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22-07-18吕福昌

高考·上 2022年3期
关键词:史料教学策略分析高中历史

摘 要: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应用史料进行优化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的思维生成和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有重要帮助。史料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呈现方式,能够辅助教师开展高效的历史教学,推动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得到充分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刻意识到历史的严肃纪实性,结合史料实证素养把握历史的严谨和真实性,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充分发挥史料教学的作用,在多种方法应用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策略分析

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深入推进促使各阶段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素质教育、学生能力全面发展,课堂提质增效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不仅要转变教育思想提升自我教育实力,还要能够不断发挥自我的教育智慧创新多种教学形式,将史料作为“还原”历史的中介物,通过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情及具体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史料采用多元方法呈现出来。还要能够将史料内容进行整合并巧妙合理地应用到其中,在历史核心素养的融合生成过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正确的历史学习观。

一、轉变历史教育观念,提升教师史学素养

教师的思维观念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深远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促使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得以提升,就应当先从自身做起,要能够转变自我的固有教育观念,通过自我教育理念的转变促使史料历史课堂得到真正的“转型升级”[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过去专注于高考应试知识的传授思想桎梏中走出来,从硬性灌输知识让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模式中跳出来,转而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关注班级学生的学情实际,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培育塑造,在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转变中促使自我课堂中的教育行为产生转变。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针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教师自我专业素养的提升要求,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充实自己,灵活创新多种学习方式提升自我的史学理论素养,能够确保给学生“一碗水”,自己有“一桶水”,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地学习将“一桶水”作为源泉,变成汩汩流动不息的水源。这就需要教师自身能够对自我提出更高的要求,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搜集资料或者上网扩充学习渠道,提升自我的理论修养;在史料获取和整理归纳的过程中选取其中有利的资料作为教学辅助,与同事共同交流史料的应用方法和契机;要能够主动参与到学校组织的研讨会或上级组织的教育培训会,结交更多优秀的教师,大家共同探讨交流教学问题,在教研整体职能发挥中汲取更多的教育智慧或成功经验应用到自己的历史课堂中,帮助学生将史料内容与历史知识进行融合内化,实现教育有效性。

二、多元方法呈现史料,培育学生时空观念

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学生固然是学习的主人,但教师的教育引领角色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这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梳理分析有效史料内容的经验能力不足,对史料的真伪辩证鉴别能力还有待提升,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中选择真实客观且有效的史料有序开展学习活动[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把握历史社会背景,对史料内容仔细甄别,去伪存真,借助多元教育形式呈现史料内容建立重构历史的可靠证据,带学生重回“历史现场”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在综合运用史料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在特定时空中把握历史事实,培育其时空观念的同时实现教学有效性。史料呈现的第一选择非教科书莫属,其中补充在资料链接中的史料知识都是编选者精选的典型材料,有较大的参考意义,但由于篇幅限制,这样的史料毕竟较为有限,因此就需要教师借助课外的补充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融合多角度多类型的史料把握历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口述的方式或充分结合信息技术的优势给学生展示史料案例,多媒体课件可以囊括文字史料、图表史料、音像史料,在持续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能够丰富学生认识。以多媒体课件成效史料为例,教师在讲解“长征历史意义”相关知识时可以结合毛主席的评价内容,借助课外资料延伸“军事斗争”主题外的“民拥军”情谊,结合初中所学知识让学生对这段历史有充分理解;涉及“重庆谈判”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入蒋介石的日记内容,让学生把握蒋介石当时对共产党的基本态度,在细节品析中理解这场谈判的本质意图。还如“罗马法”知识中并未展示如何实施的部分,学生自然也无法理解“十二铜表法”的不合理处,教师借助多媒体梳理相关内容让学生借助图表对比,能更清晰地对其合理及不合理处有充分认识……这样教师采用不同形式再现历史,能够让学生置身具体时空中把握历史知识,对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有辅助作用。

三、有效整合历史材料,培育史料实证理念

史料实证在整个历史核心素养中占据了关键地位,能够反映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培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分析历史课程教学内容,通过整合教材和史料的方式把握核心主旨,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就能够把握关键问题分析解读史料知识,并在深层信息的探究过程中促使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得以提升[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握这种理解和解释历史的能力方法,整合教学内容展开有效教学。比如:在教学“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相关单元时,教师就可以在史料分析归纳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多则史料内容,不同类型的史料内容包含的价值也各有不同,其中小说、新闻报道及照片、漫画、后世研究等都可以作为直接和间接的史料呈现出来,让学生进行分析辩证,并结合史料价值评价辛亥革命。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呈现田玄的《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与辛亥革命的走向》《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漫画》,以及1912年的《时报》中与辛亥革命相关的报道、鲁迅文学作品《阿Q正传》及1913年袁世凯在天坛祭天的照片、2011年阳启明《文化论坛》中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等,鼓励学生结合教师整合梳理的诸多史料进行分类,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从多元角度认识到辛亥革命的意义,并能够针对这一历史事件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评价,最终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正确解释史料内容,提升学生家国情怀

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能够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渗透,为了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史料内容的前提下,还可以基于史料内容构建合理的历史解释,通过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历史,让学生对真实历史产生客观且公正正确的评价认识,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在探究视角和分析史料内容的过程中得到家国情怀素养的创生升华[4]。在教学《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一课中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知识时,其开展背景其实教科书上的介绍是一笔带过的。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可以利用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片段作为导入,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陈独秀的《吾人最后之觉悟》,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从政局层面对原因背景有深刻的认识。当然,这样的史料解释补充并不全,因此,教师还可以在课前关注社会发展及当时群众基础等资料进行拓展延伸,并鼓励学生针对不同的史料内容进行分析,把握电报、报纸、杂志及城市、铁路等多个方面史料反映的内容,由此鼓励学生从多种维度分析史料内容,理解不同行业对新文化运动的推促作用,让学生理解思想革命形成的必然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一课中涉及了“抗美援朝”的相关知识时,这部分教材涉及的内容不多,教师可以借助不同国家对这场战争的不同解释,结合不同伟人的回忆录片段补充相关資料,鼓励学生审视抗美援朝,就能够促使学生的历史视野得以开阔,在历史解释分析过程中学生自我产生强烈的家国情怀,比教师理论空洞的灌输更有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带学生共同分析史料内容,从历史解释的角度鼓励学生理性分析。教师给到多样化的史料,鼓励学生从史料分析中获得历史结论,这样比直接告诉学生历史结论的教学效果更好,也能够在启发性教育原则彰显中促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彰显,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解释历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使学生的历史素养得以培育。

五、问题导学分析史料,建立历史证据意识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让学生明确历史是已经过去的无法重演的史实,对很多历史问题及前人总结的经验教训,得出的历史结论,不能像物理和化学学科那样去动手进行实验获得,只能通过从史料内容中找寻相应的证据,以论证的方式证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历史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史料内容分析使学生建立历史证据意识[5]。比如:2021年是我们国家建党百年华诞,各级学校都组织了相应的党史学习实践活动,教师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可以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上的讲话进行剖析。教师结合“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相关学习内容与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为什么能”“为什么行”“为什么好”等问题进行有效联结,通过设计不同的环节教学展示相应的史料内容,可以是文字材料,可以是图片,借助多种类型的史料内容让学生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让学生分析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党派不同的先进性,让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起步维艰但从来不忘初心的革命精神,理解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际就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借助史料内容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证据意识,让学生在关键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更全面且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

六、史料情境穿越时空,感悟认知时代变迁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师针对教材内容进行枯燥的讲解自然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导致整个教学质量低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史料进行教学时可以给学生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历史感悟中能够对历史有更深刻的体悟和理解。比如:教师在教学选修教材中“经济与社会生活”的相关知识时,针对不同主题的内容,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教师布置课下探究任务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到相关史料的搜集整理过程中,通过探究阅读史料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社会生活(包括饮食、生产、日常生活、居住环境、交通环境及公共卫生等不同领域)的变迁历史,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总结物质生活日渐变化的影响因素,并说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后国家人民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鼓励学生提前讨论列出采访提纲,让学生与祖辈和父辈通过互动交谈,搜集家庭中保存的相关视频或照片等,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感受我们国家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整个历程。课堂中,教师也可以借助不同时代的史实视频带学生穿越时空,进入到不同的时代感受他们的衣食住行变迁历程,在史料分析和概括总结中升华学生情感。

七、讨论分析史料内涵,培育学生历史思维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需要建立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基础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鼓励学生分析史料内容,能够促使学生在深刻的思考反思过程中得到历史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可以引导学生深挖史料内涵,鼓励学生在史料内涵的明晰感悟中得到历史素养的有效提升。以“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结合课堂内外的史料内容联系历年高考中出现的史料内容鼓励学生自主分析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出示相应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发现问题,与同伴交流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分享自己的观点看法,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的具体历史知识自主投入到史料分析中,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结束语

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对过去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反思,要能够从不同教育方面进行优化,通过转变历史教育观念,提升教师史学素养;多元方法呈现史料,培育学生时空观念;有效整合历史材料,培育史料实证理念;正确解释史料内容,提升学生家国情怀;问题导学分析史料,建立历史证据意识;史料情境穿越时空,感悟认知时代变迁和讨论分析史料内涵,培育学生历史思维等手段实现历史学科本质的“还原”与“回归”,实现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最终让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得到充分彰显。

参考文献

[1]范华春.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64-65.

[2]林凌萍.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索及反思[J].华夏教师,2017(19):61.

[3]冯小飞.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2):141-143.

[4]李传绪.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3):232-233.

[5]李碧君.高中历史课堂史料教学方法刍议[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9):170-171.

作者简介:吕福昌(1927— ),男,汉族,山东菏泽人,山东省济南回民中学,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历史学科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史料教学策略分析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史料教学”
以史料促教学
试论新课改下史料教学的作用及运用原则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