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语言意识发展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2022-07-20林玲

校园英语·中旬 2022年6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改革大学英语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英语学分被削减,如何在有限学分内培养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教学法及教学模式等微观层面的断层式研究成果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对课程体系进行更科学合理的系统性改革势在必行。已有研究表明,具有较强语言意识的学生,其语言学习效率更高。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基于学生语言意识发展改革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探索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新路径。

关键词:学生语言意识发展;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

作者简介:林玲(1983.05-),女,广西玉林人,玉林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认知语言学。

一、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培养人文精神和思辨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恰当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可见,大学英语同时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要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语言综合能力。而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语言能力进行培养,教师需遵循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认知规律对课程进行统筹安排,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已有研究表明,那些具有较强语言意识的学生,其语言学习效率明显更高。甚至有学者提出,语言意识是外语学习的必要条件,将语言意识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凸显出来。而这会不会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有益途径?为寻找答案,本研究结合目前语言意识研究领域的成果探讨基于学生语言意识发展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路径。

二、语言意识培养途径和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

语言意识运动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以寻求提高学生和教师语言意识的途径为主要目的。Leo van Lier认为,“语言意识是人对语言本质及语言在人类生活中所起作用的敏感度和自觉意识”。而Carter则认为语言意识的意义宽泛,包含人们对语言特性的意识、对语言和文化之间关系的意识、对语言形式和意义的关系的自主意识以及对语言和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意识,如意识到“人是通过语言看世界”等。国内学者何周春、龚彦知则认为,语言意识是错综复杂的心理表征,是学习者对语言、语言学习即语言应用等的综合感知与认识,反映其对语言学习过程的反思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国内学者一致认为,语言学习是有意识的过程,语言意识会对不同水平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学习产生影响,教师应注重语言意识的培养。而国内外关于语言意识培养途径的研究目前多从教学法和教材等微观层面着手。Andrews与Bourke指出,语言意识虽具有多种形式,但语用与语法意识的发展决定着语言意识的发展。何周春和龚彦之就从语用意识和语法意识角度出发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言意识发展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用意识与语法意识发展并非同步进行,处于英语学习高级阶段的学生的语用意识比语法意识要强”的结论。语法意识是“学习者对语法形式和意义的客观注意、主观感受及认知分析”。“语法意识既是学习者对语法特征及其含义的有意识注意,也是学习者对语法学习过程、内容的总结与思考”。语用意识是学习者“对特定交际语境特点决定的语言使用恰当性规约的理解和敏感性”。

而关于语法意识和语用意识发展的先后顺序问题,有研究者认为外语学习者的语用意识发展先于语法意识,也有学者认为外语学习者的语法意识发展先于语用意识。何周春和龚彦知通过分析语法意识和与语用意识模块间、层级间的关系探讨了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法意识和语用意识的互动关系及其阶段性发展特征并总结了该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实践的参考意义,认为教师应基于语法意识和语用意识整体互动视角,秉持语法意识与语用意识并重的原则,推动学习者语法意识与语用意识的转化与发展。

如果要基于学生语言意识发展对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首要工作就是厘清语法意识和语用意识的培养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先后顺序问题。从学情来看,大学英语授课对象并未到达外语学习的高级阶段,语法意识应是高于语用意识。于是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普遍反映自己英语语法知识比较缺乏,认为首先应通过语法学习获得扎实的语法基础才能有正确使用英语的语用能力。而在对一线教师进行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课堂上学生更关注的是语法知识,这一点更明显地体现在大一学生身上。因此在长达近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中,应从语法意识入手,直击痛点,将学生的语言意识从语法意识培养逐渐过渡到语用意识培养,并最终使两者相融。

三、基于学生语言意识发展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自2020年下半年起,笔者所调研的某院校大学英语通用课程已从原来4学期共16个学分削减为3学期共12个学分,学生除修满通用课程的12个学分外要修取2个学分的人文素养课程。从学生语言意识发展的视角看,该课程体系存在3个问题:1.课程设置未体现从语言基础知识(语法知识)到语言使用能力(语用知识)的过渡性;2.选修课对选课学生没有明确要求,同一班级的学生语言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很难兼顾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难以保证教学质量;3.仅有一门大学英语通用课程,语言基础课程不足。该课程体系未体现课程间的承续以及学生语言能力发展规律,不利于学生语言意识的发展。

表1中的具体课程是笔者基于所调研院校大学英語已有课程并结合国内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的常见课程且依据学生语言意识培养和大学英语专业化培养的理念来设置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专业化构想研究并不多见,但是面对当今社会对大学英语人才的高要求,课程设置专业化应给予更多关注,这也是解决大学英语长期以来令人担忧的教学质量问题的根本途径。相较于单一的大学英语通用课程,开设专业化基础课程对于与英语专业学生统一起步的大一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是必须的能力储备课程,是学生“心之所向”,也是有效培养学生语言意识、增强学生语言学习效率的正确路径和方向。因此,本研究提出的基于学生语言意识发展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对大学英语的学分进行重新分配,实现大学英语专业化课程设置。

需要指出的是,语法意识和语用意识并非界限分明的关系,表1主要按照课程培养的主要意识类型对课程进行宽泛划分。

四、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设置解析

该课程设置方案将大学英语分为基础课程、通用课程和通识选修课程三大板块(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根据其他学院要求决定是否开设,而学校不定期开设的英语讲座不占大学英语学分,故不列入此方案),通用课程只占6学分,省下来的6学分分配给基础课程,加强对学生语言意识的“专业化”培养。

第一学期三大课程模块同时运作,增设“英语语音”和“英语语法”(各1学分)两门必修基础课程。调查表明,大学生同样有对语音和语法进行系统学习的需求和必要,这两门课程与“大学英语I”一起开设更能夯实学生的语法知识基础,增强对学生语法意识的培养。每周两节课的前提下,半个学期即可修完一门,两门课程前后进行,可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从语音到语法则体现循序渐进原则。通识选修课“影视英语视听说”和“英文歌曲鉴赏”向所有年级开放,其娱乐性较强,学有余力的大一学生也可选修,为语用意识的培养打下基础。第二学期开设“英语听力”(2学分)一门基础课程,加强学生听力能力培养,与通用课程“大学英语II”共同推动学生语法意识发展。通识选修课板块开设“英汉语言与文化对比”“西方礼仪与文化”以及“英语演讲”等涉及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课程,引导和推动学生的语言意识从语法意识向语用意识发展。第三学期开设“简明语言学”(2学分)这门基础课程,加强学生对语言学理论的系统认识,增强学生的语言意识。通用英语课程照常开设。通识选修课程选择开设“英美文学欣赏”“英语畅谈中国文化”和“英语报刊选读”等能兼容语法和语用知识的语言文化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能进一步检验语法能力、增强语用能力的平台。第四学期仅开设通识选修课,如“西方文明史”“中国文化概况”“阿拉伯历史文化概况”以及“广西民族文化概况(英语)”等。这些课程不仅体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满足语言学习和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是该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语言意识的最后环节。

五、结语

基于学生语言意识发展进行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还需要师资和制度的保障。教师只有具备充分的语言意识才能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国内对教师语言意识的研究方兴未艾。此外,学生语言意识的发展还需要学校层面的制度保障。课程体系改革事关教改根本,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参与。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陈宝翠.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专业化构想[J].辽宁教育研究,2007(7):82-84.

[3]何周春,龚彦知.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言意识发展研究——以语用意识与语法意识为视角[J].现代外语,2013(3):278-330.

[4]何周春,龚彦知,李永红.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法意识与语用意识互动关系研究[J].外语界,2021(2):54-62.

[5]胡美馨.言语行为语用意识培养在综合英语教材中的实现[J].外语研究,2007(4):65-69,112.

[6]刘宏,吴扬.外语教学中语言意识形成路径研究[J].中国外语,2014(5):75-80,95.

[7]李民,陈新仁,肖燕.英语专业学生性格类型与语法、语用能力及其意识程度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2):119-124,161.

[8]曾丽.儿童三语习得中元语言意识的发展对我国少数民族外语教育政策制定的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5):748-755,801.

[9]Bialystok E. Factors in the growth of linguistic awareness [J]. Child Development, 1986(2):498-510.

[10]Cook M, Liddicoat A J. The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on in interlanguage pragmatics: The case of request strategies in English[J]. Australian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02(1):19-39.

[11]Felix-Brasdefer J C. Pragmatic development in the Spanish as a FL classroom: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learner requests[J]. Intercultural Pragmatics, 2007(2):253-286.

[12]Takahashi S. The role of input enhancement in developing pragmatic competence. In Rose K R & Kasper G 9eds. Pragma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C].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171-199.

[13]Van Lier L. Interaction in the language curriculum: Awareness, autonomy and authenticity[M]. London: Longman, 1996.

基金項目:本文系玉林师范学院2020年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自筹项目“基于学生语言意识发展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20XJJGZC03)、玉林师范学院2021年一流本科建设课程立项项目“大学英语II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项目编号:2021XYLKC28)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改革大学英语
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研究
“2+X”培养模式下软件工程专业综合改革探索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通的研究与实践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CBE模式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模型研究
基于“3CE+B”模式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