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的作用

2022-07-17鲍徐涵

速读·下旬 2022年4期
关键词:感知力创造力美的

鲍徐涵

本文将聚焦审美感知力,审美鉴赏力,审美创造力三方面,从作者自身经历出发谈谈美育对于未来的人生发展的帮助。

审美感知力,是指能迅速地从某个角度捕捉一个事物形态、色彩、声音或质地等的美感。长大的过程好像同时也伴随着自身感知敏锐度的弱化,不仅是因为生理方面的,如年长者由于生理器官功能老化因而对外界事物感知不太敏感,更多在于精神层面的,当代经济和科技的蓬勃发展,智能电子设备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人有更多机会借助网络这一媒介获取外界信息,渐渐地我的敏锐度被纷繁袭来的新鲜事物磨平,慢慢钝化,不像小时候“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新奇地光盯蚂蚁搬食物就一下午,我开始“无视”生活中“常见”的美 。直到高中开始接触到摄影,现在回想起来仍不时感慨自己的运气,我很庆幸自己在学习初期就受到老师的审美指引,而不是一个人在未知领域跌跌撞撞。老师介绍我了解的摄影家安德烈科特兹的“叉与盘”和摄影家拉尔森吉布森的作品中很多纯粹的线条(建筑、物品、云朵、地板、铁丝网等常见事物的局部)组成的完美构图还有恰到好处的光影的美如一把利刀刺中我,就像罗丹所说:“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小学写作文没少用到这句名言,但它都仅仅只是肤浅在我脑海中,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理解。但那瞬间仿佛有如一阵风拨开了之前盈在我眼前的雾,为什么摄影大家能从平常随处可见的事物感受美,我开始反思、开始尝试着重新锻炼我的审美感知力,去寻找常见生活中事物不一样的一面(傍晚路灯下树叶的参差形状在树干上倒映出了一张近似人的“侧脸”、饮水机水滴落在面板上形成的“花朵”、玻璃墙的段式设计将停在它前方的车辆分割成若干分身、起雾的公交车窗将外界转变为色块、利用角度将后方的吊车吊杆与前面树的顶端重合形成吊车在吊樹的错觉),像寻宝,像拼图,当聚焦镜头中出现它时,我的高中三点一线充斥黑白试卷的平淡生活一小块被点亮,发现美、感知美已经成为我调剂生活的“甜品”,在这种提升审美过程中我是愉快的、是享受的,发现美的过程具有陶冶性情作用;大学后我更体会到感知力的重要性,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这一习惯不知不觉影响我的心理:会更加注重外界,而不过分囿于自己的世界。对自身过分关注常常导致我们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如果你一直顾及他人的“眼光”,而忽略自己的利益,那你将永远也不可能获得幸福。快乐幸福的本质就是满足自身的愿望和野心,把个人需求放在首要位置才能获得人生的幸福感。如果你时时想着顾虑他人的眼光,时时想着如何去迎合别人,长此以往,你就会被压抑得忘却自己的需求和欲望,成为一个没有思想的机器。因此加强审美感知力有助于我们将关注重心转移,它有助于调节人的心态平衡(增强受挫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助推人生发展。

审美鉴赏力是指人鉴别、认识和评价现实现象和艺术品之美丑的能力,具有社会性(受到一定历史发展所提供的可能性的制约,因而具有共同的地方)和个体性差异(主体的生活经验不同)。鉴赏能力在不断丰富知识与见识储备后逐渐成熟,小时候我可能看到例如大学美育课上欣赏的蒙克的《呐喊》,杜尚的《泉》和摄影家唐·麦卡林战争题材作品里广岛辐射后的小女孩、拍下那些扣扳机的画面,比夫拉独立战争中一个手拿着法国玉米牛肉空罐头的白化症儿童会直接皱眉转过头去,无法欣赏。但随着长大后见识体会增多,那些引起你强烈感觉(比如负面情绪)的作品,那其中深含的力量,“像是虚空中有人伸出一只手,抓住云雀般握紧我们的心口。” 唐·麦卡林作品画面极强的冲击感,让观者能瞬间从中感受到战争的残忍、战争中人民的不幸,杜尚想借《泉》表达的冲破传统美学的决心,我都为之感叹欣赏。正因为鉴赏能力是基于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长久的知识储备形成的所以每个人的鉴赏能力都具有差异,可能这些为有些人不喜作品在另一些人心中那就是美的,比如冷军的超写实油画作品,其体现出来的“细腻而不腻,逼真而非真”的艺术效果并非被所有人接受,围绕在他身边的有欣赏的目光,也有“他的作品究竟是画还是照片”的经典争议;但人们对于美的鉴赏评判标准又是如此相同,如断臂维纳斯雕像,黄金比例,线条曲线如此和谐,即使每个人阅历不同,但她的美仍得到大家一致认可。在对艺术作品进行鉴赏的过程当中需要注重对各种形象的理解和想象,因此这有助于开阔思维边界,增强理解能力,助推人生发展。

审美创造力是人能够创造新观念、新思维的能力,需要锻炼思考方式的变通性和思想行为的独创性。审美创造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必须以审美感知力和审美鉴赏力为基础。拍出所谓的好照片和画家画出传世的画一样,不仅需要审美感知力,还要一些审美创造力。只有开拓思维,表达出你内心所想,才能拍出所谓“有意思”的照片(画面中前面狗在伸懒腰,后面大爷大妈跳广场舞也做伸懒腰动作,趣味十足)和画出有意思的画,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考虑到创新,就必须提到继承和发展。继承一些通用的美的法则,如对立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以及这些美的法则与个人情感和社会的伦理道德的关系。当然,也需要考虑这种审美观念和规范与时俱进的变化和发展,以及由于不同时代、民族、年龄、阶层而体现出来的审美趣味与规范的差异。如毕加索早期刚学画时虽学习能力很强,可以模仿其他大家的作品模仿得极其相似但却没有自己独特风格,如果毕加索一生都追求模仿的逼真,一味追求继承,没有在已有体系中融入自己的体会,只是做搬运工,会否他就泯然于大众画家之列,无人提及;只有当后期他在掌握绘画技巧后,不断吸收汲取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派慢慢形成自己独特抽象风格,最终成为一代大家。创造并非凭空想象,而需要锻炼思考方式的变通性和思想行为的独创性。大学美育上课时曾举例杜甫的绝句,其中每句添一字少一字韵味完全不同;摄影也如同写诗因为角度、光线等因素的些许调整可能导致镜头中成像千差万别,之前看过一段短片,短片中模特脸形,气质随打光角度与光线颜色环绕模特头部变化而变化。因此创造一切皆有可能,这就需要我们在审美尝试创造过程中不断体会领悟,激发思维能力,提高审美能力。这样形成的创造力,独特的思考角度将更有助于解决生活事业面对的问题,就像艺术教育学者罗恩菲德所说的:“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已达成。”

猜你喜欢

感知力创造力美的
培养孩子情绪感知力很重要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长笛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力
奏响音乐教学的和谐之音
鉴赏形象,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