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育融入手术外科学基础课程中静脉切开术的探索*

2022-07-19周慧鹏汤陈琪常易凡白玉树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13期
关键词:外科学静脉满意度

周慧鹏,翟 骁,蔡 娇,汤陈琪,常易凡,白玉树,李 明,孙 瑜

(1.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 201805;2.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 200433;3.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 200041)

静脉切开术是通过切开皮肤在直视下将导管插入静脉,为输液或抽血建立静脉通道的一项技术。在抢救危重症患者,特别是在战争、灾难等特殊环境下,静脉切开是实施有效抢救的救命手术。而随着静脉穿刺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及穿刺设备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静脉切开术在临床的应用中较既往明显减少,学生在课程学习当中容易产生轻视、懈怠等心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促进思政教育与传统课程有机融合,将育才与育人相统一,有利于拓展专业教育深度,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在全国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保证课程教学质量,拓展思政元素,打破思政教育“孤岛”困境格局[3],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作用,发挥好价值引领的作用,进而达到从“要我学”到“我想学”的转变[4]。外科学教研室以手术外科学基础课程“静脉切开术”为例,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对教学效果做出分析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某军医大学2019级本科学员176人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思政组进行分组教学,均由相同教员分别进行外科学基础课程“静脉切开术”带教教学。思政组有92名学员,其中男80名,女12名,平均年龄(20.360±0.546)岁。对照组有84名学员,其中男73名,女11名,平均年龄(20.480±0.591)岁。两组学员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员均来自同一专业,前期学习课程完全相同。

1.2教学方法

1.2.1课程设计 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方法,思政组采用融入思政教育后的课程教学。40 min理论教学后,立刻进行静脉切开术动物外科实践操作,操作全程采用改良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表评估,操作结束后,思政组学员完成三点评分教学满意度量表的问卷。

1.2.2思政元素的拓展 根据课程思政的要求,外科学教研室教师通过讨论, 在各个教学要点设置思政要素融入点(表1)。通过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引发学员思考,培训临床思维,促进思政教育与传统课程形成合力,同向同行,提升教学效果。

表1 思政教育融入“静脉切开术”教学

1.3教学效果评价

1.3.1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OPS) DOPS是一种在真实临床医疗环境中用以量化学员操作技能能力的评估手段[5],是目前形成性评估中最重要和广泛应用的几种模型之一[6],在学员操作过程中能给予即时性评估和反馈,现已成为临床实践教学技能考核的主要方式[7-8],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

1.3.2三点评分教学满意度量表 对于学生满意度的调查,参考既往研究[9-11],从课程兴趣、教学成效、思政教育融入教学接受度3个维度进行三点评分,其中1代表不满意,2代表一般,3代表满意。

2 结 果

2.1两组学员改良DOPS评分比较 共计发放改良DOPS评分表176份,回收176份,带教教师测评满意度为(7.810±0.824)分,学员测评满意度为(7.850±0.817)分,显示测评结果有效。在术前准备工作(包含动物备皮、洗手消毒、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等),静脉切开术的操作要点掌握,无菌观念,术后处理,整体表现和操作时间方面的评分,思政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余方面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改良DOPS评分比较分)

2.2思政组三点评分教学满意度量表评分 思政组学员对思政教育融入传统教学的接受程度较高。96.7%的学员对课程学习兴趣程度满意,94.6%的学员对教学效果满意度较高,94.6%的学员认为思政教育的融入能有效提高对课程的兴趣,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及满意度。

3 讨 论

为探讨将思政教育融入手术外科学基础课程的方法与效果,本研究以某军医大学2019级176名学员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教学。结果表明,思政组在术前准备工作、静脉切开术操作掌握度,无菌观念,术后处理,整体表现及操作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可见,在手术外科学基础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对学员掌握操作性、主动性要求较高的内容有很大帮助。

外科学手术基础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由理论课学习走向操作实践的桥梁课程,也是外科学的入门课程。但作为桥梁课程,与医学生前期的理论学习特点不同,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对于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动手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面临着以下几点问题:(1)教学内容较为基础,随着临床技术及设备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基础操作内容在临床实践中较少见,学生对现今应用广泛的高精尖技术更感兴趣,从而对基础的外科学操作技术容易产生轻视、懈怠的心态,在学习的主动性上就有所缺失。(2)课程教学重实践,轻理论,轻人文。日常教学安排较为紧凑,为了能给学生预留更多操作时间,对于理论授课往往浮光掠影,匆匆带过。期望在实践中,边做边讲,然而学员初次接触操作,往往难以一心二用,顾此失彼,最终理论与实践结果均不尽如人意,造成学员内心的受挫感,对后续学习有畏难情绪。(3)传统授课方式注重知识快速灌输,难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当下学习的基础操作与未来的临床工作的紧密联系,缺乏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本次研究根据外科手术学基础课程的特点,以“静脉切开术”教程为例,充分挖掘思政元素,丰富教学内容,进而克服了传统教学授课的一些难点。根据改良DOPS结果显示,思政组在术前准备工作、静脉切开术操作掌握度,无菌观念,术后处理,整体表现及操作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思政教育融入传统授课,例如结合临床实际,通过救治实际案例的讲解,引发学员对掌握“静脉切开术”的必要性的思考,激发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要我学”到“我想学”的思想转变。对于初次接触手术外科学基础的学员,内心如果没有对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视,容易犯很多共性错误。例如课前理论学习没有认真听讲,术前准备容易丢三落四,无菌操作容易忽视,静脉切开术基础知识没掌握,导致实践中往往顾此失彼、操作时间延长。而通过结合武汉抗疫的实例讲解,培育社会责任感,激发爱国热情。在学员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三观,做好价值引导,培养家国情怀,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因而思政组整体表现优于对照组,教学满意度和接受度也较高,与既往研究的结果具有一致性[12]。

总之,在手术外科学基础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对学员掌握操作性,主动性要求较高的内容有很大帮助。思政教育可进一步融入更多课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

猜你喜欢

外科学静脉满意度
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内径及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
“顾氏外科”师承教育融于中医外科学住培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臣心对比,影领基层”病例诊断大赛第一季第一期病例诊断点评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浅析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的中医外科学实训课程
临床多站点考试法在全科医学生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谈外科学教学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