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型教学在思政课中对提升辩证思维能力之策略研究
2022-07-19田雪荆
摘 要:新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使命和新要求。在高中思政课堂中运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策略研究,主要经过对高中思想政治活动教学实践的思考,基于当前高中学生思维能力和教师辩证思维培养教学方式现状调查分析。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辩证思维理论的指导下,思政教师通过更新教学理念,采取多元策略,打造活动型课堂,形成符合政治学科特点的、比较系统地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方案。帮助青少年在辩证思维与实践能力两方面做到知行合一,拥抱幸福人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
关键词:活动型教学;辩证思维;教学策略
辩证思维是指将辩证法特别是唯物辩证法应用于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的一种总体性的思维方式。辩证思维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标准,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而非形而上学地以片面的、静止的、孤立的态度看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法,从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事物。
一、在思想政治课中提升高中生辩证思维能力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作为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辩证思维能力不只是成年人才需要的能力,它还有助于高中学生在面对负责多变的社会信息时保持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减少负面消息带来的不良影响,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复杂问题。
(一)发展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養的培养,一方面要求学生能观察现象,独立思考,运用科学知识分析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质疑;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学会运用辩证思维去看待分析问题,保持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事物,运用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来看清事物发展本质。从而逐渐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政治认同,提高公共参与的热情和素养,培养学生的中国心、中国情。
(二)精准定位统筹思想政治学科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完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部分要求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思想政治课程教材本身在设计上有其独有理论逻辑体系和内在联系,尝试将经济、政治、文化、哲学、法治等知识的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与具体社会生活的实际结合。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思想政治教材内容进行整体性考虑,对教师和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增强主观幸福感,优化心理素质
《2020青少年心理健康报告》的数据表明,19.01%的受访青少年表示自己有过一些抑郁的情绪感受,3.84%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经常有抑郁的情绪感受,22.85%的受访青少年有过情绪较为低落、悲观、对事情提不起兴趣、感到无意义等抑郁的情绪感受。高中生因对自己的期望太高以及对未来感到迷茫而感受到压力的比例明显高于初中生,比例超过40%。在心理咨询中经常被用到的具体化技术,其实就是帮助学生培养辩证思维通过细化问题与负面情绪共处。辩证思维文化下的个体具有积极的认知,辩证思维强的人存在更高阶段的混合情绪,能够同时持有负性和正性情绪,能更好地进行情绪修复,辩证看待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问题。当具备运用辩证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后,个体在各种压力面前,会表现出更具灵活性的应对方式,有利于增强主观幸福感。
高中生的思维水平发展尚不完善,虽然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具备一定的基本逻辑思维能力,但是由于缺少社会实践体验,对事物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不足。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学科,最终目的是帮助人们获得幸福。思政教师应引导学生以辩证的思维方式去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悦纳自己,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优化心理素质。
二、高中生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厦门六中和厦门市湖滨中学2018级、2019级选考政治的600多名学生发放的2份辩证思维量表问卷[1]数据,得出如下结论:中学生辩证思维理论认知水平与辩证思维生活应用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辩证思维的理论认知水平和生活应用水平方面(百分比越高,辩证思维水平越高),2019级高一下学生分别为33.48%、28.81%,2018级高二下的学生分别为68.79%和65.86%。可见,高中二年级学生在系统学习完马克思主义哲学后,辩证思维总体水平与高一年级相比高出非常多,但是两个年级同学的辩证思维生活应用水平都低于理论认知水平,知易行难,大部分学生只能做到对知识的记忆,无法真正形成素养,尚不能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主要原因在于:
首先,教师辩证思维教学意识不强。不少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度不够,停留在过去的单一讲授式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主体意识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当代学生信息获取渠道甚至比教师要广。这亟须思政教师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提高相应的信息收集处理能力,设计和开发课程的能力,从而满足青少年日益增长的美好课堂的需要。
其次,内容欠挖掘,教学方法单一。对于辩证思维的培养,当前的思政课教学局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部分知识的讲授,缺少资源创新,与学生生活较为贴近的资源未被开发,学生的兴趣点不易点燃。需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检验已有的理论认识,并将知识内化,更新认知结构,从而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的生活应用水平[2]。
再次,以成绩为导向的评价体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而儿童在这方面的需要更为强烈[3]。”当前高中阶段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还是以成绩为导向的单一评价方式。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思维、创新精神和问题意识,需要被看见和认可。
三、活动型教学促进辩证思维生活运用能力的真正提升
恩格斯认为辩证思维是高级思维,并不是人人能够达到,但是如果方法得当,相信这是人人都能提升的。只有内心得到真正触动,青少年才会发自内心地接受教师的价值引领,辩证思维应该是能力的真正培养,不能只停留在认知层面。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能入脑入心,是有效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起点[4]。活动型思想政治课堂,是解决当前困境,提升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金钥匙。
“活动型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主体活动的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积极探索与实践,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的教学方法。”活动教学模式是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是基于情感体验。以情境为手段、以体验为过程、依据情境而进行体验,避免学生陷入浅层次的、无情境的无效学习。
二是基于合作交往。课堂教学不是唯一的教育场所,课后师师之间、师生之间、家师之间,都需要合作交往,注重的是能力的内化,通过课后的沟通与交流,不断地在实践中进行操作,达到育人的效果。
三是基于问题探究。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具有思辨价值的探究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方法,完善思维不足。
四是基于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直面困难和问题,学习进一步完善解决问题,增强公共参与能力,在实践创新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5]。
在这四大类模式下,又可以将课堂活动设计为:议题讨论、时政演讲、课堂辩论、角色模拟、调查走访、策划设计、成果展示等多种课内外形式。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通过活动型教学提高辩证思维能力的对策
当代学生信息获取渠道很广,这就要求思政教师的思维要与时俱进,要树立做复合型教师的思想观念,具备相应的信息收集处理能力、设计和开发课程的能力[6],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和引领课堂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检验已有的理论认识,并将知识内化,更新认知结构。以下几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将活动型教学模式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系统地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一)在问题教学中绽放思维
思维能力不该只是简单的知识记忆灌输,而是致力于解决真实问题的关键能力。真问题才能满足真需要,绽放真思维。教学生活化是政治课的永恒主题,也是思政教师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7]。思政教师要直面学生的现实困惑,实现真正有效的思维引导。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现实需要和目标诉求,及时回应并解决青年学生在成长中的困惑,紧扣社会热点,在课堂中通过真实案例和创设情境,设计辨析式地探究问题,让学生在讨论、分享过程中,找到真实的答案,在实践过程中更新思维认知,自觉实现从片面到全面的思维提升。
(二)在议题讨论中活跃思维
议题式教学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入一定的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和实践活动,从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教学模式。议题式教学是落实活动型教学的重要抓手,议题是激活课堂思维活动的引子,是思维活动开展的关键前奏[8]。总议题和子议题的铺陈,本身就体现着辩证思维的要求,通过议题实现的探究活动是推进课堂思维活动的载体,思维活动在议题的不断推进中,助力学生实现自我活动、自发活动,完成知识的对接[9]。思政教師要精心设计契合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的议题,对教材知识进行统整,对接教学重难点知识,拓宽知识视野,引导学生采用多元化视角进行议题探究。
(三)在建构模板中完善思维
题型模板的训练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惰性心理,为那些不愿意主动思考的学生助一臂之力,培养学习信心。思政教师根据考试评价的要求,将非选择题常见题型进行归类,设计模板,既能够引导规范做答,巩固对知识的掌握,又能够提升思辨能力。训练形式可以是题型对比,也可以是展示答卷,让学生答题情况进行探讨和交流。此外,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将头脑里已有的知识通过发散和整合的方式进行系统表现。在课前自学或课后复习中,让学生自己发挥特长和兴趣,归纳总结教材逻辑,并通过小组互助的方式,进行修改与对比,再通过复述讲授的方式,巩固知识的内在逻辑地记忆和理解。在这两种模板的建构过程中,逐渐培养能抓住重点又全面的辩证思维。
(四)在社会参与中锻炼思维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将“社会参与”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核心素养。教学中达成的共识是,社会参与的活动形式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锻炼辩证思维能力的重要抓手。思政教师应该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打造独具魅力和生命力的“行走的思政课堂”。充分发掘一切有利于提高高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校内、外教学资源,设计系列活动方案。在活动开展之前,布置学习任务,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收集整理资料,通过参与问卷调查、电话、实地专题访谈、志愿服务、角色模拟等丰富生动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主动体验探究、经历社会实践的机会,把思政课转化为贴近实际、贴近对象、贴近具体的生动实践,引领学生在活动中去对比观察、辨析、反思。
(五)在多元评价中巩固思维
思政教师应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多层次做出评价。评价主体可以更加地多元化,改变单一教师评价,增加生生互评,结合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还可以是参观体会作业、社会调查小论文、专题竞赛、校外单位考核等多种评价方式。还需要量化评价指标,统一评价模板,建立开放的促进学生辩证思维发展的评价机制,及时反馈结果。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抛弃原有的分数评价机制,而是在试题编制上,避免只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设置特定的新材料、新情境,借助辨析类、开放式题型,突出对辩证思维方法的考查。
结束语
借助以上活动型教学融入思政课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更好地找准学生认知冲突,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产生探究冲动,主动寻求解决方案,引导学生运用高阶思维深度学习。在思维分析、质疑、评价和创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在学习上克服侧重识记等低阶思维的弊端,将辩证思维提升到生活应用的水平,从而真正实现学科能力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邓魁.大学生辩证思维量表的编制及相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2]李婷婷.高中思想政治课加强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
[3]王愿猜.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4]赵鑫.“活动教学”模式在思政课中培育高中生“科学精神”素养的运用探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8.
[5]李贵波.活动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6]孙若南.高中历史教学中辩证思维的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7]郑丽瑰.辨析式教学让辩证思维之花在课堂深度绽放[J].学苑教育,2019(19):32-33.
[8]王惠芝.议题式教学推进思维活动[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02):21-25.
[9]张俊才.议题式教学五环节[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10)46-47.
作者简介:田雪荆(1982— )女,汉族,福建厦门人,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高中政治教师,中学一级。研究方向:教育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