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视角有效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2022-07-18罗红娟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也需要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提质增效。为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结合生活化视角指导学生,更利于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将地理知识服务地理生活。基于此,本文将立足生活化视角,分析地理教学与生活化的融入,并结合地理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内容阐述开展生活化视角的策略,希望可以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增砖添瓦。
关键词:生活化;高中地理;内涵;核心素养;策略
地理教学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1]。因此,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有必要立足地理教学实际分析,带领学生在理解地理知识的同时掌握地理知识在生活实践应用中的有效途径,从而融入生活化视角引导,点亮高中地理教学课堂。那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呢?笔者认为有必要结合以下几点做具体阐述。
一、借生活化教学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意义
(一)可以体现高中地理教学的价值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结合生活化视角精准渗透引导,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带领学生从课堂学习走向实际情况,关注现实、了解生活、明确未来的基本手段,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并在感受不同地域人文特点,了解地球中的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加深对地理环境的适应能力,继而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开展教学指导中,想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需要结合科学、完善、合理的手段引导,带领学生真正地走进课堂,审视自己的行为和行动,并立足环境发展的视角,带领学生分析思考,从而让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化视角分析思考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充分了解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有效途径。
(二)能够帮助学生把握学习的方向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明确的方向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在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影响学生理解知识角度不同的问题,导致学生无法全面、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2]。而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指导,可以转变教学的这一不良现状,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思考地理问题,并借助所学地理知识思考,找到探究的方向,从而主动思考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用到的知识点。与传统的教师直接讲解的方式相比,融入生活的教学引导方式,可以让学生找出所学知识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掌握在今后学习中需要努力的方向,继而在学生今后处理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找到学习和探究的方向。
(三)可以推进地理教学目标实现
地理教学中,采取科学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将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尤其是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3]。如果教师仍旧采取传统的模式教学,是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内化的。而结合生活化教学理念渗透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课程改革的标准,可以为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和达到素质教育目标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将生活化资源和核心素养教学模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之后,教师也可以结合这些内容分析,寻找适合学生成长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继而推进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能够提高地理教师综合能力
在高中阶段,地理教师的素养和学生学习的效率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为完成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立足全球问题、人地关系等方面,不断学习、提升自己,以生活化视角研究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从而在积极的引导中,完善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的效率。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作为高中地理教师,需要本着适合学生成长的基本思路,在生活化领域分析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在分析、思考和探究中,教师的地理学科专业水平也会得到提升。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生活化视角开展核心素养教学引导,既是时代发展对学生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手段之一,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二、融生活化视角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生活素材引导提升综合思维
在地理学习中,综合思维是学生运用综合的观点分析、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的重要能力[4]。在不同的时空条件的影响下,各个地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会直接影响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也影响着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如果在教学中可以借助生活化素材指导学生,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又可以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的初期,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比较熟悉的环境指导学生,为学生量身打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导入资源。与传统的课堂导入相比,这种方式更利于降低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的抵触情绪,容易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地理知识的真谛。此外,教师还有必要借助发达的网络环境资源,寻找适合学生深入学习的资源完成进一步引导和渗透,从而在结合生活素材引导中为学生提供适合学习和思考的素材,让学生可以在真情实景中更加真实地领悟学习的情境、感知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湘教版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部分内容的时候,首先,学生已经结合教材中的基础内容和案例掌握了基本知识点,明确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以及相關因素在实际案例分析中的应用情况。其次,教师需要立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思考探究,找出生活中比较常见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材料作为素材指导学生思考。在结合网络环境搜集分析之后发现,农业变迁相关的新闻以及《荷兰农业的奇迹》等素材与之相符合,组织学生分析在现代农业发展中,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业的区位因素发生了变化,现代农业以现代化农业技术为支撑,如荷兰农业的精髓是“家庭农场+合作社”。为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也可以结合当地农业农田数量的变化和农家乐领域的兴起情况,引导学生完成关联思考,带领学生从综合视角分析城市周边农业发展的变化,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更利于加深学生对现代农业变迁的认识,并融入系统化、动态化、多元化的教学素材精准指导学生,科学地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综合理解地理知识。
(二)生活环境分析提高区域认知能力
地理区域环境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在不同的区域环境中,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均存在着差别[5]。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使学生充分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和特点,主动结合教学内容分析、解释、预测、思考,更加清晰地认识区域环境,并在进一步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和探索中,形成正确的区域开发观念。此外,教师还可以立足学生生活的环境,让学生有直接面对相关区域问题的机会,从而带领学生在区域间联系、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等过程中,逐渐借助地理认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达到活学活用的良好效果。
例如: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部分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基础指导学生对比思考。在学生开始自主对比探究之前,教师需要先结合微课程指导,讲解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有关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基础分析知识。然后,再要求学生结合教材中丰富的图文资料和图册材料等分析,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对比阅读指导。为了增强教学的亲和力,丰富学生的认知,教师还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带领学生在日常新闻和生活中常见的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中进行思考,要求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和这些工程对生活带来的影响,帮助学生在深入思考探究中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并在理论与生活环境结合的过程中,促进区域认知能力的提升。
(三)生活教育指导培养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致力于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协调性分析。结合生活教育,带领学生在学习和思考中,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尤其是在人口、环境以及资源问题频发的现阶段,人们开始认识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在高中阶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资源、环境、人口和发展等多方面的观念,并用实际行动促进人地协调发展。在本部分教学中,学生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从了解、顺从、加深认知和内化多个阶段深入探索研究。在这一阶段,如果教师可以结合生活教育精准引导学生,将有助于实现高质量的教学引导,助推学生的健康发展。
例如:在讲解湘教版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时候,教师可以取材生活中由于人类活动影响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和植被等要素的变化,并模拟人类活动的方式,全面具体地呈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生在教师呈现出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境演示中,会从基础的知识理解逐渐融入日常行动,从而在思考如何做才能保证人类活动的有效性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人地协调观。
(四)生活活动渗透培养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需要在调查、实验、考察等多种地理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坚强意志和行动能力。在地理教学中,结合教学目标分析,主动融入与生活有关的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在亲身参与活动中,懂得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在组织学生将地理知识带入生活中进行仔细探究的时候,可以调动学生探讨的积极性。然后,教师再结合丰富资源分析思考,触发学生的思维意识,实现从地理知识引导到实践力提升的迁移。因此,在教学中,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入手,借学生对家乡一草一木的情感延伸,展开精准化引导,在带领学生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总结信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例如:在讲解湘教版高中地理“人口分布”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家乡入手,带领学生结合家乡人口分布情况思考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然后,再针对人口分布的特点和规律,在实践调查分析中,进一步认识人地之间的关系。为达到这一效果,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熟悉家乡环境,参与调查活动“家乡人口变化的趋势和影响”,并结合我国的人口政策进一步分析探索人口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同时,在讲解这一部分知识的时候,还需要结合人口分布对环境的影响,要求学生参与到“生活垃圾处理”“工业生产调查”“环保从我做起”等多方面的主题思考,带领学生充分了解家乡人口分布特征,并分析具体原因。在教师结合学生情况带领学生实践、分析思考中,促进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提升。
(五)注重评价反思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仅仅依靠知识的传授和引导是远远不够的。想要培养更多满足时代发展的人才,教师需要立足教学实际情况分析,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开展教学评价与反思,从而在不断实践和反思中,与学生一同感受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并找出问题,及时优化,从而帮助学生在多元评价与反思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生活化教学指导时,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其一,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堂学习的情况,与学生一同分析探索本次学习地理知识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小组成员自评、互评、教师综合评价的方式,先了解学生的学習情况。在教师评价的过程中,要摒弃“以成绩为纲”的评价方式,减少教条式的试题测试,增设一些开放性、生活化的试题指导学生,并适当穿插地理图表、野外观察等素材,从而在科学评价中帮助学生找出问题,鼓励学生以此为基础自主反思,并及时改进。其二,注重融入赏识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多给予学生一些鼓励,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积极性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并以此为基础鼓励学生走进生活、积极思考探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学习地理过程中的挑战。通过有序评价反思,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将“生活即教育”理念与地理教学实践巧妙地融为一体,才更利于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指导。因此,构建生活化地理课堂指导,结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指导学生,是促进地理教学达到理想教学状态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能力、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等多个视角认真思考,巧妙地将生活素材、生活环境、生活教育和生活活动等生活化资源融入地理教学指导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让学生成为生活实践中的有心人。
参考文献
[1]陈杰灵,黄支成.新课改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初探[J].中外交流,2019,26(39):239.
[2]张鹏儒.融合现实生活优化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析[J].高考,2019(29):31.
[3]孔素琴.将生活元素融入高中地理课堂[J].基础教育研究,2018,484(6):62,64.
[4]周琴.以生活为依托,强化地理知识点教学[J].启迪与智慧:教育,2020(2):66.
[5]马静.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地理活动课堂的构建[J].文渊(中学版),2019(6):236.
作者简介:罗红娟(1978— ),女,汉族,陕西渭南人,浙江省杭州市杭州第七中学,中学高级教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