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木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2022-07-21胡小锋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2年12期
关键词:清孔护筒桩基础

胡小锋

(陕西建工第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西安 710068)

1 引言

在土木工程中桩基础的承载力较强,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其在桥梁、港口以及各种高层建筑中实现了广泛应用。桩基础的构成主要包含两部分,分别为桩台和桩身。桩基础的应用能有效向地下深处土层中传递来自上部结构的荷载,提高工程项目基础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

2 我国常用桩基础施工技术

2.1 人工挖孔桩

在目前的土木工程施工中,人工挖孔桩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桩基础,其本身有着较长的应用历史,在不断实践中总结了较多的施工经验,同时,其成本较低。人工挖孔桩可以有效减少对资源的大量应用,方便工作人员高效控制污染问题。此外,该技术的施工周期相对较短,技术应用要求不高,可以为施工人员的具体操作提供方便,所以,在我国的土木工程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是,该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体体现在对地下水水位有较高的要求,若地下水水位较高,则无法采用人工挖孔桩。人工挖孔桩施工现场如图1 所示。

图1 人工挖孔桩施工现场

2.2 钻孔灌注桩

除了人工挖孔桩以外,钻孔灌注桩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桩基础形式。其主要指的是通过机械设备进行钻孔,然后用钢筋制作钢筋笼并沉入钻孔,最后浇筑混凝土的技术。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先应用机械设备开展地面钻孔工作,提钻过程中,浇筑混凝土对孔洞进行支撑[1]。直到桩基钻孔完全固定成型后便可以对钢筋实施安装。钻孔灌注桩施工现场如图2 所示。

图2 钻孔灌注桩施工现场

2.3 静压桩

静压桩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桩基施工技术。其主要是利用静力压桩机将预制桩压入土中的施工过程。在静压桩的施工过程中,主要采用分段施工的方式。该技术的应用往往涉及较高的成本。但其相对于其他方式来说,不会产生过大的振动,所以,该技术施工中的噪声比较小。另外,该技术应用不会产生过高的资源耗损,并且设备的操作也相对简单,能够充分同当前土木工程绿色环保的要求相适应。

3 土木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3.1 成孔施工

3.1.1 测量放线

工作人员在测量放线过程中需要严格、全面地审核孔位测量定位的实际情况,并妥善处理好标记以及放样的各项事宜,这样能够为检测项目的实际质量提供保障,充分保障测量工作的精度[2]。

3.1.2 埋设护筒

工作人员在完成孔位测量定位的审查工作后,要埋设护筒。一般情况下,采用钢板制作护筒,其厚度在4~8 mm,同时还应当合理控制吊垂直径。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应当将相应的溢浆口设置于护筒顶层,其数量不超过2 个,并保障其高度高于地面300 mm 或150 mm,然后进行护筒埋设的质量控制。具体来看,工作人员应完成护筒四周的填充工作,使用黏土分层填筑,以保障该位置有良好的稳定性。在埋设护筒的过程中,应控制埋设深度在50 mm 之内。除此以外,工作人员需要对桩位中心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控制护筒的埋设深度,最佳深度在1~1.5 m。护筒埋设施工如图3 所示。

图3 护筒埋设施工

3.1.3 冲孔过程

在土木工程开展挖孔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同时进行低垂密击操作,针对钢绳本身的放松情况,应当严格遵循少放勤放的要求。同时,其冲程应控制在约1 m,并在此过程中妥善处理泥浆补给的各项事宜,充分保障浆液的稳定性。除此以外,在冲孔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高效控制其松绳长度,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空锤问题的产生。还应当尽量减少高冲程现象,并杜绝扩孔、斜孔以及卡锤现象,从源头上降低坍孔等问题产生的可能性。应用桩锤时,应尽量避免锤的偏心过大。此外,工作人员还应针对其应用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工作,以便及时发现其安全隐患和损坏问题,做到及时更换,更好地避免桩孔倾斜等问题的出现。

在进孔工作开展的同时,应开展捞渣工作,一般来说,其进孔在500~1 500 mm 时便可开展捞渣工作,工作人员可以采用捞渣取样的形式实现对持力层的判定,完成冲孔入岩后,要多次采取捞渣措施,其进孔工作开展的每一个200 mm 都要取样,并对其进行妥善保管,以便为终孔验证工作做准备,其终孔应保障捞渣清孔工作的实际情况均能够同有关规定要求相适应。

3.2 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

成孔施工完成后,开始进行钢筋笼的制作和安装。在制作钢筋笼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更加全面、详细地开展对原材料的审查工作,深层次地落实对材料损坏情况以及规格的检查,进而确保其在实际应用阶段不会发生意外。除此以外,在焊接钢筋笼阶段需要严格把控其焊接工序,正式完成焊接工作后,工作人员需要从具体的要求出发,对钢筋笼的具体尺寸、大小以及型号等数据进行复核,进而从各个细节着手全方位把控钢筋笼的制作情况。从实际情况来看,钢筋笼要放置在桩孔中,施工人员往往无法更加精准地把控主筋保护层厚度,所以,若进一步减少厚度不均问题,应当在钢筋笼制作过程中使用砂浆块,同时还要在其中留出相应的孔位,在下放钢筋笼时需要使用钢筋从孔位中穿过,并将其焊接在两个主筋之间[3]。

3.3 混凝土施工

在正式进行混凝土灌注前,工作人员需要反复开展沉渣厚度的检测工作,若沉渣不符合相关规定,应重新清孔。混凝土灌注工作的开展需要保障其良好的连续性,同时还要落实混凝土分层灌注高度的控制,使其在500~600 mm。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同的工程项目有不同的现场条件以及施工特点,所以,单一的施工工艺难以适用于全部工程。基于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强化对各种优秀施工工艺的分析,进而确保所选用的施工工艺能够同工程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正式进行浇筑施工之前,工作人员需要检查机械设备,具体包括输送泵、吊机、罐车以及拌和装置等,还要详细检查需要的混凝土运输车和导管、清孔设备等,为后续施工做准备。验孔工作所选用的检孔器,长是桩径的4 倍,在检查过程中应由监理工程师进行旁站检查,检查合格后进行签字确认[4]。在清孔过程中,工作人员需预留一定时间,使孔内悬浮和沉淀钻渣进行充分沉淀。完成清孔工作后,桩基桩底沉淀厚度应当充分满足设计图纸以及相关规范的要求。完成清孔工作后,需要第一时间对料斗进行安装,安装料斗前,应先全面清理料斗中残留的混凝土结块以及水泥浆,在每一次进行混凝土灌注之前都要保证料斗具有充足的湿润度,在监理检查认可之后才能正式进入混凝土拌和[5]。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为了提升基桩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应当使用插入式振捣棒对其进行振捣,在此过程中,应当强化对每层混凝土厚度的合理控制,振捣棒的插入深度应约为20 cm处,振捣过程中应缓慢抽取振捣棒。工作人员根据混凝土的下沉情况以及气泡数量判断是否振捣完成。另外,混凝土浇筑的过程需要保持持续性,一旦出现停顿会增加产生断桩的概率,如果中间需要停止施工,要将其停工时间控制在混凝土初凝时间之内。

4 结语

综上所述,优化应用桩基础施工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桩基础的施工效果,对于土木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有促进作用。因此,相关施工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对桩基础施工技术的重视,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针对不足之处采取调整措施,为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效果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对于我国土木工程行业以及建设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清孔护筒桩基础
土木工程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钻芯法在桩基础检测中的应用
水上钻孔灌注桩护筒穿孔漏浆的预防与处理
桩基础古今之用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探讨
建筑旋挖桩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探讨
浅谈冲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钻孔灌柱桩在砾卵石层中的施工探讨
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坍孔的处理措施
试析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