概念、主要理念、案例分析三个维度进行组织内容逻辑,其具体的教学策略探索对于我国道德与法治课程转变育人方式,建构课程实施新生态提供了诸多启示。

一、倡导基于核心概念理解的教学

新西兰课程顶层设计强调纵向统整,不同学习领域都设置了不同的学习成就目标。以社会科学学习领域设置的八个层级水平的学习成就目标为例,第1、2层级水平的课程针对1-4年级学生,涉及归属、权利、角色、责任等内容;第3层级水平的课程针对5-6年级学生,涉及团体如何制定规则和法律等内容;第4层级水平的课程针对7-8年级学生,探讨如何获得/行使领导权力等;第5层级水平的课程针对9-10年级学生,涉及内容包括人们如何定义和寻求人权等;第6-8层级水平的课程面向11-13年级学生,涉及个人、团体和机构如何促进社会正义等。其中,社会研究课程一直是新西兰实现公民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1-10年级学生以社会研究课程为主,11-13年级学生课程更多涉及历史、地理、经济学等内容。

面对丰富的内容,新西兰社会研究领域课程支持基于核心概念理解的教学。核心概念是组织课程内容的基础,并且是贯穿不同学习层次的主线。概念和概念理解被认为是在课程中获取和构建知识的最有效方式。新西兰提倡基于核心概念理解的知识,以替代强调事实性的知识,认为事实性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可能被推翻,而概念性知识则被视为学习社会研究课程更具持久性及意义性的基础,在强调概念理解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理解更复杂的概念。

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新西兰学校采用不同策略开展基于核心概念的教学。以第1-5级社会研究课程学习成就目标为例,将身份、文化和组织,地点和环境,连续性和变化,经济世界四个概念链作为核心概念,组织课程内容。其中,第2级的社会研究课程的学习成就目标之一是了解文化习俗如何反映和表达人们的习俗、传统和价值观,该部分课程内容主要采用概念墙的教学策略(见图1)授课,有助于学生能够将概念放入有层次的结构中,并在高阶概念与低阶概念分类的过程中展示其在概念上的理解。

图1 概念墙

学生通过对概念墙的高阶与低阶概念结构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文化习俗主要受到价值观、传统和习俗的影响,而价值观、传统和习俗又主要通过舞蹈、食物、节日活动、礼仪、宗教等来表达。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获取与建构层层递进的核心概念知识。核心概念是对一个学科或领域最必要的理解,在某种意义上构成课程的底色。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视域下,我国新课标主张要利用具备统摄性和深刻性的核心概念整合课程内容,在此亦可尝试新西兰基于核心概念理解的教学策略,以达成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培育。

二、探索加深概念理解的探究教学

在支持社会研究课程的概念理解时,新西兰课程理论家主张进行探究式教学模式。其强调探究式教学理念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加深概念的理解能力,引导他们对较低层次“事实”的思考转移到更高层次水平的概念理解。在概念墙建构核心概念知识理解基础上,新西兰开发了概念字谜、自由词联想、概念辩论等教学策略,注重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概念的理解。

概念字谜即让学生用相关概念玩“字谜游戏”,教师将重点概念写在卡片上,然后让一个学生选择其中一张卡片,通过哑剧或使用除所选概念之外的任何单词来表演该概念,而其他学生则参与猜测这个概念。自由词联想策略则有助于找出学生已经了解的特定概念,从而深化教学探究。这一教学策略要求学生能够列出与每个概念相关的单词,例如,当要求学生列出与人权相关的词时,学生可能会列出自由、机会等词语,之后,学生可将他们的列表与其他学生的列表进行比较,以得出小组总结,或者可以进一步探索列表以检查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辩论即选择一些核心的或有争议的概念,如关于“公平”概念的话题(比如,我们国家的教育公平吗),以营造开放的对话空间和辩论环境,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基于概念理解的教学过程。如此,实现对概念的拓展、深化理解。

在加深概念理解的基础上,新西兰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与概念理解的发展密切相关,都指向思维核心素养的培育。为促进学生探索社会如何运作,以及自己如何作为批判性、知情和负责任的公民参与和采取行动,社会研究课程主要从以下思路开展教学:(1)提出问题,并收集、分析和交流信息。这一路径对公民角色准备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确保学生收集到相关信息,以此作为学生的判断和决定的基础。(2)研究和分析人们的价值观和立场。价值观和立场一直是新西兰社会研究课程的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以及所采取的措施。

例如,在《我的特别地方》(My special place)这一社会研究课程内容中,要求学生反思并说出一个对他们来说很特别的地方,并通过设计明信片或写歌等形式说明其重要性。学生需作如下描述:“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这个地方对他们很重要;他们在那里做过什么;还有谁喜欢这个地方”等。在此过程中,除涉及第1、2级社会研究课程核心概念如归属感等的理解以外,还促进学生深入了解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方式看待同一个地方。(3)了解人们做出决定和参与社会行动的方式。价值观是对重要或有价值的东西持着根深蒂固的信念,分析个人或团体对某个问题所采取的价值观和立场,并探索为什么个人或团体持有这些价值观和立场,可以理解人们为什么做出决定并采取社会行动。(4)反思和评估学生已经形成的理解以及可能需要作出的回应。

当前,我国课程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学科内容的立场,亟需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核心素养本位。在某种程度上,强调探究式的教学理念就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立场,其核心指向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可立足不同学段学生实际,借鉴以上诸多教学策略,在正确价值引领下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围绕关键要素建构案例教学过程

从国际经验来看,公民教育的成功开展一定要落实到公民行动能力的培育上来,这与新课标提出的课程建设要突显实践的育人逻辑具有一致性。新西兰学校注重围绕关键要素建构案例教学过程,以促成知行合一的素养养成。研究表明,案例教学的设计和选择对学生的兴趣有重大影响。了解新西兰案例教学的建构过程或许有助于深化我国的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实现新课标提出的“注重案例教学,选择、设计和运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典型实例,鼓励学生探究与讨论以提高价值辨析能力”的目标。

以第6级社会研究课程学业成就目标为例,其目标之一是促进学生了解个人、团体和机构如何努力促进社会正义。社会正义作为社会科学学习领域的关键概念,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应对社会中现有的不公平现象,其案例教学的五个关键要素是认同、联结、知识及呈现、批判性思维、社会行动。

一是社会正义的认同。社会正义教育的认同是在对新西兰的文化认同、自我归属感等的基础上进行的,新西兰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在多元文化教育框架下,清晰的文化认同教育对于培养积极的公民至关重要。这一内容的学习在1-5级学业成就目标中有所体现。例如,第1、2级学习成就目标涉及了解新西兰人文化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表达、了解人们如何为新西兰社会做出重大贡献、了解归属感对人们与社会团体的重要性等。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作为新西兰人的身份认同,可以进一步推进社会正义认同教育的实施。

二是社会正义的联结。社会正义不仅需要社会行动,还需要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发挥着重要作用。该要素与新课标强调要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感悟与建构具有高度的相似性。首先,教师们需在课堂上营造让人感到包容和“安全”的氛围,让学生能够轻松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让学生相信他们的参与是有价值的。其次,鼓励学生换位思考,并帮助学生感到联结以及学会同情他人。新西兰教师倾向于选择具有高情感性的内容作为社会问题研究主题,以唤起学生的共鸣。例如,教师选择播放一部关于新西兰贫困家庭居住环境堪忧的纪录片,引发大多数学生表现出高度的情感参与。新西兰的社会研究课程非常重视学生的情感参与体验对教学的促进作用,认为学生在学校教育中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公民身份往往依赖于关怀或同情。

三是社会正义的知识及呈现。社会正义和社会行动是社会研究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社会正义是促进新西兰青少年采取社会行动的前提条件。社会正义的概念如何呈现?除上述概念字谜、自由词联想、概念辩论、概念墙等概念教学策略外,还可以通过文学和戏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加深对文学和戏剧作品中的社会正义的认识。研究证明,社会正义的知识可通过戏剧和文学(小说、诗歌等)获得,使用小说来教授社会正义被证明是有效的。

四是批判性思维作为社会正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伴随着对变革性变化的必要理解。在认知到社会出现的不公平现象以后,学生批判性地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以及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应当如何改变这种不公平的现状,继而可为接下来的社会行动做铺垫。

五是社会行动。在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上,新西兰学校与社会机构、国家相关部门等建立了联动有效的育人机制。在社会层面,以学生志愿军(the Student Volunteer Army,SVA)为例,学生志愿军是一个专注于为新西兰的年轻人提供有意义的志愿服务机会的教育慈善机构。在2011年坎特伯雷地震发生后,参加学生志愿军的学生可以将这种志愿服务经历换取相应的课程学分。也即是说,新西兰将志愿服务经历嵌入到现有课程的规定中,该举措极大突显了社会行动实践的育人逻辑。

同时,自2002年起,新西兰以国家教育成就证书(the Nation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NCEA)取代之前的高考制度,其一方面作为达标性测试,评估学生是否良好地掌握了获得特定资格应有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作为选拔性测试,为高中毕业生申请进入高等院校学习提供学业水平凭证2013年,NCEA又设立了针对学生个人社会行动(Personal Social Action)的三个级别(11年级、12年级、13年级)的社会研究课程成绩标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行动,该标准对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公民行动产生很好的效果。总之,社会正义的案例教学围绕关键要素促成学生有效参与社会行动,揭示出其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的生态性与协调性,这些运行机制上的生态性与协调性体现在与学生的生活建立联系、促使学生的学习经验与重要成果保持一致等。

猜你喜欢

正义新西兰概念
新西兰兔
用正义书写文化自信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概念飞行汽车,它来了!
新西兰不仅有羊毛,更有教育
新西兰央行宣布降息 拉开发达市场宽松序幕
新西兰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发达国家”吗?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