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创术联合抗骨髓炎片对慢性骨髓炎患者的影响

2022-07-16欧乙利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17期
关键词:骨髓炎骨组织炎性

欧乙利

慢性骨髓炎(chronic osteomyelitis,COM)是骨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若治疗不当,则会引起骨缺损、骨不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目前临床多采取清创手术和抗生素药物抗感染治疗,但清创手术的患者有一定的概率会复发;抗生素治疗效果往往不佳,且随着大量耐药菌株出现,会使慢性骨髓炎治疗更为棘手[1]。中医在治疗骨髓炎病症中具有独特治疗优势,抗骨髓炎片是一种中成药,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之效,本品通过多环节、多靶点治疗优势,可改善机体整体状态,有助于促进局部炎症反应消退,促进骨感染康复[2]。为此,本研究将对近年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7例COM患者在清创术基础上结合抗骨髓炎片治疗,并与常规治疗进行对比,以评估中医特色治疗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表达、复发率、住院时间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符合文献[3]相关诊断标准,且经临床表现、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确诊;(2)临床表现为局部有窦道形成,伴有红肿热痛、流脓、渗液等症状,症状反复发作;(3)经X线、CT检查结果异常;(4)实验室检测提示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CRP)升高,并培养出相关致病菌;探针检查可触及粗糙死骨;(5)既往骨折内固定史、骨折后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史、急性骨髓炎病史、骨感染失治或误治史;(6)年龄20~70岁;(7)COM病程1~7年。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2)伴有急慢性感染、败血症、脓毒症、脓毒症休克等;(3)伴有骨肿瘤、血管神经损伤、血源性骨髓炎、骨质严重破坏需性截肢治疗、窦道长期不愈诱发皮肤癌;(4)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生素及近期接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其他治疗方案而影响本试验研究结果。根据上述标准,入选2019年7月-2020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94例CO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其中男27例,女20例;年龄20~68岁,平均(45.69±2.71)岁;病程2~6年,平均(3.02±0.45)年;病变部位:股骨18例,胫腓骨16例,肱骨8例,跟骨5例;病原菌种类:金黄色葡萄球菌30例,表皮葡萄球菌9例,绿脓杆菌5例,其他3例。对照组47例,其中男30例,女17例;年龄21~70岁,平均(46.77±2.89)岁;病程2~7年,平均(3.15±0.48)年;病变部位:股骨20例,胫腓骨19例,肱骨6例,跟骨2例;病原菌种类:金黄色葡萄球菌32例,表皮葡萄球菌8例,绿脓杆菌5例,其他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开展。患者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常规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如下:(1)清创术治疗。经X线片或CT影像学检查定位后,根据具体病变部位采用病灶清创术治疗,先刮除炎性肉芽组织、窦道、死骨,直至暴露新颜骨质,且能见到软组织下活动性出血为止,随后骨髓腔开窗,用0.9%氯化钠溶液、敏感抗菌药物进行冲洗,对伴有死骨、死腔、骨硬化、骨不愈合者,用带肌瓣或石膏固定填充骨腔,术后留置引流管。(2)术后抗感染治疗。术后跟进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给予敏感抗生素药物治疗,先静脉输注2周,再口服4周。待症状消失、引流物明显减少,且经3次细菌培养均呈阴性后拔除引流管,术后予以石膏托或支具固定患肢,伤口定期换药。

1.2.2 观察组 采用清创术联合抗骨髓片治疗,清创术同对照组,抗骨髓炎片治疗(莱阳市江波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37021479,规格:0.4 g/片),10片/次,3次/d。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12个月评价参考文献[4]《骨科学》相关标准评定临床疗效,治愈:主要症状消失,局部肿痛及骨膜反应消失,患骨窦道完全闭合,骨密度均匀,无死骨死腔残留,患骨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可从事体力劳动,12个月以上无复发;好转:主要症状部分消失,窦道趋向闭合,病灶组织产生分泌减少,X线检查提示患骨仍有少量死骨死腔残留,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破损的骨质部分修复,患骨肢体邻近关节的功能部分恢复;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病情进展趋势。临床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3.2 炎性因子表达比较 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采集空腹状态下的外周静脉血5 ml,常规离心后取上清液,并储存于-20 ℃冰箱中待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核转录因子(NF-κB),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水平。所有试剂盒均由美国开曼化学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1.3.3 康复时间比较 比较两组住院时间、骨吸收时间、骨缺损愈合时间。

1.3.4 病情复发情况比较 随访3、6、12个月,比较两组COM病情复发情况。以外观或局部炎症复发或有窦道排脓现象,并再次检测到致病菌定义为病情复发。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纳入SPSS 22.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85.11%)明显高于对照组(6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治疗前后两组炎症因子及NF-κB表达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CRP、IL-4、IL-6、NF-κ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CRP、IL-6、NF-κB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IL-4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CRP、IL-6、NF-κB明显低于对照组,IL-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炎症因子及NF-κB表达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炎症因子及NF-κB表达比较(±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CRP(mg/L)IL-4(ng/L)IL-6(ng/L)NF-κB(pg/L)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n=47) 45.21±3.69 27.18±2.69* 13.11±1.69 24.58±2.08* 144.39±15.29 80.96±8.71* 95.57±12.98 30.86±5.27*对照组(n=47) 45.87±3.15 36.87±2.71* 13.08±1.57 18.69±2.11* 143.87±13.08 105.21±7.52* 96.02±13.09 51.98±5.16*t值 0.933 17.398 0.089 13.629 0.177 14.448 0.167 19.631 P值 0.354 0.000 0.929 0.000 0.860 0.000 0.868 0.000

2.3 两组康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骨吸收时间、骨缺损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康复时间比较(±s)

骨吸收时间(d)组别 住院时间(d)骨缺损愈合时间(个月)观察组(n=47) 41.93±3.22 45.87±4.32 5.69±0.75对照组(n=47) 53.87±3.58 61.29±3.18 7.85±0.98 t值 17.001 19.707 11.999 P值 0.000 0.000 0.000

2.4 两组随访期间病情复发情况比较

随访3个月,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2个月,观察复发率(2.50%、5.00%)均分别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22.58%、35.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4 两组随访期间复发率比较[例(%)]

3 讨论

COM是一种骨组织慢性感染性疾病,有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易引发骨缺损等特点,该病是一个逐渐演化的过程,并可因病情反复发作,随着感染加重可引发骨不连、病理骨折、肢体畸形、截肢、癌变[5-6]。目前,抗生素序贯治疗是治疗COM最基本的治疗手段,但由于COM多伴有死骨、死腔,在病灶处的抗生素药物有效抑菌浓度不足,往往会影响治疗效果,同时,长期或不规范应用抗生素,易产生耐药菌株,使感染更加难以控制[7]。清创术可清除病灶,去除死骨,消除瘘管死腔,然而,该术式不能完全清除病灶内的细菌,有一定概率复发[8]。因此,如何有效治疗COM、控制感染、减少病情复发则成为骨科领域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中医将COM归为“附骨疽”范畴,热毒血瘀是其主要病机之一,多因机体受外伤后,余毒未清,邪毒郁阻经络,瘀阻化热,热毒窜入,毒聚成脓,热毒凝滞并腐蚀筋骨,同时,热毒炽盛,灼伤阴液,煎炼营血,伤津耗液,是血液浓缩,凝聚为瘀,且发病日久,损耗患者自身元气,导致病情易反复,因此临床治疗应以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为治法[9-10]。本研究在清创术后抗感染治疗基础上结合抗骨髓炎片治疗,本品是一种中成药,其主要成分中的金银花可清热解毒、消炎退肿;蒲公英是解热凉血之要药,可止泻阳明之火,不识各经之火;地丁可清热解毒,治痈疽疔肿;半枝莲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白头翁可治热毒入伤血分之候;白花蛇舌草清热散瘀、消痈解毒。本品皆为苦寒之品,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散瘀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品中的有效成分可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且不会随着耐药菌株增强而减弱,并可增强免疫力,调节内环境[11]。

IL-6是一种促炎症细胞因子,当组织受损时,其含量表达会升高,并会激活其他炎症因子,形成炎症级联反应,继而影响骨吸收和骨组织代谢,加重骨组织破坏;IL-4是一种抗炎细胞因子,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发挥负性调节作用,同时还可增强免疫功能,抑制过度炎症反应,促进骨组织修复;CRP是在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浆中一些急剧上升的蛋白质,有保护机体抗感染的能力[12-13]。机体炎症反应程度与IL-6、CRP呈正相关,与IL-4呈负相关,IL-4、IL-6、CRP作为生物标志物可用于评估COM炎症转归参考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CRP、IL-6水平低于对照组,且IL-4表达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结合抗骨髓炎片治疗,有助于纠正COM炎症细胞因子间的失衡状态,从而有助于控制COM感染症状。NF-κB是一种炎性反应的转录因子,与炎症、感染关系密切,NF-κB在多种炎症相关蛋白基因表达中发挥调控作用,在病理状态,会引起NF-κB活化,由此可启动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转录,这些炎性细胞因子又会再次激活NF-κB,加重COM炎症反应,加重骨破坏损伤[1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NF-κB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抗骨髓炎片治疗有助于抑制NF-κB表达,由此可抑制炎性因子释放,减轻COM骨组织炎性浸润,对促进骨组织修复有积极作用。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骨吸收时间、骨缺损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随访6、12个月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在清创术后结合抗骨髓炎片治疗,结合外治和内治的优点,发挥协同增效作用,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减少病情复发。

综上所述,在COM治疗中于清创术后结合抗骨髓炎片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抑制炎性因子表达,下调NF-κB,并有助于预防病情复发。

猜你喜欢

骨髓炎骨组织炎性
炎性小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中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顽固性低血压1例
基台角度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
一种小鼠骨组织中RNA的提取方法
中药(赶黄草+波棱瓜子)提取物对小鼠维生素A急性中毒早期的治疗效果
自拟连银汤内服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外伤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效果观察
不同脱钙条件对骨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原性的影响浅析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浅析