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升途径探讨

2022-07-18刘湘云周望高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素养

刘湘云 李 成 周望高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课程思政,即指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责任、担当等融入到学校课程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一种教育理念[1]。信息素养是指个人以辩证式思维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和高效地查询、获取、评估和应用所需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信息资源浩如烟海的智能化时代里变得越来越重要。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要求从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升信息技术素养转变;从应用融合发展,向创新融合发展转变[2]。因此,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职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升过程,让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强、价值观形成相统一,是高职院校信息素养课教师新的努力方向。笔者以《现代互联网技术应用与素养》课程为载体,理实一体化将“课程思政”的精髓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探索高职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升途径。

一、深刻理解“课政思政”的内涵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作为一名与学生紧密接触的高职教师,在侧重技术技能培养的同时,还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己先想后说,先思后行。所以,在信息素养教学过程中,由于面对纷繁多样的教学资源和获取途径,任课教师既要善于“授业”和“解惑”,更重要的是以“传道”为底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名副其实的“灵魂工程师”。

(二)要以隐性教育为主

隐性教育,是区别于思想政治类课程直截了当的“显性教育”,其中的“隐”,就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或者润物无声的妙招对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进行引领或佐证。大家耳熟能详的“孟母三迁”故事刻画了环境熏陶在隐性教育中的价值体现,是“课程思政”融入的范例。在信息素养教学中,要将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党的方针、政策等内容,以切时切景、简洁平实、通俗易懂的形式渗透进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类似于盐溶于菜中,无形无色却又必不可少,潜移默化地终生认同和付诸实践,实现“1+1>2”的效果。

(三)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克服“满堂灌”现象,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获取信息的手段多,讨厌背书说教,传统呆板教学方法和固化内容很难打动他们内心,应积极实施翻转课堂、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头脑风暴等形式,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力,由“被动听教”变为“主动说做”,使教学内容更接地气、更具活力,促使学生将所学、所感、所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3]。

二、剖析“课程思政”与信息素养目标

《现代互联网技术应用与素养》课程包括互联网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和信息伦理两大方面,包含文档编辑、电子图表绘制、数据处理、演示文稿设计、信息检索工具应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信息素养内容及社会责任等[4]。《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 年版)》强调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关键在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创新与发展、信息社会责任[5]。“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是课程的培养目标,因此,实际教学中要剖析“课程思政”与信息素养的目标,并找到相融的着力点。“课程思政”与信息素养目标对应剖析,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思政”与信息素养目标对应剖析

三、结合最新的现实案例规划教学方案

现实案例往往最能感动学生,并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现代互联网技术应用与素养》要从现实生活、新闻报道或历史长河里精心选择合适的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案例,通过直接导入、悬念导入、故事导入、实验导入等形式适时导入贴切的教学案例,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问题探究法等开展基于“课程思政”的信息素养提升教学,本课程结合实际案例的教学方案规划如表2所示。

表2 课程教学方案规划(结合“课程思政”目标与案例)

教学主题 理论课程(每周2课时) 实训课程(每周2课时) 思政目标 思政案例信息化办公应用“大国工匠”、技术能手的成长过程。分小组展展示全国各省的旅游景点、风土文化特色。用电子表格处理数据信息:1.各类数据信息的录入方式与格式设置2.对数据进行筛选、排序、计算等处理3.用图表进行数据信息分析用演示报告展示信息:1.不同场景下信息的展示特征2.结构化展示信息的设计信息检索基础知识:1.信息检索途径与技术2.信息检索的步骤与方法3.检索语法与搜索引擎的使用4.我校各类专业数据库的使用1.表格中数据排序与筛选2.数据图表及美化、数据透视表的使用3.函数公式的运用1.演示文稿中文本及图片、形状、表格、动画、音频、视频等元素的输入与设置2.母版的设置;播放设置信息检索练习:全文搜索引擎的使用;垂直搜索引擎的使用、知网、万方、超星等数据库使用要求学生模拟“成绩表”的录入与处理,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在于平时的积累,老师会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而平等、公正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准则。以旅行社宣传的内容,宣传祖国的大好河山,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做忠诚的爱国者。信息检索在互联网世界,应时刻遵守公德,做文明的网民,这片净土需要每个公民向上向善,尽心维护互联网的公平正义。检索网络热点事件,理性看待,不要人云亦云,遵守公共道德准则。

四、注重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有两个方面要重视:一是要注重学习过程,信息素养学习过程就是将来的工作过程,要把学习中自觉性和纪律性看成是工作中的态度和责任心来评价,提前介入;二是强调非预期结果,这也是创新性的价值体现,如果是学生亲自验证的结果,都要得到鼓励和提倡,将尊重原创、学术规范和创新与预定的教学目标融合。具体应用如下:

(一)“课堂表现”,就是要观察学生和其所在小组的课堂表现。要注意他们的穿着,要体现学生的精气神;要注意他们小组的配合度,尽可能强调团队成果;在团队成果实现后,再择优推荐出新的团队,目的是协同发展和个性化出彩。对于每个小组和每个学生的评价,每个相关者都可以提出质疑,最后由老师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点评,并依据大家认可的标准给出课堂表现评价,把民主集中制的优势在课堂展现。

(二)“学习日志”,就是要提高学生课后总结的能力。大学生能学习、会学习,就如毕业后能工作、会工作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学习后的心得或工作后的总结,往往被忽视。信息素养课程不仅培养信息技术,还要能培养信息反馈和优化的能力。在学校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为学生将来高质量的发展和提升做准备。

(三)“实践环节”,就是强调动手能力。实践环节有课内实践、课外实践和社会实践等。课内实践要注重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和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课外实践要强调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服务社会,特别是对信息素养有特定需求的对象,如残疾人、老人或小孩等;社会实践则侧重学以致用,如果将信息素养直接应用于以后的就业工作,那么《现代互联网技术应用与素养》课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还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总之,学生进入课堂上课前准备好学习资料、课后清洁教室的所有日常行为表现,都要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要将环境意识、安全意识、职业素质和劳动意识等思政元素融入评价标准中,落实“课程思政”理念。

五、结束语

教师在《现代互联网技术应用与素养》课程教学中,要针对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和将来就业的行业,挖掘合适的载体,构思合适的内容,将学生信息素养、工匠精神、思想觉悟等与专业技能同步提升。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思政素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