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循课程特质,彰显榜样人物的育人价值

2022-07-17文芳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5期
关键词:梅兰芳榜样革命

文芳

教材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公共社会知识产品,编入了大量革命文化类的课文。陈先云先生将这类课文,分为了“国家类”“政党类”“榜样类”“民族精神类”。在革命文化类的课文中,其中“榜样类”的课文有着鲜活可感的人物形象,对于儿童了解、洞察革命文化,促进自身生命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要遵循语文课程的本质定位,从语言思维、文化审美、实践活动等不同的维度,借力榜样示范效能,从而助推学生学习能力和思想精神的协同发展。

一、设置长线目标,构建榜样人物的感知体系

长线目标,即将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策略和语文习惯作为一个体系,进行整体性感知和分析,打通认知的局限和壁垒,形成阶段化,乃至于整体性的目标,并将这一目标作为一步步实施教学的导向和抓手,精准而细致地融入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之中。从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接受特点来看,榜样类课文长线目标的设定应该紧扣知识、能力、素养三个方面,并细化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之中。

首先,革命文化知识指向于在革命实践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共性认知,比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反映的就是抗日战争背景下,五位壮士宁死不屈,最后选择跳崖的故事,其中“抗日战争”就是革命文化知识。其次,革命文化能力,则是学生对革命事业所形成的观察、感受和思维辨析和判断的内心素质,可以是对榜样的赞美与缅怀,可以是对榜样的回忆和景仰。还以《狼牙山五壮士》为例,五位壮士已经完成了连队交代的掩护任务,为什么不选择直接撤离,而是要将敌人引向峰顶?最后,五位壮士为什么要选择跳崖?这样做值得吗?……当学生基于当时的情境,站立在五位壮士的视角理解人物的言行、选择时,这种基于认知层面下的革命文化能力就开始逐步形成。其三,革命文化素养则是指在实践过程中,能够自觉运用知识和能力的意识总和。比如学生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之后,能有意识地宣传英雄事迹,传承革命精神,并借助榜样的力量来督促自身的行动,这就是革命文化素养的体现。

只有站在高屋建瓴的角度设置长线目标,并设定螺旋式上升的细节点,才能真正凸显课文的力量,凸显榜样类课文的育人价值。

二、拓展多维资料,还原榜样人物的历史背景

革命文化类课文,写的都是真人真事,都有着相应的历史背景,与当下学生的生活有着较大的距离。如果仅仅是依托于课文的语言描述,学生并不能真正感受课文的内在力量,对课文中心内涵的解读,对人物形象的感知,都会受到较大影响。这就需要借助资料拓展,还原历史背景,促进学生对榜样人物的深刻理解。

榜样类课文中的人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同时又兼具自身独特的个性和特征。比如《梅兰芳蓄须》一文中,教师可以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质疑:“正常情况下,男人蓄须不是很正常的事吗?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件平常的事情呢?”然后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提问:“梅兰芳是怎样蓄须的?他为什么要蓄须呢?蓄须对于梅兰芳来说,有着怎样特殊的价值和意义……”这一连串的问题,仅仅凭借课文中的信息是难以弄清楚的,教师就需要拓展当时的历史背景:当时我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梅兰芳作为我国最有名的旦角扮演者,就是要通过蓄须的方式来拒绝给日本人演戏。这是梅兰芳先生用无声的行动,表明自己的严正立场,体现了梅兰芳先生的爱国情怀。

上述教学中,教师通过示范质疑和鼓励学生自主质疑的方式,一起探寻和还原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围绕着“蓄须”这一特定的事件,让学生感受了梅兰芳先生内在的民族气节,同时这些背景资料又与课文中的语言形成了呼应之势,将人物的鲜明个性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

三、依托语言文字,洞察表现榜样人物的描写手法

关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更是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依托。教师要借助语言的形式和内在的逻辑关系,将榜样人物的形象感知与辨析语言、发展思维进行有效统整。

以《小英雄雨来(节选)》一文教学为例,为什么说雨来是一位小英雄?这是统整课文的核心主问题。在描写雨来保护共产党员李大叔的语段中,作者借助对雨来动作、嘴巴、脸部以及肚子等细节的描写,凸显出雨来被打得很严重,尤其是“两眼直冒金星”“鼻子流着血”的画面,随着形象的语言一起给学生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很多学生不免会产生这样的困惑:“为什么一个跟我们差不多大的孩子,被敌人毒打成这样,还能做到一声不吭呢?”仅仅停留在原始化的认知表面,学生难以探寻到真正的原因,教师应指导学生紧扣课文的语言进行深度洞察和思考:“从描写雨来细节的语句中,我们不难发现,雨来的内心有着坚定的信念,一定要保护好李大叔,即使自己遍体鳞伤,甚至面对死亡的威胁,也一定要与鬼子周旋、斗争到底,也一定要保护好李大叔。”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认知,继续潜入到课文之中,并采用对比的策略研读描写日本军官的内容,感受雨来内在的精神品质,并相机洞察榜样类人物所展现出来的特点,洞察作者展现榜样类人物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四、凸显人物精神,学习榜样人物的精神品质

榜样类课文中的人物的价值,在于他们的言行展现出了范例性价值,包含了丰富的精神内核。我们不仅要从课文资源、人物的言行中感知这种精神特点,更需要从家国情怀的维度,探寻人物内在所蕴含的高度认同感和使命价值。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整合课文内外的资源,运用信息资源冲击学生的内心世界,实现对人物精神内核的全面把握。以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为例,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在课文内容中体悟和思考之外,同时还拓展了李大钊生前参与革命工作的相关资料,以及李大钊被捕之后的细节资料,还相机为学生补充了与李大钊一样为了革命事业而英勇牺牲的其他烈士资料,比如董存瑞、刘胡兰等。这些多维资源,与教材中的课文形成了整合之势,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榜样类课文对于语文教学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体悟和洞察上,还需要以积极的言行状态,继承和发扬榜样的示范性效能。因此,我们在教学课文之后,可以相机开展富有实践价值的活动,借助走走看看、思思议议,让学生全方位了解榜样类课文中人物的内在价值,同时也需要积极体现语文课程的价值,通过给人物撰写颁奖词、讲一讲榜样感人的先进事迹,将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进行有机结合,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寻找资料,以多维感官的方式、多维体验的策略,将红色革命的基因镌刻在学生内在的认知世界中。比如《我不能失信》是一篇情节简单的课文,主要讲述了宋庆龄放弃与父母一起去大伯家玩的机会,待在家中等待小伙伴的故事,体现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教学这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组织这样的活动:制作人物卡片,紧扣课文中的言行细节,展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向父母、弟妹讲述这个故事,展现宋庆龄的优秀品质;搜集其他名人关于诚实守信的故事,在班级中开展故事会。

由一篇单独的课文故事,到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教师始终以榜样的精神内核和内在品质为契机,将学生的思维浸润在课文世界之中,让人物的精神价值和内核得到了发展,可谓一举两得。

语文教学与立德树人是不可分割的,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性”元素就蕴藏着豐富的德育资源,但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教学中渗透德育,与纯粹的德育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教师要善于把握榜样类课文的语用价值,巧妙整合工具性和人文性,将教学朝着更高的层级推进。■

(作者单位:重庆市秀山县东风路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猜你喜欢

梅兰芳榜样革命
梅兰芳评传
中国的出行革命
梅兰芳以情打假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榜样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