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虑施工过程模拟的超长结构温度应力分析

2022-07-21黄长鑫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2年12期
关键词:裙房合龙温差

黄长鑫

(青岛隆岳置业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00)

1 引言

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分析涉及的因素较为复杂[1],针对温度效应,现行的设计规范及标准给出了一定的构造措施,但并不能很好地结合施工过程来揭示温度应力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尤其在大体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过程中,无法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目前,常规的温度应力分析采用的方法是:统计全年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得到最不利温差,并将其一次性输入结构模型中,有时会考虑后浇带设置,并辅助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但是由于实际工程是逐层建成的,不同楼层施工完成的时间不一样,因而各层结构应输入不同的温差。因此,在温度应力分析过程中,温度应力不应一次性施加在结构或构件中。这种不考虑施工过程的温差效应计算方法与实际存在一定差异,有必要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本文结合某工程算例,探究了考虑结构生命全过程最不利温差的温度应力分析方法,以及上述作用对结构温度应力的影响,以期为超长、大体量工程的结构设计提供借鉴。

2 分析案例概况

本文对某实际工程进行了简化处理,建立了一个主楼带裙房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作为分析对象。其中,主楼15 层,裙房5 层,无地下室,有空调采暖,各层层高均为4 m。柱网尺寸8 m×8 m,主梁截面为400 mm×700 mm;柱截面尺寸包括:800 mm×800 mm;1 000 mm×1 000 mm;1 200 mm×1 200 mm;板厚200 mm,剪力墙厚300 mm。梁、板、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算例的整体模型如图1 所示。计算软件采用MIDAS GEN V800。

图1 计算模型简图

3 施工过程模拟

实际工程是逐层建成的,不同楼层施工完成的时间并不相同,所以,结构应分层施加不同的温度荷载,即: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温度应力分析时,温度应力要随着施工过程分批施加至结构上,不能一次性施加。随着施工过程的推进,结构每层施工时所处的月份不同,结构的温差也会有所差异。因此,结构设计时应充分沟通建设方,按照施工组织计划逐步施加温度荷载。以上是考虑施工过程的温度应力分析要点,下面对具体操作过程进行阐述。

3.1 结构温差计算

造成结构或构件产生温度应力的温度荷载主要分为两种:

1)构件内表面与外表面之间的温差,以下称为局部温差。

2)构件中心在结构寿命周期中所承受的温度差,以下称为整体温差。建筑从施工到使用,结构构件经历的局部温差一般可通过施工覆盖予以降低,考虑到其对结构的影响较小,暂不作为研究对象。但整体温差却对结构性能影响较大,本文将对其进行重点分析。

按照时间顺序,整体温差按照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分别考虑。低温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的合龙温度按照施工当月的平均气温考虑。

施工阶段:整体温差=月最高(最低)气温±合龙时温度使用阶段:整体温差=使用时温度-合龙时温度。

温度效应计算参考了项目所在地的气象统计资料。本算例中,由于主楼体量较小,温度应力的影响可忽略,因此,仅考虑裙房结构的温差效应。裙房温差的计算结果如下。

3.1.1 施工阶段

假设算例中施工每层需要1~2 个月,以最不利工况(最高温度月份起算)进行各施工过程的温差取值,设定裙房施工从温度最高的7 月份开始,次年3 月底进行裙房的装修。施工阶段负温差=月最低气温-合龙时温度,则有:

7 月,1F 施工:1F 温度差=-7.0 ℃;

8 月,2F 施工:2F 温度差=-6.8 ℃;1F 温度差=-6.9 ℃;

9 月,3F 施工:3F 温度差=-6.5 ℃;2F 温度差=-11.8 ℃;1F 温度差=-12.9 ℃;

10 月,4F 施工:4F 温度差=-12.8 ℃;3F 温度差=-16.8 ℃;2F 温度差=-22.8 ℃;1F 温度差=-22.9 ℃;

11 月,5F 施工:5F 温度差=-11.8 ℃;4F 温度差=-19.9 ℃;3F 温度差=-23.6 ℃;2F 温度差=-29.6 ℃;1F 温度差=-29.4 ℃。

3.1.2 装修阶段

考虑到主楼的施工时间,裙房的装修时间从次年3 月开始计算。

次年3 月:1F 温差=-3+5.7=2.7 ℃;

次年4 月:2F 温差=3+3=6 ℃;

次年5 月:3F 温差=8.3-3=5.3 ℃;

次年6 月:4F 温差=13.9-8.3=5.6 ℃;

次年7 月:5F 温差=20.1-13.9=6.2 ℃。

3.1.3 使用阶段使用阶段从次年3 月份主体装修完工开始考虑。

基于非合作博弈的冷热电联供微能源网运行策略优化//林凯骏,吴俊勇,郝亮亮,刘迪,李德智,闫华光//(6):25

当构件裸露在室外时,使用阶段温差计算时,可取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计算。当室内的构件位于采暖房间时,夏季取26 ℃、冬季取18 ℃;室内构件位于无采暖房间时,夏季取月最高气温-8 ℃、冬季取月最低气温+8 ℃。室内外交界构件,使用温度可选室内外平均温度-合龙时温度。

对于本算例,考虑室内有采暖条件(夏季26 ℃,冬季18 ℃),则:

室内构件的最大负温差=18 ℃-合龙温度

室内外交界构件的最大负温差=平均温度-合龙温度=6 ℃-合龙温度

从而计算得到使用阶段室内构件、室内外交界构件最大负温差。

3.1.4 小结

由以上分析可知,本算例中结构的施工阶段存在最不利温度荷载。使用阶段温差较小,温度荷载减小。

3.2 后浇带设置

根据JGJ 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第

3.4.13 条的要求,本算例后浇带混凝土在两个月后浇筑合龙。换言之,在结构施工模拟计算中,第3 层施工时,第1 层后浇带封闭;第4 层施工时,第2 层后浇带封闭,以此类推。

3.3 施工流程

结合以上分析,给出了本算例具体的施工流程,见表1。

表1 施工流程表

4 计算分析结果

本文利用MIDAS GEN V800 软件对算例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模型考虑施工过程逐层施加温差。各模型在温度作用下的变形及内力如图2、图3 所示,主要计算结果见表2。

图2 温度作用下变形图

图3 温度作用下构件弯矩图

表2 各模型主要计算结果

注:F、D、M分别为支座反力、最大位移和最大弯矩;下标x、y、z表示方向。

由模型分析结果可知:考虑施工过程逐层施加温差后,结构柱底弯矩减小,柱顶弯矩增大,结构支座反力减小;结构位移变化更加平缓,最大位移发生在裙房框架柱跨中,而非楼顶,与实际情况更为吻合。

5 结语

本文结合某工程算例,较为详细地讨论了施工过程模拟对结构温度应力的影响,结论如下:

1)温度应力计算时,应依据当地多年的气象资料进行,同时结合构件的施工过程,进行最不利温度荷载计算。

2)超长结构温度应力分析时,应充分考虑温度荷载与时间的关系,充分考虑施工过程的模拟,在模型中考虑后浇带的设置,考虑温差的逐步施加。

3)未按结构实际施工情况选取最不利温度场、一次施加全楼温差,将在一定程度上放大结构底部应力,缩小上部结构应力;同时导致上部结构温差内力有所丢失,甚至反向失真。

猜你喜欢

裙房合龙温差
针织暖意
国内铁路最大跨度连续刚构梁合龙 中老铁路:控制性工程阿墨江双线特大桥合龙
浅析高烈度地震区大底盘裙房对塔楼结构的影响
中老铁路建设再获突破性进展 超百米四线铁路特大桥成功合龙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探究
高层建筑工程中裙房钢结构桁架的施工探讨
216 m大跨非对称刚构连续梁合龙施工关键技术
大跨长联连续刚构七次合龙结构体系转换施工
温差“催甜”等
低级热温差发电器的开发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