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学生核心素养养成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2022-07-18李岩

高考·中 2022年4期
关键词:养成高中地理措施

李岩

摘 要:地理作为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其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自然观与价值观,还能促使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地理教师在开展地理教学时,需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养成,对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实施合理迁移,教会学生储备知识,以及科学应用知识的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知识转换的能力。鉴于此,本文主要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养成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养成措施。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养成;问题;措施

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经过学习具备的促进个人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所需的高尚品格,就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而言,核心素养通常指人地协调、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区域认知各层面,且地理知识也是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逐渐转变为实践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落实,高中地理的教学也愈来愈注重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并在核心素养的养成下,促进教学创新,转变传统教学中的落后观念,促进教学环节的优化,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主动性与综合素养得以有效提升的同时,促使高中地理的教学效果提高。

一、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概述

不同的学科教学中,都是将学生核心素养养成作为重要内容,这就对学生自身的知识技能与人文情感的素养养成提出较高要求,经过学科教学,促进学生的知识基础巩固,以促使学生学会通过学科知识的正确应用,实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因此,高中地理的学科教学中,也需注重地理学科素养的养成。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内涵主要为:1.学生人地观念培养。在现实生活当中,地理思想与知识随处可见,而促进学生具备的人地观念提升,则能使学生在现实生活当中,更好地应用地理知识解决与处理实际问题。2.学生综合思维培养。在地理知识的学习中,通常会遇到各种各样有针对性的地理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综合性思维进行处理。学生具备的地理思维并不能局限在教材中的问题,还需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注重地理教材以外的地理问题的挖掘与处理[1]。3.学生地理区域认知能力培养。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区域的认知能力,可促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形成区域辨别的能力。4.学生地理实践力培養。地理实践力通常至关重要,地理教师需充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对于地理学科而言,其属于具有较强应用性的一门学科,想要促进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升,仅依赖于教师的课堂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提供给学生多种实践机会,以促使学生在实践当中提高学习效率。

二、高中地理学生核心素养养成存在的问题

核心素养下,虽然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但在具体教学当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养成的观念还不完全明确。新课标的相关理念中依据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从地理教学的目标、课程观念、评价体系、学习方式各方面的内容实施定论,教学理念也从“地理素养”转变为“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但是,大部分地理教师对教学理念的认识相对缺乏,对于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理解不够深刻,再加上地理教师对于教育的新理念及其落实缺乏了解渠道,这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培养与落实。

第二,传统的教学方式还在广泛使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不同知识点的学习内容有着不同特点,因此,在具体教学当中,需通过不同形式进行知识点呈现,特别是当前的地理知识学习中,学生掌握到的知识内容也比较多,因此,地理教师需通过多元化教学法开展地理教学[2]。但是,当下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还在广泛使用,偏离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方向,这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养成与发展,而且还会影响到地理知识的深入学习。除此之外,高中地理的具体教学中,地理教师过于关注讲解地理教材中的内容,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形式,既会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也会影响到学生在地理课堂的学习效率。

第三,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欠缺。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当前教学当中,又极其注重知识的具体应用,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注重地理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融合教学[3]。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更习惯于按照地理教材中的知识开展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无法得到有效落实,这不仅会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造成不利影响,而且还会对学生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造成不利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培养与发展。

第四,知识体系构建指导不到位。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是传播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其不仅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提出更新的要求,而且还对地理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对难度比较大的知识开展教学时,地理教师需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以使学生充分掌握相关学习知识[4]。目前,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存有的显著问题就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知识体系建构指导不到位,这就会对学生接受地理知识的能力造成直接影响。在高中时期,学生学习与掌握的知识相对较多,若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知识体系的构建与指导,就会使学生学习的知识较为模糊,或者比较片面,同时难以帮助学生形成综合思维。

三、高中地理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措施

(一)依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核心素养培养观念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核心就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其通常包含了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各项内容,地理课堂的教学也从地理教学的目标、课程观念、评价体系、学习方式各方面的内容实施了定论,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是对地理素养的提炼与整合,更好地诠释地理学科具备的特性。在先前的教学中,地理教师或多或少地都会涉及与地理学科素养有关的内容,新课程标准又特别明确了核心素养观念的重要性,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注重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培养。教师可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些研究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如在对“地球的宇宙环境”开展教学时,在教学前,教师需依据地球的宇宙环境相关内容进行精准分析,将相关问题设计成具有探讨价值,将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变成形象、直观的视频,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播放“天体系统的层次”的短视频,让学生在观看短视频后,自主找出教学的内容,以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形成自主意识。然后,地理教师需精准掌握课堂的教学各环节,促进地理问题的有效解决,充分揭示当中蕴含的地理综合思维的技能与品格,以促使学生形成地理理解力与思维能力。如教学“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并分析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生产与城市化发展的布局特点、问题及条件,同时明确工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方法。对此,教师在学生开展学习研究的过程中,应首先引导其基于对知识点的疑问而提出问题,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为何如此之快?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哪些路径能够促进该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这些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能够让学生实现对课程内容的有效掌握,并且经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可让学生及时地知晓自身想法正确与否,进而做到有效纠正,形成良好的地理学习思维,明确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观念,逐步培养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立足于小组合作,养成自主学习意识

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需准确抓住学生的心理,促进学生在地理知识学习过程的实际付出。因此,在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时,教师需与自身已具备的教学经验相结合,促进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付出心力的提升,而不是单纯完成课后作业,需经过课堂的巧妙设计,提高学生在地理课堂的学习主动性。通过该教学过程,不仅能够使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自主意识得到合理应用,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合理地应用自己已具备的知识,以实现教学问题的解决[5]。同时,为了使学生在地理课堂的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高,地理教师可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对教学问题实施探讨,并由浅至深地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小组探讨,就能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一一解决,以促使学生深层次理解,以及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核心素养养成与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例如:在对“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开展教学时,地理教师可在实际教学当中,精准地提出问题,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提问的深度实施讨论,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理解能力的提高。首先,地理教师需与地理教材的相关内容结合设计问题:地层与化石的概念是什么?有何研究意义?学生可依据该问题实施初步讨论,该问题的专业性及难度不是很强,此时,学生能经过自主思考及小组合作找出问题的答案,而立足于心理学,学生在通过小组合作找出答案后,也会产生相应的满足感与荣誉感,充分激发出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促进教学环节,并以此提出更深层次问题:通过地质年代表,能否简单地叙述出地球演化的全过程?该问题提出,就能呈现出课堂教学的核心知识点,教师经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深度探究,促使学生充分掌握相关地理知识。除此之外,地理教师需依据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预留相关的预习内容与拓展内容,以确保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并通过趣味性问题的引入,促进学生求知欲的提高,以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复习的动力,从而使学生形成相应的自主学习意识。

(三)立足于实际案例,养成综合能力

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需善于通过实际案例,促进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养成。综合思维能力通常是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并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的重要保障,也是对学生自身的地理知识学习能力进行考核的重要标准。学生具备了相应的综合性思维能力的时候,就会对地理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以促使学生学会通过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6]。就高中阶段地理学科而言,其学习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究人文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对于地理环境的区域特点的认知。

例如:在对“生物圈与植被”开展教学时,教师需注重传统化教学模式的转变,在实际教学前,引导学生收集生物圈与植被相关的图像、视频等资料,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或者独立学习的方式,对常见的植被进行识别。需注意的是,因为学生对于植被的理解相对片面,因此,地理教师需多加引导,让学生立足于生物圈与植被的教学内容进行知识探究,以促进相关知识的全面整合,并在该锻炼过程中,促进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注重与各种事例有效结合,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阅读课外资料,对我国各个地区的案例进行了解,促进学生研究与讨论的同时,促使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提高。

(四)立足于思维导图,提高认知水平

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需注重地理学科具备的特殊性与知识综合性,想要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课堂的学习,地理教师就需注重思维导图绘制,通过形象、直观的方式促进复杂化地理知识的呈现,构建地理学科的知识体系,以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认知水平得到逐渐提升,并促使学生形成知识再生、转换与迁移的能力,这不仅能够使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效率得到显著提升,而且还能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自信心,以实现高效化地理课堂的打造[7]。在高中地理的課堂教学中,需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准确把握知识的关联性,以此实现思维导图的绘制,探究问题解答的途径,从而使学生的地理思维得到有效发展,同时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学会灵活地应用地理知识。

例如:在对“地球的圈层结构”开展教学时,教师的讲解可由地球的运动逐渐转入地球的结构,通过对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学习,用思维导图绘制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组成情况,在该教学过程当中,想要使学生充分吸收与内化地球圈层结构的相关地理知识,地理教师可设计些教学案例,依据绘制的思维导图,分析地球的内部圈层的结构与外部圈层的结构,以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并对学生自身的思维灵活性进行锻炼,依据实际问题实施分析,从而使学生在地理课堂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改善。

结束语

综上所述,立足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需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促进自身教学理念的转变,并通过多样化教学法,使学生养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于明洋.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探析[J].数码世界,2020(3):2.

[2]康永明.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20(47):2.

[3]曾赛珠.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探析[J].科学咨询,2020(10):2.

[4]孔亚亚.高中地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分析[J].山西青年,2020(4):1.

[5]扎西吉.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探析[C]//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三).2019.

[6]张玉平.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12).

[7]郭光新.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环球人文地理,2017(6):255.

猜你喜欢

养成高中地理措施
雨后桃园补救管理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分析素描训练与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