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框架下城市群康养旅游竞争力提升
——资源基础观的拓展
2022-07-18易慧玲
易慧玲
(1. 东北财经大学 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2.文旅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辽宁 大连 116025)
一、引言
健康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有关研究也备受关注。健康的内涵丰富,不仅指身体,也包括精神、心智和思想上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身体没有疾病,且精神健康,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而快速增长带来的社会、生态环境问题也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如一线城市的环境污染、亚健康人群比重增加。世界卫生组织数据表明,中国70%的人处于亚健康的状况,仅有15%的人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中所定义的健康标准。此外,中国正面临着老龄化考验,2020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4亿,占中国总人口的18.7%。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逐步实施,新冠疫情的反复,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离开惯常环境,基于健康、养生、养老等目的前往旅游目的地进行消费的现象常态化,由此推动了康养旅游的发展。因其能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成为一种旅游新方式,各省市也在不遗余力将康养旅游与地方资源融合,并进行康养旅游的探索实践。但康养旅游如何发展,还需考虑区域空间竞争的因素,从宏观视角分析其优劣势,才能准确定位。为此,本文以北部湾城市群为案例地,探索康养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并分析其康养旅游竞争力状况,以期为康养旅游目的地的管理者提供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
康养旅游是健康旅游的一个子类[1],从游客需求视角进行分析,其重视通过饮食、运动、冥想等多种方法达到对疾病的预防及身体的康复。国外对康养旅游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从研究领域而言,其包括酒店[1]、温泉[2]、SPA[3-4]等行业,研究内容包括游客动机、产品类型,康养旅游影响因素、消费者的体验及评价、康养旅游经营者动机以及康养旅游目的地发展战略和市场推广等方面。
国内康养旅游的研究集中在概念辨析、康养旅游供给与康养旅游需求等三方面的研究。在概念辨析上,国内对康养旅游的概念并未达成共识,徐红罡、王珂(2019)认为健康旅游包含养生旅游,健康旅游和养生旅游被统称为康养旅游,认为医疗旅游涉及到生物医药对身体的干预作用,不应包括在康养旅游中[5]。刘建国、张永敬(2016)则认为医疗旅游归属于健康旅游范畴,也属于是康养旅游的范畴[6]。本研究将采用Muller提出的康养旅游概念,将其界定为旅游过程中旅游者及社区居民交互所形成的各种关系和现象的总和,由于康养旅游者的出游的动机在于保持和提升身心健康状况,因此药物干预或内部调理都隶属于康养旅游的范畴。
从供给视角来看,有关学者剖析了我国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历程和演进规律[7],基于共享经济视角构建了康养旅游产业生态圈,并从市场需求、产业供给、基础设施和外部环境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创新动力因素[8-9]。此外,研究者还从全国[10]、省域[11]、市域[12]等不同空间尺度出发分析了康养旅游基地的空间分布状况。因我国森林资源丰富,基础条件较好,研究者较早开始关注森林康养领域,现有文献既总结了国外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的经验,并论证了森林所具有的康养效用[13],构建了森林康养评价指标体系[14]、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体系[15]、森林康养基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16]。
从需求角度出发,现有研究通过定量研究的方法对森林康养基地、康养特色小镇等旅游目的地进行调查,并对康养旅游者的需求类型[17-18]、认知[19]、康养旅游意愿以及影响行为意向的因素[20-21]进行分析。此外,有关研究也通过网络文本进行数据搜集,对康养旅游者的体验[22]、康养旅游幸福感维度[23]进行分析。
通过对康养旅游文献的梳理,发现其研究方法既有定性也有定量分析,从旅游供给视角下进行的康养旅游研究着重以某一旅游目的地为研究对象,忽视了宏观环境和旅游地空间竞争在康养旅游实践中的作用和影响。整体而言,旅游业已嵌入全球化竞争格局中,旅游目的地要在康养旅游发展中获得持续优势需要通过区域合作的推动力,但现有研究多以某一行政区域作为研究对象,没有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来探讨康养旅游的竞争力。本研究将拓展研究的空间尺度,以北部湾城市群为例,基于资源基础观和钻石理论构建康养旅游的竞争力评价体系,探析其康养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水平,以期为各地康养旅游实践提供指导。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地概述
2017年1月2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国家级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城市群规划陆域面积11.6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4234公里,广西、广东、海南三省共15市县区域纳入规划建设区,其区域定位为发挥地缘优势,挖掘区域特质,建设面向东盟、服务“三南”(西南中南华南)、宜居宜业的蓝色海湾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中因包含11个地级市和4个县,存在不同级别的行政区,而研究需对各城市的康养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考虑到评价指标的可比性和效度,研究中仅将市级行政区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广西南宁、崇左、北海、玉林、钦州和防城港,广东湛江、茂名及阳江,海南的海口、儋州等11个城市。
(二)指标选取及模型构建
资源基础观最早出现在彭罗斯撰写的《企业成长理论》一书中,后众多学者基于资源基础观来解释企业获得的长期成功[24-26],该理论充分肯定了企业资源和能力对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作用。但资源基础观仅从内部视角阐释资源异质性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作用,忽视了外部环境对企业竞争优势动态变化的影响。而波特构建的4维度钻石模型注重从外部视角分析竞争优势的形成,是常见的竞争力模型之一,因其具有较好的效度和可测量性,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进行竞争力的评价。学者将钻石理论应用到旅游行业进行旅游竞争力的研究成果较丰富,认为人口统计变量、资源[27]、社会经济因素[28]、旅游发展和目标市场[29]等都将影响旅游竞争力,并将其作为评价旅游竞争力的指标。基于此,本研究基于资源基础观首先对旅游目的地资源进行分类,明确旅游目的地康养旅游发展中的异质性资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波特的钻石模型构建指标体系。
康养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因其具有养生、疗养、康体等属性,故在康养旅游产品供给中,对服务、设施要求较高,专业性强。本研究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将资源基础观与波特的竞争力模型进行整合,考虑到康养旅游需借助自然生态环境、人文氛围等的营造得以实现,在指标选取时体现康养旅游服务性和专业性,依据指标选取的系统性、有效性、科学性、完整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构建了包括康养旅游资源、自然环境、康养旅游支持能力以及旅游经济环境、城市间联结5个准则层19个指标的竞争力评价体系。康养旅游资源指吸引旅游者前往旅游目的地并促进实现旅游者身体、心智与精神健康的资源总和,依据指标选取的原则,该准则层下共选取5个指标,包括旅游目的地国家森林公园的数量、5A级景区的数量,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康养旅游基地的数量。自然环境指旅游目的地能够满足康养旅游者需求且具有宜居宜养的环境。该准则层体现了旅游目的地的气候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状况,共包括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平均温度、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3个指标。康养旅游支持能力指为保障康养旅游活动开展所需设施、设备及人力资源,指标选取时考虑到康养旅游对在健康医护上的需求,由此形成了包括旅游目的地航线数量、五星级酒店数量、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量、三甲医院数量、从业医生数等5个指标。旅游经济环境指为发展康养旅游奠定的旅游环境、市场基础。该准则层包括国内旅游人次、入境旅游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及入境旅游收入等4个指标。城市间联结是指城市间在经济及旅游领域的相互依存性,包括单个城市经济贡献度和旅游经济网络联结度2个指标。康养旅游竞争力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康养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
(三)康养旅游竞争力评价方法
1.康养旅游评价指标赋值
指标权重的确定是评价康养旅游竞争力的关键环节,现有研究中主观评价方法,即通过专家或行业资深人士对各准则层及指标的权重进行赋值,包括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等,但该类方法无法避免评价者的主观感知带来的误差。本研究为减少主观误差,将采用熵值法进行分析。
“熵”原为热力学概念,用于衡量系统变量无序混乱的程度,后被Shannon应用到信息领域,即运用某指标所反映的康养旅游竞争力的不确定性程度来确定权重大小,因其能避免主观赋值法的缺点,现已被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公式如下:
计算各城市的康养旅游综合竞争力:
(1)
该式中Si为第i个城市的康养旅游综合竞争力,Wj为第j个单项指标的权重,Yij是相关指标标准化处理后的结果。
2.康养旅游竞争力差异分析
为了分析城市群的差异来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做法利用泰尔指数T分析区域内差异Tpi和区域间差异Tbr。具体公式如下:
(2)
(3)
T=Tpi+Tbr
(4)
Yij代表第i个省域第j座城市的竞争力,Yi表示第i个省域康养旅游竞争力总和,Y表示整个城市群的康养旅游竞争力,Nij、Ni、N分别代表第i个省域中第j座城市的人口、第i个省域内的人口综合和整个城市群的人口总和。
(四)数据收集及结果分析
1.数据来源
评价体系中各指标数据均来自政府相关部门的公开数据,考虑到疫情对旅游业产生的影响以及数据的可比性,以2019年数据为基准,包括11个地级市的《城市统计年鉴》、各城市2019年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其中旅游经济环境准测层中的数据来自广西、广东、海南三省的旅游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方网站,自然环境准则层中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平均气温等数据来自三省生态环境厅官方网站及相关网站整理所得。
2.基于熵值法的康养旅游竞争力评价与分析
采用熵值法,根据上述公式(1),将北部湾城市群11座城市的指标数据进行赋值并计算各城市康养旅游的综合竞争力,其最终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北部湾城市群康养旅游竞争力
通过熵值法计算,由表2数据所示,北部湾城市群11市中综合康养旅游竞争力排名前三位的城市分别为南宁、湛江和崇左,表明三城市拥有强的康养旅游竞争力,开发康养旅游顺应市场需求,前景广阔。从康养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各准则层进行分析,发现各准则层的排名存在差异,在康养旅游资源上,排名靠前的城市为崇左和湛江,表明具备开发康养旅游所需的资源条件;在自然环境上,排名前三位的城市则为北海、海口和南宁,表明三市具有宜居宜养的天然环境,污染较少;在康养旅游支持能力上,排名前三位的城市为海口、南宁、湛江,表明城市规模、经济体量大,基础设施投入也相对较高,其对旅游的促进作用强,并对康养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旅游经济环境上,南宁、崇左和湛江三市排名靠前,表明三市在旅游发展上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并且能为康养旅游的发展提供支持。在城市间联结中,南宁、湛江和茂名排名靠前,表明此类城市与城市群内其他城市有较多的互动交流与合作,为促进康养旅游的跨区域合作奠定了基础。
3.北部湾城市群康养旅游竞争力聚类结果
通过聚类分析,根据康养旅游竞争力的强弱,北部湾城市群可以分为四个层级,如图1所示。
图1 北部湾城市群聚类分析
第一层级为康养旅游竞争力很强的城市,仅包括城市南宁。南宁是北部湾城市群的核心,具有良好的地理区位条件,毗邻东南亚,连接粤港澳,长期以来便是广西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因此在城市群中具有中心地位,起到联结其他城市,为促进城市间的协同发展与成长发挥作用。
第二层级为康养旅游竞争力较强的城市,其中包括崇左,湛江和海口,也将其称为城市群中的次级城市圈,三个城市通过优势资源与其他城市产生联系,在客源分享、旅游产品组合、跨区域政府合作上形成了合力,构建起旅游区域经济网。
第三层级为康养旅游竞争力中等城市,包含北海、茂名、阳江三座城市。三座城市均为海滨城市,通过航海线路可增强城市联结,开发特色滨海康养旅游产品。
第四层级为康养旅游竞争力较弱的城市,共包括玉林、钦州、防城港、儋州4个城市。该层级中的城市处于城市群的边缘地带,要获得发展优势,可通过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与竞争力较强的城市进行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4.基于泰尔指数的区域差异分析
为了分析城市群康养旅游竞争力的差异来源,分别对省域内泰尔指数以及省域间泰尔指数进行计算,根据公式(2),得省域内泰尔指数为0.3880,其中广西、广东和海南的的泰尔指数依次为0.2128、0.0654、0.0498,省域内差异贡献率分别为70.31%、16.86%、12.83%,根据公式(3),得出省域间泰尔指数为0.0368;根据公式(4),得出2019年城市群泰尔指数总和为0.4248,其中省域内泰尔指数对城市群总泰尔指数的贡献率为91.34%,由此可知北部湾城市群的差异来源以省域内为主,根据广西、广东和海南的泰尔指数可知,三个省级行政区中广西各城市的差异较大,表明广西各城市之间存在康养旅游发展质量不协调的现象。
备受关注的“高原·高原——第七届中国西部美术展油画雕塑年度展”于10月27日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开幕,开幕及颁奖仪式当晚在该馆前广场隆重举行。陕西省副省长方光华等有关领导、艺术机构负责人、省内外艺术家及获奖作者代表等近千人目睹了这一中国西部美术界的盛大嘉年华。
5.结果分析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从综合康养旅游竞争力来看,北部湾城市群中各城市康养旅游发展呈现不均衡状况。借鉴倪鹏飞(2021)对城市竞争力格局的分析方法,以综合康养旅游竞争力排名首位与次位的比值确定城市群是否存在多个中心,即将城市群划分为单中心城市群和多中心城市群,通常认为首位城市与次位城市的比值大于等于2,则将城市群界定为单中心结构,反之则呈现多中心结构[30]。
根据表2数据显示,综合康养竞争力最强的城市为0.2083,居于次位的城市为0.1812,二者的比值约为1.15,首位城市与次位城市之间的差距较少,且从聚类分析的结果来看,次位城市与排名第三、第四位的城市同属康养旅游竞争力较强的城市。由此表明北部湾城市群呈现多中心结构,位居首位的南宁是北部湾城市群的中心,位居第二、第三、第四位的湛江、崇左、海口处于城市群中的次中心地位。此外,根据表3的数据显示,省域内的差异较大,表明城市群内康养旅游发展呈现不平衡发展状况。从国务院建设北部湾城市群的理念出发,需要充分发挥城市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环境优势,促进城市群中各城市的协作、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城市在客源、人员培训、信息技术等要素上给予其他城市以帮助。
第二,从各准则层指标来看,大多数城市均具有要素优势,也存在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开发康养旅游的实践价值。
根据依托资源情况的差异,将11座城市分为单因素驱动型康养旅游发展城市、双因素驱动型康养旅游城市、综合型康养旅游发展城市及依附型康养旅游发展城市。单因素驱动型康养发展城市指某一要素优势成为开发康养旅游的核心,并通过核心要素促进其他要素融合,从而实现康养旅游的发展;双因素驱动型康养旅游城市是指城市具有两种推动康养旅游发展的要素优势;综合型康养发展城市指具有两种以上要素优势,各要素之间互相影响,并将优势转化为内生动力,经过协调与融合,使各要素的优势充分发挥,提升康养旅游综合竞争力;依附型康养旅游发展城市在各要素发展中均无突出优势,需借助与其有经济联系、地缘相邻城市的要素优势发展自身。研究中以各准则层的竞争力得分与准则层均值进行比较,当竞争力分值高于均值时,认定该城市具有某一要素优势。如康养旅游资源准则层竞争力均值为0.0382,南宁的康养旅游资源竞争力得分为0.0644,高于均值,故南宁具有康养旅游资源优势。
根据竞争力计算及聚类分析,北海、钦州是典型的单因素驱动型康养旅游城市。两城市在五个准则层上的竞争力呈现较大差异,稳定性不高,综合竞争力排名靠后,康养旅游竞争力较弱。
双因素驱动型康养旅游发展城市包括海口、崇左、茂名、玉林,各城市拥有两类要素优势推动其康养旅游发展。
依附型康养旅游发展城市为防城港、阳江和儋州,从竞争力排名和聚类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三座城市的康养旅游综合竞争力偏弱,在各准则层上均无优势,从地域分布上,三座城市分属于三个省份,且均是典型的海滨城市,海上航线、陆路交通均可成为城市联结点,因此,可依托南宁、湛江和海口的中心地位或次级中心地位带来的辐射作用形成资源、信息共享的格局。
四、提升城市群康养旅游竞争力的建议
(一)打破行政边界的限制,深化各地政府的协同作用
我国现有国家级、区域级和地区级三类共20个城市群,在空间尺度上虽有不同,但城市群的打造通常具有跨越原有行政边界、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连接紧密等特点。而从现有发展阶段来看,因各级行政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区位环境以及城市功能与定位不一,旅游发展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加上地方政策壁垒的存在,对城市群的发展带来了限制。因此,首先需打破康养旅游发展中的行政边界,推动公共服务及设施的互联互通,如推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领域的联网统筹,加强海陆空交通网络的协同发展,促进快旅慢游体系的构建,打造主客共享的旅游与生活空间,使旅游者在享受康养旅游服务时,能融入地方文化,更能体验美好生活。其次,随着一带一路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的布局,城市群不仅要加强与群内联系,还要积极融入新的经济圈并提升其国际影响力,通过加大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确保康养旅游的客源质量。
(二)借助多中心结构优势,提升康养旅游效率
根据上述分析,北部湾城市群具有1个中心和3个次中心,属于多中心结构。现有研究已证明多中心空间结构有助于城市群构建协同机制,并将提升城市的经济绩效[31-32]。不仅如此,城市群的多中心结构也是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动能,基于康养旅游辐射人群广、联动性强的特点,将打破原有的竞争态势,由原来的群内城市竞争转为竞合,在开放的空间网络结构中,产生集聚效应,推动信息、技术、知识以及数据的共享,形成市场一体化、发展同城化、生态共建型格局,提高资源利用和整合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与效率。并通过中心城市的作用,将提升各城市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能力,为探寻康养旅游区域合作提供战略框架。
(三)建立城市群康养功能的互补机制,强化优势资源引领作用
根据综合康养旅游竞争力各准则层的排名,城市群中各城市均具有其自身的特有标签和属性,既有综合型发展城市,又有单因素、双因素驱动发展城市和依附性城市。鉴于此,各城市基于康养旅游发展的共同目标,在功能定位上将存在差异。
处于城市群核心地位的中心城市,除不断完善功能定位、打造品牌外,还需发挥联合辐射的作用。以北部湾城市群中的南宁为例,其属于均衡型发展城市,但从泰尔指数来分析,广西各城市在康养旅游竞争力表现上差异较大,需要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与联动作用,带动其他城市发挥要素优势和补齐短板,并借助其区位优势,加强与东南亚各国的联结,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集散中心。此外,还要借助东盟国家的医疗资源优势及大数据平台,构建智慧健康养老体系,并积极推进健康服务设施完善、线上线下诊疗方式多元融合的康体医疗中心建设,重点针对康养旅游者在诊疗、健康咨询、体检等方面的需求,打造北部湾城市群中医疗健康品牌。
单因素驱动和双因素驱动发展城市因依托城市群的某些特定资源优势获得持续发展动力,但环境的不确定性、动态性和复杂性将会使该类城市面临较大的挑战或失去原有竞争优势。因此针对该类城市需精准定位,着力发展高品质旅游。以政府为主导推动旅游接待设施和接待环境的改善,依托自然环境的优势,加大营销推广和宣传力度,着力塑造康养旅游品牌,助力康养旅游发展健康有序发展。
依附型城市在康养旅游发展的大格局中,依据资源基础理论,具有价值、稀缺、不可模仿以及难以替代的资源是维持竞争优势的根源,因此需要梳理康养旅游资源,挖掘具有地域特色、辨识度高的康养旅游要素。概览北部湾城市群中处于依附地位的防城港市,其知名度虽然不高,但拥有海滩、森林、边境风光等可深化挖掘的康养旅游资源,可借助处于中心地位或次中心地位的城市的客源优势,优化康养旅游传播路径,塑造康养旅游竞争优势。
(四)构建城市群康养品牌形象,提高康养服务质量
旅游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供给结构的调整,也表现为对需求端的把握和引导,康养旅游的发展既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与养老、健康等话题紧密相连,是旅游品质化和需求个性化的体现。康养旅游是践行“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虽然康养旅游的理念得到政府、企业、消费者的认同,但我国的康养旅游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较少,因此区域间的交流与探讨成为必要,通过协调合作为康养旅游的发展提供保障。从区域发展的视角科学定位,有助于寻找城市群内各省域康养旅游发展中的差距,并在城市群中构建起发展康养旅游的互利共赢模式。城市群通常具有跨越行政区域,形成地理特征差异明显、人文风貌各异的联合体,需要借助资源的异质性和群内城市的优势形成产品多元化、功能综合化、服务精细化的康养旅游品牌。研究样本中,除玉林、崇左为内陆城市外,其他均为滨海城市。因此,首先,可依托海洋资源,打造蓝色康养旅游系列产品,突出区域发展的特色。其次,崇左、玉林、防城港森林资源丰富,可因地制宜,开发森林康养旅游产品,与蓝色康养产品形成互补。再次,依托海南和广西的少数民族特色,传承黎族和壮族的民族医药诊疗体系,开发特色鲜明的民族医药养生产品。由此形成以蓝色康养+绿色康养+炫色康养的产品组合。此外,康养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长,重体验和高消费是其主要的消费特点,因而对品质服务的要求更高,通过加大森林康养、海洋康养等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力度,推动康养专业认证体系的建设和学科发展,建立区域性康养旅游质量标准等途径,保障康养服务质量的输出和城市群康养品牌形象的成功构建,实现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五、结语
康养旅游既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又是丰富老龄化社会服务供给的新方式,将旅游目的地康养旅游竞争力置于城市群的空间尺度进行研究,有利于旅游目的地依托康养旅游资源优势精准定位,识别和找准发展路径,同时发挥城市群的聚合效应,推动区域康养旅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