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言得法 有效复述
2022-07-17王亚飞
王亚飞
课标对第二学段提出的复述要求是“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这些要求以言语表达为出发点,强调复述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组织语言讲述,即对课文内容进行重构和加工,使表述的内容更为流畅、精彩。复述需要学生既能不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又能发挥创造性,从而提高口头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以“有趣的故事”为主题编排课文,语文要素要求学生“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每篇课文都对这一要求做了具体落实,这是指向基于对故事内容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详细复述,是内化课文语言、学习表达的复述。笔者就以《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为例,谈谈复述故事的策略。
一、读通课文,读懂故事
故事类的课文一般比较长,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因此在课前教师可以通过下发作业单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这样在课堂上能够缩短学生阅读课文的时间,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厘清故事发展顺序,读懂故事内容。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主要讲述了两个性格迥然不同的人之间发生的趣事:急性子顾客急着想要穿新衣服,在四天里竟然提出了四次变换款式的要求,而慢性子裁缝竟然一点儿也没有不耐烦,一次又一次地回应着,故事在一急一缓的呼应中妙趣横生地发展下去,让人读了忍俊不禁。课文共有29个自然段,为了让学生尽快熟悉课文内容,课前教师先将课文的朗诵录音通过班级微信群发送给学生,让学生跟着录音试读课文,初步读通课文,并要求学生读一读生字的音,试着认一认田字格中生字的形,画一画课文中的生词。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已经自主阅读课文,并排除了字词障碍,能节省不少时间。其次,引导学生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厘清课文的脉络,然后串联“脉络”进行简单概括,用一两句话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故事的发展都有一条清晰的线索,读通课文,读懂故事的来龙去脉,就能顺利地沿着这根主线厘清故事中各个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学生在详细复述时把人物的特征正确地表达出来。
二、理解句意,学会转述
复述故事并不是背诵课文,而是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内容讲出来,学会转述是复述故事的必备条件。学生是在以“第三者”身份讲述,要考虑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以及讲述时人称上的变化等,三年级学生初次接触转述的语句,教师应着重进行指导。
《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顾客》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文中两位人物的对话非常有意思,如果把他们的对话正确地转述,那么就能把课文的精彩之处复述出来了。如第2自然段中是顾客讲述自己为什么没有让前三家裁缝店做衣服的原因以及询问裁缝做完棉袄的时间。这段话比较长,在学生学习转述的时候,可以分句讲述,如“我想做件棉袄”这句话是顾客说的,这里的“我”指的是顾客,转述的时候就可以说成“他想做件棉袄”,同样“我已经跑了三家裁缝店了”就可以转述为“他已经跑了三家裁缝店了”。“第一家说要到秋天才能做好”中的“第一家”对于转述者来说很容易理解,所以这句话在转述时就不需要做任何改变。“第二家问我有没有等到夏天的耐心”的意思是第二家裁缝店在问顾客有没有耐心,因此可以把这句话转述为“第二家问他有没有等到夏天的耐心”。“告诉您”这句话中的“您”是指裁缝,可以转述为“顾客告诉裁缝”,最后一句“请问师傅,您准备让我什么时候来取衣服”中的“您”也是指慢性子裁缝,把人物关系弄清楚以后才能进行正确的转述。
在教给学生转述方法以后,还要让学生继续随文训练,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把课文中的其他对话也一一进行转述,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倾听,提出意见,在合作学习中学会正确转述人物对话,为高质量复述故事做好铺垫。
三、借助表格,构建支架
学生在第一学段的时候已经学过借助图片、表格、词语提示、思维导图提示等方法进行复述,但是要完整地、详细地复述较长的故事,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只凭记忆完成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搭建支架,让他们顺着支架用自己的话按一定顺序复述故事。
在《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课后习题二中给出了一张表格,表格的第一栏出示了时间的先后顺序,要求学生补充急性子顾客的要求和慢性子裁缝的反应后,再借助表格中的时间顺序复述这个故事。纵观这篇课文中的几个表示时间节点的词句,可以清晰地知道每天发生了什么事。如课文的第1自然段以“故事发生在冬天”拉开了这个故事的序幕;第2~13自然段讲的是第一天发生的事,急性子顾客要求慢性子裁缝做棉袄;第14~16自然段讲的是第二天发生的事,急性子顾客要求慢性子裁缝改做夹袄;第17~19自然段讲的是第三天发生的事,急性子顾客要求慢性子裁缝改做短袖衬衫;第20~29自然段讲的是第四天发生的事,急性子顾客要求慢性子裁缝改做春装。接下来关注裁缝的反应,第一天他是耐心地说服急性子顾客做棉袄;第二天他是满口答应“为您服务,没说的”;第三天他还是应承“好办得很,没问题”;第四天才告诉顾客“还没开始裁料呢”。教师引导学生把表格填完以后,竖着观察,就能够从顾客的四次变化中很清晰地了解他性子很“急”的特点,从裁缝四次慢条斯理的回答中,也可以了解到他性子很“慢”的特点,这一“紧”一“慢”恰到好处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学生厘清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后,在复述时就能正确地描摹人物的性格特征了。
在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并将课后表格填完以后,就给这个故事的复述搭建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复述支架。横着看,可以看到每一天发生的事;竖着看,可以看到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的事。这样,学生就能依据支架提取言语智慧,进行有序复述的训练。
四、完整复述,趣味延伸
通过搭建的支架能清楚地复述出故事的来龙去脉,这是对三年级学生练习复述最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对故事中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进行补充,这样才能在复述时体现出自己的个性特征,才能做到新颖独特、引人入胜。
在复述《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时候,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理解力也各不相同,因而复述时每个学生的兴趣点也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在复述急性子顾客抱着一卷布走进裁缝店的时候,添上了“大步流星”这个词语来形容他走路快,让人感受到他的性子急可以体现在说话、做事的诸多方面。有的学生在复述慢性子裁缝说话的时候加入了他捻胡须的动作,可以让人想象到他一边捻着胡须,一边在慢条斯理地说服急性子顾客,从这个动作中可以更加形象地表现出他的“慢性子”特征。还有些学生对故事的结局进行了有趣的延伸:顾客听说自己的布料还在柜子里搁着,“噌”地一下子蹿到柜子前,拿出自己的布料就要往外走,慢性子裁缝拦住了他,说:“这样吧,我们来订个合同,你现在就把款式给确定好,我就可以把完工的时间确定好,这样咱们就都照着合同去做,怎么样?”急性子顾客听了,觉得这样做对大家都有个约束,自己也不会随意改变款式了,裁缝也能按时交货了。于是两个人爽快地签订了合同。很快,裁缝把顾客的衣服做好了,而顾客也穿上了自己满意的衣服,真是皆大欢喜。
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得完整而有趣,这样的复述才有亲和力。在复述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相机增删故事内容,这是将课文学习内化于心的表现,也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体现。
复述故事是提高学生提取信息、整合信息能力的一项有效措施。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会转述,并借助支架完整复述故事,根据自己的兴趣适当延伸,得言得法,力求让每一位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通州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