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DK9、iASPP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2-07-22张雨强骆婕郭琴赵曼丹陶莹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子宫颈癌子宫颈阳性率

张雨强,骆婕,郭琴,赵曼丹,陶莹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广东 广州 510030)

子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威胁全球妇女生命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据报道:子宫颈癌在女性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居世界第4位[1],而中国的子宫颈癌发病率排第6位,死亡率排第8位[2],且近年来子宫颈癌有逐步年轻化趋势。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9(cyclin-dependent kinases 9,CDK9)是丝氨酸/苏氨酸(Ser/Thr)蛋白激酶家族成员之一[3],其通过磷酸化RNA聚合酶Ⅱ(RNA polymeraseⅡ,RNA PolⅡ)上的羧基末端结构域(C-terminal domain,CTD),调节细胞基因转录过程[4],从而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及侵袭。p53凋亡刺激蛋白家族抑制成员(inhibitor of apoptosis-stimulating protein of p53,iASPP)为p53的抑制因子,不仅能够抑制p53诱导靶基因转录活化的作用,也能抑制p53促细胞凋亡的功能[5],从而造成细胞异常增殖,最终导致肿瘤发生。目前,国内外对CDK9和iASPP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卵巢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白血病等,关于两者在子宫颈癌中的研究较少。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K9和iASPP在不同子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分析CDK9、iASPP表达与子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初步探讨CDK9、iASPP在子宫颈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探讨CDK9、iASPP在子宫颈癌早期诊断和临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来自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9月至2020年9年行手术治疗或活检确诊的124位患者,其中癌症组(子宫颈癌患者45位)、高级别组(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40位)和低级别组(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织39位),另选择21位同期因“子宫平滑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是正常子宫颈组织的患者为对照组。所有入选病例均经病理诊断,术前或活检前均未进行药物、化学、放射和激光等治疗。其中,根据FIGO 2018年子宫颈癌分期标准,45例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在ⅠA-ⅣB期。

1.2 实验试剂与方法

兔抗人CDK9多克隆抗体(BC001968,1∶200)、兔抗人iASPP多克隆抗体(BC064913,1∶800)购自美国Proteintech公司;通用型SP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为北京中杉生物技术公司产品。标本用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厚度4 μm,脱蜡、水化,修复抗原,滴加一抗,4℃孵育过夜,PBS溶液洗涤,滴加二抗,37℃孵育30 min,DAB显色,复染,密封,镜检。

1.3 结果判断

CDK9表达定位于细胞核,表现为黄色或棕黄色。iASPP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和(或)细胞质,表现为黄色或棕黄色。CDK9和iASPP根据染色强度(无着色为0,淡黄色为1,黄色为2,棕黄色为3)和阳性细胞百分比(<5%为0,5%~25%为1,26%~50%为2,51%~75%为3,>75%为4)分别计分,将两种评分相乘即为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最后得分。得分范围为0~12分,其中0分为阴性(-),1~3分为弱阳性(+),4~8分为中度阳性(++),9~12分为强阳性(+++)。阳性表达结果包括(+)及其以上者。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进行统计学处理,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Mann-WhitneyU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测CDK9和iASPP表达与子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子宫颈癌组织中CDK9和iASPP的表达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DK9、iASPP在各组子宫颈组织中的表达

细胞核内见棕黄色为CDK9阳性表达,细胞核内未见棕黄色为CDK9阴性表达,见图1。CDK9在对照组、低级别组、高级别组、癌症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9.4%、43.6%、55.0%、68.9%,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细胞核和(或)细胞质内见棕黄色为iASPP阳性表达,细胞核和(或)细胞质内未见棕黄色为iASPP阴性表达,见图2。对照组、低级别组、高级别组、癌症组中CDK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6%、51.3%、65.0%、73.3%,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图1 免疫组化检查CDK9在各组子宫颈组织中的表达(400×)Figure 1 Immunohistochemical examination of the expression of CDK9in cervical tissues of different groups(400×)

表1 CDK9、iASPP在各组子宫颈组织中的表达Table 1 Expression of CDK9 and iASPP in cervical tissues of different groups

图2 免疫组化检查iASPP在各组子宫颈组织中的表达(400×)Figure 2 Immunohistochemical expression of iASPP in cervical tissues of different groups(400×)

2.2 CDK9、iASPP表达与子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子宫颈癌组织中,按照浸润深度分组,浸润深度<1/2有24例,CDK9的阳性率为54.2%,iASPP的阳性率为58.3%;浸润深度>1/2有21例,CDK9的阳性率为85.7%,iASPP的阳性率为9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1,P=0.023;χ2=5.917,P=0.015)。按照淋巴结转移情况,23例发生淋巴结转移,CDK9阳性率为47.8%,iASPP阳性率为52.2%;22例无淋巴结转移,CDK9阳性率为90.9%,iASPP的阳性率为95.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38,P=0.002;χ2=10.771,P=0.001)。CDK9和iASPP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脉管浸润等均无相关性(P>0.05)。见表2。

2.3 CDK9与iASPP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关性

与14例CDK9阴性表达的子宫颈癌组织相比,在31例CDK9阳性表达的子宫颈癌组织中,iASPP的阳性表达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癌症组的实验数据,结果显示:CDK9和iASPP癌症组中的表达相关性为正相关,表明CDK9和iASPP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协同作用(P<0.05)。见表3。

表3 CDK9和iASPP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相关性Table 3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CDK9 and iASPP in cervical carcinoma

3 讨论

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s,CDKs)是酵母中发现的丝氨酸/苏氨酸(Ser/Thr)蛋白激酶家族,具有调节细胞周期和细胞DNA转录的功能[6-7]。CDKs的激活在正常细胞中受到严格控制,以维持体内细胞的平衡,当CDKs失去控制后会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和癌症进展。近年来的国内外研究表明,CDKs在许多肿瘤中都过度表达,并参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分化、迁移、侵袭和凋亡[8-10]。因此,CDKs逐渐成为人类治疗癌症的新靶点,而主要参与基因转录和细胞周期调节的CDK9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一个。CDK9与细胞周期蛋白T1(cyclins T1)结合形成复合物,复合物中包括正相转录延伸因子 b(positive transcription elongation factor b,P-TEFb),P-TEFb可以磷酸化RNA聚合酶Ⅱ的羧基末端结构域,从而促进前mRNA转录物的延伸[11],造成细胞增殖失控。多项研究证明CDK9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包括卵巢癌、儿童软组织肉瘤、黑色素瘤、白血病、胰腺癌、肝癌、子宫内膜癌、肺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12-14]。然而CDK9在子宫颈癌中的生物学行为还处于未知状态,CDK9在子宫颈癌中的靶向治疗潜力也仍不清楚。

本研究结果表明:CDK9在对照组、低级别组、高级别组、癌症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9.4%、43.6%、55.0%、68.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CDK9的过度表达参与子宫颈癌的早期形成,最终导致子宫颈癌的发生。CDK9在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和骨肉瘤中也有类似表现。Parvathareddy等[13]发现在441例卵巢癌组织中有56.2%CDK9过度表达,CDK9过度表达与部分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显著相关,如远处转移、Ⅳ期肿瘤、肿瘤复发和Ki-67指数高,且远处转移的卵巢癌组织中CDK9过度表达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原发卵巢癌组织。He等[12]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3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DK9的表达情况,其中40.6%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DK9高表达,原发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CDK9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转移和复发的子宫内膜癌组织。Ma等[15]在70例骨肉瘤组织中检测出67例(95.7%)肿瘤组织CDK9表达阳性,转移的骨肉瘤组织中CDK9表达显著升高,且CDK9低表达肿瘤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CDK9高表达肿瘤患者。Ajiro等[16]发现抑制CDK9不仅可以抑制HPV的复制和HPV E6及E7蛋白的表达,还可以恢复P53的抑癌功能,且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SIL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xenografts,PDX)的小鼠模型上,抑制CDK9可以抑制HPV 18诱导的异型增生和过度增殖,同时也降低HPV的病毒载量。综上所述,CDK9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包括子宫颈癌,且CDK9抑制剂在未来可能临床应用在子宫颈癌的治疗上。

p53是一种与肿瘤高度相关的抑癌基因,不仅能抑制细胞增殖,也能促进细胞凋亡[17]。p53凋亡刺激蛋白(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s of p53,ASPP)家族是一组具有高度结构同源性的蛋白质家族[18],能和p53特异性结合,增强或减弱p53促凋亡基因的启动活性,从而对依赖p53的细胞凋亡通路进行调控,控制细胞的凋亡[19]。ASPP家族由3个成员组成:ASPP1、ASPP2和 iASPP,其中 ASPP1和ASPP2是p53基因的激活剂,能特异性激活p53基因的促细胞凋亡的能力[20]。iASPP为p53基因的抑制剂,特异性抑制p53基因诱导目的基因转录活化和促细胞凋亡功能,导致肿瘤的发生[21-22]。因此,iASPP又被称为是一种新的癌基因。此外,iASPP还能增加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和重建能力,保护受损细胞不发生细胞凋亡,导致受损细胞具有向恶性细胞转化的能力[23]。也有研究表明过度表达的iASPP在绒毛膜癌中可能通过自噬作用调节癌细胞的生长,抑制自噬作用可增加机体对氧化应激的敏感性[24]。大量的研究表明,iASPP在子宫颈癌组织中呈过度表达状态,提示过度表达的iASPP很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的过程,导致子宫颈癌的形成,并且与子宫颈癌患者的耐药性和不良预后有关[25]。

本研究结果显示,iASPP在对照组、低级别组、高级别组及癌症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6%、51.3%、65.0%、73.3%。随着子宫颈病变的加重,iASPP的阳性表达也逐渐增加,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相同的是,Wu等[25]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了iASPP在112位子宫颈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子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子宫颈癌组织中iASPP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癌旁子宫颈组织。另一项研究表明,子宫颈癌细胞中的iASPP mRNA也显著高于正常子宫颈细胞,且细胞核iASPP高表达与放化疗抵抗相关[26]。也有研究表明当子宫颈癌细胞中的iASPP被敲低表达后,子宫颈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减慢及侵袭力降低[27]。综上所述,iASPP可能以多种方式、多种机制参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且iASPP有望成为子宫颈癌药物治疗的新靶点

为了明确CDK9与iASPP表达与子宫颈癌临床预后的关系,本研究分析了CDK9和iASPP表达与子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显示:CDK9和iASPP表达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子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P<0.05),而与分化程度和脉管浸润等子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以上结果说明CDK9和iASPP高表达的子宫颈癌患者相比于CDK9和iASPP低表达的子宫颈癌患者,处于过度增殖状态的子宫颈癌细胞更具有侵袭转移能力。同时,当子宫颈癌的分期越高,CDK9和iASPP的阳性表达率也越高。为了进一步明确CDK9与iASPP在子宫颈癌发展侵袭中的相关性,本研究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在子宫颈癌组织中CDK9和iASPP表达的相关性为正相关,表明CDK9和iASPP在子宫颈癌的发展侵袭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两者的过度表达共同促进子宫颈癌细胞异常增殖,进而促进子宫颈癌的发展侵袭。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的一项结肠癌队列研究中,发现结肠癌细胞系中的iASPP mRNA水平与CDK9 mRNA水平呈正相关,支持CDK9在促进iASPP转录激活中发挥作用的观点。此外,Wu等[28]发现抑制CDK9可以在转录水平降低iASPP,从而重新激活p53的抑癌功能,提出了CDK9-iASPP-p53生物轴的概念,但CDK9通过何种信号通路作用于iASPP未被提及,CDK9、iASPP之间的相关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证实了在子宫颈癌组织中CDK9和iASPP具有正相关的关系,从侧面验证了CDK9-iASPP生物轴的存在。

综上所述,子宫颈组织中CDK9与iASPP的表达高低与子宫颈病变程度关系密切,CDK9与iASPP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虽然CDK9和iASPP在子宫颈癌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仍有待于更多的实验和研究进一步明确CDK9和iASPP的作用机制,但CDK9和iASPP在未来有望成为治疗子宫颈癌的潜在药物靶点,以及成为临床上评估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有价值检测指标。同时,对CDK9和iASPP的研究也为子宫颈癌的靶向药物治疗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子宫颈癌子宫颈阳性率
经阴道子宫颈常规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评估孕晚期早产中的应用*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子宫颈扩张双球囊与欣普贝生在孕晚期促宫颈成熟中的应用
肽基脯氨酰同分异构酶(Pin1)对子宫颈癌细胞脂质代谢的作用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浅谈牛人工授精操作过程注意事项
如何早期发现子宫颈癌
济源示范区猪增生性肠炎血清学调查分析报告
对子宫颈癌的15个常见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