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路径探索

2022-07-17刘意刘心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6期
关键词:培养路径创新创业教育互联网+

刘意 刘心

摘要: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业带动就业,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学生投身创新创业实践。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在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路径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形成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观,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既是高校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的重要行动,也是培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202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指出,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进一步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要着力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2022年高校毕业生数量突破千万,面对疫情对就业带来的影响,以及高校毕业生规模增量、增幅均为近年之最的严峻就业形势,需要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在互聯网时代,万物互联是当今经济社会的主要特点。在“互联网+”环境下,为充分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就业工作,需要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抗压能力等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推动职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深度融合。目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职业本科教育。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要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李克强总理作出批示指出,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上水平的重要基础。2022年5月正式实施的新《职业教育法》中也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类型的教育,具有同等重要位置。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颁布到《新职业教育法》的实施,可以看出,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发展路径越来越清晰,职业教育在就业创业中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战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在于既要培养更多敢闯会创的新型人才,又要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给职业教育注入创新创业基因,推动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难点与痛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时,勉励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精彩篇章”。尽管目前我国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政策较多,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学生投身创新创业实践,但是,高职院校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仍面临多重困难,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一)创业启动资金短缺

高职院校学生积极乐观、开放自信、思维开阔,动手能力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非常强,对于创新创业有较高的热情,但在创业初期普遍面临启动资金匮乏的问题,银行贷款难。个人或家庭积蓄、亲友借贷为创业启动资金两大重要来源,创业启动资金来源较为单一。[2]启动资金对于学生创业来说至关重要,缺乏启动资金容易导致学生创业项目落地转化偏低,从而缺乏对于创业的热情。

(二)校内创业场地缺乏

学生创业需要办公空间和良好的办公环境,校内创业空间由于场地费免费,使用起来便利,深受学生初创团队的喜爱。但是,目前高职院校校内创业场地往往是和学生活动场地、实习实训场地等统一使用的,缺乏专门用于学生创业的校内场地。同时,校内专门用于学生创新创业的场地功能单一,大部分为开放式办公工位,缺乏独立的办公房间,也没有清晰的功能区分,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个性需求,从而制约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实践。

(三)创业指导服务不够

创业团队尤其是初创成立团队,在团队初期由于缺乏经验往往会遇到不同的问题,需要专业创业导师的指导,为其提供专业化的创业帮扶,避免走弯路。据了解,目前高职院校的创业导师缺乏,由学校行政教师、辅导员、专任教师等担任学生创业项目的指导老师,部分双创导师并没有创业的实际经历,专业化程度不够,导致对学生创业项目不能提供精准的指导。而高校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者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广阔的知识面和丰富的创业及管理经验,这样才能在教授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3]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施路径

高职院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职能。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要不断汇聚优质创新创业资源,赋能学生创新创业梦想。

(一)强课程,搭建双创教育“新体系”

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是新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目标要求。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面向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积极打造双创基础课程,立足专业,建立高质量的双创金课,遵循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本规律,鼓励各专业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打造创业实训课程。加强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以实际案例的形式向学生讲述工匠精神的实质内涵,弘扬劳模精神,营造崇尚技能的校园文化环境。结合00后大学生特点,加强选修类课程建设,以“必修+选修”的形式,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自主建设双创在线课程,建设一批双创在线精品课程,共建共享双创优质课程,丰富课程资源,为学生系统学习理论知识搭建平台。编写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双创课程类基础教材,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

(二)搭平台,打造双创教育“新引擎”

加强校内双创实践平台的建设。持续开辟校内创新创业空间,面向全校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免费工位及持续性的创业咨询指导服务,鼓励学生创新发展,创造性转化,进一步建设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持续建设促进思创融合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依托专业实训室,建设交叉学科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支持师生共创项目落地转化。开拓校外双创实践平台。联合地方政府和知名头部企业,建设校外创新创业空间平台。与企业密切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邀请企业在高校设立创新实践基地,构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开拓更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完善实践基地硬件设施建设。加强订单班培养模式,培养“崗课赛证”综合育人体系,引导学生下基层,体验基层工作,引导学生涵养家国情怀,心怀“国之大者”,奋力走在前列,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实习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职业教育体系。

(三)创品牌,引领双创教育“新风尚”

打造特色创新创业品牌活动,积极宣传,扩大双创品牌活动的影响力。以学科竞赛为抓手,鼓励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类大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积极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引导学生将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有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做贡献。依托学生创业组织和社团,举办校园双创类文化活动,在各类双创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爱党爱国爱校意识。选树学生创新创业榜样,开展典型榜样引领活动,让学生意识到创新创业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四)汇资源,强化双创教育“新高地”

整合社会优质资源,邀请优秀创业校友来校进行讲座,分享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实际经验。联合企业,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基金,重点资助学生初创项目,积极推动大学生项目转化落地。完善双创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校内创新创业导师奖励力度,激发教师的创新创业热情。配齐配全专兼职双创导师,完善校外导师机制体制,吸引优秀企业等社会人员加入创新创业导师队伍,提高专业化水平。探索知名企业家“导师带徒模式”,聘请知名企业家、风险投资人担任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建设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导师库。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敢闯会创筑梦未来新时代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2]任泽平,白学松,刘煜鑫,张硕,裴桓,王晓辉,吴秉昆,王松山,黄丽东,瞿晖,张超,闫宇.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报告(2021)[J].中国青年研究,2022,(02):85-100.

[3]段立颖.刍议完善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J].就业与保障,2022,(02):109-111.

猜你喜欢

培养路径创新创业教育互联网+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