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亲子沟通的桥梁,让教育共赢

2022-07-20车晓明

新班主任 2022年6期
关键词:亲子冲突女儿

车晓明

因为疫情再次居家学习时,我听说了一个噩耗:一个小学生因为学习与父母发生争执,当他意识到自己无法对抗父母的权威时,一气之下从十几层的高楼一跃而下,酿成惨剧。

作为父母,我们担心孩子犯错、走弯路,总是告诉孩子怎样做才是对的,但是,有的父母过分介入,不知不觉剥夺了孩子经历自己人生的可能,很容易激起孩子的反叛心理,导致亲子矛盾。

我最近阅读了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的著作《P.E.T.父母效能训练》,书中提到,每当父母用权威去逼迫孩子做事的时候,他们就是剥夺了孩子学会自律、为自己负责的机会。也就是说,家长所认为的“为了孩子好”并不一定有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做书中所说的有效能的家长呢?这本书介绍了“界定问题、积极倾听、完整表达、没有输方”4步化解矛盾的方法,让遇到亲子矛盾的家长知道如何实操,同时培养孩子自觉成长的能力。与此同时,父母也会获得自我的心灵成长,从而实现家庭和睦。

积极倾听使孩子能完全表达自己

亲子矛盾是当下很多家庭都存在的现象。“P.E.T.父母效能训练”是托马斯·戈登博士在1962年创建,并推出了一套简单、实用的父母训练课程。训练的第一步是父母要明确积极倾听的重要性,并学习如何积极倾听。

父母积极倾听能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这听起来好像并不难,可事实上很少有家长做到。在家庭中,总有一方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大部分家庭里不能表达感受的是孩子,因为家长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所以不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并强制孩子走上自己预期的道路。

上网课期间,女儿需要用电脑和手机,电脑屏幕大,用于上课,手机用于拍照上传作业。我总是担心女儿偷偷玩手机,耽误上课。一次课间,我悄悄推开女儿的房门,看到她正在对着手机屏幕笑,当我们四目相对时,她赶紧解释:“我没玩,是同学在问我作业。”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我冷冷地说:“玩没玩你自己清楚。传完作业把手机放到客厅的茶几上。”没想到,女儿跟我杠上了,拒给手机,理由是我不信任她。因此,我和女儿冷战了两天。

现在想想,我和女儿之间冷战的原因是我没有给女儿充分表达自己感受的机会,我的武断伤害了她的自尊,无论她当初是否在玩手机,我都应该给她表达的机会,她需要这份尊重。

女儿常说:“你能不能听我把话说完?”因为我总爱打断她。她其实什么都懂,只是需要一个忠实的听众。书中说父母应该学会说“接纳性语言”,即当一个人能发自内心地接纳他人,同时又能表达自己的接纳时,他便拥有了强有力的助人能力。可是,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不接纳语言”,因为不接纳,所以不给孩子充分表达的时间和机会,久而久之,孩子把心事埋在心底,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亲子之间沟通的桥梁就出现了裂痕,矛盾就会接踵而至。

所以,父母和孩子多说“接纳性语言”,与孩子交流时做到积极倾听是提高父母效能的基础。

正确发送“我-信息”使孩子改变不正确的行为

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意愿。“我-信息”的本质是让父母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很多时候,父母觉得自己跟孩子起冲突,是暴露了自己的无能,所以,父母常会选择压抑自我,避免冲突。可是,长此以往,父母牺牲了自己的需求和生活,换来的却不一定是孩子的理解和遵从。

正确发送“我-信息”的目的在于对孩子施加影响,使其改变当前的行为。完整的“我-信息”包含三部分:不可接纳的行为、感受和确切而具体的影响。也就是说,父母不仅需要描述自己认为不可接受的行为,并告诉孩子这种行为带给自己的不良感受,还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按照这样的交流方式,我尝试和女儿沟通。

“孩子,每当你拿起手机的时候,我就替你担心。”

“为什么担心,是不信任我吗?”

“因为手机的诱惑力太大了,连妈妈有时候都控制不住自己,刷完一个视频还想刷另一个,不知不觉间,大把的时间就溜走了。”

“我只是在休息的时候看一看,不会长时间玩。”

“你的视力本来是很不错的,可自从上网课后,你的视力就已经下降了。上课用电脑,休息的时候如果还不让眼睛放松一下,真担心你的视力还会下降。”

“好,知道了。我把手机放远点,不传作业的时候尽量不动它。”

“我-信息”不太容易激起孩子的叛逆之心,如果父母坦诚地告诉孩子,他的行为会对自己造成影响,孩子更容易接受,并尝试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改变。我这样与女儿交谈一番后,女儿也的确如自己所说,离手机远一些,不用的时候很少触碰。

正确传达“我-信息”能够帮助孩子成长,帮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父母的“我-信息”能告诉孩子,你把责任留给了她,信任她能够用建设性的方法处理当前的情况,相信她会尊重你的需求。

选用第三方法解决亲子双方需求冲突

高效能的父母能用恰当的方法有效解决亲子矛盾,这本书意在指导我们如何成为高效能的父母。权威代表的第一法和退让代表的第二法都无法真正解决冲突。第三法就是對“积极倾听”和“我-信息”两种工具的综合运用。第三法的运用共有6个步骤,是一个完整的问题导向下群策群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界定问题、找出备选方案、评估方案、选定方案、执行方案和追踪并调整方案。

第三法即“没有输家”法,要求父母和孩子共同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有效沟通就成了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家长必须进行大量的积极倾听,并能够发出正确的“我-信息”。其实,高效能父母营造的家庭氛围是民主的,承认父母同样有需求需要被满足,即使会发生亲子冲突,也会在彼此的坦诚中架起连心桥,让父母和孩子实现“双赢”。

针对女儿合理使用手机的问题,我们召开了家庭会议。第一步,确定并界定冲突。女儿表示,大多数同学都有手机,适当地聊天、看抖音、玩游戏,可以放松减压,不会影响学习。而我和孩子爸爸都认为拿捏好玩的程度很困难,大多数孩子都高估了自己的自控力。虽然观点不同,但我们都耐心地倾听了彼此的真实想法,最终确定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孩子是否能自主管控好手机。第二步,找出备选解决方案。女儿先谈了自己的计划,说每次玩手机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用计时器来控制,到时间了立即放下手机。我提出了次数的问题,最终决定每天玩手机不超过两次。第三步,评估备选解决方案。经过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平时上网课孩子是没有大块时间玩手机的,所以,只能在周末玩手机,虽然女儿有点不情愿,但是还是同意了,同时我也做出了让步:如果女儿有需求,可以临时申请使用手机。确定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后,全家一起执行,通过观察发现,我们共同研究的方案比我之前强制性的决定效果更好,孩子基本能够按照方案去执行。

“养育一个富有责任感的孩子”是《P.E.T.父母效能训练》这本书封面上很醒目的一句话,相信这句话也道出了所有父母的心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教育孩子时间最长的老师,只有与孩子积极沟通,才能更好育人。运用P.E.T.沟通方式,相信亲子关系会变得更加和谐,有助于父母和孩子满足各自的需求,实现“双赢”。

(作者单位: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七中学)

责任编辑  何欣容

猜你喜欢

亲子冲突女儿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大三的女儿
海的女儿
富养女儿先富养自己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
女儿福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