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彩超在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时的临床应用分析
2022-07-21王颖中一东北国际医院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000
王颖 中一东北国际医院有限公司 (辽宁 沈阳 110000)
内容提要: 目的:总结在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中应用心脏彩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8月在本院心内科收治的90例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健康体检者90例进行比较研究,并基于是否存在疾病划分为疾病组与健康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心脏彩超进行检测,对于两组患者的心动图非同步指标和心动图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疾病组患者的各项非同步指标均与健康组相比较有显著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受检者的心动图检查结果与疾病组患者相比较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脏彩超应用于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中能够发挥出良好的诊断效果,不仅对患者的预后改善作用明显,还能够实现对病情的准确判断,这样就能够减少因为误诊、错诊而造成延误治疗的问题出现。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身体疾病而诱发的一种心肌收缩功能衰减,会导致心脏运动期间的搏出血液量无法满足静脉回流与身体组织代谢的需求,从而加大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几率[1]。诱发慢性心力衰竭的疾病因素非常多,例如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瓣膜等多种疾病,多病因诱发的慢性心力衰竭属于一种复杂性的症状群,其对于中老年患者而言发病因素并不单一,普遍是以多种疾病因素而诱发心脏功能减退为主,患者不仅需要承受心力衰竭带来的病痛,而且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且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如果不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危,所以对于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着积极地现实意义。临床中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方式非常多,其中心脏彩超属于应用价值相对较高的一种,其可以达到无损伤、检查范围广、可靠性高以及可重复进行等优势。对此,为了进一步明确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方法及效果,本文以本院部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例,探讨心脏彩超的应用价值,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19年1月~2020年8月心内科收入的90例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设置为疾病组,随机抽取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对两组的临床各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疾病组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44例,患者年龄40~70岁,平均(58.67±3.22)岁。健康组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43例,患者年龄42~72岁,平均(59.07±4.37)岁。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通过心脏彩超进行诊断,患者本人自愿参与本次调查研究。
排除标准:患者存在先天性疾病、传染性疾病、严重器质性疾病等[2]。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心脏彩超进行诊断,本次研究应用AcusonSeqouia512型彩超仪,探头7V3,频率6MHz。
方法:首先要求受检者解开上衣,袒露胸部,对于不能配合的患者可为其服用镇静药物后进行超声检测,让患者采取左侧卧位或平卧位,并在连接心点图仪后,实行胸骨旁和心尖部位的检查,并开展胸骨上窝、剑突下的检查,在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期间以胸骨旁四腔、心尖五腔、心尖两腔切面、左心室长轴为主,并记录异常数据、心脏基础测量数据涉及到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右心室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壁厚度等。检查结果均以二维超声心动图为主进行表现,条件允许时应用M型超声心动图进行测量,并实现对左右心房直径的测量。左心室功能测量3次,并计算平均值,异减小误差。对于异常状况可以应用定量方式进行判断,特别是左心室壁的回升中断、动脉扩张、占位性病变等指标,同时还要注重对各项心功能指标进行准确的记录、保存。通常受检者会在检查之后的10~30min之内拿到诊断结果,领取诊断结果到挂号的专家进行诊断结果的分析,明确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其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法[3]。
1.3 观察指标
对于两组的诊断结果进行整理分析,通过统计分析确定两组的心动图非同步指标和心动图的结果,其中对于心动图非同步指标的统计主要包括:左心房舒张末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LVEF正常区间值为55%~80%,LVDd正常区间值<51mm,LAD正常区间值应<35mm。上限值标准不统一,仅供参考。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应用SPSS22.0软件实现数据分析,所有数据的录入与对比均实行2次。选择两名经验丰富人员实现对软件操作。P<0.05为标准对数据的统计学价值进行评价判断,在数据录入后保障一致性,对于存在争议数据以多名人员核查,在全员同意后记录。
2.结果
2.1 将两组患者心动图非同步指标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疾病组患者的多普勒组织成像、斑点追踪显像技术、三维超声心动图、经胸超声心动图等各项非同步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非同步指标对比(±s)
表1.非同步指标对比(±s)
项目 多普勒组织成像 斑点追踪显像技术 三维超声心动图 经胸超声心动图疾病组(n=90) 131.53±58.45 150.82±25.45 12.13±5.22 13.23±5.45健康组(n=90) 24.44±2.74 58.74±17.63 2.62±1.13 2.65±1.23 P<0.05 <0.05 <0.05 <0.05
2.2 将两组患者心动图检查结果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疾病组患者的左房前后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心动图检查结果明显抵于健康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心动图检查结果
3.讨论
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其在中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虽然慢性心力衰竭发病较为缓慢,但是对于患者的心脏功能有着严重的损害,尤其是中老年患者身体各项功能都开始衰退,如果再出现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那么患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现如今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比较多,而临床中大多数的心血管疾病都与慢性心力衰竭有着较高关联性,同时也是心血管疾病病死的重要因素。基于心力衰竭的部位可以划分为左右与全心心力衰竭[5]。临床中左心力衰竭属于相对比较普遍的一种。左心衰竭的主要病理为肺水肿、肺内循环淤血及组织灌注情况不足[6]。患者发生左心衰竭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主要体现左心室舒张末期大小,若其超出正常,说明左心室舒张终期出现体积增大情况,同时伴有左心房负荷加大,肺部有巨大的静脉压力产生,并伴有淤血,以致呼吸困难[7]。内部结构、波动情况以及血流情况的一种重要检查方式,其可以实现对心脏不同房室内径大小的检查判断,室间隔、室壁的厚度与整体运动、阶段性运动等均可以借助心脏彩超展现出来[7]。
心脏彩超属于一种可以及时发现心脏内部结构、波动情况以及血流情况的一种重要检查方式,其可以实现对心脏不同房室内径大小的检查判断,室间隔、室壁的厚度与整体运动、阶段性运动等均可以借助心脏彩超展现出来[8]。近些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心脏彩超可以准确的判断心脏大小改变情况、心瓣膜结构的改变以及功能减弱等表现,可以实现对充血性左心力衰竭的判断[9]。在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疾病发展过程中行心脏彩超检查监测,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心脏彩超表现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50%,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及左房前后径LAD增大。
在以往研究当中,大多数的心血管疾病都是以病变发展并逐渐发展成为慢性心力衰竭,其中也涉及到了心肌梗死。在临床诊断期间,一般是以多普勒组织成像、斑点追踪显影成像、三维超声心动图以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方式为主,其可以实现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同步性检查,在检查中可以实现对心脏收缩不同检查结果的判断,可以及时监测出患者在不同位置的心肌峰值、收缩效率以及速率的判断,同时还可以及时检查出心动图活动与时间的关系,从而为非同步运动程度的判断提供支持[10]。斑点追踪检查技术属于近些年应用于临床的检查技术,其主要是借助追踪二维超声图像当中的斑点,可以实现对心肌组织的指标获取,可以对心肌运动的状况进行判断,检查期间不需要任何辅助性措施,同时对于角度的要求也比较低,在临床中的应用优势明显,不仅可以实现对心脏纵向变形、运动的判断,还能够实现对环形、径向以及变形等表现的检查,对于心脏环形运动和心室扭转的表现作用明显。另外,有研究认为,心脏彩超技术的检查方式不仅可以合理应用于心力衰竭的疾病辨别,还可以实现对宽、窄QRS波的区分,可以保障治疗方案的准确性与针对性[11]。三维超声心动图的检查方式可以实现对心室同步性指标的评价,和传统超声检查技术相比,对于心脏同步性检查的效果更加明显,这一项技术的应用也可以实现对心动周期过程的判断,对于心室不同阶段情况均可以准确记录,按照左心室的容积变化可以实现直接性判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超声心动图非同步性指标和健康体检者相比差异非常明显,这也是心脏彩超可有效应用于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12]。
本研究结果显示,疾病组的各项非同步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疾病组经心脏彩超检查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值较健康组的减低;比较左心房室的内径值,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内径和左心房内径都有所增高,疾病组患者的心动图检查结果明显异于健康组,P<0.05。本次研究结果证明心脏彩超可以准确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力衰竭,同时也可以实现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可以作为心力衰竭的病情检查、疗效评价重要方式,甚至可将其纳入到常规检测中来。
综上所述,心脏彩超可以有效应用于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对于患者的预后改善作用明显,可以实现对病情的准确判断,能够作为临床治疗的一种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