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作品“艺术真实源于生活真实”的特点

2022-07-23黎婷

江西教育C 2022年7期
关键词:指导意义

黎婷

摘   要:本文主要着眼于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鲁迅作品,从鲁迅作品中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艺术价值及其对教学的指导意义三个角度进行深入探究,阐明鲁迅作品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鲁迅作品进行深入学习与体会,感受鲁迅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

关键词:艺术真实   生活真实   指导意义

纵观各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入选的鲁迅先生的作品大致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藤野先生》《故乡》《孔乙己》六篇。在当前这个离鲁迅渐行渐远的时代,鲁迅的作品依然能在教材中保留这么多的篇目,足以可见鲁迅先生在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如今大多数的年轻读者,由于时代隔阂、生活距离、教育淡化等因素的影响,对鲁迅先生的文章丧失了阅读的兴趣。鲁迅先生的文章相对于教材中的其他课文来说,篇幅较长,语句难懂,思想内容较为深刻,学生“不愿读、读不懂”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最为突出和棘手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厘清“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才能明确其深刻的艺术价值及其对教学的现实指导意义,才能引导学生读懂作品。只有读懂了,才会愿意继续读,形成良性循环。

一、“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鲁迅先生的作品坚持“不虚美,不隐恶”的创作原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三篇散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先生曾说,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这三篇散文,记录了鲁迅先生美好的童年生活,以及青年求学时期从求医到弃医的心路历程。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读,这三篇文章的绘景、叙事、记人、抒情、议论等,都极为精彩传神,堪称散文的经典佳作。

《社戏》《故乡》《孔乙己》三篇小说选自《呐喊》,鲁迅先生曾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作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相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而言,鲁迅先生更在意其作品的实用价值,“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啦”“我的小说和艺术的距离之远,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在这些作品中,特别是《故乡》和《孔乙己》,塑造的艺术形象丰满真实,能引起读者的深刻思考。

以《孔乙己》为例,孔乙己是一个封建落魄读书人的典型,他既迂腐木讷,又善良质朴;他既好吃懒做,又自食其力;他既死要面子,又常为生活所迫,忍辱求全。他之所以穷困潦倒更多的不是其个人性格原因所致,而是因为他作为一个封建书生的特殊身份。鲁迅先生小说中的人物塑造虽也有其创作目的的贯彻,但在人物的性情表现上极少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本人的好恶。即便是现在这个时代,读鲁迅先生的这些小说,依然能感觉他对人心世相的剖析深刻辛辣,入木三分。

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其艺术创作的真实是完全来源于生活真實的,这些作品处处都呈现当时社会生活的原型,是对真实生活的高度、有效的提炼。这些作品既表现了作者所处时代客观真实的现实生活,又不拘泥于现实生活,真实的生活面貌和作者的人生经历往往在这些作品中相互印证。例如,捕鸟这一活动,在小说《故乡》中有极为细致的描写,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有介绍。

二、“艺术真实源于生活真实”的艺术价值

首先,鲁迅先生作品的“艺术真实”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特别是农村)的真实写照和高度提炼。鲁迅先生的作品充分体现了“艺术真实源于生活真实”这一特点,塑造了一系列堪称完美的艺术形象,进一步发展了我国近代以来形成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文艺风格。鲁迅先生的每部作品中的每个形象各具特色,读鲁迅,无不对他所塑造的形象有着深刻的印象。鲁迅先生的作品不仅继承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传统,而且借鉴吸收了西方,特别是前俄时期的批判现实主义的风格。

例如,鲁迅先生的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散文中的寿镜吾老先生、长妈妈、藤野先生,小说中的闰土、祥林嫂、鲁四、柳妈等,这些人物无一不鲜明,无一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人物形象特色鲜明,又贴近生活,是现实社会中很多普通人的写照,是残酷的现实生活在艺术作品中的映射。众多人物形象不仅各具特色,活灵活现,而且都蕴含着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

其次,自古以来,我国文艺创作就有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不虚美,不隐恶”的优良传统,这也是我国文学创作形成以现实主义为主流风格的根本原因。鲁迅先生的作品立足于当时社会的需要,几乎是以原型或缩影的形式来观照社会现实,是对我国自古代以来推崇的创作原则的继承和发扬。鲁迅先生的作品充分体现了“艺术真实源于生活真实”这一鲜明特点,继承和发扬了我国文艺创作“不虚美,不隐恶”的优良传统,为我国现当代文学创作树立了榜样。

最后,鲁迅先生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艺术真实源于生活真实”这一特点,客观上开创了文艺创作要“服从于社会需要,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先河,是真正的“人民艺术为人民”的开端。

毛主席曾评价鲁迅,他是文化新军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甚至还认为他在文化战线上代表了全民族大多数,是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先生的作品从喊出反封建主义和反帝国主义,到倡导民主科学,再到反军阀专制和官僚资本主义。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他开创的杂文,无一不在为中华民族探索新出路,无一不是在为民请命。其后,我国文艺界几乎都遵循鲁迅先生的方向,坚持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创作。

三、“艺术真实源于生活真实”的教学指导意义

在当前提倡大语文教学思想的时代要求下,鲁迅先生的作品无论是作为典范作品选入教材,还是作为课外阅读作品,都是学生阅读的典范,其艺术性之高超和思想性之深刻是显而易见的。鲁迅先生的作品对中学语文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达成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都无疑是极好的素材。就教材所选篇目来看,其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学科能力的提高均起着无可替代的示范性作用。

首先,学习鲁迅先生作品中“艺术真实源于生活真实”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深入思考生活的良好学习习惯。其次,学习鲁迅先生作品中“艺术真实源于生活真实”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辩证批判的思维逻辑,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学习鲁迅先生作品中“艺术真实源于生活真实”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以真实的自我表达真情实感,进而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由于高考制度的影响,应试教育之下的学生大多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为了应付考试去读书,结果可想而知。学生的学习生活严重脱离现实,远离自然,缺乏社会实践,学习与生活严重脱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艺术真实源于生活真实”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知自然,认识世界,形成生活化的写作素材,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综上所述,不论是在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中,还是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中,鲁迅作品都是不可替代的。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明确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之间的关系,厘清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深入体会鲁迅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学生在学习了“艺术真实源于生活真实”的特点与写作手法之后,也能深入观察生活,体会自然,实现写作能力与辩证批判思维的双重提升,进而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第十一中学)

猜你喜欢

指导意义
女性主义法学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兼论《工商业与人权原则》的指导意义
叶酸基因检测的多态性对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应用效果及干预指导意义
术后定期心电图复查对ACS康复方案的指导意义及预后影响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
毛泽东哲学思想对新疆民族工作的指导意义
术中快速冰冻对判断食管癌切缘范围的指导意义
降钙素原在小儿重症感染细菌感染性疾病预后中指导意义研究
健康教育对高原地区剖宫产患者的指导意义
血乳酸检测对引起呼吸衰竭常见疾病的临床指导意义
多与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