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学生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教学探究
2022-07-19雷云萍
摘 要:随着我国当前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综合素质相对较高且拥有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的人才,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初高中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思想形成会对其一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政治认同素养培育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文我们就将针对基于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初高中思政一体化教学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希望可以为当前初高中思政课堂的开展提供有效参考,更好地培养出政治认同素养相对较高的人才。
关键词:政治认同素养;一体化;初高中思政课;学科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素养对于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以及促进初高中生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也成为当前思政课程开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而要更好地使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提升,通过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实现是相对比较可行的,这也是当前思政课程教学模式中非常重要的形式。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探讨了解一下基于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实现。
一、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意义
立德树人是思政课的根本任务,政治认同素养培育是当前初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教学内容,对于我国当前社会的稳定及高质量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1]。在思政教学过程中培育政治认同素养有5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政治认同教育有利于促进初高中生的政治社会化
初高中生是祖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政治认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政治的社会化。初高中阶段的学生政治素养的形成,通常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逐步养成的,因此在这一重要阶段要考虑到初高中生的身心情况来更好地针对性开展政治认同教育,使学生对政治制度和政党领导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提高学生参与到社会政治生活的意愿,为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输送优质人才。
(二)开展政治认同教育有利于保证初高中生健康成长成才
初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政治认同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的成长方向。只有高中生的政治认同方向正确,才能使其政治思想更好地融合在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推动我国当前国家社会民族的进步与发展。而如果其政治认同观念是错误的,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甚至可能会因为其政治认同误差而误入歧途。因此在初高中阶段的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增强政治认同,对政党领导、政策实施等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保证其政治认同素养的科学培养。
(三)开展政治认同教育有利于达成思想政治课程的根本任务
初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开展是学校立德树人任务完成的重要方法,在育人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引导整个教学体系不断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精神和公共参与等思政课程的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素养是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目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指挥棒,直接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是为了培养怎样的人才,并以政治认同来更好地推动我国未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2]。
(四)开展政治认同教育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不仅仅体现在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同,更要帮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将政治认同理念逐步内化,真正运用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当前命题更多考查的是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材料分析题本身考验的就是学生对于知识的灵活应用,考查学生对于情境的有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政治认同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要不断地优化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内化,使其能够将政治认同素养真正地实践在具体的行动中,引导学生科学开展政治活动。
(五)开展政治认同教育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政治認同素养培育工作的开展对于我国当前的社会稳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对政治政策有认同感,才能更好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政策实施,真正地参与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建设中。如果社会人才中普遍缺乏政治认同素养,则很难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和相关政策实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将受影响,这对于我国当前的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影响社会的安全稳定[3]。
二、加强初高中思政一体化教学的策略
政治认同素养作为思政教育中的核心内容,需要不断地加强初高中思政一体化教学工作。接下来我们具体探讨了解一下加强初高中思政一体化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可以稳步推动我国当前思政教育的改革,更好地保证未来政治人才的培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体现层次性
初高中阶段思政课程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学目标是思政课程开展的重要参考,可以有效地引导思政课程的科学进行,因此对于思政课程教学质量的保障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在不同的教学阶段科学地制订政治认同教学目标,才能科学地分配教学任务,逐级推进,更好地保证学生对于知识的循序渐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其能够认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真正拥护中国共产党,并参与到未来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过程中。
比如对社会、国家认同目标上,七年级学生由于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要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人,不能单独存在,学会对集体负责,对班级负责。八年级学生心理更加成熟,这时候的认同不仅在班集体这小范围,教学目标延伸到社会、国家,结合八年级教材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三单元“承担社会责任”,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坚持宪法之上”,第二单元“理解权利和义务”,八年级的政治认同政治目标不仅是理论层面的了解,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更多的是要从行动层面落实遵守社会规则,用行动去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九年级对学生的教学目标又进一步提升,视野开阔到了整个国家的未来,世界的发展方向,激发学生斗志,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
初中阶段的政治认同目标更注重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使其对我与集体,我与国家和我与社会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在高中阶段教学中会更加深刻,具体化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使其对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中有价值有担当的人。通过初高中教学目标逐层递进,让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地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地做到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跟党走,志存高远,认真学习,锐意进取,不负时代要求,做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应用多媒体手段来更好引导学生进行内容学习,实现课程内容的引人入胜。比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课程就可以观察同一主题的视频《厉害了,我的国》,而最终的教学目标是学生了解国家的相应成就和历史变化,因此可以探讨由国家的相应变化来更好地理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使学生增强对国家的全方面认识,以及政治认同和民族自信[4]。
(二)认真研读教学内容,保证连贯性
初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是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参考,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以全局观念来进行教学的科学安排,保证教学工作的连贯性,使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在初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对整体的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了解,在不同的阶段科学地安排教学任务,保证课程内容的连贯性,避免教学重复或教学跨度过大而影响最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老师需要研读的不仅仅是本学段的教材,还需要了解其他学段教材是否存在联系之处,各学段尽可能多地加强集体备课沟通,明确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保证政治认同目标的一致性和层次性。
比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个政治认同目标,初高中的教材是有连贯性的,八年级上册第十课“建设美好祖国”,九年级上册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初中教材内容浅显,只是让学生关心国家发展,明白家是大家的家,国是大家的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青少年的他们要有为国出力的责任感。而高一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为四课教材内容,更具体、更深刻地阐述了当前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各学段老师加强交流,明确各学段达成的目标程度,分层达到政治认同的提升感,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我国的制度更加认同,坚定社会主义道路[5]。
关于我国的各种制度和国家机构治理方面,八年级下册教材第五课“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第六课“我国的国家机构”由于教材内容比较精简,这个阶段学生对国家制度及管理只是有初步认识,通过实例感受我们制度的优越性,对具体制度的开展和国家具体治理还是不明确的,离初中生生活也较远,认同感不深。而高中教材必修二整本书的重点就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通过教材的细化,生活的实例,能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公有制为主体,确保了社会主义性质,为国家建设、国防安全、改善民生做出了突出贡献;更好地感受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更好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更好地体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国分配制度的合理性,共同富裕目标能够实现的必然性。高中教材必修三整本书重点讲述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政治制度,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式及要求,具体化、生动化的课堂实例,让学生真正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广泛性,为身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感到自豪。在日后的学习中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行为上贯彻党和国家的政策,政治认同能够进一步深化。而在教材应用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身边的时事问题,将生活实际有效地与思想政治课堂进行结合,更好地了解相应的政治问题和政治策略。比如,当前民生问题中,城乡发展不均衡对于学生的影响是相对较大的因素,可以通过相应的民情调查为基础来更好地听取民声,更好地了解新时代的变化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三)及时更新教学方法,确保针对性
初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通常是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开展,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我们需要多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比如:课堂通过小组讨论自己举例参与互动,课后小组合作资料调查,開展时政小报比赛,采取时政演讲方式,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读后感比赛,习言习语书法比赛等多样化形式,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成就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落实教学目标任务,通过实践提升政治认同,使每位学生都能成为新时代合格的建设者、奋斗者。此外,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来更好地实现教学设计的优化,提升最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6]。
结束语
初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更好地保证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质量。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对于更好地提升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质量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也成为当前初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核心内容。上文中我们已经针对政治认同培育在当前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实现思政一体化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也针对其中的问题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我们相信随着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认真研读和教学方法的及时更新,一定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政治认同素养,保证初高中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的稳步提升,培养出更适合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恒富,王超.正确价值引领的初高中思政课教学一体化设计[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29):31-33.
[2]房玉宇.基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天津教育,2021(22):37-38.
[3]孙辉,杨立冬.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建构困境与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25):73-75.
[4]刘佳旺.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D].伊犁师范大学,2021.
[5]李绪杰.初高中思政课法制教育一体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1.
[6]陈小春.初高中思政教学一体化设计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21):22-23.
作者简介:雷云萍(1988— ),女,畲族,福建南平人,福建省南平第一中学,中学一级,学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基于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SZJ20149;)(福建教育学院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