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浦江流韵,兰台新曲
——从上海档案馆新馆论当代档案馆设计

2022-07-21党育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2年12期
关键词:新馆档案馆建筑

党育

(上海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 200071)

1 引言

档案馆是集中保管国家和社会重要档案的基地,是记录社会发展和存储历史文化记忆的重要场所。我国汉朝将国家重要档案藏于兰台阁,并由御史中丞掌之,故档案馆又称“兰台”。

档案馆面向社会开放,提供信息资源服务,其作为涉密单位一直给人以一定的神秘感。如今,我国已经迈入以5G、物联网和数字媒体为导向的全新时代,在当前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作为当代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标准档案馆,对提升城市形象和公共服务水准,以及科学合理利用档案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有幸作为主创建筑师参与了上海市档案馆新馆国际设计竞赛,虽终获第二名,但能以一定深度参与档案馆题材的创作,仍不失为一次难能可贵的机会,也加深了对新时期档案馆规划设计的理解。

2 项目概况

上海市档案馆新馆定位为上海浦东新区的档案中心,兼具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服务中心、政府信息公开查阅中心、电子文件备份中心的“五位一体”功能的现代化公共档案馆。其作为重要文化设施,应与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相适应,并具有上海特色,时代特征,充分满足不断进步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发展需求。

新馆位于上海浦东花木地区,紧贴内环线,距离陆家嘴和花木城市副中心均在2 km 以内,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服务投射力强。

3 设计理念

3.1 指导思想

美国建筑师F·L·赖特①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美〕(Frank Lloyd Wright,1867—1959),建筑师,著名建筑学派“田园学派”(Prairie School)的代表人物,工艺美术运动(The Arts&Crafts Movement)美国派主要代表人物,美国艺术文学院成员。指出:“有机建筑是自然的建筑。特定自然环境形成特定的、自然的建筑,建筑是环境的一部分,同时使环境增色。”即建筑是有生命个体,和自然万物一样会发展进化,并对周边环境做出反馈。先适应环境,然后自然生长,体现出建筑与环境共生的设计价值观。

秉承有机建筑体系,作为城市文化综合体,档案馆应注重建筑与周边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城市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互动,处理好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本着“生于斯、长于斯”的自然主义情怀,可持续发展理念,打造契合环境,融入城市的文化地标[1]。

3.2 设计立意

为建立完整的建筑叙事,将新馆称作“浦江新兰台”(见图1),充分显示出其地域和建筑特点。

图1 项目鸟瞰图

由于新馆是信息的宝库,设计团队建立“城市记忆容器”这一设计模型,希望利用混凝土、钢材、玻璃构建档案馆的厚重底蕴,塑造有特色、有内涵的建筑空间。具备城市气质,饱含时代精神,代表城市文化发展水准的档案馆建筑。

档案存储和查阅服务是档案馆的立馆之本。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通过设计与时俱进是设计的最重要关切。笔者及其团队认为:新馆最重要的特征是其“开放性”,以开放姿态为大众服务;而“场所精神”是建筑与环境对话的介质,是实现人与建筑互动的基础;此外,“海派文化”作为核心设计要素,是建筑的文脉所在;而“绿色设计”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符合当代建筑设计要求。

4 总体规划

本项目规划原则为“规划应适应其环境”——开放的城市边界,模糊的建筑界面,简洁的规划布局,高效的场地组织,便捷的交通流线以及遵循生态设计原则的景观规划[2]。

4.1 场地设计

地块北邻龙汇路(见图1)设人行主广场;西接培花路设车行口;东邻白杨路设消防应急口;南邻档案馆路设人行次广场。其中,人行主入口面北,正对主题广场,满足建筑形象展示和访客集散的要求;次入口朝南,通过景观栈桥跨越下沉庭院与主入口相连,形成南北贯通的城市开放界面。

项目建设量较大,而基地略显局促。为迎合档案馆运作特点,满足众多服务及业务用房设置要求,同时保持功能区间的紧密联系,尝试以“绝对开放,相对封闭”的理念规划场地,以“垂直功能支撑体”的理念塑造建筑。

首先,沿建筑主体周边设置阶梯状下沉景观庭院,以组织服务于档案馆内部的垂直动线,通过目的地区分,回避内外人流交叉,形成“相对的封闭”;其次,规划贯穿南北的景观通廊,横跨下沉庭院,联通南北城市景观带,引入城市人流和风景,形成“绝对的开放”。同时,以南北景观通廊这一天然分期建设界限,自北向南布置一、二期建筑,构建一个空间均衡,形态稳定、逻辑清晰的档案馆综合体[3]。

4.2 竖向组织

本案力求摆脱传统档案馆以库房为核心的集中式布局,借鉴路易斯·康②路易斯·康〔美〕(LouisI.Kahn,1901—1974)1924 年毕业于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1947 年个人开业。20 世纪50 年代起,执教于宾州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建筑学硕士研究班。1974 年卒于从达卡返回美国的途中。纵观整个现代建筑发展演变的历程,路易斯·康是一位关键人物,他以极为出色的建筑理论与实践对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启迪思想,并且对现代建筑的推进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的“服务—被服务”空间理论,以及“垂直功能支撑体”的相关观点,将主要功能分区模块化、立体化,同时借助建筑内部巨型桁架竖向支撑体系,将模块根据需求复合叠加,并留有扩展的余地,既满足当下要求,又可展望未来。

新馆首层架空,作为集散广场,留给城市,完全开放。公共服务用房设于北区主楼3~5 层,建筑主体四角竖向结构支撑体内设有竖向交通核,通过扶梯或直梯可直达各个公共区域。报告厅及公共休息区等服务配套设置在地下1 层,借助下沉庭院实现天然采光通风,并引入景观绿化。

南区塔楼设有档案中央库区以及各类业务用房,配有专用电梯供工作人员和内部物流使用。外部货运车辆亦可直接进入档案接收区,通过电梯将货物运送至各个部门或直接入库。此外,主楼和库房通过空中连廊南北相连,便于南北区域互动管理[4]。

5 建筑设计

5.1 设计理念

客观、准确、完整的档案记录源于社会发展的积淀,让人们能够探寻过去,展望未来。在设计过程中,尝试以“记忆的容器,历史的重器,文脉的蓄器,文化的播器”定义新馆,赋予其内涵、性格和意境,力求建筑功能与形态的有机结合,体现功能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档案馆主体建筑借鉴国宝文物“后母戊鼎”的形态比例(见图2),寓意“藏历于鼎”,以契合其“国之重器”的定位。一期建筑主体9 层,四足(交通核及结构支撑体)落地,下部架空留出城市广场,以“鼎立”之态向上发展,体态雄浑。新馆建筑内部空间层次丰富,除架空层和下沉庭院,还设有挑高的采光生态中庭,中庭上方悬置象征“兰台”的艺术装置——“物华天宝”,象征档案馆“历史书记员”的神圣职责。整组建筑中轴对称,体量雄浑,简洁大气,庄重典雅,细节饱满,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图2 项目街角透视效果图

5.2 设计主题

本案希望凸显以下4 个主题。

5.2.1 “城市地标,文化重器”——新馆设计与符号象征主义

历史档案历来被称为“国器”,档案文化建立在“器”的基础之上,其本身也是一个文化容器,

器的概念,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空间的理解,如《道德经》中“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所述,一种建立在古朴哲学基础上的对于空间的理解。抽象的“器”字便成为设计的原点,设计者以“器”为基本形态的象征和隐喻,塑造建筑作为“容器”的形态,体现“器”的存在感和文化寓意。

建筑外墙作为沿街展示面,设有仿“古书竹简”造型的干挂水泥纤维板(UHPC)板排列组成的镂空表皮(见图2),后衬LOW-E 玻璃和金属百叶所组成的双层呼吸式幕墙,在建筑体量“鼎”的加持下,形成虚实相间,细节丰富的界面。既有“史载长卷,千古流传”的寓意,又能起到遮阳、通风、蓄热的生态效应。

而中庭空间的核心艺术装置“兰台”,作为多媒体档案放映厅,同时作为“物华天宝”的容器主题艺术装置,从传统装置“宫灯”上汲取灵感,通过构建半透的金属编织物的婆娑垂幕表皮,辅以周边U 形玻璃幕墙带来透光不透视的朦胧,烘托出“兰台”的轻盈悬浮,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

5.2.2 “扎根海派文化,传承浦江文脉”——新馆设计与地域建筑文化传承

空间是建筑的精神,文化是设计的魂魄。

历史赋予新馆记录和传播现代海派文化的职责,推动老城乡与新城镇的文脉交融。“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是海派文化的精神内核,并一直在寻求融合和发展。海派建筑根源江浙地区传统合院,同时又具备西方建筑符号,可谓中西合璧。设计团队向海派传统民居重要典型——石库门常见的“天井院落”空间致敬,打造采光中庭(见图3),以增强室内空间层次,中庭周边外墙还镶嵌雕刻肌理源自后母戊鼎的纹样,同时在中庭回廊结合休息空间设有主题雕塑。结合“兰台”这一中庭核心艺术装置,加强了建筑文脉的叙事表达,充分展现出中庭这一极具凝聚力的建筑空间。

图3 项目剖面及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示意

5.2.3 “绝对开放,相对管控”——档案馆“开放”环境的营造

设计团队力求将过去档案馆的封闭式管理引向开放模式——设计中馆设有大量专题展厅和教室,以举办主题展览,推广档案文化;在满足基本服务配套的基础上,配置文献查询中心,学术研讨室和公共文献中心,以“开放”的姿态丰富服务功能,为大众提供集阅卷研究、展览教育、信息共享于一体的服务,与民众积极互动。同时,以档案的保密程度作为功能分区和交通组织的设计依据,进而确保档案保密体系的完整,实现“绝对开放,相对管控”[5]。

5.2.4 “智能低碳,绿色先锋”——档案馆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设计是当代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和特征。在新馆设计中,积极推进以被动技术为主,主动技术为辅的绿色建筑设计策略(见图3),整合了热压自然通风,天然采光,AI 电控遮阳,多层幕墙,薄膜光伏发电,中水处理,雨水综合利用综合节能措施。同时,基于智能化管理的全自动存取档案系统的运用,可以节约能源、人力、时间成本,提高了建筑运营效益,实现高效低碳运营模式。

6 总结与启发

“浦江流韵,兰台新曲”是对新时期档案馆设计的一次浅显探索,代表了当代档案馆建筑“开放化、多元化、人性化、可持续”的发展方向。作为“历史文化档案保管者、管理者和传播者”,新时期档案馆设计需要全新的定位和理念,在满足基本设计要求前提下,需注重历史文脉在设计叙事中的价值、建筑与环境的融合、文化符号与设计细节的共鸣;注重持续发展和绿色设计策略的运用;注重档案馆作为公共文化资源与民众积极互动,满足大众通过档案服务,直面往昔与当下,探寻历史与记忆,实现当代“兰台”的真正价值。

猜你喜欢

新馆档案馆建筑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及游客中心概念方案(投标)设计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深圳科技馆新馆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参加2018年江西省图书馆新馆馆徽(LOGO)设计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云南省档案局办公室关于表彰2018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及发行先进单位的通报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when与while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