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一性”原则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2022-07-17郝真

速读·下旬 2022年4期
关键词:同一性文学翻译样式

郝真

◆摘  要:本文认为,逻辑学中的“同一性”原理解释了认知心理学中的格式塔效应,突出了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树立整体观念的重要意义。文章从背景、篇章结构、风格三方面具体论述了如何运用“同一性”原则以实现翻译的整体效应和达到作品内容和风格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同一性原则;文学翻译;背景;文本结构;样式

根据逻辑,所有的事情,世界现象通过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以及变化和发展实现统一(Solso,1979),这原则,可以称为“同一性原則”。同一性原则解释了格式塔效应理论。根据格式塔效应理论,任何审美认知活动都是一种格式塔现象。文学翻译过程和翻译作品的欣赏也是如此,在模式认知中,所有刺激物共同作用所产生的整体印象超过了各种感觉的总和,整体印象被称为“格式塔”(Solso,1979)。

同样地,在文学翻译中应用格式塔效应理论时,要求译者持有整个话语的概念。也就是说,文学翻译家应遵循同一性原则,注重研究整体作品,把握语言的整体色调和色彩,把握个体作家的具体风格,甚至把握原文的韵味。

因此,译者认识到同一性原则在翻译过程中的运用,无论是作为一种原则,还是作为一种评价标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我们欣赏一部文学作品的译文时,我们可以将译文与原文进行比较,看这部文学作品被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后,整体印象或感觉是否保持一致,或者是否由于某些因素而产生了一些误解,这可能源于文化差异、两种语言的差异以及其他一些背景问题。接下来,我们将从背景、文本结构和风格三个方面来说明同一性原则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1背景

首先,我们将从背景问题来说明为什么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应该遵循同一性原则以及如何遵循同一性原则。

根据Toury的以源语文本为导向的翻译理论,一个翻译除非传达了原文所传达的几乎所有内容,否则就不是翻译(Hokey,2001)。根据该理论,被称为翻译的事物的存在必须被定义为非翻译。因此,即使是字面意义上的翻译也不一定是作者的本意。然而,这仍然不能解释一些翻译问题。例如,在某些情况下,说同样的事情并不意味着同样的含义。真正的原因在于缺乏关于英语表达标准含义的共同背景知识。而在翻译实践中应用同一性原则时,译者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就是不同背景的同一性,包括社会背景、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等。译者可以根据原文的各种特定背景,在读者所处的相应环境背景中,追求对等的表达方式,重新展示文学作品的真实世界。

根据August-Ernst Gutt的关联翻译理论,译者的任务是使作者的意图与读者的期望相一致(Hokey,2001)。因此,译者必须能够理解原文的意图,然后根据语境和包括文化背景在内的读者的认知环境,找出与原文最相关的假设。以下是同一性原则的应用实例。狗在不同的社会文化中具有不同的内涵意义。在翻译关于狗的习语时,我们不能毫不犹豫地采用直译的方法。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狗的形象、行为和事物都与粗俗、丑陋、一文不值的假设有关。一般来说,汉语关于狗的习语的认知环境与一些消极的假设有关,而在英国,人们认为狗是一个很好的伙伴。受希腊和罗马神话的影响,许多关于狗的习语有肯定的应用,如a lucky dog(幸运儿)。由于与狗的亲密关系和幽默感,西方人倾向于用“狗”来代替“伙伴”。比如a dull dog,不善谈吐,言语乏味的人;to be top dog,占上风,处于统治地位;the under dog,被打败的一方。

在翻译上述习语时,译者应考虑社会文化因素。否则,直译会导致中文读者无法理解。

同一性原则在文学翻译中的最佳应用之一是王科一先生对简·奥斯丁名著《傲慢与偏见》的翻译。简·奥斯丁通过将读者带入18世纪英国的中上层家庭,展现了一些爱情故事,她笔下的人物都出身于体面的家庭,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由于人物有良好的教养和造诣,所有的表达方式都很夸张。王科一先生在翻译这部作品的时候,认识到了这些社会和时代背景,以及原著中人物的社会地位。通过同一性原则,他在翻译中创造了相应的认知环境。

也就是说,他为中国读者展示了一幅旧中国社会贵族家庭的类似画面,使用了大量的褒义词和表达,代表了相应的上层阶级家庭生活的色彩和氛围。从王先生翻译的人们的交流方式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如下,勉尽厥诚,恭侍,拜谒,屈尊降贵,垂青,赏脸,奉命,不揣冒昧,寒暄,攀谈……

在王先生翻译的柯林斯先生写给班纳特先生的信中,我们仍然可以找到一些恰当的短语和表达,以便准确地反映柯林斯先生的地位。比如dear sir亲爱的长者;widow,孀妻;trespass,叨扰;receive me into your house,踵门拜候.

因此,我们应该树立话语观念,突出整体效果,把各个部分统一起来。这样,翻译可以保持相同的原始的形式、内容和背景。如果王先生翻译“looked very becoming”为长得真叫帅气而不是一表人才,或“steward”为财务管理员工而不是账房,很显然会导致混乱,也是翻译的失败。

2文本结构

现在我们来看看结构的最高层次,即文本结构。我们知道,文本是一个连贯和衔接的单位。对译者来说,识别文本是至关重要的。“译者对词汇、句法等选择的理解取决于对全文的把握”(彭开明,1999)。而文本结构的设计或布局应以整个文本的概念为基础。

要实现语篇结构的衔接,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第一个方面是涉及逻辑关系的语法结构,如条件、演绎和归纳以及列举和说明。这些逻辑关系可以通过过渡词和短语的使用来反映,这些词和短语通常是连词或连接副词,例如after, later, then, nearby, next to, first, finally, next, last, besides, furthermore, moreover, like-wise, similar, because, for, therefore, therefore, consequently,诸如此类;仍然也可以等一些介词短语,例如in other words, on the other hand , on the contrary ,for all that ,for that reason ,in addition ,in the same way ,in that case ,in conclusion, in  addition ,in the same way , as result等。在翻译中,如果译者忽视了运用这些过渡性词语来识别原文的逻辑关系,那么就无法将一系列句子衔接在一起,也就无法实现整个文本的连贯和衔接。

译者应该注意的第二个方面是作为语言结构使用的衔接手段,包括指称、替代、省略、词汇衔接等,这些都对原文的衔接有很大的影响。然而,我们现在只关注词汇衔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词汇链”。词汇衔接可以通过重复关键词和使用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来实现。同义词的使用是为了避免无聊,使语言更生动。(王佐良,1987)。下面这段说明了词汇链的使用为目的的凝聚力。

Asia is the undisputed homeland of civilization. Africa may well the homeland of man himself. I find that thought a salutary corrective when as an archaeologist who has worked in Asia ,I compare the one continent with the other .In this sort of comparison one tends to group ancient Egypt with Asia ,but even if we include Egypt, as racially and geographically we should .In Africa ,my opening remark holds good .The famous civilization of Dynastic Egypt is nowadays admitted to be secondary to that of Mesopotamia Asia leads the way in human progress ,but its by no means certain that the ‘Garden of Eden’ or its more scientific equivalent should not be located in Africa .

— The Dawn of Africa, Mortimer wheeler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在第一句话中陈述的,在第二句中,这个观点被“that thought”这个词重复了。然后在第五句中,作者用“my opening remark”来代替“that thought”。此外,在第三句中“I compare”和在第四句中“in this sort comparison”也有助于上下文的衔接。在最后一句中,“伊甸园花园”和“对等的”都指的是非洲。因此,译者在进行衔接性翻译前,应仔细研究文本结构中的这些词汇链。

第三方面,衔接也可以通过各种修辞手段清晰地表现出来。然而,由于文化的不同,译者所关心的并不是在譯语中采用与原语完全相同的修辞手法,从而达到修辞特征的匹配。相反,译者可以尝试确定各种修辞特征的功能,然后尝试用不同的修辞手段在受体语言中再现具有相同功能的内容,以保持译文的衔接。在一种语言中,强调可以通过将一个词或短语置于不寻常的位置来表示,而在另一种语言中,重复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同样,一个人在一种语言中可以通过反问句表达的东西,在另一种语言中可能会以强调声明的形式出现。

关于译者遵循同一性原则的句法选择,我们可以回到《傲慢与偏见》的翻译中找到例子。王先生使用了大量的严格和正式的句型,包括一些连词短语和句型。如“每逢……”,“不妨……”,“姑且……”,“宁可……”,“与其……不如……”这些利用有助于识别整部作品的结构和风格,使读者更容易联想到中国封建社会贵族家庭的形象和氛围。

在上面的讨论中,我们已经确定文本是一个结构单元,它告诉译者关于词汇、句法和其他选择的决定。修辞手段的识别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这些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牢记的。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这些因素来判断版本的恰当性。

3风格

我们知道,修辞结构是文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前面的讨论中强调了修辞手段衔接的重要性之后,我们现在着重讨论文学翻译中风格的同一性问题。可以说,做好翻译工作最难的部分是风格的传递,甚至可以说是香气的传递。

“风格”一词已被用来涵盖文本的许多不同方面。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作家的语言风格总是严厉的,那么目标语言就不应该是柔和的或平淡的。从王先生翻译的《傲慢与偏见》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关于语言风格的例子。人们认为小说家简·奥斯汀的语言风格是鲜明的。在认同原则的指导下,王先生重新创造了汉语积极而清晰的语调。例如:

“…and very lively hopes of Mr. Bingleys heart were entertained…”

“大家都热烈地希望去获得彬格莱先生的那颗心”

“…she is tolerable, but not handsome enough to tempt me …”

“她还可以,但还没有漂亮到能打动我的心”

“…But little had she dared to hope that so much love and eloquence awaited her there... ”

“她万万没有想到,柯林斯这一次竟然给她带来了说不尽的千情万爱”

的确,“文体问题属于高层次的表现形式”。(彭开明,1995)。一方面,我们必须从整体的角度来研究文章或话语;另一方面,我们必须通过研究具体的语言修辞手段来认识和欣赏语言的独特性。下面是另一个例子。

During all the years of my life until that moment, I had carried the menacing , the hostile killing world with me everywhere. No matter what I was doing or saying or feeling .One eye had always been on as soon as I learnt my name , that world on which I knew one could never turn one' back ,the white man's world.

这段话出自美国最杰出的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1924-1987)的小说《今晨,今夕,如此之快》。鲍德温的作品以黑人的生活为背景,以犀利的笔调著称。英雄,一个美国黑人小说中“今天早上,今天晚上,所以很快”,他回到美国后在巴黎成为一个著名的歌手,根据曾经有经验,用自己的眼睛看到各种各样的美国种族歧视和迫害,描绘了伟大的英雄的仇恨和愤怒。让我们来看看这段话的两种翻译。

“我活到那么大,可是我无论去什么地方,这个咄咄逼人,生杀予夺的世界始终纠缠着我,我干什么事,说什么时候话,转什么念头,总得睁一只眼睛提防这个世界自从知道自己的名字那天起,我就学会不信任它,对于这下白人的天下,我们黑人即使想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也是绝对办不到的。”

“直到此时,在我生命的所有年头,我的身边处处跟着这个带有威胁性的世界,这个敌视的充满凶杀的世界,无论我在干什么,或者说什么,或者想什么,我的眼睛始终盯住它----盯住这个我刚学会自己的名字便学会了对其怀疑的世界,这个我知道人们一辈子也无法背弃的世界,这个白人的世界。”

前者的翻译在传递原义的层面上是可以接受的,语言流畅。但与后一篇相比,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忽略了原文中母題词“world”的重复所体现的强烈的情感和修辞目的,以及对平行结构的使用,尖锐的语气和强烈的愤怒在前者中没有传达出来,而后者成功地保持了相同的风格。

4结论

综上所述,文学翻译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整体话语概念的重要性,以及在翻译过程中所使用的同一性原则的重要性。同一性和整体性的实现与保持,应该通过上述三个方面,即背景、文本结构和样式。此外,同一性原则不仅可以被视为一种翻译的方法,也是不同版本翻译的一个适用准则。

参考文献

[1]Solso, Robert L . Cognitive Psychology[M].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Inc.1979.

[2]王佐良,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年.

[3]彭开明,外语翻译中的理解三层次[J],《外国语》1995年3期

[4]彭开明,图式与翻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增刊].

[5]Leo Hokey ,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6]王科一译,《傲慢与偏见》.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7]Austen Jane,Pride and Prejudice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同一性文学翻译样式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文学翻译主体的诠释学研究构想
麦金太尔对现代性自我的批判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浅探《安恩与奶牛》的孤独性与同一性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其翻译策略探究
论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同一性和非同一性思想
翻译诗学操纵下的文学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