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教室空间的管理之道
2022-07-20邱磊
邱磊
不少班主任都有为排座位伤透脑筋的经历:無论怎么调整,看起来团结、有序的班级,总会在一段时间后陷入某种混乱之中。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班主任不妨先回过头来想一想:一个个座位的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心理学的应用
教师对座位的安排包含心理学的应用。教室本身不过是“坚硬的建筑”,洁白的墙壁、冷冰冰的黑板并不能给人轻松、舒适的感觉。但心理安全感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状态至关重要,所以,在小学教室里,我们常常会见到一些植物,甚至枕头、玩偶等让人感到安全和舒适的“柔性”之物,这其实起到了安抚的心理暗示作用。
提高心理安全感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就是让学生自主选择座位。学生的选择透露出些许性格特点,如选择前排居中位置的同学可能乐于表现、自信心强,选择后排角落的同学可能崇尚独立、喜欢独处。美国学者温斯坦在《中学课堂管理》一书中提到,对于一些心理敏感、容易分心的孩子,班主任应尽量让他们远离容易拥堵之处,比如前后门、书架、饮水机等地方。
静态的座位布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儿童坐在固定的座位上,静听讲解和记诵课本,全然处于消极被动地位。”他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心理学。座位布局除了常见的“井”字形,其实还有多种形态,如马蹄形、环形、菱形等。时常变化一下座位布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改变他们的学习状态。
设计座位时,如何既满足安全、舒适的内在需要,又避免学生因干扰而分心,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心理学可以给教师提供不少帮助。
管理学的智慧
座位安排也体现了管理学的智慧。“井”字形布局的设计初衷在于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横排减少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使之更容易聚精会神地听讲;竖列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身上,比较适合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管理与教学工作。
从管理理念上看,当“控制”成为价值核心时,教室里的一切均围绕着杜威所言的“静听”而设计;当“服务”成为价值核心时,课堂的中心则转向学生,诸如马蹄形、圆形的空间设计便应运而生。
面对课桌前鲜活的人, 班主任在调整座位时,需要谨慎再谨慎。从学生年龄来看,高年级的学生要求更多地参与讨论,且自制能力强,不妨选择非正式(桌椅摆放相对自由)的空间布局;低年级的学生自制能力差,传统的座位排列方式更合适。从教师个体差异来看,那些教学技巧高超、课堂控制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教师,更能驾驭非正式的座位布局;课堂技能欠缺、经验不足的教师,更适合传统的座位排列方式。
班主任在调整座位时,要始终怀着公正之心,面对不同学生及其家长的诉求,班主任应一事一议、一人一论,不搞“一刀切”,既要照顾到身高、视力、性别等生理差异,也要尊重学生的心理需要,灵活应变。
管理学的智慧还体现在细节中。如有的学生视力不好,但适当靠后坐反而有利于视力恢复;将个子矮的学生的座位垫高,就可以安排在教室后排;让个子矮且相差不大的学生坐在中间,形成中部纵列,让个子较高且相差不大的学生坐在两侧,形成两翼纵列,等等。
社会学的启示
座位安排体现着社会学。在一间教室里,不同的座位代表着不同的“身份”,会形成不同的物理场、关系场和意义场,对身处其间者产生不同的影响。
“井”字形排列容易使学生内部产生“阶层”。坐在教室前排、中间的学生可以得到教师更多的监督、关注与辅导,后排的孩子却没有如此幸运。有学者认为,教室中存在着“活跃地带”(即前排和中间位置)和“非活跃地带”,教师对处于“非活跃地带”的学生的辐射较弱,他们得不到足够的暗示和反馈,容易行为散漫、反应冷淡,逃避、不参与课堂活动。时间久了,自然就产生了“阶层”。
拿简单的课堂提问来说。遇到较难的问题,教师往往会将目光转向“活跃地带”,甚至直接盯着某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眼睛;比较简单的问题,教师才会抛给“非活跃地带”的学生。教师无意识的目光会被学生敏锐地捕捉到,形成强烈的自我身份认同,最终沉淀为某种隐形的“标签”。
不客气地说,大多数学困生从不奢望被调到“活跃地带”,他们几乎习惯于在“同阶层”内找到安全感和归属感。相反,那些在前排的学生却如履薄冰,担心成绩下滑而被“阶层”淘汰。这样说并非危言耸听,而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告诉各位班主任,调座位绝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另一方面,“井”字形排列阻碍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利于他们的社会化成长。试想,为什么举行活动时,一旦把桌椅移开,留出充足的自由活动空间,学生就会变得兴奋、好动?答案无他,只因打破了人为设置的行、列分界。
同时,“井”字形排列也突出了教师“居高临下”的地位,使师生在空间位置上不平等。最近几年,不少地区新建的教室逐渐取消了台阶,正是基于以上考虑。
随着德育实践的不断深入,教师要不断创新座位排列方式。如民主气氛稍浓、师生可以密切交流的马蹄形,能加深师生情谊的温馨“H”形,便于讨论或开展学习活动的方形或圆形……这些排列方式均不是万能的,只在恰当的时间和策略下发挥作用。
总而言之,教师只有真正从“人”及“人的关系”的角度去思考教室的空间布局,班级才能真正有条不紊地运行。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