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渗透社会责任感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课例研究

2022-07-19赵亚敏

高考·中 2022年3期
关键词:课例研究社会责任感高中化学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要求也有了明确的目标,除去课本知识外,在高中化学阶段,更应关注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高中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在高中学习阶段,三观也随之发生着转变,教师需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以便学生投身于精神文明社会建设中去。化学对学生的发展十分重要,它与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环境、地球资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化学科目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生活责任内容,因此,作为化学教师,更应重视起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本文将结合当下高中化学教师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论述,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课堂中渗透社会责任感的策略。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高中化学;课例研究

责任是人的使命,而我们的使命就是照亮整个世界。列夫·托尔斯泰有言:“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可以看出责任感是人发展的支柱,只有打好坚实的支柱才能搭建稳固的桥梁,以此为社会主义出力献策。古有“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等诗句,可见古人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无私精神。而高中生作为民族的希望,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实现国家建设的前提,学校应积极宣传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利用校园展示、课外宣传、信息技术等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为学生打造社会责任感的化学课堂。

一、高中化学课堂中渗透社会责任感的意义

(一)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渗透社会责任感顺应社会需求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对世界的影响力也在迅速提高。推出“人才型战略”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人才的知识储备、先进的技术、强烈的社会意识与民族责任感。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稳步提升,作为高中生,更应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加强自身的文化学习容量,在日常生活中,在校园生活中,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推进文明校园的构建,对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二)社会责任感是实现高中生综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学与生活如影随形,高中生学习化学知识,丰富了自己的认知视野,而教师在高中课堂上渗透社会责任感意识,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让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新的发展,不再以自身为单位,而是以发展的眼光对待问题,更能了解一荣俱荣的意义[1]。在社会生活中,也会利用学习到的化学知识进行生活实践,提升洞察生活的能力,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社会建设中去,像垃圾分类、空气污染等问题,以身作则,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次數,从点滴的小事开始,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高中化学教学是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方式

化学课堂丰富多彩,其中化学实验更能直观地帮助学生探索化学知识的奥秘,还能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构建了“化学与生活相关”的社会意识。正因学生处于社会生活里,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他们在活跃生活中也在观望生活,像一些关于化学的重大事件,例如宿舍投毒、矿井爆炸事故等,其背后可延伸为化学与社会的问题。教材里的知识从生活、自然、环境出发,多安排一些学生的实践活动,将课堂的主体性交给学生,以此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能源的利用有了深入的探析。化学知识具有复杂性、有趣性、社会性,因此学生学习化学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高中化学课堂中渗透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

在高中阶段,课堂学习是高中生的主要营地。化学知识渗透着社会责任,教师更应该发挥出课堂的有效性,以学生的角度完善自身教学,以创新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众所周知,生活是最好的化学素材,并且服务于生活建设。教师要结合教材知识和教学的出发点,与学生现有的经验融合起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对社会生活问题有所了解,可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将关注度高的事件为学生播放出来。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性,其中的视频、音乐、图像可以让学生直观地学习知识,也容易触及到学生的心灵,激起学生的情感流露,教师要抓住教学时机,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灌输,以此保证化学课堂的质量[2]。

比如:教师在讲“元素与物质分类”一节时,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在物质中存在,了解110多种元素为什么能组成上千万种物质;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简单分类法;单质、化合物之间的关系,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从多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并体验分类的重要意义。为了帮助学生清楚了解元素与物质,教师可辅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可将生活中的物质元素用短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出来,如生活中常见的氯化钠、氧化镁、碳酸钙等,学生会加深对元素的了解,视频中有趣的声音、丰富的图像,非常利于学生学习,从而增加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

(二)教师以身作则,渗透正确的教育观

教师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的价值观也在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发展,因此,作为教师,更应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观与科学的教学观。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善教学方法,积极鼓励学生,秉承公平公正、人人平等的原则来传授学生知识。由于受以往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健康方面的评价有所缺乏,往往以化学成绩来对学生进行划分,忽略了学生的思想道德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处在教育发展的时代,教师更应坚持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带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可从人生态度、社会观念、生活技能等入手,学生在校园中的行为也影响着未来在社会生活中的发展,所以作为化学教师,更要切实关注学生观念的变化,以此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比如:教师在讲授“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节时,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化学能与电能之间转化的实质,并且掌握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形成正确的能源观,提高开发高能清洁燃料意识。教师可引入生活中的交通运输工具、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常见的物体是需要电池运作的,教师可通过试验让学生观察能源的反应过程,让学生明白能源转化的本质,并且认识电池的正负极。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资源的宝贵性,加强学生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度电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将电能学以致用,以此为社会的发展出力献策。

(三)应用生活化教学,将责任观带入课堂

化学课堂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环境,和初中相比,高中化学知识烦琐多变,有趣性降低。教师可应用生活化教学来打造趣味课堂,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脱离不了生活实践,教师可将化学中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在课堂教学中层层渗透社会责任感的观点,以便学生改善自身的观念。生活化教学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导向,生活中的很多话题都可以代入教学课堂中来,以此让学生感受化学对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教师可利用课本知识拓展生活实际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等,以此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水平[3]。

比如:教师在讲授“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一节时,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乙醇、乙酸、油脂、蛋白质等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主要性质和主要应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常识性地了解人类生命、营养、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知识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让学生享受探索未知世界的乐趣和探究兴趣。教师在课前可收集含有酒精的饮料和调味品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能从中得到酒精的哪些物理性质?学生从中得到酒精的一些物质性质,如呈液态、可溶于水、有香味等等,学生既增加了对酒精的认知,又丰富了化学视野,以此推动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四)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代课堂中提高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以学生分组的形式进行知识的探究模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将集体力量得到汇总,从而完善自身的不足,提高个人的思维水平,以此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性。合作学习顺应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观,将以往教师占课堂主体的局面打破,营造了一种平等、和美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了学生认识事物的水平、生活技能和情感道德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做好课堂引导,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及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例如:教师在讲授“走进化学科学”一节时,此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化学是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教師将学生分成5-7人的学习小组,就化学与社会发展的课题进行探究,小组学生通过分工合作的方法,每个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而激起了学生的团体荣誉意识,也增进了学生彼此间的关系。合作学习还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由此,学生的社会使命感也会增强,从而主动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

(五)利用化学实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实验是化学的根基,化学实验中囊括了多方面社会责任感知识理论,化学教师要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设计出好的教学方案,在化学实验中一点点渗透社会责任感。教师要秉承学生安全第一的原则,把控教学的进度。高中生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能加深对化学知识的了解,更能在实验中规范自身的操作方法,这也是社会责任感在化学教育中的反应,学生在实验中锻炼了应变能力,培养了社会安全意识。但不可忽视的是,一些化学物品自带危险性和有限性,在实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保障实验有效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少用这类物品,对待污染环境的药品要合理地处理掉,将垃圾分类的意识渗透给每位学生,以此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

比如:教师在讲授“论证重污染天气‘汽车限行’的合理性——探究社会性科学议题”一课时,此课题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关系,从而探讨相关的社会科学问题。对不同视角举例重污染天气“汽车限行”的利与弊,收集资料,进行科学论证与决策,促进“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可利用化学实验为学生模拟汽车排放气体带来的环境问题,以此呼吁学生保护环境,绿色出行。教师可让学生讨论雾霾产生的原因,以此帮助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学生通过化学学习,意识到减少氮氧化物的排量,了解到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会对人体产生直接危害,甚至其中的NO、NO2还会引起酸雨、光化学烟雾等。学生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增强了对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认知,从而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渗透社会责任感是落实教书育人的重要灵魂,是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组成部分,也是化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必要任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代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感教育具有积极向上性,绝大多数教师比较重视社会责任感在化学课堂中的教育,这加强了化学教学综合素养发展的决心。不可忽视的是,一些教师仍停留在以往的教学观念中,忽视了社会责任感教育对高中生的重要性,其教学方式单调枯燥,缺乏创新意识,导致教学脚步停滞不前。因此,学校方面,更要将教师对渗透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抓起来,在校园里加强对社会责任感意识的宣传,利用板报、绘画比赛、学校社会活动等方法,培养教师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意识。教师方面,教师要加强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能力,结合自身的教学方式,积极进行反思,认真为学生筛选出有价值的化学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世界,利用多媒体技术、小组合作学习、化学实验、生活化教学等方式对学生实行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方面,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高中生更应明确自身学习化学的意义与价值,了解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在实践中培养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节约能源的意识,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做到将化学知识学以致用。总而言之,社会责任感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落实的,需要多方配合支持,打造多样性的化学课堂,才能将社会责任感渗透给每位学生,以此推进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加祥.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之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有效培养[J].考试周刊,2019(35):172.

[2]张晓静.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感[J].基础教育参考,2017(22):62-63.

[3]朱春红.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0(8):77-78.

作者简介:赵亚敏(1984— ),女,汉族,安徽淮北濉溪人,安徽省淮北市第七中学,中教二级,本科。研究方向:化学教学研究。

本文系淮北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渗透社会责任感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课例研究”(课题编号为:HBJK20202014)用于开题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课例研究社会责任感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关注细节?灵动分享?打造生态课堂
依托课例研究 成就高效课堂
基于课例研究下的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反思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问题对策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