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2022-07-18陶立云

高考·上 2022年4期
关键词:语文思维高中语文教学培养策略

陶立云

摘 要:高中作为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明确语文学科的学习对学生今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高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有责任感。高中语文教学离不开语文思维的帮助,如果脱离了语文思维,语文教学就会失去延展性,学生的语文成绩也难以得到提高。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一定要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提高。目前,从教学情况来看,许多高中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仍然采用“灌输式”教学,学生学习形式单一,没有机会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缺乏探究语文的兴趣,同时,因为传统式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导致无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因此,为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积极利用新型模式教学,探索教材内容,深化教学改革,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探究机会,使学生在学习时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帮助学生轻松地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生活中出现的挑战,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语文思维;培养策略

语文思维是指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通过自己在语文课上分析和研究某些问题并且形成自己的独立观点来解决问题。语文是一门理解性较强的学科,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语文学习方式过于单一,单一式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淡,成绩降低,无法体会到语文学科的魅力所在。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拥有较高的思维能力,才能在日常的语文知识学习和阅读拓展等教学活动中,不断提升语文的知识能力,更高效地学习。

一、语文思维的特点

(一)交流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辩论,提升自我,学习到对方的优点,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更好地完善自己。长此以往,可以拓宽学生思考的空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

(二)广泛性

人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因此,语文思维也具有无限性。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会因为学生文化程度不同,所处的地域不同,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在教学时与教材碰撞出不同的火花,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包罗万象,拓展其语文思维,从而提高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三)渗透性

语文思维可以通过逐步学习慢慢地深入到学生的脑海当中,高中语文的教学可以通过对教材的學习,逐步将知识和方法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当中。在学习一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在仔细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同时,渗透作者的情感表达,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语文思维,并对相应的事物产生自己的审美。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时缺乏思维教育理念

许多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但是还没能立刻摆脱应试教育的弊端,所以在语文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一部分教师错误地将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思维相结合,认为学生语文成绩好语文思维就相应较高[2]。这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与学生思维能力没有直接关系,一味地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填鸭式”教学,即使学生语文成绩再高,其语文思维方式依旧较为单一,思维能力水平也较低。

(二)缺乏语文教学手段

目前来看,大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教材知识的学习,这种方法虽然效率高,但是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无法做到因材施教,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语文教学过于功利化,过分注重成绩,影响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对其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有负面影响,降低实际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必要性

(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学科作为高考中分数占有较大分量的学科,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能够有效提升语文学习成绩。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学习活动时,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时不应该只注重成绩,更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3]。语文素养和语文思维的提高,对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十分重要,只有掌握语文思维,提升语文素养,学生才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占据主体地位。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让学生认识到不只为提高成绩而去进行培养,要对语文思维能力,以及语文素养进行学习,掌握语文知识,从而促进语文学科的全面发展。

(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思维是人们对周围的事物总体产生的间接反应,语文思维就是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时候所对应产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对语文学习内容进行结构性的分析,从而达到语文思维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思维更加灵活,看问题的角度更加全面,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策略

(一)教师自身强化语文思维能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在学生思维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学生思维发展的引领者,教师自身的能力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有着重要的关系。所以在高中时期,要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先强化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摆脱应试观念的影响,积极探索教学方式,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在教学当中教师也要不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积累程度,在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思维能力的同时,将一些经验分享给学生,并且逐渐引导学生全面地评价事物,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4]。

比如:在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将本文内容从古诗词转化到容易理解的现代文表述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教师也要对这篇诗词有自己更深的理解和体会,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去思考诗词中的意境,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充分了解作者信息的基础上,再次感悟诗词的内容,更能体会到苏轼写这篇词所要表达什么,并且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诗词中的重点词句,比如,“初嫁”“羽扇纶巾”等,从细节处体会苏轼的情感,引导学生对诗词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有扎实的语文思维能力,在遇到任何问题后,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回答,在学生提出问题后,能够快速分析,及时对其予以回应。

(二)丰富教学内容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满足培养人才的要求。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以及学习当中,学生和教师都要因此做出改变,但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和学生都处于一种疲劳的状态,从而学生学习效率十分低下,语文思维能力直线下降。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主动地去丰富教学内容,创造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在课堂学习中帮助学生发现语文知识的美妙之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让学生自由朗读或自由理解,同时通过一些问题的设计来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设置的问题,难易度要合适,如果难度太大,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如太过简单的话,学生又会感到没有挑战。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二次提问,检测学生是否对课文已经理解。

例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运用假设的方式设置一些问题,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烛之武没有成功劝退秦国撤兵,那会对郑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又会给秦国造成什么影响?”这种答案不统一的题目,会使学生积极地回答问题,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而且还让学生进行了一次思维训练。其次,前面提到要丰富教学形式,教师在《烛之武退秦师》这一课教学当中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电影片段,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教师在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的时候,要明白教学形式是为了让教学进行得更好,不能过度频繁使用,如果使用得太频繁,就会让学生产生本末倒置的感觉,反而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以及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5]。

(三)尊重学生间的差异,促进学生积极参加课前讨论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教师要理性看待学生之间的不同,寻找学生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有效地展开教学,才能保证教学活动开展的合理性。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对学习语文的想法,认识到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以及语文知识的内容,及时做出教学计划的调整,帮助学生培养学习语文的全面性以及拓展性的思维。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对本课所学开展简单的交流,向教师提问一些有关本课内容的延展性问题,让教师明白学生的想法,方便教师调整教学计划,使教学计划更加符合学生思维培养的要求。

比如: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通知课代表组织学生进行课前讨论,使学生明白《兰亭集序》所要表达的内容,并且让学生在内容方面展开讨论,在讨论中说出自己的观点,表达出自己对本文的理解。在课堂上让学生深入讨論,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理解“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句话,提问学生:“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生在讨论后提出不同的看法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补充当时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给予学生更清晰的理解,让学生对文中的各种情感变化能够更好地体会,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本课理解的情况。

(四)构建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在合作当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可以使学生之间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交流。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扮演一名引领者的角色,在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的同时,观察学生的情况,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减少对教师的依赖,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发现,完成语文学科的学习,同时吸收其他成员的优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达到学生语文思维的独立,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比如:在郁达夫《故都的秋》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班里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然后布置任务,让各小组自主进行学习,以促进思维的独立,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置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对“故都的秋”情有独钟,这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各小组成员不仅需要逐字逐句地诵读全文,而且还需要仔细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并且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创作的背景[6]。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使学生能够更深层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教师所提问题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五)联系生活实际,发散学生语文思维

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离不开与生活实际的结合,采用生活项目化学习模式是解放学生思想的重要途径。发散思维为想象创造更多的空间,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出发进行思考是生活项目化学习模式的核心和灵魂,解放思想,发散思维是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进步的一大关键,更是促进学生品格提升和培养语文意识的重要前提。在生活化学习模式中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且在自主制定生活项目化学习模式中更好地塑造了学生积极进取、主动探索、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的优良品格。

在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时,尊重学生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参与到语文课程学习活动中去,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的计划,围绕具体的特定的知识内容去自主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完成计划,在完成后采取科学的评估和评价。这是高中语文教学探索中的有效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散语文思维。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在讲述《短新闻两篇》时,可以通过询问学生了解到的最近的新闻,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联系,然后通过课文的讲解,学生了解到了新闻的重要组成要素以及新闻的特点,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真实新闻进行时事积累,从而发散学生的语文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认知水平和能力。

结束语

教师在对学生教育的过程当中,需要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高中语文教育当中,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勇于质疑,要对事物进行全面思考,也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因此,在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时候,教师应以学生为基础,针对不同学生的特性,进行适应学生的教学,并且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自己独有的思维,同时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使学生发展更为全面,综合素质有所增强,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带来许多益处,开启自己人生新的旅途。

参考文献

[1]陈枫.反思与前瞻:2002—2006年语文课程知识研究述评[J].中学语文,2006(23):5-7.

[2]谭文旗.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置的问题与对策研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6).

[3]桑国杰.刍议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语文课内外,2018(17):34.

[4]艾华.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20(31):100,102.

[5]王芳婷.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32):109.

[6]林东清.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措施分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9(10):52.

猜你喜欢

语文思维高中语文教学培养策略
试论在高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探究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推论策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