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教学理念下单元回归教学的策略
2022-07-23吴双凤
吴双凤
摘 要:统编版教材以单元为抓手,课文与栏目之间有公共的特质和共同的教学指向。教师要在单篇重点教学之后,顺应编者的编排思路,积极尝试从单元整体视角进行回归统整,以达成温故而知新的教学之境。
关键词:温故知新 单元统整 整体教学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编选的课文都是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不同人物在不同事件状态下,所展現出来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一、古诗:用关键字词“突围”
这一单元首篇课文是《古诗三首》,三首古诗因为内容和主题相近,所以被聚合在同一篇课文体系之中。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切忌让学生机械地记忆理解,也无须逐字逐句地考查追问,不妨紧扣每首诗的关键性词句进行讲解。
例如,王昌龄《出塞》中的“人未还”,人为什么“未还”,这些“未还”之人,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生活?教师可以结合资料和影视剧作品,引导学生从边疆环境、生活常态、战争场景等不同角度,再现“人未还”背后的真实生活。“人未还”虽流露了对战争残酷的控诉,但诗人绝不是满腹的怨言,从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来看,赋予了边疆战士誓与国家共存亡的英雄气概。从诗中的“人未还”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痛恨战争的表层意象走出来,感受诗人对外来侵略者的蔑视,即便在“人未还”的情况下,仍然葆有对国家的忠诚,对边疆战士无所畏惧的精神的颂扬。
再如,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中的“几人回”。同样是边塞诗,同样是展现边疆战士的情怀,《凉州词》则完全是另一种风格,是边疆无数热血战士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千古绝唱。“葡萄美酒夜光杯”,为大漠边疆增添了五光十色、琳琅满目的绝美场景。刚刚还是觥筹交错的推杯换盏,现在却是战马与琵琶的催促,但这一切又何妨呢?酒还是照饮。“醉卧沙场君莫笑”,最后归于“几人回”的反问之中,所有的铺陈、描述,都汇聚到“几人回”。一路读来,教师要让学生发现,王翰不是在控诉战争的可怕与残酷,也不是对自己戎马生涯的嫌弃和厌恶,更不是对生命随时而逝的哀怨和嗟叹,而表现的是他看淡生死的超脱和视死如归的勇气。
又如,李清照《夏日绝句》中的“思项羽”。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提出问题:“作者在‘思’项羽的什么?”这是历史,诗歌当然没法展开。因此,笔者结合资料,给学生详细介绍当时的背景:秦末汉初,项羽与刘邦争霸,最后项羽被围,自刎江边。项羽生前武功盖世,虽有妇人之仁,但从不缺大丈夫之气概,符合诗中“生当作人杰”的英雄标准。在垓下,项羽走投无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没有贪生怕死,毅然决然地拔剑自刎,成了诗人笔下“死亦为鬼雄”的典范。一个“思”,饱含了对“生”之项羽的赞叹和对“死”之项羽的敬佩。另外,作者为什么而‘思’?因为李清照所处的北宋时代,被金人入侵,朝廷无心抵抗,经历靖康之耻,直接迁都杭州,又不思收复失地,纸醉金迷地生活着。面对同样的困境,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呼之欲出。于是,作者对项羽有多少赞叹,就对南宋朝廷有多少抨击;对项羽有多少敬仰,就对南宋朝廷有多少蔑视。
二、要素:用交流平台助力
针对单元的语文要素,“交流平台”针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梳理了以下的方法:一是通过题目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是弄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三是文章共写了几件事,弄清楚每件事的主要内容。在进行单元统整时,笔者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为例,让学生从内容理解的层面上,对语文要素展开回炉式的训练。
首先,明确两个“主要”,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这两篇文章,与教材前面出现的单一事件文章不同,以鲜明的逻辑关系,呈现了几件事情。因此,厘清其中的主次关系,是“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把握“主要”事件,则是这一环节的重点。判断几件事情在文中的地位,可以从题目入手,洞察事件的内在联系。比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周恩来经历了从“耳闻”到“目睹”的转变,以及“中华不振”的悲怆和愤慨,唤醒了他作为炎黄子孙的民族情感,所以才有了一开始的“明志”。“明志”这一板块,既是事件发展的结果,也是周恩来内在情感发展的结果。
其次,依托关系,智慧串联。串联,绝不是机械的拼接和生硬的叠加。课文中的几件事有着紧密的逻辑联系,否则难以被作者统整在一篇课文之中。面对不同的人物、不同的事件,作者在结构和层次上呈现不同的考量和规划。还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为例,课文呈现的事件顺序是:表明志向→耳闻“中华不振”→目睹“中华不振”。文章实际的顺序是:耳闻“中华不振”→目睹“中华不振”→表明志向。鉴于此,对这篇课文的串联,笔者从两个思路入手:一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将来龙去脉有序地讲清楚;二是紧扣因果联系,尝试以倒装的方式,先讲结果后讲原因。在《梅兰芳蓄须》中,作者以时间为序,讲述了梅兰芳与日本侵略者的斗智斗勇。因此,这篇课文的串联需要抓住“日本人怎么做”“梅兰芳是如何回应的、有哪些危险”等信息,以对手戏的方式进行串联,这样不仅可以整体把握内容,还能凸显主要人物的地位,感受人物的精神力量。
三、情感:用人文主题归整
结合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内容和主题进行梳理:(1)单元中的课文编选了哪些“匹夫”?既有“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浴血奋战的战士,也有“古来征战几人回”视死如归的兵将;既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柔弱女子,也有胸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志的少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身份,同样演绎着感人的爱国情怀。(2)这些人物包含着哪些“有责”的担当?虽然人物所表现的爱国情怀纯粹而炙热,但不同人在不同处境下,所展现出来的爱国言行却完全不同。在《出塞》中,战士们坚守阵地、驰骋沙场、守卫疆土,是一种“有责”担当。在《凉州词二首·其一》中,战士无畏战争、沙场豪饮、看淡生死的超然洒脱,也是一种“有责”担当。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周恩来亲历不公,立志而学,也是一种“有责”担当。在《梅兰芳蓄须》中,梅兰芳与敌人智慧周旋,拒敌于千里之外,也是一种“有责”担当。至此,教师可以统整单元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所提供的词语,要求学生尝试将这些词语与单元课文中的人物进行联系。对这些词语的教学定位,应该是让学生“大体了解”,并且能与对应的人物联系。
统编版教材各个教学板块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需要教师基于大单元的整体视角,将“单元整体”作为开启教学的出发点,构建起整个单元的教学框架和板块:整体解读单元编排意图,明确能力生长的单元目标;统整教学资源,构建能力生长的教学板块;全局设置学习方法,创设深度体验的学习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磊.古诗词教学落实优秀传统文化的着眼点[J].教学与管理,2019(14):41-42.
[2]李统兴,李佳瑜.文化传承视域下古诗词教学的价值取向、策略与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1(14):44-47.◆(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