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事教育在神经内科护士教育中的效果

2022-07-22李慧敏

健康护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健康知识教育效果

李慧敏

摘要:目的:分析叙事教育在神经内科护士教育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神经内科护士,研究时间在2020.04月至2021.04月,入选护士共16名,对所有研究对象均实施叙事教育模式。对比分析干预前后健康知识评分及临床综合能力。结果:干预后,护士的神经内科健康知识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护士的病情观察评估能力、规范动手能力、应变处理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护士实施叙事教育干预后,对于提升护士健康知识掌握度具有促进作用,对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士;叙事教育;教育效果;健康知识

神经内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收治的患者具有病情危急复杂、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等特点,使得护士的护理工作量比较大,对护士的业务水平要求极高,需要不断开展護理培训,提高护理技能,保障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有学者在研究发现,叙事教育用于神经内科护士的教育效果良好,有利于提升业务水平及综合护理能力[1]。鉴于此,本文就叙事教育模式用于神经内科护士教育中的效果进行分析,详细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开展时间在2021.04~2022.04,研究对象为16名神经内科护士,16名神经内科护士的年龄范围在22岁-38岁,平均(30.52±4.29)岁;受教育程度:大专(n=10),本科(n=6);职称:主管护师2名(占比为12.50%),护师2名(占比为12.50%),护士12名(占比为75.00%)。均为女护士;此次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神经内科护士了解研究过程,同意加入此次研究。

1.2 方法

16名神经内科护士均接受叙事教育,详细方法为:(1)组建培训团队:由护理部副主任、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主席、护士长、神经内科专科护士等组成,其中护士长负责制定教学方案,专科护士负责筛查叙事素材和制作课件。(2)确定培训内容:结合神经内科护士的具体业务水平,选择和收集合适的叙事素材,可选择神经内科患者治疗与护理方面的影视作品作为叙事素材,注意叙事素材的总时长≤40min;同时,可以收集临床护理工作中,神经内科患者临床护理的故事或经历。授课教师在课前挑选与课程内容相匹配的叙事素材,注意影视资料需要完全覆盖叙事的全过程,具体为患者与家属、医生之间的故事,患者疾病治疗和护理的整个过程。(3)课后交流总结:神经内科护士自由分组,讨论培训内容,分析神经内科患者临床护理期间可能存在的问题,由组长负责阐述本组的讨论结果,授课教师负责评价,并组织护士结合自身体会进行情景模拟,课后要求护士写500字左右的反思日记,记录感受。

1.3 观察指标

(1)健康知识认知程度:采用我院自拟神经内科健康知识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价,调查表内容包括神经内科疾病的定义、病因、护理要点、治疗方案等,总计0~100分,分数越高,评定为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越高。

(2)临床综合能力:评估标准参照我院自制神经内科护士临床综合能力评估问卷,其从病情观察评估能力、规范动手能力、应变处理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每个方面计为0~25分,分数越低,评定为临床综合能力越差。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t和“”表示计量资料,使用x2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健康知识评分的差异

干预后,神经内科护士的健康知识评分为(95.47±3.26)分,明显高于干预前(78.65±5.24)分,对比有差异(t=10.902,P=0.000,P<0.05)。

2.2 评价两组临床综合能力评分的差异

干预后,神经内科护士的病情观察评估能力、规范动手能力、应变处理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评分分别为(21.85±1.39)分、(22.59±1.28)分、(20.76±1.54)分、(22.73±1.48)分,显著高于干预前(17.63±2.57)分、(18.54±3.11)分、(17.59±2.68)分、(18.49±2.75)分,比较存在差异(t1=5.777,t2=4.817,t3=4.102,t4=5.431;P1=0.000,P2=0.000,P3=0.000,P4=0.000,P<0.05)。

3 讨论

神经内科属于医院科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患者病情危重、医护人员工作量大等特点,加上部分患者伴有昏迷、意识障碍等状况,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近些年来,随着保健意识的增强,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而部分年轻护士存在业务水平低下、护理经验不足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质量。

叙事教育模式是近些年来新兴的教育方法,其将叙事素材(影视资料、临床案例)引入到教学内容中,神经内科护士通过鉴赏和感受叙事素材的内容,从而更加透彻掌握神经内科疾病的相关知识,达到将理论知识用于临床实践的目的[2]。同时,叙事教育模式可以加深护士对患者生死、痛苦等的理解,有利于护士更好地反思,对患者产生共情能力,在日常护理中主动关怀患者[3]。此次研究发现,干预后,神经内科护士的健康知识评分、临床综合能力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提示叙事教育模式通过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视作品、倾听护士身边的真实故事,可以更加直观、生动地呈现书本知识,加深对疾病知识的了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升临床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叙事教育模式用于神经内科护士的效果显著,有利于加深对神经内科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提高临床综合能力,值得临床加大推广力度。

参考文献:

[1]刘凤春,宋晓萌,李翠景,等.进展性案例结合思维导图教学法在神经内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21,35(22):4093-4096.

[2]李曼,王军.规范化沟通模式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护士与患者家属沟通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20,027(003):41-43.

[3]张鹏鹏.情景模拟教学联合分层次培训对我院神经内科护士临床综合能力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04):676-677,688.

课题名称:叙事护理在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编号:KJZC—HL—202007

猜你喜欢

健康知识教育效果
高中生物中渗透的“医学健康常识”的探讨分析
慕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谈班级管理中“心理位移法”的应用
上海市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
上海市2008—2015年15—69岁居民健康素养变化趋势研究
浅谈游戏与幼儿教育
浅谈幼儿健康领域教育活动实施的有效途径
发挥探索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
高校主题班会的优化设计及其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