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电影作品的制作
——透过银幕,与童心童真对话

2022-07-22罗恺周程程

河北画报 2022年20期
关键词:儿童孩子

罗恺 周程程

(1.湖北大学艺术学院;2.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

自100多年前诞生以来,电影一直蓬勃发展。如今的电影,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一种教育媒介,又是传播知识和新闻的工具,同时继续发挥其记录现实的原始作用.儿童电影它是电影与文学二者的交叉结合体:将儿童文学的作用融合在电影作品中,彰显儿童文学的人文关怀;又以电影独有的视听效果展示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精髓,凸显电影特有的艺术性[1]。一方面,它以具体的、有形的、生动的、生动的“美”形象感染和教育孩子,其吸引力超越了文字和数字。另一方面可以培养情绪,激发爱心,唤醒童真,让孩子在观影中感受到被爱与善良教育。同时非常刺激有趣,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想象和娱乐的平台,让他们实现梦想,实现愿望[2]。

在信息迅速传播的当今社会,儿童从出生起就大量接触,手机,电子书籍,幼儿绘本,立体书,音频,视频,电子游戏等,由于孩子们对于是非的判断能力差,模仿能力很强,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社会行为的影响。因此,作为影视创作者,更应该关注自己的社会责任,重视制作适合儿童的影片。

一、儿童电影的发展现状

(一)缺乏务实的理论指导

目前,学术界对于儿童电影的研究匮乏,国内关于儿童电影研究的理论专著寥寥。除了1990年前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的一些理论资料外,没有更多的儿童电影实践研究。理论研究比较薄弱。但西方发达国家对儿童电影的研究从未停止过,如UNESCO(联合国文化和教育组织),英国和美国有儿童电影图书馆,在意大利、丹麦和巴黎都有.所有电影学院都研究儿童电影。

(二)儿童电影发行数量少

据中国儿童电影学会统计,近年来,中国每年出产电影800至1000部,其中儿童片约占10%部。但这些电影从拍摄到上映几乎是无声无息,有的电影根本没有机会投放到影院与观众见面。

(三)儿童故事片内容粗糙、守旧、说教、题材单一

近年来,动画电影有所突破,但大多数儿童故事片在思想意识和内容上观念陈旧,情节单一。写残障儿童,贫困地区的孩子、失学的留守儿童的电影太多,社会问题也常常借孩子视角展开,但这些影片无法受孩子们欢迎。另外,相对落后的影视技术和单一的艺术表现手法,每年受儿童和家长欢迎的电影为数不多。

(四)缺少制片资金,发行和回收困难

纵观世界大部分国家儿童影片的制作,其实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制作资金匮乏,院线发行困难。如果没有国家的财政支持,儿童电影将难以生存。即使是欧美和日本等经济强国的电影制作人也无法幸免与制作儿童电影相关的经济困难。美国儿童电影的制作几乎被大型商业公司垄断,其中迪士尼就是其中的代表。

“少儿电影的没落”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他们需要电影。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文化学习和成长环境是大人的责任。看电影是了解学习文化和拓宽国际视野的有效方式。儿童电影不能简单幼稚化,应当用更具睿智的叙事方式来表现孩子们的天真无邪。

二、儿童片的功能和儿童的驱动力

一位影评人在电影节上曾说:“儿童电影兼具文化性和教育性,专为作为观众的儿童而设计,回应儿童的心理和现实需求。”文章可以简单地定义为:儿童电影包括以下功能:

(一)寓教于乐

一部优质的儿童影片有助于塑造孩子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它所创造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常常能获得孩子们审美上的期待和心理上的认同,从而起到教育和内化作用。把教化功能蕴藏在娱乐的手段中,使得儿童可以全身心地关注电影内容本身。一方面,它将世界上的一切美好的精神品质通过某种媒介具体可感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如春雨般潜移默化地润泽着孩子们的心灵,其对孩童们的吸引力远远超越了那些干瘪的文字与数字。另一方面,它能够深深感染孩子们的情绪,在影片中充满阳光,温暖美好的世界里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善心,唤醒童真童趣,让儿童徜徉在爱与美的艺术天地中。与影片中的真善美产生共鸣,则更贴合孩子们心理健康成长的方式并有效发挥教化职能。

(二)精神和道德价值观

孩子们喜爱影片中充满正能量的角色,因而,所塑造人物的美好精神和价值观念也会不断地影响儿童,孩子们认同并向他们看齐从而自觉模仿他们的行为举止,这和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截然相反的。按照传统教育习惯强硬的教育方式会导致孩子们失去自己的判断力,囿于路数,无法得到正真的成长。而如果大人愿意放手让孩子们自己体悟电影人物的心路历程、人生经历,也许会有些磕磕绊绊,但相信孩子们一定会获得一种不一样的成长体验,他们从中学到的人物的优秀的精神品质定会使其终身受益。

(三)艺术审美

儿童电影尤其是动画和科幻电影,借助丰富的色彩、多样的艺术手法,独特的叙事方式,变换的音乐节奏等多方面展示了自然美,画面美,情感美,更传达了文学作品中的强烈的人文关怀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电影也是一门视听结合的艺术,音乐作为影视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影视画面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共同构成美妙的声画世界,让孩子从感官愉悦到心灵愉悦,对孩子的艺术审美起到启蒙作用。

内在驱动力决定每个人基本行为,鉴于儿童电影观众的具体情况,在儿童观众中应考虑以下驱动力。

1.生物起源的原动力。孩子在生活中总是爱玩,爱模仿,有时也爱恶作剧本能导致不喜欢说教和乏味的电影,他们希望电影轻松、明亮、乐观,充满幽默感。例如,动画片《大闹天空》让几代孩子们在电影院里开怀大笑。

2.社会激励和自我肯定。一些儿童励志电影满足社会需求,孩子们渴望被尊重,被认同。喜欢与他人分享他们的成功,积极参与学校竞赛和体育竞赛,喜欢看克敌制胜的冒险片,惩恶扬善的武侠片就是这种心理。

3.致力于学习。孩子们渴望学习新知识新经验范围。影片中展现的新奇事物和他人的生活经历,满足了孩子们对知识和想象力的渴望,尤其是那些奇特的表达未知领域科幻电影。

4.道德态度。他们会钦佩、尊重和理解电影中的英雄人物,净化孩子的心灵,提高孩子们的精神境界。

5.安全感的需要。孩子们需要强烈的安全需求,想要一个幻想中持久而安全的避难所,远离生活压力,逃避成长中的挑战。

6.友谊的需要。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儿童之间或成人之间的友谊,因为这是他们生命中最直接的情感联系,除了父母、兄弟姐妹。

通过以上对儿童观影时的心理需求深入分析,导演不仅要在内容上聚焦儿童的精神成长主题,更要在题材创作,内容,表现手法重视儿童特有的解决内在冲突的途径,这是导演最基本、最实际的创作任务。

三、儿童电影制作思考路径

(一)提炼本土文化精髓,吸引中外儿童

中华民族有光辉灿烂的五千年历史文化积累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是中国电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这对于儿童电影来说,用生动有趣的图像和声音形式直观地展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从而触动更多传统文化的精髓。上个世纪六十年美术片《大闹天宫》的故事,改编于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当年在全球动漫界意义深远。再次制作的《哪吒闹海》动画电影,其中人物形象来源于《西游记》和《封神演义》。1998年,美国迪士尼公司发行了动画电影《花木兰》,改编自中国北魏乐府的诗歌《木兰辞》,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由迪士尼制作成电影,花木兰成为举世闻名的传奇英雄。2010年,中影集团公司制作分公司发行了国内原创功夫大片《虹猫蓝兔火凤凰》,运用笙、琵琶、大鼓、等中国古老的传统乐器,蕴含甲骨文、针灸、红包、对联等元素,更潜移默化地融入神话,还有百鸟迎凤、凤凰浴火的传说,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这部作品体现了对中国儿童电影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元素的深入挖掘和运用[3]。此外,还加入了许多时尚元素,比如,影片的主人公小李是一位大喊“下一刻见证奇迹”的魔术师。“老师”是很多儿童的“偶像”,有很多“粉丝”,而且还保持着明星的样子,期待粉丝们的拥抱和签名。影片中的“山寨版虹猫”“很傻很天真”“见死不救狸跑跑”等。都是现代人们熟悉的流行语。这些词的巧妙运用,大大增强了影片的趣味性和时代感。中国儿童片一方面要从传统文化中挖宝,另一方面,还要从现代文明中提炼时代素材经典。以丰富的知识激发孩子们的想象空间[4]。

(二)立足现实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艺术创作,提高影片的观赏价值

许多优秀的儿童电影都做到了这一点。我国电影《霹雳贝贝》、《流浪地球》等影片都表现出主题鲜明、创意新颖,人物鲜活滑稽、剧情引人入胜,让观众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轻松享受视觉带来的的“迷幻”感觉,从而获得娱乐的满足。这些影片为了抓住观众们的眼球,进行了大量元素的融入,将科幻、悬疑、动作、情感等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创新,使其不落窠臼。其中以科幻和魔幻类型的影片最多,创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复杂深奥的事物化繁为简,使其变得平易近人,博得孩子们的好感[5]。科幻/魔幻类型片尤其贴近儿童心理,容易营造奇妙有趣的形象,深受小观众们的欢迎。

(三)正面、个性化塑造角色更适合儿童影片

故事片内容层面,儿童影片并不会一味地将角色塑造成“脸谱化”形象,相反,创作者们致力于创造一个真实的,血肉丰满的孩童形象,他们也许个性顽劣,常常调皮捣蛋,但是他们同样也有敢于担当,勇敢无畏的那一面。导演因而以此为切入点,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丰满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追寻人文情怀与思辨意义。《哪吒之魔童降世》就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影视作品,影片中的小哪吒,是一个让人头疼的熊孩子,但随着他的一路成长,观众渐渐发现了他勇敢善良,重情义的那一面,那句声嘶力竭的“我命由我不由天”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不放弃,不认命,是人类对命运的抗争。从一个小小的孩童身上,观众们看见了永不泯灭的人性的光辉[6]。现实题材的儿童电影在类型营造和明晰叙事的基础上紧贴社会现实,如讲述留守儿童生活的《不期而遇的夏天》,以引人入胜的情节、轻松明快的叙事,表现出中国乡村现代与传统的碰撞,对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汇,对生命意义地深刻体验等人类共同价值,用独特的艺术方式表达,具有深刻地现实意义[7]。

(四)运用先进科学技术

在数字媒体技术日益强大的今天,为了满足观众对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的需求,视觉化时代电影应运而生。许多新的先进技术如3D、4D电影,巨幕电影等,能让孩子一起参与其中,感同身受,陶醉在这充满震撼力的场景中。科幻电影带来的视觉冲击力非常明显。例如大家非常喜爱的影片《哈利波特》,导演为了满足孩子们对魔法世界的幻想,在制片中加入了各种各样新鲜神奇的事物。霍格沃茨魔法学校里有会送信的猫头鹰,会变化移动的楼梯,恐怖的吼叫信,任意穿梭的隐形爵士,动织毛衣的毛线签,还有哭声可以吓死人的曼德拉草,那些都充满了极度丰富的想象力,电影让孩子在华丽炫彩中看到更广阔的世界,阅读更丰富的人生,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8]。

VR影院建立的全景式的立体成像系统与环绕音效系统让观众在 视觉和听觉上完全沉浸于影片情境,对儿童观众的感官刺激无比,强烈的代入感和趣味性让儿童观众叹为观止[9]。

此外,从早期的《红豆》到《霹雳贝贝》,再到新时代科幻电影《流浪地球1》,《流浪地球2》,《疯狂的外星人》、《三体》等,无不凸显了中国电影高科技的魅力,满足了孩子们对新鲜、刺激、浪漫、神秘的大自然的渴望。伴随国际影视交流合作和国内技术发展与创新,将会出现更多更先进的电影制作和播出技术,用虚幻奇幻的奇观丰富小观众的视听体验,点燃他们的惊喜和快乐。

(五)电影走近校园

“校园”作品往往更受儿童喜欢。北京海淀区前进小学的开展了多样化地电影教育就是很好的例证。2009年以来,学校逐步形成“一师一课一单班”的模式,每班开设一堂电影课,由专任教师讲解电影方面的知识。“电影课结束后,会不定期举办电影沙龙,让同学们分享看电影的心得。每周每班都会有一次电影影评课,帮助学生提高欣赏电影的能力”。文化形象班、有声电影、微电影制作、微电影节、话剧周等活动,孩子们热情地参与其中。视频成为主流媒体后,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把校园生活和身边的故事制作电影短片,极大地调动孩子们对电影的热爱,营造了校园浓浓的电影氛围[10]。

四、结语

优秀的儿童电影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孩子的炽热目光,启迪智慧,引人遐思。既有人文教育作用,同时又给予孩子感官和心灵上的愉悦享受,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只有平等而真诚地对待小观众,弯下腰倾听他们的心声,用孩子的视角展示孩子的世界,讲述孩子的生活,用文化内涵给孩子打气,用历史让孩子惊叹,用娱乐吸引孩子,用丰富的知识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进入他们的内心。

猜你喜欢

儿童孩子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孩子的画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熊孩子爆笑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