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安徽小岗村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路径探究
2022-07-21陈佳陈胡月英
陈佳陈 胡月英
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遵循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的二十字战略方针,“五大振兴”统筹指引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大方向,但各乡村村落发展乡村振兴需结合具体发展现状落地实施。小岗村坐落于安徽皖北滁州市凤阳县,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及浓厚的红色文化气息,极具开发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的价值,有效促进小岗村深化贯彻绿色生态理念,打造示范性宜居乡村、新时代美丽乡村。
关键词:乡村振兴;小岗村;生态旅游;文化旅游;RMCP模型
本文索引:陈佳陈,胡月英.<变量 2>[J].中国商论,2022(13):-168.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2)07(a)--03
1 小岗村生态文化旅游优势
1.1 国家宏观政策支持
1978年,农业“大包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率先在“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开展实施,拉开了我国农业改革的序幕。1982年,党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包产到户 (组)、包干到户 (组)为我国农村农业生产基本经营制度。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凤阳小岗村,提出重温“小岗精神”,并强调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2021年,“小岗精神”旅游线路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1.2 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滁州市在南京“一小时都市圈”辐射范围内,拥有我国4A级景区——琅琊山、十大名村——小岗村。小岗村是我国乡村红色遗产名村、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安徽省农家乐旅游示范景点,旅游项目包含大包干纪念馆、当年农家旧址、紫藤长廊、葡萄采摘园、蘑菇大棚 (大学生创业园)、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等。其中,葡萄科技示范园占地600余亩,种植有夏黑、藤稔等优质葡萄品种,培育出零农药喷洒的绿色纯天然農产品,并为游客提供体验式采摘服务,每年8月还将举办一年一度的葡萄节。凤阳县文旅局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小岗村乡村振兴作为首要任务,通过自媒体平台举办宣传一系列文旅活动,拓宽市场吸引游客参观。
1.3 校地合作发展生态农业
随着“互联网+”“生态+”等模式的发展,小岗村掀起了智慧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农业”开发的热潮。小岗村自然环境优美、红色文化底蕴厚重,是发展农业观光+特色乡村体验式旅游的先决条件。大力开展校地合作,作为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科技学院等周边高校暑期社会实践、研学活动基地。2016年,“安徽科技学院小岗村现代生态农业研究所”挂牌,为小岗村乡村振兴带来了人才振兴基础,4300亩高标准农田由安徽科技学院与小岗村共同建设,加强了校地双方科研合作,培育生产优质新品种并运用土壤肥力测试、土壤改良等技术研究、试验、推广高效种植,促进了小岗村生态农业发展,提升了小岗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推动了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建设。
2 基于RMCP模型的小岗村生态文化旅游矩阵分析
2.1 旅游资源分析(R性分析)
小岗村是我国4A级旅游景区,根据不同类型,将其旅游资源具体按照人文历史红色旅游、非物质文化博览、体验式乡村生活三大类别分类。人文历史红色旅游类,如大包干纪念馆、小岗村档案馆、沈浩故居可作为发展文化旅游的先行条件,传承发扬“沈浩精神”、重温“小岗精神”,极具文化传播影响力,是小岗村优势旅游资源。非物质文化博览类,如当年农家旧址、麦田农家艺术园、石马文化园等同样能够助推小岗村文化旅游发展。而体验式乡村生活类,如葡萄采摘园、蘑菇大棚、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梨园公社则可主打生态旅游。通过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双管齐下,从而全面开发小岗村生态文化旅游资源。
2.2 旅游市场分析(M性分析)
通过对小岗村进行地理、交通区位分析得出,小岗村生态文化旅游主要呈现近域性空间结构分布。客群主要来自合肥经济圈、南京经济圈、无锡-苏州经济圈等城市,年龄结构分布广泛,上至对乡村生活充满怀旧精神的老年人,下至周边学校红色文化传承学习、乡村生活研学体验的中小学生,其中不乏来自各高校研究院的学者和交流学习自主创业的大学生等。我国华中、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等人口众多,可作为潜在旅游市场资源,亟待进一步开发拓展。结合游客需求特征,对小岗村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进行多样化开发,以提高获客能力,并通过社群经济,提高小岗村景区知名度。
2.3 旅游社区参与分析(C性分析)
小岗村村民社区参与方式主要为两大类,一是农家乐,多为当地村民将自家院落改造建设,通过向游客提供食宿的方式,让游客品农家土菜、赏江南小镇风景,体验农家生活的闲适惬意。二是体验农业观光园,如葡萄采摘园、蘑菇大棚、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等,游客可参与体验式自行采摘葡萄、蘑菇等,享受满钵丰收的乐趣,感受农家人淳朴好客的地方乡土人情。从参与度分析,村民意识还需加强,不应将生态文化旅游过于商业化。加强学习“小岗精神”“沈浩精神”,真正意识到小岗村的红色基因及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小岗村生态文明建设。
2.4 旅游产品分析(P性分析)
小岗村文化旅游产品,即纪念馆、展览馆、陈列馆,多以物件、图片、文字的形式进行展示,表现形式过于单一化。小岗村生态旅游产品多为莴笋、葡萄、食用菌等标准化、无公害的生态农产品,虽然体验式旅游目前仍受到城市居民追捧,但与其他拥有体验式采摘的村落相比,同质化较为严重,被替代性强,不具备特色优势。产品组合格局单调,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过于分散,结合度不高,不够集约化。小岗村文化旅游产品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但由于多数游客对其认识不够充分,“走马观花”式旅游参观直接导致体验感不佳。从旅游产品服务意识来看,当地村民文化水平受限,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的村民只会讲方言,不会讲普通话,与游客间存在语言障碍,可通过招募志愿者的形式解决该问题。从旅游产品基础配套设施角度分析,主要有村民自建的农家乐、工艺工坊,虽然数量众多,但整体发展仍较为滞后。加强各旅游景点协同发展,形成套票类旅游产品组合,拓展旅游产品营销渠道,打造多样化、创新化的旅游产品营销模式,提高旅游产品品牌影响力、知名度、竞争力。
2.5 旅游市场结构矩阵
如图1所示,将小岗村生态文化旅游市场现状填入矩阵中,根据RMCP分析可发现,小岗村生态文化旅游具有一定的获客能力,客群区域辐射范围仍可进一步扩散,小岗村拥有农业、手工业等基础产业,不过分依赖旅游者购物消费,综合来看,小岗村生态文化旅游位于该矩阵的第5板块,属于中间接触层的半依赖成长型旅游景区。對于该类型的景区,可通过产品组合、产品促销定价、产品多元化开发、社群经济引流等方式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参观,发展多种业态,增加景区收入来源,促使小岗村生态文化旅游向第4板块转移,成为热门旅游景区。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旅游业大幅受挫,经营惨淡,疫情防控常态化下,AR、VR云旅游,线上文旅(农产品)商城成为实体经济复苏的新消费形式,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可进一步减少旅游业实体经济对线下游客的经济依赖性,保障景区在单日最大客流量限流的同时,基本正常平稳运行。
3 小岗村生态文化旅游不足
第一,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公路交通建设有待升级改造,5G网络未实现全面覆盖,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停车场车位、公共卫生间等数量失衡,难以匹配实际客流量,出现信号弱、停车难、如厕难等问题。且配套餐饮住宿整体呈现多而不精,档次较为低下,实现提档升级对进一步旅游开发刻不容缓。第二,旅游服务意识弱。服务人员业务水平大多不高,服务意识欠缺,同时小岗村部分村民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在开发小岗村生态旅游的同时,过度开发,滥砍滥伐,未做好生态共生,在意识形态上影响了游客的旅游观感及对景区的满意度。第三,旅游结构过于单一。旅游内容大多是纪念馆参观及体验式农家生活场景,在内容上不够新颖,与区域内同类景区存在同质化现象,旅游产品种类、市场定位缺乏核心竞争力,不能完全调动游客兴致,游客只是浅层参观、拍照,记忆点不深刻,难以形成回头客。第四,旅游品牌不够响亮。小岗村生态文化旅游业目前仍处于上升发展期,其品牌宣传未利用好地方政府融媒体平台进行线上宣传,游客裂变引流。旅游营销、旅游传播力、旅游品牌塑造、旅游文化挖掘、旅游氛围建设等方面是打响小岗村旅游品牌的重中之重。
4 小岗村生态文化旅游开发路径探索
4.1 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
小岗村在开发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同时,应当利用好天时地利人和的资源优势,如以美丽乡村风光、“小岗精神”红色文化为开发的切入点,以拓宽市场渠道、吸引更多游客旅游参观为落点,探索迎合消费市场的创新路径。加大基础配套建设投入,硬件设施提档升级,如扩建公路、增设车位、公共卫生间改造、农家乐升级打造、5G基站建设等举措。以合肥-凤阳、南京-凤阳为例,两地间均无铁路、高铁线路,对标山西平遥古城、四川阆中古城均有多趟高铁贯通,凤阳县可通过邀请专业人员实地考察是否有铺设高铁的条件,促使小岗村旅游交通更加通畅。
4.2 亦农亦旅,共生发展,1+1>2
小岗村在生态旅游上拥有葡萄采摘园、蘑菇大棚、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等体验式旅游项目,亦农亦旅的雏形现阶段已搭建完成。小岗村在农业发展、旅游业发展两者间要做好权衡,第一,应当转变传统观念,旅游业与农业相比最大的区别在服务,小岗村基层应当加强村民服务意识,提高业务能力,做好游客服务,让游客感到宾至如归。同时,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修复曾被过度开发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第二,对于已有的体验式旅游产业、农家乐产业,应当进行深度融合,如将部分农家乐打造成带有厨房的特色民宿,游客可将在体验式采摘园采摘的食用菌、蔬菜等亲自烹调成美味菜肴,增加用户体验式参与感。同时,针对葡萄采摘园,可探索开发认领/种植一株葡萄树的形式,吸引游客来年果子成熟时,前来收取自己葡萄树的果子,提高游客回头率,推进农旅产业共生发展,提高小岗村生态旅游效能。
4.3 区域化旅游整合,拓展旅游渠道
2021年,滁州市文旅局统一建设全市智慧文旅体系,文旅融合公共服务管理平台。通过“1+8+N”工作机制,实现市级1个大数据中心、8个县市区分中心、同步配套N个子平台的旅游资源整合模式,聚合文旅资源,统一宣传营销,逐步实现省、市、县旅游信息、资源互联互通,构建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整体框架。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游、红色游、自驾生态游等,努力打造长三角区域知名休闲旅游目的地。聚焦“新消费”,广邀游客“百店寻味”。滁州市、南京市两地文化和旅游局正着力推进两地旅游产业一体化,通过文旅深度融合,让滁州市融入长三角速度从“+号”变“×号”。凤阳小岗村可依托滁州市文旅局政策,联合琅琊山风景区,打造精品旅游路线。
4.4 云上游+云端购,乡村旅游新模式
云上游是积极响应政府防疫号召,防控新冠疫情扩散传播,利用直播的形式展示乡村之美,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旅游形态。2020年,后疫情时代,滁州市联合扶贫企业,搭建“滁州文旅惠民惠企云端购”平台、采用“直播+推介+销售”的模式推广滁州文旅资源 (当地美景、特色好物),市文旅局拨款200万元作为产品销售补贴。活动期间,地道特产、休闲零食、文创生活各类商品通过特价销售、秒杀抢购等,销售总额高达3000余万元。“一码游滁州”智慧文旅平台紧随其后发布,消费者可在“购在滁州”版块找到滁州好物的购买渠道。小岗村在发展乡村生态文化旅游时,可利用邀请旅游博主、网络大咖作为地方旅游推荐官,以录制短视频、自媒体Vlog的形式,吸引网友到小岗村旅游参观。云上游+云端购可促进小岗村文旅融合发展,提高特色旅游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挖掘旅游市场潜力。
参考文献
张俊飚,王学婷.乡村生态振兴实现路径的对策思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2):152-156.
丁忠明,冯德连,张廷海,等.变迁与创新:乡村振兴战略的本土逻辑与高质量推进:兼论小岗村的乡村振兴实践[J].财贸研究,2021,32(4):55-69.
龙井然,杜姗姗,张景秋.文旅融合导向下的乡村振兴发展机制与模式[J].经济地理,2021,41(7):222-230.
袁进展.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别山区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研究[J].中国商论,2021(20):46-48.
张雪洁,王文静,廖钰颖,等.文旅融合背景下小岗村体验型红色旅游发展规划[J].旅游纵览,2020(18):108-110.
高菲.安徽小岗村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34(6):63-66.
余佳华,黄润,倪建华.基于RMCP模型的安徽寿县文化休闲旅游发展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6,32(6):36-39.
黄莹莹.六安市旅游扶贫模式分析与优化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